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国外物流 学习目的:本章主要讲述了国外几个主要国家的地貌特征、人口、气候、资源情况、产业分析以及这些国家的物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本章学习,能了解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地理概况、人口情况、气候特征及资源的分布情况,掌握这些国家的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物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物流业的对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背景定位 三、项目建设 四、发展思路 五、活力洋浦 2 二、基本情况 海南省洋浦开发建设 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洋 浦控股)是为实现政府 主导洋浦开发, 2008 年 1 月经海南省政府批 准设立的省属国有独资 企业, 2010 年 3 月,公 司成建制并入管委会。 公司定位.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走近国家 第四节 法 国 —— France 法国国旗 欧洲的经济大国 地中海 1 、连接法国邻土的一些顶点,看看法国轮 廓像什么图形。 2 找出几边临海、几边连陆..
区域地理比较. 太平洋上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 和九州四大岛及周围岛屿组成 位置 大西洋上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和爱 尔兰岛东北部组成 多山,多火山、地震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世界最大的原料、燃料进口国资源煤、铁资源丰富 钢铁、汽车、造船为三大支柱工业.
连接器技术发展趋势及因应策略 生产&营销副总经理 王跃轩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专业网站.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试 卷 讲 评.
巴 西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第1课时) 佛山市顺德区郑裕彤中学 林锦凤.
巴 西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北方冬季.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世界地理 -东亚和日本.
电气方面 电机与电器方面 电子方面 电子信息方面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中国的工业.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 清远市清城中学 李秋萍.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第三章第三节 俄罗斯.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第四章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廊坊市第四中学.
CHAINFIN 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供应商 物流商 采购商 融资 签订合同,融资 提供上游企业资质评估 提供资质评估 风控体系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 变 的 天 气.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区域地理 第一章 世界地理分区 (欧洲西部) 湖南师大附中 梁良梁.
每周交易策略 交易部.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中国的地理差异 福州文博中学 冯春欣.
                                                                                                                                                                
中国的褐煤发电现状 China’s general use of brown coal in power generation
东亚及日本概况.
第四节俄罗斯.
北京移动(中国移动的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无线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做为无线市场的开拓者,拥有中国70%的无线通信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无线提供商,北京移动拥有上亿的手机用户,支持60多个国家的漫游业务。 为北京移动创造的价值 … 优秀的性能,支持了庞大的用户群 标准化了系统接口 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韩国.
第 3 章 基本概念.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51- 关于巴西 About Brazil 巴西与中国 BRAZIL & CHINA 1.
Tatsachen über Deutschland
K1 3.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第2课 工业联系和转移、集聚.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宠物产品线信息分享.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第三节 常用外贸B2B平台简介 一、阿里巴巴 国际交易市场( 中国交易市场( 日本交易市场( 全球批发平台(
Greening One Belt One Road The Role of NGOs
西藏 Tibet.
数据库使用指南 Nature全文数据库.
澳大利亚 迪肯大学 DEAKIN UNIVERSITY 紧密相关 • 不断创新 • 快速响应 James Sun 孙琎 迪肯大学中国区主任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9课 西欧和 日本经济的发展.
能量饮料是世界各地的 一个十分大的行业 每年超过50亿升!. 能量饮料是世界各地的 一个十分大的行业 每年超过50亿升!
意大利威尼托大区.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三章 国外物流 学习目的:本章主要讲述了国外几个主要国家的地貌特征、人口、气候、资源情况、产业分析以及这些国家的物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本章学习,能了解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地理概况、人口情况、气候特征及资源的分布情况,掌握这些国家的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物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物流业的对策。

第十三章 国外物流 第一节 美国 第二节 日本 第三节 德国 第四节 法国 第五节 英国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地理位置 二、美国气候 三、美国资源 四、美国人口 五、美国产业 六、美国物流

