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概括出故事情节 3、理解作者所颂扬的精神
最佳上镜刺客--荆柯 最佳绩效刺客-曹沫 最佳震撼刺客-聂氏姐弟 最佳创意刺客:专诸 最佳敬业刺客---豫让
最佳上镜刺客--荆轲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无疑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世代为人所颂扬,可谓妇幼皆知,就连现代的大名导也不放过这个题材。评荆轲为最上镜刺客,可谓名至实归,众心所向。
最佳震撼刺客--聂氏姐弟 聂政本是屠夫,当侠客实属业余爱好。然而聂政天生是一块刺客的料,小露拳脚后便名满江湖,前来联系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某日,韩国贵族严仲子带着黄金和诚意跑来找他,要他除掉韩国首相侠累。聂政婉言辞谢。严仲子不悦:“汝耍大牌乎?”政曰:“非也只因母亲在世,姐姐未嫁,我不能死也。”不久,聂政母亲去世,严仲子前来吊孝,执亲子之礼。聂政深受感动。在厚葬完母亲之后,聂政火速将姐姐出嫁,跟随仲子刺杀侠累。 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侠累身为首相,空有几十名警卫,竟然被武功高强的聂政从容地从首相府门外一直杀进大厅,被一剑刺了个透心凉。这时,警卫们才围了上来。聂政眼看无法脱逃,决定举剑自杀。在咽气之前,他用长剑将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脸划成一堆肉泥。英雄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让人们认出他,以免连累他那亲爱而苦命的姐姐!
最佳敬业刺客--豫让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屡不得志,投靠智伯后,受到重视。后来智伯被仇家赵襄子所杀,赵襄子还拿他的头骨拿来当酒杯。豫让出离愤怒,“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豫让决定誓报此仇。 他先是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宫廷,企图藉借整修厕所之机,用匕首刺杀赵襄子。结果未遂。赵襄子考虑到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 豫让仍不死心,不惜以身涂抹油漆变相、口吞煤炭变声来乔装自己,找机会报仇。机会来了,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经过的时候刺杀他。没曾想赵襄子的马却突然惊跳起来,使得豫让的计划又再次失败。豫让自知此劫难逃,便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让我完成最后一个心愿:把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有遗憾。”赵襄子答应了他,豫让拔剑,在赵襄子的衣服上连刺了三次,然后就自杀了。
最佳创意刺客--专诸 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氏,为吴国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所雇,用来刺杀王位竞争对手吴王僚。 话说事发当日,公子光宴请王僚,私下埋伏甲兵于室内。王僚也早有防范,命人沿途布满兵卒,门窗台阶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亲信,夹道而立的侍卫,皆手持长铍。酒酣耳热之时,公子光佯装有足疾,退入内室。这时专诸闪亮登场了!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把匕首藏在鱼腹中,佯装为王僚献菜。等走到王僚跟前,说时迟那时快!专诸突然撕开鱼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当场毙命。遗憾的是,专诸当即也被侍卫杀死。公子光趁对方群龙无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击王僚的侍从,尽数将其诛杀。为感念专诸,吴王阖闾加封专诸之子为上卿.
最佳绩效刺客--曹沫 曹沫,鲁国人氏,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在柯地会盟。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桓公问:“你想怎样?”曹沫说:“齐强鲁弱,您恃强凌弱太过分了。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故。桓公恼羞成怒,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于是,不费吹灰之力,曹沫三战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数归还。
漆身为厉,吞炭为哑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崇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
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豫让桥 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4公里赤桥村。桥为砂石砌筑,桥上勾栏围护,桥下晋水常流。
文言梳理:1 徙于卫: 谓之庆卿: 而之燕: 置东郡: 介词,到 代词,代荆轲 动词,到、往 动词,设置 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其先乃齐人 判断
文言梳理:2 盖聂怒而目之: 有不称者: 固去也: 目摄之: 荆轲嘿而逃去: 名作动,瞪 适合、适宜 副词,本来 通“慑”,威慑 通“默”,不作声
文言梳理:3 爱燕之狗屠: 已而相泣: 沉深好书: 善待之: 交好 副词,过会儿 深沉稳重爱好读书 副词,友好地 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市 倒装
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 A.隆重简短的欢送仪式之后,这架飞机开始了大陆民航56年来的首次台湾之旅。 B.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C.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D.在美国家庭中,汉语已成为继英语和西班牙语之后又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语言。
【暴虎冯河】典出《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险行事,有勇无谋。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
文言梳理:4 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而丹质于秦 倒装 质秦亡归燕: 秦王之遇燕太子: 擅巴、汉之饶: 奈何以见陵之怨: 批其逆鳞: 请入图之: 作人质 取独 拥有;富饶的土地 侵犯、欺辱 触犯 深入,谋划 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而丹质于秦 倒装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文言梳理:5 太子丹受而舍之: 足为寒心: 委肉当饿虎之蹊: 祸必不振: 入匈奴以灭口: 乃造焉: 北购于单于: 使…住下来 提心吊胆 放置 救,挽救 消除…借口 动词,拜访 名作状;通“媾”
文言梳理:6 太子逢迎: 却行为导: 跪而蔽席: 足下过太子于宫: 迎接 后退 拂拭,掸 拜访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文言梳理:7 不时地 臣海内之王者: 其意不厌: 以其间诸侯得合从: 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 必入臣: 窥以重利: 异物间进: 使…臣服 满足 机会;“纵” 抵达,到达 臣服 引诱 不时地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成功者在设定想要达到的每一个目标时,总是要先找出设定这些目标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C.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D.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C.“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文言梳理:8 直刺;通“胸” 名作状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微太子言: 今行而毋信: 臣乃得有以报: 向北侵占 如果没有 动作名,信物 有…办法用来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右手揕其匈: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残酷,刻毒 只是 直刺;通“胸” 名作状
文言梳理:9 使工以药淬之: 乃装为遣荆卿: 人不敢忤视: 太子迟之: 皆白衣冠以送之: 浸染 准备行装 逆,抵触 认为…迟 名作动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第二批通过规划审核的4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单。 B. 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C. 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 D. 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
