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第21讲 第21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 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 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 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 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 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 浩浩风帆.
Advertisements

1978 年和 1979 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 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 他深刻地认识到: “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 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 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 开世界。 ” 通过对外开放,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考点 4 (第 20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 为什么对外开放? 2. 怎样对外开放 ? 3. 有何特点和意义? 4. 中国近代史上两次 “ 开放 ” 有何不同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的道路. 第 11 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 1949—1956 年) 1 、国民经济的恢复( ) ( 1 )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 2 )恢复: 1952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国家开展有.
56年 58年 66年76年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9年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 义制度确立 挫折: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78年 文革十年 曲折发展十年 过渡时期 两年 徘徊 新时期 导入新课.
这首歌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项重大决策 ?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经济特区的建立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 12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农村 根本原因: 措施: 意义 “ 一大二公 ” 人民公社旧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第 4 课 第 4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九七九年那是 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 国的南海边画了 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 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 金山.
专题三 第二课. 第一步:设立经济特区 海南省 深圳 厦门 珠海 汕头 知识小贴士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 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的地区。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 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的地区。
▲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 ▲ 4.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 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体.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 合作探究 1. 农村改革的目的、措施、作用 2. 城市改革的时间、重点、具体 内容 3. 对外开放的目的、形成的格局 4. 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 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2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 放新格局的形成; 3 、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第9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时期——改革开放以后.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十章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发端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与和巨大成就
关于汇率计算.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中国的工业.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p31.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2013年度述职报告.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专题三 第二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走势分析.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三章 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经济思想转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湘阴一中历史组 郭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标感悟 概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你知道我国外汇储备位居第一位的根源吗? 虽然外汇储备呈现略有下降的态势,但仍远远高于位居第二位的日本1.3万亿美元,继续稳居世界第一。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广州三件宝的重大变化: 传统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 50年代三件宝:司机医生猪肉佬 80年代三件宝:电视冰箱洗衣机 90年代三件宝:买楼买车买电脑.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6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5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4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第2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经济体制) 一、改革最先的突破口: 农村 二、农村的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公有)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Sssss.
时事报告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单元 第21讲 第21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一、伟大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背景 (1)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在两年的时间里,国民经济 仍处于①停滞状态。 第九单元 第21讲 一、伟大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背景   (1)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在两年的时间里,国民经济 仍处于①停滞状态。 (2)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1)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②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路线。 第九单元 第21讲 2.内容 (1)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②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路线。 (2)政治上,抛弃了“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 针,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经济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④经 济建设为中心。

3.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了序幕;是新中国历史的重 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第九单元 第21讲 3.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了序幕;是新中国历史的重 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易错扫描】    十一届三中全会不是最早的拨乱反正,最早 的拨乱反正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对科教领域进行调整。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 (1)背景:集中管理、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⑤人民公社体 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2)内容:A.经济体制:实行以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 责任制。B.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了乡、 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第九单元 第21讲 (2)内容:A.经济体制:实行以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 责任制。B.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了乡、 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3)意义:克服了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农业得到发展,促进了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 展开。

(1)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缺乏活力。 第九单元 第21讲 2.城市改革 (1)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缺乏活力。 (2)中心环节:增强⑧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内容:A.所有制: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B.管理体制:政企分 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⑨自主权 。C.分配体制:实行以⑩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制度。

(4)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 竞争机制,增强 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第九单元 第21讲 (4)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 竞争机制,增强 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易错扫描】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 制度,只是改变了土地经营方式;农民获得的不是土地所有 权,而是土地经营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不是获得全部的农产品支配 权,而是部分支配权。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 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第九单元 第21讲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3)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建立完善过程 (1)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2)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 本框架。

(3)此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九单元 第21讲 (3)此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1)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 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人民生活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易错扫描】 中共十四大只是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认为当时已建立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九单元 第21讲 【易错扫描】    中共十四大只是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认为当时已建立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维拓展】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1)计划经济不 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 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 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 别,二者是管理经济的两种不同手段,在经济管理中二者可以 配套实施。

【辨析提高】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特征 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 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 作 用 积 极 促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第九单元 第21讲 【辨析提高】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特征 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 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 作 用 积 极 促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消 高度集中,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

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 第九单元 第21讲 认识 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

(1)创办: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 988年,划出 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第九单元 第21讲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创办经济特区 (1)创办: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 988年,划出 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 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 动以 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意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 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的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 了宝贵经验。

