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电子技术分为两大部分 1、模拟电子技术:处理的信号是连续的,如正弦波等(模拟电路)。 绪 论 电子技术分为两大部分 1、模拟电子技术:处理的信号是连续的,如正弦波等(模拟电路)。 2、数字电子技术:处理的信号是跃变的,如矩形波等(数字电路)。
一. 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性质:是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任务: (1)了解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二、三极管、运放、功放等)。 一. 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性质:是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任务: (1)了解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二、三极管、运放、功放等)。 (2)掌握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放大器、振荡器、功放、稳压电路)。 (3)初步掌握电子电路的实际应用(温度控制、水位、测量、家电等)。
二. 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们常以电子器件的变革时代,作为衡量电子技术发民展水平的标志。 二. 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们常以电子器件的变革时代,作为衡量电子技术发民展水平的标志。 第一代:1904~1948年,真空管时代:我国南京无线电厂生产第一台电子管收音机(于1956年) 第二代:1948~1959年,晶体管时代:哈无线电四厂生产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于1963年) 第三代:1959~1974年,集成电路时代,集成度几十~几百(中小规模) 第四代:1974~1985年,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集成度上千~万 第五代:1985~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超万~上百万,布线0.15μm。
三. 应用: 1 通讯:电子技术最初应用于通讯,并迅速发展起来。 如:电报(永不消逝的电波-电报、李霞)、电话、手机、BP机、卫星通讯(24颗卫星用于GPS定位系统)、遥感遥测等,对讲机(电影中-英雄儿女、王成) 我国在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最初没有音乐后来毛主席提出加音乐)(美国-12.5年,苏-8年,中国—5.5年)。
2 控制 (1) 工业控制为主:机床自动控制、温度、水位、压力、流量等。 (2) 医疗设备:B超、CT、合磁共振、心电图、脑电图设备。 (3) 国防:雷达(英国1934年发明)、预警飞机(海湾战争91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导弹(140万美元、爱国者号、F-17飞机)、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3 计算机:1946年美国发明,计算速度越来越高,PC机~286、386、486、586,奔腾2、3、4等。(超百亿次/秒)。 4 文化生活:电视机(黑白电视1928年,彩电1940年)、录音机(1927年)、录像机(1976年)、摄像机、VCD、DVD、卡拉OK机、组合音响、手机等。
电子技术把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了现实。. 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电子技术将会怎样,将没有上述的一切,人类将落后100~200年。 *电子技术把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了现实。 *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电子技术将会怎样,将没有上述的一切,人类将落后100~200年。 *由于电子技术应用得非常广泛,对于人类生活各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学好这门课程。
四. 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一) 特点: 1 发展快、应用广、实践性强的技术学科。 2 常采用不同于数学的一些工程分析方法。 (1) 常采用近似法 (2) 非线性电路 线性电路 常采用等效电路的方法。 (3) 图解法(工程曲线) 3 不同于电路的特有概念 (1) 电路将交、直流分别研究,而电子电路中交、直流同时存在。 (2) 电工只讨论输出对输入的依赖关系,不存在输出对输入的作用(即反馈→难点) 4 内容多、概念多、公式多、方法多、繁杂。
