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 球
本月最HOT 溫布頓賽事開打 【中文詞條】溫布頓【外文詞條】Wimbledon 亦譯溫布爾登。倫敦外自治市默頓(Merton)的一部分,位於倫敦市西南13公里(8哩)處。每年一次的草地網球比賽全英錦標賽(即有名的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就在這裡舉行。此區還包括溫布頓體育場、溫布頓劇院(1910),以及溫布頓公地(一座開放公園)。 這個每年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舉行的比賽是網球4個「大滿貫」(Grand Slam)比賽之一,也是其中唯一草地球場的比賽。第一屆溫布頓錦標賽於1877年在全英槌球、網球俱樂部的一塊槌球
草地上舉行。哈羅維恩(Harrovian)的一名網球選手戈爾(Spencer W. Gore)在比賽中獲勝。 1884年在溫布頓首次舉行了女子錦標賽。 同年,全國男子雙打賽從牛津移至溫布頓 舉行。1913年開始舉行混合雙打和女子雙打 比賽。1920年法國的朗格朗(Suzanne Lenglen) 成為第一個一年內3次贏得溫布頓錦標賽的 女子選手,1938年美國的巴奇(J. Donald Budge) 成為第一個一年內獲得3次冠軍的男子選手。 1980年瑞典選手柏格(Bjorn Borg)創造了連續5年蟬聯單打冠軍的紀錄(自1922年對規則作了修改,要求每屆錦標賽的衛冕選手必須參加每一階段的比賽以來,還沒有其他人取得過這樣好的成績)。1982∼1987年美國女子選手娜拉提洛娃(Martina Navratilova)更連續6年蟬聯冠軍,打破朗格朗的紀錄(1919∼1923)。
溫布頓錦標賽原由業餘運動員參加。1968年向職業運動員開放。這一年,澳大利亞的拉弗(Rod. G 溫布頓錦標賽原由業餘運動員參加。1968年向職業運動員開放。這一年,澳大利亞的拉弗(Rod. G. Laver)和美國的金恩(Billie Jean Moffitt King)贏得了單打冠軍。目前錦標賽除設男女單打、雙打和混合雙打外,還包括男少年和女少年項目及老年人項目。 ※摘自【大英百科全書】
西方觀點 【中文詞條】網球 【外文詞條】tennis 網球類運動指使用球拍和球在不同場地上進行的球類運動。通常網球指草地網球(LAWN TENNIS),是從室內網球演變而成。關於草地網球發明的時間眾說紛紜。1873年威爾斯北部南特克呂德(Nantclwyd)地方有一位溫菲爾德(Walter Wingfield)少校出版第一部草地網球規則,其後,許多人都自稱是這種球類運動的發明者。 但後來一般都認為草地網球規則是由瑪麗勒本(Marylebone)板球俱樂部於1875年制訂的。1875年全英格蘭槌球俱樂部決定將設在溫布頓的一個槌球場改為網球場,次年這個俱樂部改名為全 英格蘭槌球和網球俱樂部,1877年舉辦業餘網球錦標賽,
是為第一屆溫布頓錦標賽。 1880年全英格蘭俱樂部和瑪麗勒本板球俱樂部 聯合公布修訂網球規則,這部規則很接近現行 規則。同年美國斯塔頓島(Staten Island)板球棒球 俱樂部舉行美國網球錦標賽,不久全國草地網球 協會成立,後改名為美國草地網球協會。 在英格蘭,網球運動的主要管理機構一直是全英格蘭俱樂部;1888年英國草地網球協會成立。1904年澳大利亞網球協會成立。1891年法國全國草地網球協會主辦全國錦標賽。其他全國性錦標賽在以下各國次第開創︰加拿大(1890)、西班牙(1910)、南非(1920)、丹麥(1921)、埃及(1925)、義大利(1930)、瑞典(1936)。
