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 ,晴.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晴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溫士凱 至臺東旅遊的美 好經歷、心情 緊扣主題,前 後呼應 ★文意: 我:人(記敘立場:第一人稱) 臺東:地 晴:一語雙關,同時指天氣與心情。
Advertisements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第十二課 吃冰的滋味. 第十二課 吃冰的滋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古蒙仁 回憶童年 時代吃冰 的生活環 境與趣味 先肯定夏日吃冰是人 生一大享受,再分段 記敘童年吃冰的各種 情況,以回應首段 ★題目含義:關於吃冰的滋味的主旨,古蒙仁曾 說:「吃冰的滋味已不單純是一種口感或味覺 ,而是對逝去的時光的一份嚮往和追求。它是.
第三課 絕句選 ( 一 ) 登鸛雀樓 ( 二 ) 黃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 ( 三 ) 楓橋夜泊. 第三課 絕句選 作者詩體主旨 文章作法 唐 王之渙 五言 絕句 勉人積極向上 在描繪景 物中寄託 情意 唐 李白 七言 絕句 抒發依依不捨的 離情 唐 張繼 七言 絕句 抒寫濃濃的鄉愁 ( 一 ) 登鸛.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第四課 夏 夜. 第四課 夏 夜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楊喚 新詩 ( 童詩 ) 寫夏夜的寧 靜、溫馨 以擬人手法 描寫夏夜的 景致 季節+時間 寫夏夜的美麗 與豐富。
六年級 中國語文科 簡介 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 課程 十一個單元 一、古典小說 二、以理服人 ( 說明文 ─ 道理 ) 三、記敘文 ( 記事 ) 四、說明文 ( 事物 ) 五、議論文 六、人物傳記 七、記敘文 ( 遊記 ) 八、應用文 ( 書信 ) 九、描寫文 十、故事 ( 記事抒情 ) 十一、古文.
參考資料﹕大人國夢遊記 遠看.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十課 論語選 ( 一 ) 學而時習之 ( 二 ) 譬如為山 ( 三 ) 三人行. 第十課 論語選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孔子弟 子及再 傳弟子 ( 一 ) 從學習中得到喜悅與 快樂,並養成君子的風度 ( 二 ) 為學要持之以恆 ( 三 ) 人人皆可為我師 以語錄的 形式說明 學習和修 養的重要 ★補注: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第一課 大樹之歌. 第一課 大樹之歌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劉克襄 親近自然、 尊重生命 以父親的口吻,依 時間、地點、對象 、事件的順序,敘 述拜訪雀榕的經過 ★題目含義: 1. 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 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沈復 回憶孩童時代 由觀察、想像 所得到的物外 之趣 先總寫「物外之 趣」,再就不同 事物,分段記敘 ,以回應首段 ★文意:主旨在記敘作者兒時所獲得的物 外之趣。
第二課 月光餅. 第二課 月光餅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琦君 回憶童年時與表姑爭 吵、和好的往事,並 抒發思鄉之情 先寫物,接 著敘事,然 後抒情 ★文意: *月光餅: ⒈原指中秋應景食物 月餅,轉為作者「鄉愁 」的寄託。 ⒉思物、思人、思鄉、憶舊的寄託物。 *物:月光餅/事:與表姑的童年往事/情:思鄉.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課 第 十. 一蘇洵,程氏,蘇轍,朝雲 十年生死兩茫茫,自難忘 不合時宜 二 歐陽脩 朕今日為子孫得到兩名宰相 河東獅子吼.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By 慕慧老師 題文說明-「書」體文 向皇帝陳言進辭--  奏議類 親朋私人信件--  書牘類.
台灣園林之美 ─板橋林家花園─ 原圖高27公分,長約490公分 建於1853年的板橋林家花園,是一座擁有中國建築之美與涵養的園林。
任科教师: 孟老师 办公室:二楼成教2 时 间: 14年5月 电 话:
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蘇軾.
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 國二甲S 姚逸寧 指導老師:胡瀚平老師.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以同策制举。晚年定居颍水之滨,号颍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其文章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 (栾, luán ) 。
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 國二甲 黃曼寧 指導老師:胡瀚平.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二 音名、唱名.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春曉》.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為提升學生能力而教學 國文教學的價值在 提升學生思辨的能力 涵泳學生人文的氣質 訓練學生語表的能力 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
下列文句中的「以」字,意義與其他選項不同的是:
黃州快哉亭記 以「記」為名的文章 三蘇的關係 本文主旨-不以物傷性 從文章旨趣看夢得處境.
命題作文 記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文化差異 Elick Yang.
異同 三 四 Q3 請問在〈岳陽樓記〉中 第一段的 4w 1h ? When. Who. Why. Where. how.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Diagnosis Breast ( tumor at 9 o'clock ),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Nuclear grade 3/3 第一題 第六碼 分化程度 key word 部 位 形 態 carcinoma Ans : C50.8 Ans.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十 曲式──二段體、三段體.
玫瑰崗學校(中學部) 南美之旅 主講者: 方振寧老師 2018/12/5.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2012年十一月十三号 Do Now Write the following in pinyin: 1) 今天是七月十九号吗
10 ROSES FOR YOU 2009 送你十朵玫瑰….
2017 愛恩台福宣教見證主日 2017 EFCI Mission Sunday
Take the Time….. 保握當下... 巧合不如巧遇,急進不如及時.
這是什麼? 圖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 1 圖片來源: 1.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中國文化論文寫作 閱讀, 思考與寫作.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夏卡爾 (Marc Chagall) 的生平 夏卡爾 (Marc Chagall)的繪畫風格
祢愛 是何等 地奇妙 超越 一切 人間愛 造我 拯救我 指引我路 與我同在永不離開
這是對比彩度配色嗎? 圖片來源:flickr 作者:likeyesterday
畢達哥拉斯 與 畢氏定理.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三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色彩的感覺 PCCS色表系統說明.
中國語文科 認識文學體裁 詞.
POWER POINT 簡報小工具 課程教授:楊淳皓 老師 學生姓名:連逸峻.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中醫系學會返宣部 部長 CM41 中二 黃維俊 副部長 CM41 中二 廖悅孜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記承天夜遊-作者介紹 國文第三冊第九課 教學者:彰安國中 王瑋莉.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試行計畫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 黃笑冰.
夏卡爾 (Marc Chagall) 的生平 夏卡爾 (Marc Chagall)的繪畫風格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

