《春天的故事》 歌曲中的“一个圈” 是指哪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歌曲中的“一个圈” 是指哪里?
深圳东门工地 深圳梅林社区
今天的深圳
惠州 珠海 肇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阅读P70第一段文字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简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②简述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③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工业化是一个长期不断变化的过程,其间往往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一方面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占主导地位向工业占主导地位转变,另一方面工业部门的内部结构也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一般将工业化划分为早期工业、中期工业和新兴工业三个阶段,以表示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的意义: 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数目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数目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化的意义: ①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缩小城乡差别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发展中国家 优惠 政策 带动 工业化 城市化 促进 主 要 动 力 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我国南部沿海, 珠江下游,紧靠香港和东南亚 位置和范围 珠江三角洲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我国南部沿海, 珠江下游,紧靠香港和东南亚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80年代之前: 现在: 北重 中间综 南轻 基础薄弱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 珠三角工业基地 北重 中间综 南轻 南 北
产业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外迁 沿海、邻港澳、近东南亚,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移入提供可能。 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条件 产业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外迁 优惠政策,吸引外资 良好的区位条件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开放的前沿 沿海、邻港澳、近东南亚,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移入提供可能。 血缘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背景,易产生民族认同感,便于投资。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活动1: 活动2:根据…………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 前后都有的条件 与全国其他地区 共同拥有的条件 区位、侨乡 国际经济环境 活动2:根据…………是什么?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活动3:结合下面的……看法。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 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 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另外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愿意与外界交流互通有互。 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易受它们的产业辐射,对外开放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第二发展阶段 第一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 “民工潮” 1979 年 至 1990 工业基础薄弱 ___密集 型产业 主导产业 附加 值__ 矿产资源贫乏 低 珠江三角 洲地区工 业增加值 增长____ 丰富 劳动力 建立 政策、 侨乡 ______ ___优势 引进 ____、技 术、_____ 资金 生活消费品 __________ 加工厂 设备 较慢 外商投资 规模___ 吸引外资额 增长_____ 改革开放 初期 小 较慢
世界:经济________________,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全国最大的电子 信息产业基地 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民工荒” 1990 年 以 后 高新 技术产业 发展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政策优势 ________已不明显 _________产 业不能支撑该 地区工业化的 进一步发展 劳动密集型 迫 使 产业 升级 劳动力成 本低 经济发展 带动工资 水平____ _______ ___的优 势丧失 提高 抓住 机遇 世界:经济________________,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______________。 全球化、信息化 产业结构调整
珠三角城市化进程 工业化的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 具体表现: ①城市面积小→大;②城市数目少→多; ③城市规模(级别)低→高。
城市化 城市化标志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表现 城市数量增多 许多乡村地区变成城镇,城镇数量猛增,乡村、城市交错分布 城市人口增多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阅读完成 “三来一补” 地理位置、著名的侨乡 1、东莞的工业起步于什么模式? 2、东莞具有哪些显著优势? 3、东莞抓住了哪两次机遇? ⑴改革开放初期,东莞抓住香港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量引进港资,发展“三来一补”。 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恰逢台湾产业开始大规模向祖国大陆转移,东莞又一次抓住机遇,大量引进台资的电脑资讯产业项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活动:比较各区域……的差异
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东北模式的城市化,其推进动力都是工业化。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温州模式的城市化是由于乡镇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苏南模式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郊区城市化;东北模式是随着资源的开发,产生的劳动力职能变化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问题与对策 产业升级 面临困境 城市建设 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 题日趋严重 出现的主要问题 调整和治理措施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石化、 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 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 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 加强规划与管理。重视交通、 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 环境治理及对外来人口的管理