1884年溫布頓舉行首次女子網球錦標賽。1887年美國、 1923年澳大利亞分別舉行女子網球錦標賽。第一次國際網球比賽是1900年的戴維斯杯賽。多年來主要的網球賽是︰溫布頓全英格蘭錦標賽、福雷斯特希爾(Forest Hills)的美國錦標賽、法國錦標賽、澳大利亞錦標賽。 國際網球聯合會於1912年成立,總部設在倫敦的西肯辛頓(West Kensington),在70年代共有65個正式會員組織和25個附屬組織。網球的主要國際比賽有︰戴維斯杯賽(男子)、聯合會杯賽(女子)、國王杯賽(歐洲男子)、懷特曼杯賽(英美女子)。 現代網球場多用人造草皮鋪在平坦的場地上。網球拍一向為層壓木質框和腸線網,木料多為梣、山毛櫸、山核桃、懸鈴木、桃花心木或西非奧貝契木(obeche)。近年來,合成腸線和尼龍線廣泛使用,不少運動員已使用以鋼或其他金屬為框的球拍。
網球為硬橡膠裹以高級織物(通常是羊毛線與35%尼龍絲混紡而成)。球的直徑應為6. 55∼6. 8公分(237/64∼243/64吋)、重56 網球為硬橡膠裹以高級織物(通常是羊毛線與35%尼龍絲混紡而成)。球的直徑應為6.55∼6.8公分(237/64∼243/64吋)、重56.7∼58.47克(2∼21/16盎斯); 球自250公分(100吋)高度落下時應彈起135∼147公分(53∼58吋); 在8公斤(18磅)壓力下壓縮0.673∼0.737公分(0.265∼0.29吋)。 每局開始時,發球運動員自右半場端線後擊球,使之斜飛過網而落於對方右發球區,球觸網不算,可以重發一次,如重發仍失誤則失1分。接發球運動員則待球第一次落地彈起後擊球,使之飛過網而落於對方場內,不得出界。此後雙方繼續擊球,直到一方失誤為止。未能擊球過網、擊球落於對方界外、球在己方場內落地兩次以上,都為失誤。 根據傳統計分制度,每得1分裁判叫15,2分叫30,3分叫40,4分則叫勝一局;雙方都得40時平分,其後任何一方須再勝2分
(即30)才能勝一局。一般男子比賽採五盤三勝制,女子比賽採三盤兩勝制。雙打規則大致相同。 室內網球源起於12、13世紀法國的掌球。據史料載,1292年巴黎已有13家製造網球的廠商。1530年法蘭西國王法蘭西斯一世在羅浮宮內興建網球場。據1596年的史料記載,巴黎有250處室內網球場。室內網球迅速傳到義大利、德意志、奧地利、瑞典、俄國和荷蘭,它可能先傳到蘇格蘭,再傳到英格蘭,16、17世紀大為流行。 18世紀室內網球衰落,但在英格蘭,室內網球於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重新興起並廣傳於英語世界。室內網球場為封閉式,用磚或人造石鋪平,長約29公尺(96呎),寬約10公尺(32呎),三邊有高約2公尺(7呎)的披屋。 室內網球所用的球用多層織物製成,徑長6.2∼6.5公分(27/16∼29/16吋),重71∼78克(2.5∼
2.75盎斯)打法與計分方法略同於草地網球,但擊球入得分廊也得分,並容許球落地彈起兩次後再擊球。 ※摘自【大英百科全書】
台灣放大鏡 網壇英雌出少年 The New Young Heroines of Women's Tennis 文.陳淑美 光華雜誌 1986年11月號
亞運甫過,剛結束的球類比賽傳來消息:大陸隊在網球賽的七面金牌中,獨贏三面。 台北,剛結束的中正百年國際女子網球比賽——也是維吉尼亞香煙杯巡迴賽的一站,華裔選手希麗文,以五戰五勝的佳績,取得維吉尼亞香煙杯巡迴賽台北站的冠軍。 希麗文來自香港,有一半中國人的血統,兩年前曾名列世界排名第五十九。她身高一六四公分、體重六十公斤,與國內網球選手身材相差不多。 中國人也可以打好網球? 曾有人對中國人的體型及歷來在亞奧運競技的紀錄作研究,發現在中國人適合發展的單項中,過網子的運動——羽球、排球、桌球、網球是最具潛力的一門。