快哉亭 圖片出處:http://pic.izy.cn/web_pic/0e9/big/192704.jpg

目 次 題 解 作 者 課文賞析 語文萬花筒 結構分析表 問題與討論 牛刀小試 延伸閱讀 補充資料 好站連結

題 解

題 意 〈黃州快哉亭記〉 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蘇軾、張夢得貶官於此。 題 意 〈黃州快哉亭記〉 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蘇軾、張夢得貶官於此。 張夢得謫居黃州時,在寓所西南臨江所築,作為公餘休憩之所,蘇軾藉宋玉〈風賦〉「快哉此風」一語,命名為「快哉亭」。 蘇轍為亭作記,旨在闡揚隨遇而安的 道理和坦蕩豁達的處世態度。

題 解   本文選自《欒城集》,全文以「快 哉」為主線,前半主要在敘事、寫景, 記錄快哉亭建亭緣起與亭中所見所思, 並說明「快哉」之由;後半重在議論、 抒情,能點明蘇軾為亭命名的典故出 處,更讚揚建亭者張夢得的達觀進取與 超然自得。作者能推陳出新,靈活發揮 記體古文的特性,使文章酣暢淋漓, 淡雅有致,頗能展現蘇轍文章的秀傑 之氣。

寫作背景 元豐二年(西元一○七九),蘇軾因「烏臺詩案」而獲罪下獄,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轍為兄贖罪不成,亦貶筠州。 元豐六年,張夢得謫官黃州,雖遭遇貶謫逆境,卻能築亭自樂。因此,蘇軾以「快哉」為亭命名。蘇轍為亭作記,除了描寫山川勝景、歷史遺事,更借題發揮,不僅對張夢得的達觀處逆,表達景仰和讚美之意,也慰勉了同遭貶斥的兄長及自己。