(2)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A.范围:包括长江三角洲、 珠江 第九单元 第21讲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A.范围: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 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B.目的:旨在加快 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A.范围:包括长江三角洲、 珠江 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等。B.作用:进一步深化 了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 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C.意义:浦东新区已成为 上海新兴 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 第九单元 第21讲 (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A.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 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B.作用: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 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 重要场所和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A.目的: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 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区域经济的新飞跃。B.条件:依靠 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 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 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C.意义:浦东新区已成为 上海新兴 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 增长点,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第九单元 第21讲 4.对外开放格局形成:A.标志: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 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 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B.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 领域。 【对比分析】    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 放区的区别:(1)经济特区: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 策、灵活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是中国实行对 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2) 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 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3)沿

第九单元 第21讲 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1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和闽南漳泉厦三角区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随后又扩大到山东、辽东两个半岛,形成了一个沿海开放地 带。

第九单元 第21讲 【轻巧识记】    用图示法展示对外开放格局

1.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 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 ( )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 入 第九单元 第21讲   1.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 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 (     )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 入 交售粮食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30000斤  

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第九单元 第21讲 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分析,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开始了改革开放,在农村中实行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推广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取得巨大经济成果。 [答案]    C

第九单元 第21讲 2.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 待发之箭”:“弓”比喻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 城市;“弦”比喻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 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的比喻是(     )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第九单元 第21讲 [解析]    注意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而“箭头”应该在 弓的中间位置,因此符合题意的应该是上海的浦东。A、B 、C三项在位置上不对。结合四个选项中城市的开放时间, 可知选择D项。 [答案]    D

[解析] 中国开放先是从沿海开始,逐步扩大到沿江地区,最 后向边疆扩展,形成对外全方位开放格局。故选D项。 第九单元 第21讲 3.某论文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对外开放的 范围由特区逐步扩大到了□□→□□→□□地区,初步形成 从沿海向内地推进的格局。”这里的□□处应该是 (      ) A.沿江→沿边→沿海  B.沿海→长江→黄河 C.珠江→长江→渤海  D.沿海→沿江→沿边 [解析]    中国开放先是从沿海开始,逐步扩大到沿江地区,最 后向边疆扩展,形成对外全方位开放格局。故选D项。 [答案]    D

第九单元 第21讲 核心突围  技能聚合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有哪四次重要调整?其实 施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和结果等分别如何? 第九单元 第21讲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有哪四次重要调整?其实 施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和结果等分别如何? 新中国成立 初的土地改 革 1953年起的 农业合作化 运动 1958年的人 民公社化运 动 1978年后的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一些领导人 主观地认为 农业合作化 的规模越 大,公有化 程度越高, 就越能促进 生产的发展 第九单元 第21讲 主要原因 封建土地制 度严重阻碍 了生产力的 发展 小农经济难 以满足国民 经济发展的 需要 一些领导人 主观地认为 农业合作化 的规模越 大,公有化 程度越高, 就越能促进 生产的发展 党中央正确 总结了合作 化和公社化 的经验教 训,作出了 实行经济体 制改革的伟 大决策

废除封建地 主土地所有 制,实行农 民土地所有 制 土地等主要 生产资料由 私有制变为 公有制,并 实行集体经 营 第九单元 第21讲 核心内容 废除封建地 主土地所有 制,实行农 民土地所有 制 土地等主要 生产资料由 私有制变为 公有制,并 实行集体经 营 提高公有化 程度,扩大 公有化规模 在坚持土地 公有制的前 提下,改变 经营管理方 式,实行分 户经营、自 负盈亏

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为 农业生产的 发展和国家 工业化开辟 了道路 第九单元 第21讲 结果 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为 农业生产的 发展和国家 工业化开辟 了道路 到1956年底 基本完成,我国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严重挫伤了 生产者的积 极性,“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 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农村改革向着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 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 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第九单元 第21讲           材料一    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 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 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 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44年版 材料二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 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 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 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 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第九单元 第21讲       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的主张,材料二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经 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两则材料共同表明改革通过调整生 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达到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温馨提示】    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而 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社会

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根本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九单元 第21讲 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根本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何谓经济特区?其有何特殊性? 1.含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 权的行政区域,国家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对经济特 区给予特殊政策。

第九单元 第21讲 2.特殊性: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的经 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表现为:(1)特区建设以利用 外资为主,特区的经济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 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人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综合体,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经济比重可 以大于内地。(2)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下主要采取市场调节 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3)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 更多的优惠待遇。(4)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5)国家对特区建设实行特殊政策倾斜,如增加银行信贷资 金,新增财政收入、外汇收入全部留用,特区进口基本建设所 需的物资免征关税等。