羽球、排球在國內體壇算是頗弱的一環。桌球出了一個吳文嘉,目前在世界排名中努力竄升,可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至於網球,男網成績平平,女網則因最近幾個年輕選手技壓老將,且球技日益純熟,頗有大有可為的態勢。這可從最近幾次的比賽看出。 圓滾滾的球,滾出冷門 我國網壇,每年都有幾次熱季:四、五月間舉行的國際青少年網球賽、肯尼士公司贊助的肯尼士杯國際青少年網球賽,以及年底的國際職業網球錦標賽——像以前的三國四強國際網球賽、今年的中正百年國際錦標賽等都是。 這三項比賽均在國際網球總會(簡稱ITF )列有紀錄,成績納入世界排名的積分計算。依據國際網總的分類,青少年網賽共分六級,其中義大利、法國、英國、美國、橘子杯等五大
公開賽是第一級,積分最高。我國的國際青少年網球錦標賽被列為第二級,積分僅次於第一級。積分高的比賽獎金也高,會有較多好手參加,若能拿到名次,會提昇世界排名。 世界排名依各場比賽成績,累積算出積分。積分高的選手可列入「種子」球員,直接參加各比賽的會內賽,否則要由會外賽打起,種子也按電腦排名分名次。因此,實力、獎金和排名是相輔相成的。 四月間在宜蘭舉行的國際青少年網球錦標賽,已在我國舉行過五次,在此之前,我國選手最好的成績只到過單打前八名。 球場上有所謂「球是圓的」的說法,觀賞過今年比賽的球迷,大概會對這句話有所體會。 賽前沒抱很大希望的我國代表隊,在第一回合裡,卻連連過關斬將:如越級比賽的我國十三歲小將王思婷,打敗了香港的
第四種子托莉法;另一名選手林雅慧打敗了印尼的第五種子韋比蘇諾;第二回合,王思婷居然還爆出冷門,將曼谷、香港青少年網賽冠軍菲律賓女將莎貝濃淘汰出局。 莎貝濃,當時是亞洲青少年網球賽積分最高的選手,曾得過三個以上巡迴賽的冠軍。 比賽後期,雖然王思婷因為壓力過大、後勁不足而輸了,僅得到第三名。但她的崛起,已給多年來投注無限財力、心力的國內網壇,帶來了很大的鼓舞。 英「雌」出少年 今年九月,包括王思婷、林詩敏、賴素英在內的幾名網球小將再度出征,到香港參加世界青少年杯會外賽。這也是國際網 總認可的重要比賽,每年舉行一次,由來自各洲的卅二支
隊伍(男女各半)參賽。繼四月間的佳績後,我國女將又五戰全勝。這等於打進了世界前十六名,又是一項新紀錄。 國內女網英「雌」出少年,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民國六十年間,嘉義竹崎國中的一群女將,就曾打敗比她們大上好幾歲的老國手;但這幾年國內女網界似乎還更有看頭。最搶眼的,當屬人稱「網球小天才」的王思婷。 王思婷是台南培養出來的網球好手,今年才從國小畢業,雖然她在國小時就是「越級」之王——四年來在全國分齡賽中,八歲時拿十歲組、十歲拿十二歲組、十二歲拿十四歲組的冠軍,但因為大眾注意的焦點在成年選手身上,因此她的名氣還沒有很大。 去年十二月,她在全國排名總決賽中,第一次越級打成年組,一下子便打贏了何秋美、王岱華兩位國手,從此聲名大噪。今年四月打贏莎貝濃後,她的實力更被確定。目前她在國內
排名賽中,平均成績是所有選手中最好的。 國際網壇大趨勢 國內網球女將的年齡層愈來愈低,已是個確定的趨勢。王思婷之外的幾個好手,像在剛舉行過的中正百年國際職賽中與胡娜對壘的林詩敏、前面介紹過在國際青少年網賽中打敗過第五種子的林雅慧,以及前年在國際青少年網賽中打進前八名的賴家雙姐妹——賴素玲、賴素英,及另一個選手林芳伶等,都未滿廿歲。這與國際網壇的大趨勢相互吻合。 根據國際職業男子網球協會(簡稱ATP )的統計,十五年來在國際網賽得到冠軍的選手平均年齡愈來愈輕,目前已到了平均廿四歲的谷底。