烏臺詩案 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遭新黨人士挾怨報復,摘取蘇軾詩文誣陷其譏諷朝政,怨謗君父。蘇軾被押解入京,繫御史臺獄(即烏臺獄)。 其後因查無實據,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結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即著名之「烏臺詩案」。

作 者

作 者 蘇轍,字子由, 宋眉州眉山人 (今四川省眉山市) 生於仁宗寶元二年 (西元一○三九), 卒於徽宗政和二年 (西元一一一二), 作 者 蘇轍,字子由, 宋眉州眉山人 (今四川省眉山市) 生於仁宗寶元二年 (西元一○三九), 卒於徽宗政和二年 (西元一一一二), 年七十四。 圖片出處:同課本

三蘇父子 姓名 字 號 風格 著作 (老蘇) 蘇洵 明允 老泉 文章得力於《國策》、《史 記》,長於議論。 2.古勁簡直,有先秦之風。 《嘉祐集》 (大蘇) 蘇軾 子瞻 東坡居士 文章汪洋宏肆,才氣縱橫。 曾自謂:「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 3.詞風豪放。 《東坡全集》

姓名 字 號 風格 著作 蘇轍(小蘇) 子由 潁濱遺老 個性沉靜高潔,稟性敦厚,文章汪洋澹泊,秀傑之氣不可沒。 2.蘇軾評其文曰:「子由之文,詞理精確,有不及吾;而體氣高妙,吾所不及。」 《欒城集》

生平介紹 蘇轍幼年受教於母親程氏。 仁宗嘉祐元年,蘇轍與兄蘇軾隨父親赴汴京。二年春兄弟同科進士及第。 蘇氏父子三人名震京師。 仁宗嘉祐二年四月,母程氏卒於眉山,歸里奔喪。

神宗熙寧二年,神宗初繼位,積極改 革朝政,重用王安石議行新法。蘇轍 回京後,即上書言事。蘇轍為人正 直,每每就事論事,意見常與王安石 相牴牾。 神宗元豐二年,蘇軾以「烏臺詩案」獲罪下獄,九死一生之際,蘇轍上書請求以身家性命和官位為兄贖罪,不許,貶為筠州監理鹽酒之稅。 元豐八年,神宗駕崩,哲宗繼位,改元元祐元年,大赦天下,蘇轍還朝任祕書省校書郎。

宣仁太后臨朝,王安石被罷去。司馬光等當國,蘇轍遷右司諫。蘇轍任右司諫期間,屢次建言,均直言不諱,頗能切中時弊。 哲宗元祐二年,蘇轍為戶部侍郎,統理國家財賦,建樹頗多。元祐四年,蘇轍權吏部尚書,奉詔出使契丹,由侍讀學士王師儒負責接待,王氏久慕蘇氏父子文名,因此特別優禮蘇轍。使還,拜御史中丞。元祐六年,拜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執掌朝政。

元祐八年,哲宗親政,重新起用新法人士,新黨再度掌權。 哲宗紹聖元年,蘇轍上書批評朝政,書中引用漢光武故事比擬先朝,因而觸怒哲宗皇帝,出知汝州,又責知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化州,最後別駕雷州(今廣東省雷州市)安置,再移循州(今廣東省梅州市)。這時他已屆六十歲,深覺「名落塵寰終自慚」,頗有倦宦之意。

蘇轍徙永州、岳州。新舊黨爭愈演愈 烈,徽宗崇寧二年,甚至詔令毀三 蘇、黃庭堅、秦觀等人文集,令立元 祐黨人碑,命宗室不得與黨人子孫為 婚配。 徽宗崇寧三年,蘇轍罷官歸隱許州, 築室潁水之濱,自號潁濱遺老,時六 十六歲。從此杜門深居,絕口不談 政事。

「沉靜簡潔」 「沖和澹泊」 「體氣高妙」 既是蘇轍的人品, 也是蘇轍的文品。 文學主張 「沉靜簡潔」 「沖和澹泊」 「體氣高妙」 既是蘇轍的人品, 也是蘇轍的文品。