第九单元 第21讲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 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 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 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 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 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 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第九单元 第21讲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 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 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 就是很大的胜利。 ——《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文选》第 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第九单元 第21讲      材料为《邓小平文选》节选内容。十一届三 中全会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初始阶 段的标志性事件。材料告诉我们:特区是一个借鉴国外先进 生产技术及管理方法的窗口;特区也是中国对外政策的窗口, 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特区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 明也随之提升了;特区的经验可以进一步扩展到沿海有条件 的地区;海南的开发,可以看做是建立了又一个大特区,也是 特区经验推广的必然。

【对比分析】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所有制形式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生产目的 第九单元 第21讲 【对比分析】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所有制形式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生产目的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 实现共同富裕 后果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盲目的,容易引起经济危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基础·角度·思路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第九单元 第21讲 基础·角度·思路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基础再现)阅读中国1979~1983年各种经济类型工业总产 值所占比重统计表,出现表中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国有控股 集体经济 城乡个体经济 其他经济 1979 78.47 21.53 - 1980 75.97 23.54 0.02 0.47 第九单元 第21讲 年份 国有控股 集体经济 城乡个体经济 其他经济 1979 78.47 21.53 - 1980 75.97 23.54 0.02 0.47 1981 74.76 24.62 0.04 0.58 1982 74.44 24.82 0.06 0.68 1983 73.36 25.74 0.12 0.78

A.农村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对外开放的深入 第九单元 第21讲 A.农村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对外开放的深入 [解析]    注意本题中的时间信息是1979~1983年,这一时期属 于改革开放初期。由统计表可知,我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单 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重大转变。这一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进行经济体 制改革,故选C项。 [答案]    C

第九单元 第21讲 2.(基础再现)改革开放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进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的重大举措。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在改革中实践 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道路。这条道路是 (     ) A.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大力推行联产承包  D.限制农民进城打工 [解析]    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来看,农民已经不是 从事农业,而是进厂从事工业。但又并未进城务工,说明农民 是就地解决就业,进了乡镇企业。故选B项。 [答案]    B

第九单元 第21讲 3.(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 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 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从侧面反映了 (     ) 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 C.城乡差别的消失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解析] 把握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60年”,前30年即1949~ 第九单元 第21讲 [解析]    把握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60年”,前30年即1949~ 1979年,后30年是1979~2009年,实质上题干的时间信息是改 革开放前后,显然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 体现,而自由的流动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现。 [答案]    B

D.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定》 第九单元 第21讲 4.(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一份文献中分析道:“过去国家对 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 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 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下列 文献中最早可能阐述这一观点的是 (     ) A.1958年《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B.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定》

第九单元 第21讲 [解析]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 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 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 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本题选C项。 [答案]    C

D.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九单元 第21讲 5.(基础再现、视角拓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要着眼 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 战略性改组。”这一做法 (     ) A.有利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B.充分体现了对国有大企业的重视 C.促使民营小企业必须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D.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句: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也 就是说改组的既有大型国有企业,也有小型国有企业,目的是 第九单元 第21讲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句: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也 就是说改组的既有大型国有企业,也有小型国有企业,目的是 调整原国有经济结构,所以不只是对大型国企重视,B项错误; 更不是指民营小企业,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意思,故正确 选项为A项。 [答案]    A

第九单元 第21讲 6.(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 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 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 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 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这里的“基 本变化”不包括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第九单元 第21讲 [解析]    这是关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描述,这些成就的取 得与A、B、C三项的描述有关。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 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期,故D项错误。 [答案]    D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第九单元 第21讲 7.(基础再现、视角拓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确立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非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不断地变化,由“合理调整工商业” 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 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最终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逐步建立起来的 B.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改革开放加快了经济体制的变革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第九单元 第21讲 [解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十多年来,从计划经济模式 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 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故选D项。 [答案]    D

第九单元 第21讲 8.(基础再现、视角拓展)2010年4月18日,浦东新区迎来了浦 东开发与开放20周年纪念日。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从冷 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 式发展。浦东开发标志着中国 (     ) 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解析] 我国的改革开放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浦东开发与开 第九单元 第21讲 [解析]    我国的改革开放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浦东开发与开 放是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之后我 国对外开放的又一项重大举措,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向纵深 发展。 [答案]    B

第九单元 第21讲 9.(基础再现、视角拓展)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 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 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 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 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       )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第九单元 第21讲 [解析]    注意时间“1979年春”,此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刚 刚起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启动,企业自主管理和对外开 放格局初步形成更无从谈起。应选A项。 [答案]    A

10.(视角拓展)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第九单元 第21讲 10.(视角拓展)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第九单元 第21讲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解析]    从曲线图反映,20世纪70年代后,美日国内生产总值 年均增长率水平一直较低且有下降趋势,而中国从1975年以 后,基本保持高速增长趋势。结合时代背景,这归结于中国的 体制改革。 [答案]    C