國際女網壇的轉變更明顯。在全世界矚目的四大公開賽中,雖然大部分的冠軍和獎金,還是由兩位老將——廿八歲的娜拉提諾娃、卅二歲的艾芙特抱走。但是年輕小女將卻已日漸出頭,目前在國際職業女網(簡稱W TP)的排行榜中,十八歲以下排名前十名的共有三位,其中一個就是曾來過台灣的阿根廷國寶莎芭提妮。 這當然不是單一因素所造成。現任巨運公司經理,也是網球教練的張本卿指出,國際網壇的打法愈來愈講究多樣及速度,今年在溫布頓大賽中拔得頭籌的西德「速度王」貝克,其發球速度居然達到每小時一百五十六哩(一般球員只能達到八十至一百哩)。貝克今年只有十八歲,一般咸認,年輕,是他能維持這項厲害殺手的主因。 女子打法男性化
女網的打法也愈來愈男性化。傳統的底線打法已不足以應付大賽,現在的「全能型」女選手,能上網、截擊、吊小球、切球、高壓殺球,要成為「全場跑」球員,強勁與持久體力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可以肯定的,年輕,是她們最大的本錢。 我國女網好手的年紀愈來愈輕,與國內發展環境也有關。我國女網約從遷台後才發展,早期的女選手,像現在還常在國外高齡網賽中稱霸的劉香谷、張晴玲等,不是從大陸時代打起,就是因環境之便,到國外學習。劉香谷曾代表我國參加第三屆亞運,得過女子單打、男女混合雙打銅牌;張晴玲後來到美國打職業賽,曾進過排名前五十,現在看來,這仍然是難得的好成績。 但我國早期女網史上,可以看到成績的,也就只有這兩個人。一直到民國六十年初,由台銀、台電等一些公營單位培育出來的女將劉玉蘭、詹秀棉、李秀等人,打球時,也都在廿五歲左右。
網壇「紅葉」 民國六十五年,在台北基督學院就讀的一個年輕人張約翰,心血來潮,到台北學苑的網球場看球。「看呀看的,總覺得不大對勁,覺得國手的程度怎麼只是這樣,要打敗他們,好像不是很難!」他想。 後來他慢慢地接觸,看書、看比賽、找人談論,對這種圓滾滾的小黃球愈來愈有興趣,剛好有一個機會,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嘉義竹崎,在等服兵役的空檔,找來幾個孩子練球,這就是被稱為「網壇紅葉」的竹崎國中女網隊誕生的緣由。 竹崎國中後來果然實現張教練的心願,連連打敗當時極負盛名的幾個老國手,而女網的種籽,也就這樣播了下來。
張約翰指出,竹崎國中女網隊所以被稱為「網壇紅葉」,還有個重要原因:網球向來被認為是時髦且貴族化的運動,從來沒有人想到過可以推展到鄉間,尤其是竹崎——當時一般人覺得是窮鄉僻壤的地方。 而竹崎的女將又多是「以小吃大」,像現在代表四維公司打球的國手溫秀專,當年打出全國單打第三名的時候,還是個國中二年級的學生,這是以前從未有的。 竹崎的女生後來升入高中,獲得以生產方糖、葡萄糖聞名的四維公司支持,加盟到它旗下,成為簽約球員。這樣的「出路」使中南部一些中小學也開始注意網球,對網球水準的提昇,有莫大的貢獻。 張約翰後來離開竹崎,結束網壇的紅葉時代。他自己覺得像這樣由教練拉球員打球的方法,其實並不是很好的網運發展
途經,「那是為教練的興趣在打」,張約翰說。 培養一個網球員要「傾家蕩產」 台灣大學網球教練張思敏也認為,網球是一種十分個人化的運動,一定要心懷興趣、有幾分天賦,加上各方的全力投資,才可能打得出來。 「國外名將如馬克安諾、康諾斯打球,都是由父母全心支持,即使是培養出娜拉提諾娃、曼莉可娃、藍道的共產國家捷克,孩子打網球的第一步,仍得父母帶領」,張思敏說。 這當然與網球的基本特性有關,一座網球場,最多只能四個人使用;一筒三個普通的硬式用球,市價要兩百多塊台幣,且易磨損,三天兩頭就得換一筒球;再說球拍、球線,都是經不起折騰 ,說斷就斷;還有網球衣、球鞋、場地、教練費等……