厚遗秦王宠臣: 诚振怖大王之威: 比诸侯之列: 燕王拜送于庭: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群臣怪之: 愿大王少假借之: 卒起不意: 执兵皆陈殿下: 以药囊提荆轲: 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赏群臣及当坐者: Wèi,赠送 通“震” 排列,比照 倒装 通“捧” 意动,以…为怪 宽容 通“猝”,突然 通“阵”,排列 打,投掷 通“掷”,投掷 治罪,办罪
文言梳理:11 缓解,宽释 缓解,宽释 秦王必解: 变名姓为人庸保: 家丈人召使前击筑: 通“佣” 一坐称善: 宋子传客之: 东家,主人 重赦之,乃矐其目: 举筑朴秦皇帝: 彼乃以我非人也: 天雨粟: 然其立意较然: 不欺其志: 缓解,宽释 通“佣” 东家,主人 通“座” 以客礼招待 难,以…为难;熏瞎 击 不是同类人 名作动 清楚,明白 违背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芬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B.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C.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WTO之后,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国各大企业相继制定的发展策略。 D.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 ,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 2.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 3.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4.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 古今异义 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 提心吊胆 2.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 困窘,走投无路 3.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行走/作为 4.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 不才 5.持千金之资币物. 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6.愿大王少假借之. 7.家丈人召使前击筑. 8.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9.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古今异义 宽容 7.家丈人召使前击筑. 主人 8.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放在心上 9.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眼泪 10.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 第二年
1.荆轲嘿而逃去 2.诸侯服秦,莫敢合从 3.秦王必说见臣 4.右手揕其匈 5.今太子迟之,请辞决 6.燕王诚振怖 7.燕王拜送书于庭 通假字 嘿同默 1.荆轲嘿而逃去 2.诸侯服秦,莫敢合从 3.秦王必说见臣 4.右手揕其匈 5.今太子迟之,请辞决 6.燕王诚振怖 7.燕王拜送书于庭 8.而秦舞阳奉地图柙 9.图穷而匕首现 从同纵 说同悦 匈同胸 决同诀 振同震 庭同廷 柙同匣 现同见
10.卒起不意 11.乃引匕首以擿秦 12.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 13.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14.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通假字 卒同猝 10.卒起不意 11.乃引匕首以擿秦 12.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 13.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14.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15.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 16.偏袒扼捥而进曰 17.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18.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擿同掷 溢同镒 庸同佣 摄同慑 购同媾 捥同腕 腐同拊 朴同扑
名词活用为动词 1.盖聂怒而目之 2.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3.荆轲和而歌于市中 4.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 5.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 1.盖聂怒而目之 2.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3.荆轲和而歌于市中 4.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 5.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 6.天雨粟,马生角也 7.皆白衣冠送之 8.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
名词作状语 1.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2.稍蚕食诸侯 3.北有甘泉谷口与固 4.南有泾渭之沃 5.右陇、蜀之山,左关殽之险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2.稍蚕食诸侯 3.北有甘泉谷口与固 4.南有泾渭之沃 5.右陇、蜀之山,左关殽之险 6.偻行见荆卿
7.太子再释而跪,膝行流涕 8.彼秦大将擅长于外而内有乱 9.太子日造门下 10.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11.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词类活用 7.太子再释而跪,膝行流涕 8.彼秦大将擅长于外而内有乱 9.太子日造门下 10.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11.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12.怒发上冲冠 13.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1.太子丹迟之 2.群臣怪之 3.太子丹患之 使动用法 1.太子丹受而舍之 2.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
句式 被动句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父母宗祖皆被戮没 定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轲既取图奉之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秦兵旦暮渡易水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双手捧着 献上 士兵 军队 兵器 回头看 不过,但 一词多义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轲既取图奉之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秦兵旦暮渡易水 郡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双手捧着 献上 士兵 军队 兵器 回头看 不过,但
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拜访 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 到达某一境界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建造 造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制定 小子有造 造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天地,大自然
剖开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使分开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释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理解 缓解 解 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使分开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释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理解 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 缓解 解 天下土崩瓦解 分裂 解救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 离散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 通懈,松懈,懈怠 胡虏益解