P84阅读:深圳的出路何在? B D 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设立特区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 (1)深圳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政治因素 C.交通 D.科技因素 (2)我国加入WTO以后,成为影响深圳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境 B.旅游 C.交通 D.科技 B D
P84阅读:深圳的出路何在? 设想一:深港一体化 设想二:珠江三角洲东岸整合发展 设想三:建立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 如何联合或依托临近区域,整合优势资源,扩大发展空间 如何明确功能,重新定位,合理分工,突出特色
知识拓展: 泛珠三角区域(CEPA)合作与发展 2004年6月3日正式成立
泛珠三角”又叫“9+2”,“泛珠三角”计划是指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1个地区合作,共谋发展。 泛珠三角区域范围示意图 四川 江西 贵州 湖南 福建 云南 广西 广东 香港 澳门 海南
“9+2”合作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缘和文化上的相对接近,内地华南、西南九省区的历史往来早已呈“白热”之势; ◆ 内地各省(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 毗邻港澳的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有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周边省(区)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特点 区域内有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这就要求合作在最大程度上具备兼容性和灵活性; 区域横跨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有着巨大的经济落差,这就要求最大程度地体现互惠互利,在合作过程中探索利益分配的最佳方式; 该区域的合作也必须最大程度地体现发展的多样性,从而达到产业分工。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意义 泛珠三角区域横跨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加强这一区域的合作,可以使劳动力和资源由中西部向沿海地区流动,产业则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对于促进大珠三角产业升级,带动华南、中南、西南的经济发展,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顺利实施,带动内地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以第二产业闻名,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促进经济发展;珠三角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14、(2)珠三角:随着企业增多和生活水平提高,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加上远离市场,人才储备不足,吸引外资的优势渐失; 长三角:产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人才资源丰富,本身就是深具潜力的市场。
13、(2)珠三角: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科技与人才优势逐渐丧失;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阻隔,腹地范围小; 长三角:浦东新区开发,吸引大量国际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
14、(2)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能源紧缺和涨价,人民币升值等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土地资源紧张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珠三角产业升级,对环境保护要求提高,政府对一些污染重、耗能多的企业进行控制;国外需求减少。 (3)工厂要实行清洁生产;禁止排污和砍树;回收废纸。
第一阶段:1979~1990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珠江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过程 问题 对策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良好的区位条件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第一阶段:1979~1990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加强规划和管理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南方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邓小平南巡 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良好的区位条件
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厂”。 (1)“前店”指港澳地区 (2)“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
优越的对外联系区位使珠江三角洲出口贸易工业快速发展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中国第一侨乡——江门 目前,广东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已达1770多亿美元,其中,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投资资金达1200亿美元。珠三角地区9市占全广东省侨资企业的88%。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思考:20世纪90年代…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长江三角洲地区崛起 对外开放范围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外资企业 珠三角 长三角 及国内其 他地区 珠三角产业升级动力减弱 珠三角地区后劲不足 产业基础 科技实力 处于劣势 人才队伍 南岭阻隔 腹地较小 变化趋势是珠三角所占的比重在下降,长三角的比重在上升。这种变化说明珠三角的发展受到了长三角的严峻挑战,由于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经济腹地等处于劣势,后劲不足。 外商投资区位选择变化 追求低成本 扩大生产规模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城市人口和城市 数量迅速增加 珠江三角洲地区 引发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 等问题 城市竞争力明显下降 城市规模膨胀 出现“城中村” 城市规划、建设 与管理严重滞后 城市规划不合理 城市之间缺乏分 工合作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环境 污染 能源 “三废” 交通 大量排放 工矿 企业 迅速 发展 处理量小 生态 破坏 大气污 染加剧 水污染 严 重 噪声污染 全国酸 严 重 噪声污染 全国酸 雨中心 “水质性” 缺水突出 环境 污染 生态 破坏 能源 交通 工矿 企业 迅速 发展 “三废” 大量排放 处理量小 生存环境 质量下降 耕地锐减、 土壤肥力下降 森林面积减少 水土流失严重
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良好的区位条件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第二发展阶段 第一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 外向型是它的主要特点。
第二阶段:产业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比值在快速上升
加强规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