(二) 学习方法: 1 抓概念:正确理解。 2 抓规律:分析方法及电路间的相互联系。 3 重视实验:多实践。 4 多做练习题。
五. 教材及学时 教 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二版)清华 参考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童诗白 主编 第三版 清华 教 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二版)清华 参考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童诗白 主编 第三版 清华 学 时:理论(56)+习题课(10)+ 实验(12)= 78学时 4学分 要 求:1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2 上课注意听讲、记笔记。 3 课代表:由学习好的同学担任。
第一章 半 导 体 器 件
半导体器件是组成各种电子电路的主要元件,有二、三极管、场效应管等。 1.1 半导体的特性 导 体:善于导电的物质。如铜、铝、银等。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质。如橡胶、塑料等。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和锗(Ge)等。 按物质的导电能力差别分
以硅原子为例,它的原子序数是14,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通常称为价电子。 半导体的导电性质是由其原子结构决定的。 以硅原子为例,它的原子序数是14,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通常称为价电子。 最外层不超过8 每层2×n2 个电子
锗的原子序数是32,最外层轨道也有4个价电子,所以硅和锗都是4价元素,常用带有+4电荷的正离子和周围的4个价电子来表示一个4价元素的原子。 在硅(或锗)晶体中,每个原子都和周围的4个原子用共价键的形式互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正四面体
1.1.1 本征半导体 纯净的、具有晶体结构的半导体——本征半导体。 当温度很低时,如T=0K=-273℃时,电子不能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晶体中没有自由电子,不导电,如同绝缘体一样。 当T↑(或光照) → 将有少数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 → 自由电子 → 有一定导电能力 →→→→ 导电能力较弱。 因自由 电子少 27℃
自由电子运动相当于空穴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参与导电的粒子(自由电子和空穴)称为载流子。 可见:半导体中存在着两种 自由电子 载流子 空穴
在本征半导体中,因电子与空穴总是成对出现,成为电子—空穴对。当电子与空穴相遇→复合。 电子浓度 空穴浓度 ni = Pi ni 很低,导电能力差。 在一定温度下,电子空穴对的产生与复合平衡时,ni = Pi 不变了。ni 与材料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如: 硅 T ↑8℃, ni 增加1倍。 锗 T↑12℃, ni 增加1倍。
因本征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很差,若掺入微量有用的杂质,使导电能力显著增强,并能加以控制,广泛应用。 1.1.2 杂质半导体(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因本征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很差,若掺入微量有用的杂质,使导电能力显著增强,并能加以控制,广泛应用。 一、N 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硅(或锗)中,掺入微量5价元素,如磷、锑、坤等。有多余的自由电子,导电能力强。
※ 主要靠电子导电的半导体,称为电子型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 多子—自由电子 n>>P 少子—空穴 ※ 主要靠电子导电的半导体,称为电子型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 因5价杂质原子提供电子,所以称为施主原子。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3价元素(如硼、镓、铟等)组成共价键时,缺少一个电子而形成空穴,P>>n 。在P型半导体中,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因3价杂质产生多余空穴,起着接受电子的作用,称为受主原子。