都要花費。因此網界常說,要「製造」一個好網球員,通常得「傾家蕩產」。 也就因為這樣,目前國內出頭的幾個小將,都是有家庭在全力支持的。像家住田中的林詩敏有個好媽媽,除負擔打球的全部花費外,還為她找了個韓國教練,下的資本夠厚。賴家姐妹的父母原在泰國經商,家境殷富,因此她們打球也無後顧之憂。 王思婷最是得天獨厚,雖然她的父親只是個中學教師,所得並不優渥,但經由台南網界的協助,王思婷白天打球場地免費;球衣、球鞋、球拍及練習用球均由肯尼士公司贊助;台南吳尊賢基金會及董氏財團,每個月也固定給她三千元及五千元的營養費。上個月台灣可口可樂公司更是大手筆,一下子送給她三年一百萬元的訓練基金。
希望在少年 這些點點滴滴的人情,證實體壇行之多年的定理——有實力就會有人注意;一方面也是體育付費觀念——要運動就需投資的具體實現。 很多人都認為,國內女網的新氣象,相當反映了國內運動界的一個現實——希望在少年。要培養一個希望並不容易,要摧毀一個希望卻很簡單。誠如一位體壇人士所說,網界目前最需要的,是如何讓這個希望延續。 ※摘自【光華雜誌智慧藏】
你知道嗎? Q:網球史上首位在同年囊括四大滿貫賽冠軍的選手是? 你知道嗎? Q:網球史上首位在同年囊括四大滿貫賽冠軍的選手是? A:巴奇 【中文詞條】巴奇 【外文詞條】Budge, Don (1915.6.13,美國 加利福尼亞州 奧克蘭∼2000.1.26,賓夕法尼亞州 蘭克斯頓) 約翰•唐納德•巴奇(John Donald Budge)的別名。 美國業餘草地網球運動員。破天荒地在一年(1938)內囊括澳大利亞、法國、英國和美國四個單打冠軍。4次(1935∼1938)代表美國參加戴維斯杯賽,29場比賽勝25場;1937年使美國隊取得1926年以來的首次勝利。1937和1938年在溫布頓取得男子的單打、雙打
(同麥科〔Gene Mako〕合作)和混合雙打(同馬布爾〔Alice Marble〕合作)的勝利。1937年獲得沙利文獎(James E (同麥科〔Gene Mako〕合作)和混合雙打(同馬布爾〔Alice Marble〕合作)的勝利。1937年獲得沙利文獎(James E. Sullivan Memorial Trophy),是獲得此項獎的第一個業餘網球運動員。1939年起成為職業運動員。1964年被選入國家草地網球協會名人堂。 ※摘自【大英百科全書】
猜一猜 Q:網球四大公開賽中最晚成立,但是每年卻最早開打的是? 猜一猜 Q:網球四大公開賽中最晚成立,但是每年卻最早開打的是? A:澳洲公開賽 【中文詞條】網球澳大利亞錦標賽 【外文詞條】Australian Championships 世界重大網球錦標賽之一(四項「大滿貫」賽之一)。每年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弗林德斯公園(Flinders Park)的全國網球中心舉行。錦標賽係由澳大拉西亞(後稱澳大利亞)草地網球協會發起。1905年舉辦了第一屆男子比賽,1922年首次舉辦女子比賽。原來在墨爾本、雪梨、布利斯本(Brisbane)和阿得雷德(Adelaide)等地之間輪流舉辦比賽,到1987年才把弗林德斯公園定為永久賽址。
雖然澳大利亞選手經常在國際賽場上占優勢,但是有很多年澳大利亞錦標賽不太興盛,因為外國選手對於要長途跋涉去澳大利亞,並且要適應那裡的水土有所顧慮。後來有了噴射機旅行,這種情況才有所改善。澳大利亞錦標賽在1969年成為公開賽。現在每年的比賽訂於元月舉行。 ※摘自【大英百科全書】
資料來源 大英百科全書 光華雜誌智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