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政治學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 3.0 版授權釋出】創用 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 3.0 版 1 第二講:政治與政治科學(二) 本課程指定教材為 Michael G. Roskin,
Advertisements

目錄 引指 P.1 十誡來歷 P.2-P.3 十誡 P.4 十誡的意義 P.5 日常生活上犯十誡的例子.
第十五講: 憂患與閒適:境外漢詩的抒情與敘事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 Reading Taiwan's Modernism Fiction 第十一講: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二)
臺灣現代詩 Taiwan Modern Poetry 第九講:覃子豪、周夢蝶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美國總統選舉制度 李姿緣 林雅湘.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 Reading Taiwan's Modernism Fiction 第十講: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一)
展望 2020 暨歐盟國家聯絡據點 Horizon 2020 and Nat’l Contact Points 歐盟科研架構國家聯絡據點辦公室 EU National Contact Point, Taiwan 1 歐盟法與生命文化 ( 二 ) 第四單元 林芳邦 博士 歐盟科研架構國家聯絡據點計畫主持人.
單元19 韓信傳(一) 漢書選讀 授課教授:宋淑萍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9. 通路概念與策略 授課教師: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 雷立芬教授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西洋哲學史 西洋哲學的創始:古希臘哲學 (一)
模仿、認識與現象學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林文琪副教授
義大利文 第一單元:UNIT 6(1) 授課老師:若瑤老師
第十六單元 Comprendre et Donnez Des Coordonnées.
第二單元 L’alphabet et les prénoms français
Écrire à ses amis ou à sa famille
La France en Europe (Introduction)
1. 課程簡介、定義 Marketing 授課教師: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雷立芬教授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Historical background: Kant and Wittgenstein
Indiquer un itinéraire.
法文 授課教師:歐德尼教授 第十九單元 Un dimanche habituel. 星期日的例行生活。
義大利文 第十四單元:UNIT 8 (2) 授課老師:若瑤老師
第十單元 Comment compter en français ?
第十六單元:UNIT 8—(4) 授課老師:若瑤老師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數學與文化:以數學小說閱讀為進路 洪萬生 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西洋政治哲學概論 Plato’s The Republic (the regime, the best political life)
第二講:初步認識釋迦摩尼佛的生平與教學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Survey of Selected Western Classics Unit 6: 聖經中的詩- Psalms
臺灣競爭力的尋索與創發 第二講 選舉制度與國家競爭力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時間:2014 年 9 月 24 日(星期三)下午 15:30–17:20 地點:臺灣大學博雅教學館 101 室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5. 產品開發與創新 授課教師: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雷立芬教授
歐盟法與生命文化 (二) 第八單元 Protestantism Spirit of Reformation
第四章 決 策 理 論 第一節 決策理論的淵源及涵義 一、決策分析的淵源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授課時間:2012年10月25日(四)16:30~18:20 授課地點:博雅教學館 405、406室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3: Project Management (2)
本課程指定教材為:朱熹,《周易本義》,大安出版社。本講義僅引用部分內容,請讀者自行準備。
第十二單元:UNIT 7—In albergo (5) 授課老師:若瑤老師
第四單元:實驗設計資料 (2)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 洪永泰 教授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第一講:課程介紹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法學入門 第10單元:公法與民商法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法文 授課教師:歐德尼教授 (1) Les voyelles (révision) 母音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 Reading Taiwan's Modernism Fiction 第一講:課程簡介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Kant on Categorical Imperative
Array I 授課教師 Wanjiun Liao
第二單元:Theories of Self Knowledge 自我知識理論 梁益堉 教授
台中市的火車交通 組員 蔡孟娟 陳佳鈺 王靖雯 邱芳婷 鍾孟軒.
第十一單元:Contemporary acquaintance theories 當代親知理論 梁益堉 教授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4: Developing a Process Strategy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5: Analyzing Processes (1)
第二單元(2):Case Study- Li & Fung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本課程指定教材為:朱熹,《周易本義》,大安出版社。本講義僅引用部分內容,請讀者自行準備。
美國憲法增修條文 (共廿七條) 條數 花費時間(月) 年份 1~10 權利法案 對州政府的訴訟
狂犬病 指導老師:黃顯璋 報告人:唐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第五講:美國總統大選介紹 政治理論(三)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本課程指定教材為Michael G. Roskin, Robert L. Cord, James A. Medeiros, Walter S. Jones (2011). Political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Pearson。 本講義僅引用部分內容,請讀者自行準備。