在杂质半导体中,多子浓度由掺杂浓度决定,少子浓度主要取决于温度。 N型半导体 电子浓度(多子)=正离子浓度 + 空穴浓度(少) P型半导体 空穴浓度(多子)=负离子浓度 + 电子浓度(少)
可见:掺杂后,导电能力增强了,如在硅中掺入百万分之一的3价硼后,ρ(电阻率)↓ 为本征半导体的五十万分之一 ,导电能力显著增强(不是目的,因有导体)。目的是利用N、P制造各种半导体器件。
1.2 半导体二极管 1.2.1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一、PN结中载流子的运动
因没有自由移动的载流子,所以又称为耗尽层。产生了一个电位差UD,称为电位壁垒。产生了内电场,因内电场的作用阻止多子的扩散,所以它又称为阻挡层,有利于少子的运动。 将载流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的定向运动称为漂移运动。产生的电流叫漂移电流
扩散电流=漂移电流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总电流为0)一般空间电荷区很薄,约为几μm~几十μm。 平衡 扩散(多子) 漂移(少子) 扩散电流=漂移电流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总电流为0)一般空间电荷区很薄,约为几μm~几十μm。 硅:(0.6~0.8V) 电位壁垒UD 锗:(0.2~0.3V)
二、PN结的单向导电性 1.PN结外加正向电压(正偏)导通 P区接+,N区接-,叫正偏。因E外与E内方向相反,消弱了内电场 → 空间电荷区变窄,有利于多子的扩散,形成一个较大的正向电流I(方向从P→N)。
2.PN结外加反向电压(反偏)截止
P区接-,N区接+ →反偏 。内、外电场方向相同 →E内↑不利于多子扩散,有利于少子的漂移,形成一个较小的反向电流。因当U↑→IS不变,称为反向饱和电流。因IS是由少电子产生的,所以T↑→IS↑,一般IS为几μA以下。(硅:零点几μA,锗:几μA) 可见,PN结加正向电压导通(产生I),加反向电压截止(IS=0)。所以,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
1.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在PN结外面装上管壳,再引出两个电极,就做成了半导体二极管, 图形符号 文字符号:V或D表示 外形图
面积接触型:允许I工作大(整流),f工作低。 二极管类型: 硅管 (1)从材料分 锗管 点接触型:PN结面积小,允许I工作小,结C小→f 高→检波开关。 (2)从结构分 面积接触型:允许I工作大(整流),f工作低。
一、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加正向电压时的特性称为正向特性。 加反向电压时的特性称为反向特性。 1.正向特性: (1)当U很小时,I=0,死区, 硅:0.5V 死区电压 锗:0.1~0.2V
(2)导通区:当U>死区电压时, U↑→I↑↑(指数曲线) 硅:UD=0.7V,锗:UD=0.3V 2.反向特性: (1) 当二极管加反向电压时, IS很小,称为反向饱和电流。 (2)当U>UBR时,U↑→I↑↑↑这种现象称为击穿。UBR称为反向击穿电压。电击穿:不坏;热击穿:坏了。
二、二极管伏安特性方程 IS—反向饱和电流, UT≈26 mV T=300K UT—温度的电压当量 (1)当U=0,I=0 (2)当U>0,且U>>UT I≈ (I与U成指数关系) (3)当U<0,且 >>UT ,则I≈-IS
2AP26伏安特性 2CP31伏安特性
三、含有二极管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例1 如图所示,UD≈0.7V,试分别求当开关断开时和闭合时, U0=? I0=?
解:(1)S断开时,D导通, U0=V1-UD=(6-0.7)V=5.3V I0=U0/R=5.3/1mA = 5.3 mA (2) 当S闭合时,D反偏截止, U0=V2=12V I0=U0/R=12 mA
例2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i=5Sinωt, UD=0.7V (导通时压降),试画出ui与u0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限幅电路(削波)
解:(1)ui>3.7V D1导通,u0=3.7V (2)ui<-3.7V D2导通, u0=-3.7V (3)-3.7V<ui<3.7V时, D1 、D2都截止,u0=ui
例3 电路如图所示,V=12V,D为硅管,试计算ID=?
解:由戴维南定理得: R=R1// R2+R3// R4=1.75 K ∴ mA≈1.31 mA 6V-3V=3V
1.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二极管的参数是选用器件的主要依据,可查手册。 1. 最大整流电流IF:指二极管长期运行时,允许通过管子的最大正向平均电流。使用时不要超过IF,否则可能使二极管过热而损坏。 2. 最高反向工作电压UR:使用时加在二极管上的反向电压不能超过此值,否则可能被击穿。 通常UBR的一半定为UR。