文貴獨創,自成一家 蘇轍強調作家為文,應有自成一家的獨特風格。他也能身體力行,自立於父兄之外而獨創一格。 蘇轍在〈題東坡遺墨卷後〉自道: 「少年喜為文,兄弟俱有名。世人不 妄言,知我不如兄。篇章散人間,隨 地皆瓊英。凜然成一家,豈與餘人 爭?」足見他能躋身唐宋古文八大家 之林,實非偶然,既不是攀緣父兄, 更非浪得虛名。

內外兼修,養氣為文 曹丕《典論.論文》認為:「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是父兄不能移子弟的,其論氣實指先天稟賦。蘇轍在〈上樞密韓太尉書〉中提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顯然,蘇轍側重的是後天修養方面。他認為作家立言為文之前,必須注重養氣的功夫,發為文辭,才能臻於妙境。

養氣有兩種途徑:一是內心修養,如孟子善養浩然之氣,所以文章「寬厚宏博」。二是外在閱歷,這包括人物交遊對作家的影響,和山川形勝、奇聞壯觀對作家的激勵。 養氣的方法,歸納有三: 1. 儒家式的道義養氣,偏重內在的道 德修養。 2. 佛、道兩家養氣法是修心養性、強 健身體。 3. 閱歷養氣,包括讀萬卷書和行萬 里 路及求教於明哲豪壯之士。

文學成就 【散文】   蘇轍馳騁文墨數十年,文章體裁多 樣,內容豐贍,有政論、史論、書信、 記敘、傳記、賦等。其人深受儒家思想 的薰陶,懷有積極用世、經世濟民的 抱負。 【詩】   蘇轍的詩,沒有蘇軾作品的奇肆奔放,超曠英邁,但自有其簡遠澹泊、內斂雅正的特色。

評 論 《宋史.蘇轍傳》說他的文章:「論 事精確,修辭簡嚴,未必劣於其 兄」、「轍寡言鮮欲……若是者, 軾宜若不及。然至論英邁之氣,閎 肆之文,轍為軾弟,可謂難矣」。 清劉熙載《藝概》則說:「大蘇文一瀉千里,小蘇文一波三折。」 蘇軾言子由之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課文賞析

段落大意 【第一段】 敘寫黃州長江形勢,並談及建亭之由來,藉以點出亭名。 【第二段】   敘寫黃州長江形勢,並談及建亭之由來,藉以點出亭名。 【第二段】   描寫登臨快哉亭觀賞江山之美景, 進而憑弔古蹟風流人物,以說明「快 哉」之意。

【第三段】   敘寫「快哉」之典故,藉楚襄王與宋玉論蘭臺之風,既說明「快哉」之出處,亦作為議論之張本。 【第四段】   議論心境與外在環境之關係,先點出「坦然不以物傷性」之題旨,進而稱 頌張君不以謫為患反遂其快,不負此亭之名。

深究鑑賞 首段 旨在敘寫亭的位置與建亭、命名的緣起   起筆卻不直接寫亭,而是借長江勝景以烘托亭的位置並藉由層遞法,描寫江水三變,層層鋪展,曲盡風雲,「快哉」的氣象足以令人心生嚮往。接著才將筆鋒一轉,直快俐落地指出建亭者張夢得、建亭緣由與蘇軾為亭命名。

第二段 旨在描寫亭之所見所思   先「實寫」亭之所見,分別從空間 和時間,從視覺和聽覺角度,描寫「南 北百里,東西一舍。濤瀾洶湧,風雲開 闔。」呈現「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 則魚龍悲嘯於其下」,極力鋪陳水天之 際,變幻萬千、神祕眩目的景象。而這 一切壯闊景致,竟是「今乃得翫之几席 之上,舉目而足」,至此,蘇軾命亭 「快哉」之由已不言可喻。