美國總統大選介紹 Introduction to Presidential Election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美國聯邦層級選舉   註一:1913年通過第十七條憲法修正案,將參議員選舉由間接選舉改為直接選舉

美國近十年選舉 年度 2000(註一) 2002(註三)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選舉項目 總統大選 眾議員 1/3參議員(註二) 1/3參議員   註一:黃色標示表示「總統大選年」(Presidential Election Year),經常同時舉辦各州州長、州議會選舉,以及各州公投 註二:每2年改選三分之一的參議員,故每位參議員任期為六年 註三:非總統大選年稱為「期中選舉」(Midterm Election Year),在美國常會導致「分立政府」(divided government)的情勢

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制度 制度起源:1787年美國制憲先賢(Founding Fathers) 制定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憲法(written Constitution) 時,關於總統選舉方式妥協後之產物

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制度 選舉方式:選舉人(Electors)票數 =眾議員+參議員人數+ D.C.特區增額 = 435 + 100 + 3 =538 必須獲過半數選舉人票(≥270)才算當選

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制度 每10年根據人口普查,國會進行各州眾議員名額分配 (Reapportionment)以及選區重劃(Redistrict),各 州選舉人隨之改變 勝者全拿原則(Winner-take-all)

選舉人團的問題 當選人不見得擁有選民最高票 (1824, 1876, 1888, 2000年皆是得票少的人當選) 只適用於兩黨制  (1824, 1876, 1888, 2000年皆是得票少的人當選) 只適用於兩黨制 制度修改有難度

選舉人團的問題 Corruption Bargain (腐敗交易) Ex: Clay 與 Adams 交易以換取國務卿的職位

政治理論(三) Political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Chapter 2

政治學的重要理論 古典理論 當代理論

當代理論

行為主義(Behavioralism) 1950年後興起,1950.60年代最盛 主要盛行於美國,歐陸國家較重視傳統政治思想 認為僅從制度面研究,無法解釋、預測實際政治 沿襲十九世紀孔德(Auguste Comte)的實證主義精神

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9) 實證主義(positivism): 用科學方法研究社會現象 社會學(sociology)之父 實證主義在經濟學、心理學領域應用特別多

行為主義(Behavioralism) 研究「行為」而非「思想」 用統計方法研究選舉投票行為、政治社會化等,可量化之研 究主題 實證研究的成果對政治學研究有其貢獻,但在60年代末期學 學者David Easton等人提出批評、反省與修正

大衛‧伊斯頓 (David Easton)(1917-) 「政治學的新革命」(1979) 對行為主義的反省,結合傳統制 度與行為主義研究 提出後行為主義(Postbehavorial) 研究與政治系統論(Political System)

後行為主義 政治學者不應忽略價值與知識份子的責任 應重視實質問題、政治上重大議題之探討 不能量化的議題亦不應忽略

系統理論(System Theory) System: 由各個組成分子合起來達到特定功能,單獨不能運 作 用政治系統(political system)取代國家(state)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Demand Conversion Process Government Decision Makers Decisions and actions Apathy Inputs Outputs Supports Feedback Figure 2.3 A model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Figure 2.4 A modified model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Government Decision Makers Decisions and actions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Results Outputs Inputs Demands Apathy Supports Feedback Figure 2.4 A modified model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版權標示 作者 / 來源 1-22 轉載自 Microsoft Office 2010 PowerPoint 設計主題範本-Winter, 依據 Microsoft 服務合約及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3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教授。 4 9 14 WIKIPEDIA / Author Unknown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Auguste_Comte.jpg), 2013/01/16 visited.

16 19 20 頁碼 作品 版權標示 作者 / 來源 WIKIPEDIA / David East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DavidEaston.JPG), 2013/01/16 visited. 19 《Political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Michael G. Roskin, Robert L. Cord, James A. Medeiros, Walter S. Jones , 2011. Pearson Education Inc., pp.31, Figure 2.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20 Walter S. Jones , 2011. Pearson Education Inc., pp.33, Figure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