一、美国地理位置 美国濒临两个大洋,远离旧大陆,其南北两面都同弱国为邻。 美国在地形上分为三个纵列带:西部是高原山地,中部为平 原,东部则是阿巴拉契巫山地。西部的高原山地由科迪勒拉山系组成,它的东、西两面分别为落基山脉和太平洋沿岸诸山脉,其间是哥伦比亚高原,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东部是山势不高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南北延伸达2000多千米,山地有丰富的煤藏。山脉以东为狭长的大西洋海岸平原,北窄南宽,一直延伸到佛罗里达半岛。落基山与阿巴拉契巫山之间为广阔的中央大平原,从五大湖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湾,约占美国本土面积的1/2。其中,平原的西部地势稍高,称大草原;东部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称中央低地。美国平原面积广大,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国本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20,而耕地却占世界的1/10。

二、美国气候 美国本土所处的纬度在北纬25°至49°之间,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多样,东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已进入亚热带;西部高原山地气候干燥;太平洋沿岸的北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则属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雨量丰沛。因此,就水热条件来说,美国大部分地区宜于农耕,利于栽培多种作物。由于地形南北敞开,北方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南方作物易受冻害。西部大面积的干旱农业区需要灌溉。

三、美国资源 (一)水资源 (二)矿产资源

水资源 美国有庞大而完整的水系,密西西比河纵贯大平原中部,它同北部美、加国界上的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有运河相沟通,并可通过圣劳伦斯河、伊利运河和哈得孙河通往大西洋,形成联系全国主要地区的内陆水运网。众多的河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西部高原潜在水能尤为巨大。

矿产资源 美国拥有多种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的总储量32500亿吨,其中探明储量达4400多亿吨。铁矿总储量达1 097亿吨,其中可采储量达162亿吨。美国的煤铁资源不但丰富,而且又可同五大湖的廉价水运相结合。石油剩余探明储量30亿吨,天然气储量4.6万亿立方米,为美国提供了巨大的现代能源。此外,铜、铅、锌、钼、钒、铀、硫磺和磷酸盐等藏量也十分丰富。森林面积3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2%,用材林蓄积量200多亿立方米。

四、美国人口 美国领土辽阔,人口相对不多,本土人口平均密度比较小,每平方千米只有30多人。40%集中在只占全国面积12%的东北部工业集中地区。东北沿海和五大湖南岸地带局部地区每平方千米可达200人以上。向南,特别是向西人口密度逐渐降低。从沿海和内地看,美国53%(1997年)的人口集中在沿海岸线的狭长地带,其面积仅占全国的1/4。其中大西洋沿岸有61707人,太平洋沿岸有3600万,墨西哥湾沿岸有1690万,大湖沿岸有2660万。美国西部山地诸州人口密度最低,每平方千米不到6人。

五、美国产业 (一)工业 (二)农业 (三)交通运输业

(一)工业 1、燃料动力工业 2、钢铁工业 3、机械制造工业 4、化学工业 5、纺织工业

(二)农业 美国农业生产像工业一样,生产和资本日趋集中,垄断资本对农业的控制愈益加强。美国农场总数已经由19世纪30年代的600万多个减少到1997年的205.8万个。大批中小农户纷纷破产。目前,约占农场总数的不到1/10的大农场,生产了商品性农产品的60%以上。许多工业、金融商业垄断公司越来越多地插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和销售、形成了不少大型的“农工联合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农场。 美国农业商品性很高,农场的产品几乎全部投入市场,而所需要的农机具、化肥、农药、饲料、种子、食品几乎都要购入,致使农产品的命运和不稳定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

(三)交通运输业 1、铁路 2、公路 3、水运 4、航空

铁路 美国各主要工业中心和地区之间都有铁路联系。其中以东西方向为最重要,这是由于主要工业中心里东西并列形式,而南北之间的联系又大部分由管道和水运(包括沿海航运)承担的缘故。美国有数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干线,其中主要是由纽约经芝加哥分别到西雅图、旧金山和洛杉矾,由费城经匹兹堡、圣路易斯、堪萨斯城至洛杉矶,以及从新奥尔良循南部边境至洛杉矶等干线。由芝加哥沿大湖南岸或向南经匹兹堡、费城至纽约的铁路运输最为繁忙。