  繼而「虛寫」亭之所思,藉隔江遙 望「長洲之濱,故城之墟」,透過懷古 而將思緒帶進歷史現場,以想像力虛寫 三國人物「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 和「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 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走筆至此, 「快哉亭」命名之由已昭然若揭。這些 江山勝景和歷史遺蹟都收攝在快哉亭, 而區區一亭居然具有包羅古今和天地萬 象的氣勢,作者構思巧妙,令人拍案 稱絕。

第三段 承前段懷古之情, 扣住「快哉此風」而發揮   前承三國時代周瑜假借東風,大挫曹操雄風之史事懷想,繼而巧妙牽引出戰國時代楚王披襟當風的故事。透過楚王和宋玉的對話,先點出亭名「快哉」一詞的出處,再指出宋玉對君王「蓋有諷焉」,而引發「夫風無雄雌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的議論。此一典故之旁逸,既能深化文意,又能轉緩文勢,更為末段的議論預設伏筆。

文章末段 承前段「有遇不遇之變」, 進而推出本文主旨   「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作者認為內心坦然自得與否,才是決定心中「快」與「不快」的根本原因,外在境遇的好壞,並不具有決定性因素。再將筆鋒轉回張夢得建亭一事,作者以張夢得的超逸自得和騷人思士的憔悴自傷兩兩對比,一正一反,曲盡人生哲理。末句更以「快」字扣題,以反詰收筆,使文氣通貫而有力。

寫作筆法   標榜為文養氣的蘇轍,文章首重文氣,講求氣度、氣勢與境界的經營和展現,卻不偏廢文辭的精鑄鍛鍊。其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意不在炫技逞才,而在昇華文章的氣象,營造汪洋澹泊的秀傑之氣。 圖片來源:本公司圖庫

  綜觀全文,以「快哉」為主線,以 前文覽觀山水風雲之「快」以及憑弔歷 史古蹟之「快」,以對比後文之「不 快」。謀篇布局精巧嚴密,頗富「一波 三折」的韻致。語言樸實淡雅、精鍊明 快,或長短錯落,或駢散參差,極具音 律之美。 圖片來源:本公司圖庫

語文萬花筒

重要修辭 【錯綜】 ‧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

【鑲嵌】 【示現】(追述示現) ‧以覽觀江流之勝 ‧濤瀾洶湧 ‧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結構分析表

問題與討論

一、本文描寫了哪些值得 「稱快」之事?其中 「稱快」的原因為 何? 參考答案: 文章描寫值得「稱快」之事,有顯有隱,其中顯著的稱快之事,歸納有二:其一是江山勝景,遠近不同,晝夜有別,紛繁多變,如詩如畫。其二是歷史遺蹟,英雄豪傑,馳騖其間,戰鼓頻催,煙火漫江。無論是江山勝景或是歷史遺蹟,全都收攝在快哉亭上。自然山水和歷史遺蹟誠然足以稱快人心,二者乃文章所明顯指涉的。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隱含在字裡行間,張夢得與蘇軾、蘇轍兄弟三人的志同道合與相知相惜的情誼,何嘗不是稱快之事?在顛沛流離之際,茫茫人海之中,互相扶持,不離不棄,能得遇知己如是,豈不令人「稱快」? 因此,自然山水、歷史遺蹟和得遇知己三者,俱為本文所述令人稱快之事,而其中稱快的共同之處,更直指本文的核心主旨——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唯有能培養達觀進取的處世態度,方能無論順逆,皆可自得而稱快。

二、作者安排宋玉和楚襄王對話一段,有何作用? 參考答案: 作者在第三段援引宋玉 風賦中,楚王與宋玉在蘭臺對話的典故,作用主要有三: 其一,點明快哉亭命名出處。因為宋玉 風賦有:「快哉此風」一語。 其二,預設伏筆,開啟下文。因三段末「人有遇不遇之變」一句,與四段之首「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數語,互為表裡,此段實為後文議論之先驅。 其三,緩和文氣作用。全文若缺此段,便覺氣短勢促,有此一段則顯得開闔有致,文氣紆徐。 此外,宋玉 風賦題旨有隱微勸諫之意,所謂大王之雄風和庶民之雌風,二者有霄壤之別,暗諷君王不知民生疾苦,未能苦民所苦。蘇轍是否有借題發揮、指桑喻槐的用意,或許也可提供進一步思考。