11.(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 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 的是 ( ) 第九单元 第21讲 11.(基础再现、视角拓展)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 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 的是 (     )   图1        图2        图3

A.图1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 B.图2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 C.图3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商品供应充足 第九单元 第21讲 A.图1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 B.图2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 C.图3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商品供应充足 D.上述图片说明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解析]    本题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情况。图1、图2是票证经济时代,图3是市场经济时代,中共 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但当时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建立。故C项不正确。 [答案]    C

①辛亥革命 ②“光荣革命” ③工业革命 ④邓小平改 革开放 第九单元 第21讲 12.(视角拓展、高度提升)法国史学家K·波密昂说过这样一 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是一个 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 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 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 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 。”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 (     ) ①辛亥革命 ②“光荣革命” ③工业革命 ④邓小平改 革开放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第九单元 第21讲 [解析]    由材料中“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 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 历时长久的”,可排除①②,辛亥革命是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清 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光荣革命”时间短暂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 陆其他国家和美洲;而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③ ④不仅历时长久,而且采取的都不是暴力手段,本题选D项。 [答案]    D

材料一 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 代的变迁。 第九单元 第21讲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 代的变迁。 1979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 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 塘十里果香…… 1992年《春天的故事》又迅速唱遍大江南北: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第九单元 第21讲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二 数据一 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第10位上升 到第4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 升到2007年的6%。 数据二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 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倍。城乡居 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第九单元 第21讲 标语: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材料三 浙江衢州人朱惠诚,在家乡种了10余年的地,最近他 来到江苏张家港市塘桥镇,尽管干的依然是他熟悉的农活,但 他每月却能领到固定工资。在张家港,像朱惠诚这样的“农 业工人”已有2万余名。 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 有1亿多人,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 业。工人队伍构成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民工已成产业工人的 主体。多年来,随着农民工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务工者条

件得到改善,生活也越来越好,有的还利用打工时学到的技 术,回乡创业,当了老板。 第九单元 第21讲 件得到改善,生活也越来越好,有的还利用打工时学到的技 术,回乡创业,当了老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 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 什么?有何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6分)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历史性变化,依 据材料三概括其变化。(6分)

[答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给农村带来了希望。(2分) 第九单元 第21讲 (4)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和国家经济与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 筹建了一个关于改革开放的论坛,各界反响热烈。请为论坛 设计一条宣传性标语。(2分,字数不得超过20字) [答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给农村带来了希望。(2分) 邓小平南方谈话。(2分) 影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2分)

(2)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改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6分) 第九单元 第21讲 (2)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改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6分) (3)从传统农民到农业工人,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工人,从传统 农民到农民企业家。(6分) (4)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如: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开创中国建设新局面;改革开放是中国 发展的永恒动力;等等。(2分)

14.(基础再现、高度提升、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第九单元 第21讲 14.(基础再现、高度提升、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据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计算,中国GDP(即国 内生产总值,下同)在世界GDP中占的份额如下:1820年(即鸦 片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GDP的1/3。1952年(即中国经济 恢复到抗日战争前最高水平的那一年),中国GDP占世界 GDP的比例为5.2%。 材料二 在旧中国,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生产中所占比重很 小。就是这样极少的工业,其布局也是极不合理的,主要是集 中在东北和东南沿海的几个大城市中。如1936年,国内工业

产值的94%是由上海、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7个 城市提供的,而广大西北地区,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几 乎没有近代工业。 第九单元 第21讲 产值的94%是由上海、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7个 城市提供的,而广大西北地区,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几 乎没有近代工业。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西藏经济发展的一组图表  

(1)据材料一,说明1820年到抗日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GDP 份额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第九单元 第21讲   (1)据材料一,说明1820年到抗日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GDP 份额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针对材料二反映的我国工业状况,“一五”计划在指导方 针和建设重点方面有什么规定?(4分)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西藏经济出现快速 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西藏经济发展的认识。(10分)

[答案] (1)变化:由鸦片战争前的1/3降到抗日战争前的5.2% 。(2分) 第九单元 第21讲 [答案]    (1)变化:由鸦片战争前的1/3降到抗日战争前的5.2% 。(2分) 原因:鸦片战争后,由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传统手工 业纷纷破产,致使GDP迅速下降;19世纪60年代以后,虽然中 国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但在本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势力的 双重压迫下发展异常艰难;同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第一 、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发展迅速。(4分) (2)指导方针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重点:放在工业基础较 好的东北等地。(4分)

认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布局;有利于民族团结与 社会稳定。(6分) 第九单元 第21讲 (3)原因:1978年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多种所有制经济 形式并存,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国家加大对西藏地区的投 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4分) 认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布局;有利于民族团结与 社会稳定。(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