公路 美国公路网长达600万千米,高速公路约7万千米,汽车保有量约2亿辆,其中近70%是小汽车。汽车不仅在客运上占有统治地位,并且垄断了短途货运,也从事长途货运和快速货运(如鲜奶和乳制品、水果、蔬菜、活畜等)。约1/2的公路网集中在北部。

水运 美国是世界上沿海运量最大的国家。主要是由墨西哥湾沿岸向东北沿海运送石油及化工产品、原料等。墨西哥湾北岸多沙洲、渴湖与沼泽,不利航运,故在偏内地处开凿了同海岸平行的有名的“岸内水道”,以运送笨重货物。 美国主要海港大多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其中以纽约为最大,次为费城、巴尔的摩和波士顿等。在墨西哥湾有新奥尔良和休斯敦;太平洋沿岸有了;洛杉矶、旧金山和西雅图。

航空 美国航空运输在战后有很大发展。客货运输量都占到世界1/2左右。目前,它在客运上远远超过铁路;在货运上作用虽然在增加,但比重却很小。

六、美国物流 (一)概述 (二)美国物物流总成本的结构分析 (三)美国第三方物流(3PL)市场

(一)概述 2002年,美国物流运营总成本创历史新低,总计为9100亿美元,比2001年经过修正的9570亿美元下降了470亿美元。占当年GDP104700亿美元的8.7%,比上年的9.5%下降了0.8个百分点。

(二)美国物物流总成本的结构分析 1、存货持有成本 2、货物运输成本 3、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三)美国第三方物流(3PL)市场 据美国权威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研究专家Richard Armstrong博士所给出的研究结果:2002年,美国3PL市场的交易规模为650亿美元,同比增长6.9%。但必须注意的是,2000年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增长率为24%,2001年急剧下降到7.4%。显然,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增长速度的大幅度放慢是与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以及美国物流总成本的下降相适应的。

第二节 日本 一、日本的地理位置 二、日本的气候 三、日本人口 四、日本产业 五、日本物流

一、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是亚洲大陆东缘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东濒太平洋,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 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等四大岛及其附近3900多个岛屿组成,通称日本列岛。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其中四大岛面积占95.4%,尤以本州岛为最大,地位也最突出。日本列岛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呈弧形排列。国土南北狭长,并与子午线斜交的特点,使日本比面积相近的其它国家所跨的经度和纬度都多,这对日本的地理环境及自然、经济的地域分异有着重要影响。

二、日本的气候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在地理位置、气团、地形和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下,日本四季分明,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与问纬度的亚洲大陆相比,冬季温和,夏季凉灾。年降水量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一2000毫米之间,以日本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为多。

三、日本人口 日本人口众多,分布疏密愚殊 日本现有人口12556.9万(1995年),比1945年增加74%。居世界第7位。平均每平方千米336.8人,是世界人口高密度国家之一。

四、日本产业 (一)工业 (二)农业 (三)交通运输业

工业发展的特征 (l)日本工业部门结构的调整 (2)工业分布地域的临海性 (3)多极化分散布局趋向与“产业空洞化

能源工业 战后能源消费结构有明显变化。50年代,日本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占总消费量的3/4,可以自给。到60年代初,因石油价格低廉,运输方便,加之石油本身的优点,于是大量进口石油井逐渐取代了煤炭的地位。1970年石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1,9%,石油危机之后,石油消费比重有所下降,1995年为57.4%,同时天然气从占2.3%上升到10.8%,核能从占0.3%上升到11.3%。煤炭、水力分别降为16,4%和2.9%。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已占1。2%。

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现代化水平高,其劳动生产率已超过欧美各国,钢铁生产的能耗量和焦比也是最低的。近年中国和韩国钢铁生产能力增强,日本制造业生产据点向国外转移,世界钢铁需求不旺等,日本钢铁工业面临新的问题。 钢铁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除石灰石、耐火材料可以自给外,铁矿石、焦炭、锰、铬、铂、镍、钨等几乎全部靠海外市场。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等国,焦炭多由澳、加、美等国进口。钢铁产量的1/4用于出口。钢铁工业内部结构:轧钢大于炼钢,炼钢大于炼铁。日本是个钢铁生产大国,但基础十分脆弱。