间 1.凡天地之间 2.奉命于危难之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4.安得广厦千万间 5.彼节者有间 6.遂与外人间隔 7.间以诗记所遭 8.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0.间关莺语花底滑 12.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 1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15.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两事物当中 中间 一会儿 房屋的间数,量词 空隙 隔离 间或 间 离间 参与 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间谍 有时 从小路 秘密地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愿大王少假借之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假令仆伏法受诛 6.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借 借助 宽容 假 与真对 假令,假如 给与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3.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8.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坚固 险要的地方 坚决 顽固 本来 固 固然 巩固 坚守
1.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也不顾 2.顾野有麦场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5.大行不顾细谨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7.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8.顾玩 9.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之所出耳 10.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回头 看 拜访 顾念,顾惜 考虑 但是 但是 仔细端详 只是 难道
乘犊车,从吏卒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自京师乘风雪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乘鄂渚而反顾兮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坐车 趁着 冒着 四马为一乘 乘 登上 四
1.帝感其诚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 3.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私见张良 诚心 诚 果真,的确 实在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私见张良 4.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意 5.项王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私人的 偏爱 私下 私 私利 私交,,秘密活动
如果你是一个编剧,把《荆轲刺秦王》分成几场戏?这几场戏中怎样刻画了几个什么样的人物? 交代背景 第一场 荆轲临危受命 第二场 私见樊於期 交代准备信物、利器、助手 第三场 怒叱太子 第四场 易水送别 第五场 贿赂蒙嘉 第六场 廷刺秦王
临危授命 荆轲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言出必行的侠义精神。 “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勇而多谋、城府很深、胆识超人 太子丹 “恐惧”“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急噪、软弱、善良
私见樊於期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激起樊於期对秦不共戴天之仇——动之以情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 ——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晓之以理 “愿得将军之首……揕其胸” ——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告之以谋 轲 荆 侠肝义胆 果敢勇决 擅长辞令 老于心计 樊於期 “偏袒扼腕而进言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遂自刎”—— 义勇刚烈 热肚直肠
怒叱太子 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先遣秦武阳” ——惊恐,焦急;浮躁多疑,谋事不周。 荆轲:“怒”“叱”“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刚直不阿,秉性刚烈。
易水送别 背景:“萧萧易水寒”“白衣冠”“垂泪涕泣”“变徵之声” ——生离死别得凄凉悲怆 活动:“慷慨羽声”“瞋目”“发尽上指冠”“终已不顾” ——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悲壮
廷刺秦王 秦武阳:“色变振恐” 荆轲:顾——笑——前 秦王惶急: 惊——起——绝——拔——操——急——走——拔——击——复击——目眩 群臣惊愕、左右惊呼——“尽失其度” 荆轲:取——奉——发——把——持——逐——引——倚——笑——踞——骂 ——沉着机智、镇定自若、英雄虎胆、 视死如归
评议 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也是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荆轲之所以值得肯定,并不在于为太子丹报私怨,而在于他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千百年来,受压迫的人们之所以敬仰荆轲,也正是基于他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当然这当中也流露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因素这既是荆轲本身的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从荆轲刺秦王的做法来看,这种个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图凭借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更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
历史对荆轲刺秦的评议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左思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潜 江湖侠骨——龚自珍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左思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潜 江湖侠骨——龚自珍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北宋 苏洵 轲不足道也——南宋鲍彪 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朱熹
美文赏读 山东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选登:刺秦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舞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着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那么我是在为着激昂停留;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柔;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嬴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将以你的人头来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人心来告慰樊将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嬴政,受死吧!
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 路旁时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后放火的浓烟,瘦弱疲惫的农人挣扎着在田间劳作,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进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的百姓身上。战火、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我走进嬴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会改变我的行动。
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现,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山东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