三、請舉例分享個人日常 生活中所能感受的 「快哉」之事。 參考答案: 人生在世有順有逆,有苦有樂乃是常態,應以平常心看待。無論是自得其樂,還是苦中作樂,人人都應發掘適性又健康的「快哉」之事。舉例來說: 論語 學而篇中,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明末清初的江南才子金聖歎有妙文不亦快哉三十三則,其七:「子弟背誦書爛熟,如瓶中瀉水。不亦快哉!」其十七:「夏日於朱紅盤中,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不亦快哉!」其十九:「篋中無意忽檢得故人手跡。不亦快哉!」其廿四:「久客得歸,望見郭門,兩岸童婦,皆作故鄉之聲。不亦快哉!」其卅二:「還債畢,不亦快哉!」其廿九:「作縣官,每日打鼓退堂時,不亦快哉!」其三十:「看人風箏斷,不亦快哉!」 請引導學生分享個人所能感受「快哉」之事及理由。

牛刀小試

第一題 〈黃州快哉亭記〉一文中說「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這段話的主旨是勸人要: 答案:B 〈黃州快哉亭記〉一文中說「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這段話的主旨是勸人要: (A)抱持仁民愛物的胸懷 (B)追求超然物外的心境 (C)體會縱情山水的情趣 (D)具備勇於改過的修養

第二題 〈黃州快哉亭記〉一文,重心全在「快 哉」二字,旨在說明: (A)覽觀江流之勝,尤其稱快 答案:B 〈黃州快哉亭記〉一文,重心全在「快 哉」二字,旨在說明: (A)覽觀江流之勝,尤其稱快 (B)唯有心中坦然自得,不受物欲役使,方 能無往而不快 (C)古人流風遺跡,足以稱快世俗 (D)目睹山河壯闊之景,令人忘憂

第三題 答案:AD 【95學測】 近年知性之旅甚為流行,或依據作家生平經歷、作品內容規劃文學之旅;或依據歷史掌故、地理環境規劃古蹟之旅。下列藝文之旅的主題,與作品內容相關的配對選項是: (A)右軍書藝之旅──曾鞏〈墨池記〉 (B)遊園賞花之旅──陶淵明〈桃花源記〉 (C)農田酒鄉之旅──歐陽脩〈醉翁亭記〉 (D)民俗曲藝之旅──劉鶚〈明湖居聽書〉 (E)赤壁泛舟之旅──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第四題 【96學測】 國文課堂上討論「宋代貶謫文學」,範圍為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脩〈醉翁亭記〉、蘇轍〈黃州快哉亭記〉,則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接續 下頁

(A)三篇文章雖皆流露遭逢貶謫的感慨,仍 不忘對時局提出諍言 (B)三篇文章的敘寫次序皆為:登高望遠→ 遙望京城→抒發感懷→物我合一 答案:DE (A)三篇文章雖皆流露遭逢貶謫的感慨,仍 不忘對時局提出諍言 (B)三篇文章的敘寫次序皆為:登高望遠→ 遙望京城→抒發感懷→物我合一 (C)歐陽脩〈醉翁亭記〉認為官運難卜,應 該及時享受與民同遊共飲的快樂 (D)范仲淹〈岳陽樓記〉認為儘管仕途受 挫,知識分子仍當以百姓安樂為念 (E)蘇轍〈黃州快哉亭記〉認為心胸坦然, 超越人生的缺憾,才能擁有自在的生命

延伸閱讀

〈水調歌頭〉蘇軾 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落日繡簾捲,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溼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語譯】   夕陽西下,捲起繡簾,放眼眺望, 只見亭下江水與碧空相連接。窗戶上剛 塗刷的青紅油漆,色澤還是鮮潤未乾, 我知道這是好友你為我而新作的。經常 想起當年登臨平山堂,倚靠枕席而欣賞 江南煙雨迷濛,孤雁遠遠消逝在視野之 外。如今,我才能體認醉翁先生詞句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所描 述山色若隱若現,真是何等貼切啊!