3. 反向电流IR:IR是指在室温下,加上规定反向电压时,流过管子的反向电流。 IR越小越好→单向导电性好。T↑→IR↑ T↓→IR↓(受温度影响大) 4. 最高工作频率fM:主要决定PN结的结电容,结电容大,f低。
1.2.4 二极管的电容效应 (几PF~几十PF) P14 不讲 1.2.5 稳压管 用特殊工艺制造的面接触型二极管,在电路中起稳压作用。稳压管的伏安特性及符号如图。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利用△I大→△U小进行稳压。
(b)符号 (a)伏安特性
主要参数: 1. 稳定电压UZ: UZ是稳压管工作在反向击穿区时的稳定工作电压(指通过规定测试电流时)。不同型号的稳压管,UZ不同。相同型号的稳压管,由于制造工艺的分散性,UZ也有差别。 如:2DW7C,UZ=6.1~6.5V,不同管UZ可能为6.1V,也可能为6.5V。
2. 稳定电流IZ: Iz是使稳压管正常工作时的参考电流,IZmin<IZ<IZmax 3. 动态内阻rZ: rZ值愈小愈好。IZ↑→rZ ↓ 4. 电压的温度系数 : 当 UZ<4V时, <0 当 UZ>7V时, >0 当 4V<UZ<7V时, 较小。
PZ = UZ IZM 使用时不应超过此值,否则将损坏。 稳压电路如图: 5. 额定功耗PZ(PZM) PZ = UZ IZM 使用时不应超过此值,否则将损坏。 稳压电路如图: IR —限流电阻 RL与VDZ并联 工作原理:设Ui ↑→U0↑→UZ↑→IZ↑→IR↑→UIR↑ U0↓= UI-UIR↑ U0↓
例:当UI =10V,R=200Ω,UZ =6V,求(1)当RL=10KΩ时,U0 =? (2)当RL=100Ω时,U0 =? 解:(1)U0=UZ =6V (2) UI =3.33V (不稳压)
1.2.6 一 发光二极管 符号 外形
包括可见光(红、绿、黄、橙)、不可见光(红外线)、激光等不同类型。发光二极管也具有单向导电性,它的开启电压比普通二极管的大, 红:(1 包括可见光(红、绿、黄、橙)、不可见光(红外线)、激光等不同类型。发光二极管也具有单向导电性,它的开启电压比普通二极管的大, 红:(1.6~1.8)V, 绿≈2V 。 I正↑ → 光亮(光强) 。 例:已知发光二极管的导通电压UD=1.6V,正向电流为5~20mA时才能发光,试求R的取值范围? 解: =0.88KΩ =0.22KΩ R取值为 220 ~ 880Ω。
二 光电二极管:是远红外线接收管, 无光 光能 → 电能,利用半导体的光敏性制成。光照↑→I↑ (1)工作时加反向电压 → I(暗电流)=0 (<0.2μA) (2)有光照↑→I↑(光电流)>几十μA 可用在遥控、报警及光电传感器中。
1.3 双极型三极管(半导体三极管) 双极型三极管又称为半导体三极管、晶体管、或三极管。外形如图所示。 按材料分:硅管和锗管 按结构分:NPN及PNP 按功率分:大和小 按频率分:高和低
1.3.1 三极管的结构 我国生产的半导体三极管,目前主要有硅平面管和锗合金管两种类型。 三极管的结构:
三极管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1.3.2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载流子的运动 三极管放大的内部条件: (1)发射区掺杂浓度高 (2)基区很薄(几~几十μm) 三极管放大的外部条件: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对于NPN型管: UBE>0 , UBC<0。 一、在满足上述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时,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有三个过程。 1. 发射(发射区向基区扩散电子的过程) 因发射结正偏,有利于多子的扩散,形成Ien (因掺杂浓度高)较大,同时基区的空穴(浓度低)也向发射区扩散,形成IEp (很小), ∴IE ≈ IEn 2. 复合和扩散 电子到达基区后,因基区为P型,多子是空穴,所以从发射极扩散过来的电子和空穴产生复合运动,形成了基极电流IBn,基区被复合掉的空穴由外电源VBB不断进行补充。因基区很薄,空穴浓度又低,复合的机会很少,所以IBn<<IE ,大部分电子在基区继续扩散,→ 集电结。
3. 收集(集电区收集扩散过来的电子) 由于集电结反偏,所形成的电场的方向将阻止集电区中的多子电子向基区运动,但有利于将基区扩散过来的电子收集到集电极而形成集电极电流ICn ∵ UBC<0(反偏),集电区的少子空穴和基区的少子电子,在UBC所形成的电场的作用下,进行漂称运动,而形成反向饱和电流,用ICBO表示。
二、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 由上图可见: IC = ICn + ICBO IE = IEn + IEp (很小)≈ ICn +IBn IB = IBn + IEp (很小)- ICBO ≈ IBn -ICBO = 常数 共射接法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C = ICn + ICBO= = ≈ 令:ICEO = IC≈
