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开始 从 寻找被遗忘的 传统节日
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没有感受到这一点:在上星期刚过完的端午节好像比圣诞节还冷清。那就说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不断失去。到底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弄丢自己的传统文化?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 导言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的这些 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 所以,中国节日是农耕文化的表现。现在,就让我们组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吧
端午节 清明节 中秋节 进入问卷调查 总结与建议
端 午 节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诗歌 与韩国端午节的比较
端午节的来历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农历5月被视为“毒日”“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使流传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就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舟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身上。
屈原投江 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传说 古越民族图腾祭 纪念伍子胥
吃粽子 悬钟馗像 赛龙舟 端午节的习俗 挂艾叶菖蒲 饮雄黄酒 配香囊
端午节诗歌
端午节表现了中国特有的农耕文化。端午与春节,中秋并称中国传统三大节。可见端午节在中华儿女的心目中的比重到底有多大了。 现在,我们对中国端午节和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节。也就是韩国端午祭与中国的端午节有什么区别呢?
韩国端午节
韩国端午节与中国端午节的区别 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与中国的端午节。在庆祝方面可以说是一个是天一个是地,韩国端午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祭祀、演戏、游艺是其主要内容。其中的祭祀仪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内容,可以说是韩国江陵端午祭 的核心。相比起岳阳的端午节,韩国的端午节可以说是丰富多彩。
清明节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诗歌
清明诗歌
中秋节 中秋来源 中秋节的习俗 与感恩节的比较
中秋来源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家人。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家人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诗歌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感恩节 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 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 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问卷调查
我们这次在翠园中学、小区、深圳中学、福田中学等地方进行问卷调查。共派出150份问卷。回收了135份。回收率有90%。经过详细的统计,问卷调查的情况如下
对于中西方节日,你更喜欢西方节日还是中方节日? 45% 55%
中国有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还有各种少数民族的节日。西方也有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传统节日。你认为我们应注重哪一国? 26% 69% 9%
你认为你了解中国节日的来源,时间与习俗吗? 4% 27% 69%
在当前西方节日相对起来更办得风风火火,你认为是那种原因造成的? 35% 37% 28%
你认为韩国端午节和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一样吗? 12% 35% 53%
6.中秋节和端午节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对于中日,中韩的节日之争,你有什么看法? 4% 12% 4% 80%
7.你觉得中国应采取什么措施保护传统节日? 2% 14% 84%
你认为西方节日值得庆祝吗? 31% 41% 14% 8%
对于我国将一些传统节日申报为世界遗产,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3% 12% 86%
我们应该在端午节,中秋节放假吗? 3% 12% 85%
总结 让我们的传统节日不再被漠视和遗忘
自 己有一颗珍珠,不知道珍惜扔到大路上蒙尘,而别人捡起来打磨得光芒四射,装点到帽子上为自己添彩,我们才意识到自己把宝贵的东西弄丢了——前不久,被媒体 炒得沸沸扬扬的“端午节保卫战”,真有其事也好,虚惊一场也罢,这场争论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源于我们自身对于传统节日的漠视和遗忘。
除了对于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保护力度不够这一原因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因素值得思考: 被过度政治化的端午节,是否应恢复其文化习俗的原意。 传统节日=封建残骸? 国家是否有保护节日文化。 我们社会是否有像韩国一样有热闹的共庆活动。 节日是否能提起年轻人的注意?