  千頃的碧波有如明鏡般,使翠綠山 峰都清楚的倒映其中。突然間波濤洶 湧,一位白頭漁翁,正駕著一葉小舟而 隨波起舞。想起那可笑的蘭臺公子宋 玉,根本不解莊子天籟之說的真意,而 硬說風有雌雄。其實,只要胸中有一 股浩然正氣,就能領略千里吹來的長 風,真正到達無往而不適、無時而不快 的境界。

補充資料 文章比較 作者二三事

文章比較 《黃州快哉亭記》 《岳陽樓記》 作者 蘇轍 范仲淹 出處 《欒城集》 《范文正公集》 時代 北宋 文體 「記」體議論文 主旨 闡述「坦然不以物傷 性」的襟懷,與蘇 軾、張夢得相互慰藉 抒發「先憂後樂」之襟懷,以激勵自己和朋友 對象 為張夢得築亭而作 為滕宗諒修樓而作

《黃州快哉亭記》 《岳陽樓記》 處境 1. 時貶筠州 2. 張夢得、蘇軾皆貶黃州 時出知鄧州 時間 宋神宗元豐六年 宋仁宗慶曆六年 年齡 時年四十四歲 時年五十八歲 文眼 文章圍繞 「快」字著墨 以「謫」字 貫串全文 情致 多超越曠達之情 多承擔激勵之氣 釋題 張夢得築亭於黃州(今湖北省)長江邊,由蘇軾命名,蘇轍作記 岳陽樓在湖南省洞庭 湖畔,為唐張說所 建,宋滕宗諒重修

《黃州快哉亭記》 《岳陽樓記》 章法 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於一爐,而以議論為主 事例 以「坦然自得」相互慰藉 以「仁人志士」激勵自我和朋友 風格 文筆雄放中有理 趣,句法整齊中有 變化 結構整齊,詞采華茂,音調和諧,語言生動

作者二三事 初試對聯,展現文學天賦   蘇軾一天帶著年少的弟弟蘇轍遊巫山。山上一位老道聽說神童蘇軾光臨,便想當面考考他。老道出了個異字同音對:「無山得似巫山好。」蘇軾不假思索,立即對出下聯:「何夜能如荷葉圓?」老道連連稱好。誰知,蘇轍在一旁卻說:「兄長的下聯對得還不甚工穩,不如改一改。」蘇軾問:「怎麼改?」蘇轍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蘇軾和老道一聽,以「水」對「山」更工穩,齊聲叫好。蘇轍也因改對而遠近聞名。

蘇轍澹泊,與其兄蘇軾性格迥異   宋仁宗嘉祐六年,蘇軾派任鳳翔簽判, 蘇轍則留京事父。蘇軾是一個頗知享受之 人,他在終南山下的玉女洞發現泉水甘美, 帶了兩瓶回來。之後又派士卒專程至玉女洞 取水,為防止士卒用其他水冒充,於是與寺 僧破竹為契,僧與己各藏其一,作為往來的 憑據,戲稱為「調水符」,並作了一首〈調 水符〉的詩。蘇轍也作了一首〈和子瞻調水 符〉,勸哥哥與其大費周章取水,還擔心士 卒欺騙,不如減少欲望,自可免此煩憂。詩 的最後二句說:「授君無憂符,階下泉可 咽。」兩人個性上的差異由此可見。

蘇洵論蘇軾、蘇轍二子命名的緣由   宋仁宗慶曆六年(西元一○四六),蘇洵 赴京應制舉,儘管他才學可為「帝王師」, 終究還是落榜,使他對朝廷科舉失去信心, 轉而將希望寄託在蘇軾、蘇轍兩個兒子身 上。次年返鄉,寫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 子說〉: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 軾獨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 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 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轍不與焉。雖 然,車仆馬斃,而患不及轍。是轍者,善處 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當時蘇軾十二歲,蘇轍九歲。

好站連結   燦爛的中國文明 唐宋八大家   作家介紹 蘇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