ICEO → CE间反向饱和电流(也称穿透电流) IE = IB + IC = IC = (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在(0.95~0.99)之间。)
下面来看一组典型的实验数据:对三极管IB、IC、IE电 流关系,增加一些感性认识。(Rb变→IB变→IC变) 实验电路见右图:可见输入回路为 :VBB→Rb→BE结(b→e)。 可见输入与输出回路的公共端为e,故称为共射放大电路。 由下表可见: IE = IC + IB 大多数情况下(一、二除外):IB < IC < IE IC ≈ IE 当△IB(小)→△IC(大) 如:IB由0.02变 → 0.04mA变了 → 0.02mA IC由1.14变 →2.33mA变了 → 1.19mA 说明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三极管电流关系一组典型实验数据 故α与β的关系为: β与 、α与 含义不同,但数值差别不大, β≈ 、α≈ 故可不再区分。 IB /mA -0.001 0.01 0.02 0.03 0.04 0.05 IC /mA 0.001 (ICBO) (ICEO) 0.56 1.14 1.74 2.33 2.91 IE /mA 0.57 1.16 1.77 2.37 2.96 (共射电流放大系数 ) 故α与β的关系为: β与 、α与 含义不同,但数值差别不大, β≈ 、α≈ 故可不再区分。
主要介绍NPN管的共射特性曲线: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 由实验方法测得,电路如图所示。 1.3.3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主要介绍NPN管的共射特性曲线: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 由实验方法测得,电路如图所示。 电路图 输入特性
一、输入特性: 当UCE不变时,输入回路中的电流IB与电压UBE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输入特性。 1. 当UCE = 0时,与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一样(相当于两个二极管并联),如图示。 2. 当UCE >0时,如UCE >UBE ,则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此时,发射区的电子只有一小部分在基区与空穴复合,形成IB,大部分将被集电极收集,成为IC。所以,与UCE = 0时比较,在同样的UBE 之下,IB将大大减小,结果使输入特性曲线右移。 当UCE↑(>1V后)→ 使集电结反偏 → 扩散到基区的电子基本上都收集到集电区,IB↓很小,因此,UCE>1V后,输入特性基本重合。 在放大电路中,UCE >0,所以,UCE>1V的输入特性更具有实用意义。
二、输出特性(曲线): 当IB不变时,输出回路中的电流IC与电压UCE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输出特性。 NPN型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1. 截止区:一般将IB ≤0的区域称为截止区。IB =0, IC =0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没有放大作用。在截止时:UBE <0,UBC <0(发射结、集电结都反偏)。
2. 放大区:当IB 一定时,IC 基本上不随UCE ↑而变化。 当IB →△IB→ △IC △IC =β△IB 体现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放大区: (0<IB<IBS=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对NPN管: UBE >0,UBC <0。 3. 饱和区:当UCE 较小时,管子的IC 基本上不随IB 而变化,这种 现象称为饱和。此时,IC ≠βIB。 饱和区:发射结和集电结都正偏,对NPN管:UBE>0,UBC>0。 UCES表示饱和压降,硅管:UCES=0.3V 锗管: UCES=0.1V IC最大=ICS= IB>IBS 时饱和(IB↑→IC不变)。
1.3.4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一、电流放大系数: 共射电流放大系数β: 2. 共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 ≈β 3. 共基电流放大系数α: 共基接法时: 4. 共基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不计ICBO α与β的关系:
ICBO、ICEO 对温度敏感,其值小好。 二、反向饱和电流: 1. 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的反向饱和电流ICBO 当e开路,集电结加反向电压,c、b之间的反向电流为ICBO。 硅管:1μA以下,小的可达nA数量级 ICBO 锗管:几μA~几十μA 2. 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穿透电流ICEO 表示当基极b开路时,c、e之间的 电流。测量电路如图所示, ICEO=(1+β)ICBO ICBO、ICEO 对温度敏感,其值小好。
三、极限参数: 为使三极管安全工作,使用时参数变化不应超过允许值。 1.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 使用时,IC不应超过此值,否则三极管特性变差或损坏。 2. 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CM: PC=ICUCE 把PC=ICUCE= PCM的各点连起来,可得到一条双曲线, 左下方:ICUCE < PCM是安全区 右上方:ICUCE > PCM是过损耗区(不安全) 3. 极间反向击穿电压: (1)U(BR)CEO :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反向击穿电压。 (2)U(BR)CBO :发射极开路时,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的反向击穿电压。
三极管的安全工作区: 练习:P58 13、15
与普通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相类似,IB用入射光照度E取代。 四、光电三极管: (a)等效电路 (b) 符号 (c)外形 与普通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相类似,IB用入射光照度E取代。
1.4 场效应(三极)管 结型场效应管(JFET) 场效应管分为两大类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FET) 1.4.1结型场效应管 有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和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 一、结构: 符号 结构示意图
在一块N型硅棒的两侧,做成掺杂浓度比较高的P型区(用P+表示),在P+区和N区交界处形成了PN结(耗尽层)、栅极(G)、源极(S)、漏极(D)。当加一个电压时 → ID。因导电沟道为N型的,所以称为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 二、工作原理:(见上图)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正常工作时,UGS<0,UDS>0。下面通过UGS和 UDS对导电沟道的影响,来说明管子的工作原理。 1. 假设UDS=0(D、S短接),同时在栅源之间加负电源VGG (1)当UGS=0时,耗尽层较窄,导电沟道较宽。 (2) ↑→ 耗尽层变宽,导电沟道变窄。 (3)当 ↑=UP时,耗尽层合拢在一起,导电沟道被夹断, 所以将UP称为夹断电压,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UP为负值。
2. 在D、S间加一个正电源VDD→UDS>0,观察改变UGS对耗尽层和ID的影响。 (1)当UDS=0时,耗尽层较窄,导电沟较宽,加UDS时→ID较大。 注:耗尽层上宽下窄,因ID流过沟道时产生电压降,PN结上端反向电压大,耗尽层宽;PN结下端反向电压小,耗尽层窄。 (2)当栅源之间加负电压VGG时,UGS<0→耗尽层变宽→导电沟道变窄→沟道电阻增大→ID↓。当 ↑→ID↓,当VGG↑使UDG= 时,产生预夹断。 (3)当VGG继续增大→耗尽层接触部分逐渐增大,当UGS≤UP时(负值),耗尽层合拢,导电沟道全部夹断。ID≈0,这种情况称为夹断。 ※结论:改变UGS大小→可以控制漏极电流ID的大小。利用UGS改变PN结中的电场→控制ID,故称场效应管(电压控制器件)。
(1)与横坐标交点处的电压ID=0时的UGS是夹断电压UP。 (2)与纵坐标交点处的电流,表示UGS=0时的ID=IDS ,饱和漏极电流。 三、特性曲线: 测试电路如图所示。 1. 转移特性: 当UGS=0时,ID=IDS (最大) 当UGS=UP时,ID=0 转移特性 可见: (1)与横坐标交点处的电压ID=0时的UGS是夹断电压UP。 (2)与纵坐标交点处的电流,表示UGS=0时的ID=IDS ,饱和漏极电流。
结型场效应管转移特性曲线可由下面公式表示: (当 UP≤UGS≤0时) 2. 输出特性(漏极特性): 有三个区:可变电阻区、 恒流区和击穿区。 (= 常数) (1)可变电阻区: 当UDS比较小时,ID随UDS而增大,直线上升(线性),此时,场效应管相当于一个线性电阻。 漏极特性