我们应: 被过度政治化的端午节,应恢复其文化习俗的原意。 传统节日 不是封建残骸,而是中华的瑰宝。我们应该发扬光大 国家尽快立法保护节日文化。 发掘文化内涵,组织社会共庆活动。
给国家文化部,教育部的一封信 国家文化部,教育部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我们是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世界遗产的青睐与城市文明塑造》选修课的高一学生。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刚刚过去,“端午申遗风波”现在也平息了。由此带来国民的反思: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弄丢自己的传统文化? 长远古飘来的粽叶香刚勾起我们对佳节历史的记忆,而汉江也传来了端午节盛典的高丽鼓乐,中韩联合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遗产的信息使我们明确了这么一个真理:传统上人们总以为申报全是争夺文化起源,专利权,这是一个误判。如今看来,文化的归属权与保护权才是申报之根本。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洋节”的狂热与传统节日的冷淡形成了天壤之别。对于这一现状,我们向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提出自己的建议。 被过度政治化的端午节,应恢复其文化习俗的原意。
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相传是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打扫庭院,上山采药,挂艾叶,饮雄黄酒,杀菌防疫。小孩配香囊,辟邪驱瘟,家家选钟馗像来镇宅驱邪。这是中华民族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但自从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崇敬,将节日的自然属性赋予于人文底蕴,负载了一份沉重心思,并还增加了对伍子胥,曹娥的纪念传说。建议宣传与教育部门重新对端午节正名渊源,恢复其自然的原貌。据考证,长江中下游与岭南地区的百越族以龙为图腾最早创立端午节及其习俗,所以江南与岭南地区的乡土教材尤其要诠释与发展之必要。 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有春节、冬至、清明、元宵、中秋、重阳节等,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认定传统节日多源于原始与宗教祭祀活动,所以被武断的贴上迷信与封建的标签。使一个个耀眼的文化符号遭到封杀。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民族心理的积淀。是中华文化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
基础。与联系世界的桥梁。每个节日都蕴含深刻的文化科学内涵。国家文化与教育部门有理由告诉国人:无论中国现代化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迅速。也不会有人会去接受一个丧失祖先与传统的国家。 国家尽快创立保护节日文化。日本与韩国早在1950,1960年就通过《传统文化财产保护法》并把民俗文化内容写入中小学课本。而我国直到目前才刚刚进入立法阶段。日本与韩国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全民普庆,增强国民凝聚力。而我国的传统三大传统节日,除春节外,中秋与端午都没有列入国家法定节日。在全国历届“两会”期间。许多代表上书提议。所有传统节日都应该列入法定假日。政府理应尽早决断。 发掘文化内涵,组织社会共庆活动。增强国人对节日认同感。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是不在话下。如果我们的国粹如今只剩下“吃”这种文化与精神内涵尽丧的一具空壳。又有何用?如今早已满足了温饱,正奔小康的国人把节日
文化锁定在吃的商品低层次消费上,这俨然是对节日传统的阉割。而韩国过端午节,从内容与形式上都远比中国人过得丰富多彩。如果使国人对节日增强认同感呢?政府与社会团体组织公众娱乐活动是最好的参与形式。美国与加拿大过感恩节。盛大游行,彩车,方队,全民参与,举国欢腾。中国不妨借鉴一下他们过节的方法 另外,节日文化的内涵也应与时俱进。有人建议把端午节做成中国的“卫生节”有人建议做成一个“诗歌节”。众说纷纭,但都是把传统节日赋予当代更鲜活的生命力。这都有赖于政府部门的决策与部署。我们的上述建议不免幼稚主观。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理解与接受 此致 敬礼 2005年6月11日 学生:李彩灵,陈泽铧,马雯欣,黄思嘉,蔡聪聪 指导老师:孙曙光
指导老师评语 端午,中秋,春节一并称为中国传统节日。然而在洋节日热浪冲击下,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美好记忆在那里? 物质上的繁华掩盖不住精神上的荒芜,留住端午节文化,抢救我们的传统节日,成了当代人强烈的共鸣与呼唤。 节日传统是民族活态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美好伦理习俗与丰富艺术想象力,使我们的血脉与基因。绝不能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西洋文化来悄悄阉割和代替!
李彩灵,蔡聪聪等几位同学从保护抢救端午节文化谈起,对抢救中国节日传统文化提出了一系列中肯的意见,尤其是指出要警惕传统节日被市场商业化,而应当大力发掘和宣传其丰富多姿民族文化内涵的建议,读后十分感动。 课件形式活泼,论文与建议合情合理,是不多见的好文章。 指导老师:孙曙光
谢谢大家 小组成员: 黄思嘉,李彩灵 蔡聪聪,陈泽铧, 马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