UGS不同,直线的斜率不同→相当于电阻的阻值不同。 UGS值越负→相当于电阻越大,UGS变 → 相当于电阻变 → 称为可变电阻区。 (2)恒流区(饱和区):(相当于三极管的放大区)ID不受UDS影响,应受UGS影响。 (3)击穿区:当UDS↑→ ID↑↑→ 击穿了。 P44,图1.4.7 同学自学(由输出特性可做出转移特性曲线) ※结型场效应管栅源PN结反偏,输入电阻很高,可达107Ω以上,如果要求输入电阻更高,应采用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由金属、氧化物和半导体制成,所以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简称MOS场效应管。 N沟道:增强型、耗尽型。 1.4.2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由金属、氧化物和半导体制成,所以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简称MOS场效应管。 N沟道:增强型、耗尽型。 P沟道:增强型、耗尽型。 一、 N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管 1. 结构: 见下图:S、D、G、B(B接S) 由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构成。 2. 工作原理: UGS → 感应电荷 → 导电沟道 → ID。 若UGS =0时,漏源之间已经存在导电沟通,称为耗尽型场效应管。 若UGS =0时,不存在导电沟道,则称为增强型场效应管。 P型硅(浓度低) 结构图 符号
(1)当UGS =0时,D、S之间相当于 加UDS 时也没有ID(不导通)。 (2)当UDS =0,同时UGS>0,G和B构成一个平板电容。 当UGS 再↑→ N型电荷层,所以称为反型层。 开启电压(UT):开始形成反型层所需的UGS 称为开启电压。随着UGS ↑→ 感应电荷增多 → 导电沟道变宽。因 UDS =0,所以ID=0 (3)当UGS>UT时,且UDS>0,UGD=UGS-UDS>UT,D、S存在导电沟道,有ID。 当UDS↑→ID↑ ; 当UDS↑→UGS-UDS = UT时,靠近漏极处的沟道达到临界开启的程度,出现预夹断的情况。见图b。 当UDS↑(逐渐)→ 夹断区逐渐延长(见图C)(UDS↑→ ID不变)。
(a) UGD>UT (b) UGD=UT (c) UGD<UT UDS对导电沟道的影响
当UGS<UT时,ID=0;当UGS>UT时,UGS↑→ ID↑(导电沟道变宽,沟道电阻小) 3. 特性曲线: (1)转移特性 当UGS<UT时,ID=0;当UGS>UT时,UGS↑→ ID↑(导电沟道变宽,沟道电阻小) IDO为当UGS=2UT时的ID值。 (当UGS>UT时) (2)漏极特性:三个区域:可变电阻区、 恒流区(饱和区)、击空区。
( a)转移特性 (b)漏极特性 N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
不加UGS时(UGS=0),有导电沟道,加UDS→ID,工作时,UGS<0使ID=0时的UGS称为夹断电压,特性曲线见下图。 二、N沟道耗尽型MOS场效应管 不加UGS时(UGS=0),有导电沟道,加UDS→ID,工作时,UGS<0使ID=0时的UGS称为夹断电压,特性曲线见下图。 符号 符号 结构示意图
P50 表1-2各种场效应管的符号和特性曲线(请阅读) 漏极特性 转移特性 P50 表1-2各种场效应管的符号和特性曲线(请阅读)
1.4.3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一、直流参数 1. 饱和漏极电流IDSS: 是耗尽型场效应管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定义是UGS=0,而UDS>UP时的ID=IDSS。 2. 夹断电压UP: UP是耗尽型场效应管的一个重要参数。定义是:当UDS一定时,使ID减小到某个微小的电流(如5μA)时,所需的UGS值。 3. 开启电压UT: UT是增强型场效应管的一个重要参数。定义是:当UDS一定时,使ID达到某一数值(如5μA)时,所需的UGS值。 4. 直流输入电阻RGS: 栅源之间所加电压与产生的栅极电流之比。因IG≈0,RGS很大。 结型 :RGS>107Ω 绝缘栅:RGS>109Ω
用以描述UGS对ID的控制作用。定义:当UDS一定时,ID与UGS的变化量之比。即: 二、交流参数 1. 低频跨导gm: 用以描述UGS对ID的控制作用。定义:当UDS一定时,ID与UGS的变化量之比。即: gm在(0.1~20)mS mS—毫西门子 2. 极间电容: 有CGS、CGD、CDS 一般为几个PF,小好。 三、极限参数 1. 漏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DM: PD=IDUDS 2. 漏源击穿电压U(BR)DS:使用时不能超过此值。是 UDS↑→ID↑↑部分。 3. 栅源击穿电压U(BR)GS:使用时不应超过此值,否则管子将损坏。 = 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