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是日本最大的工业部门,也是战后发展最快的部门。1995年机械工业从业人员与产值分别占工业的36.8%和42.65%,占出口值的3/4。以汽车、造船最为发达。近年电机与信息有关的电子工业发展很快,已居机械工业首位。

纺织工业 这是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发展的部门。战前占工业的33%和出口值的58%。战后发展缓慢,生产地位下降。50年代曾占24%和48%,居首位。纺织工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近些年来,工资上浮,内需基本饱和,在国际市场上与劳动力便宜的发展中国家竞争中失利,特别是中国(包括台湾省)和韩国纤维工业发展极为迅速,以及日本工业结构的转换等,目前只占工业产值的3.7%和出口值的2.3%(1995)。战后纺织工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过去以棉、丝为主,现以化学纤维为主,约占纺织品的77%,尤以合成纤维为多(占67%)。棉纺被称为“夕阳工业”。棉纺工业集中分布在中京地区和大阪湾南部一带,是传统的棉纺生产中心。化纤工业多分布在石化工业发达地区,如东海、獭户内海沿岸和北陆地区。

(二)农业 1、农业生产特点 2、农业部门结构特点 3、日本农业地区

农业生产特点 一是经营规模小; 二是集约化程度高; 三是以水利化、化肥化为先导,逐步实现机械化; 四是在农地中以耕地为主; 五是农户中以副业农户为主,劳动力高龄化显著。

农业部门结构特点 日本是个传统的水稻生产国。战后发生巨大变化。目前,种植业约占3/4,近年果、莱、花成为农业主体(合占37.2%),与水稻(27.1%)、畜产业(25.4%)构成农业三大支柱。养蚕业、渔业也较发达。引起农业部门结构变化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工业的迅速增长和城市的扩大,国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等。日本向以食米、鱼为主,60年代后食用肉、蛋、乳类、面粉等大量增加,大米食用量减少。

日本农业地区 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农业技术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改善,农业生产与消费经济关系的变化等,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地区。大致分成十个区:(1)北海道乳酪、麦、豆、马铃薯区,其中石狩平原有水稻种植;(2)东北、北陆稻、果区,日本商品粮基地,北产苹果,南产葡萄和梨;(3)关东畜、莱、稻、果区;(4)东山果、菜、养蚕区,高冷地蔬菜产区;(5)东海柑、茶、菜、养禽区,柑橘产量占全国的10%,茶的1/2;(6)近畿、濑户内稻、菜、果、养禽区;(7)南四国果、菜区;(8)北九州稻、菜、果区;(9)南九州畜、菜、甘薯区;(10)冲绳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区。

(三)交通运输业 1、公路 2、海运 3、铁路 4、航空

(四)商业 1、商业活动的重要性及其地域特征 2、对外贸易的重要地位

五、日本物流 (二)日本物流发展的政策取向及具体 措施 (三)日本单元化物流现状 (四)日本物流机械生产及销售现状 (一)日本物流面临的新环境 (二)日本物流发展的政策取向及具体 措施 (三)日本单元化物流现状 (四)日本物流机械生产及销售现状

(一)日本物流面临的新环境 1、全球经济一体化给日本的物流发展带来影响 2、周边国家的发展变化对日本的物流发展形成压力 3、本国经济杜会的发展对物流业构成冲击 4、环保问题对日本的物流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二)日本物流发展的政策取向及具 体措施 日本政府小泉内阁在经济改革中,也把日本的物流问题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日本政府管理物流的部门主要有经济产业省和国土交通省。经济产业省的工作重点是从流通的角度实现物流合理化和现代化;国土交通省主要侧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管理。前者占日本物流成本的65%,后者占35%。

(三)日本单元化物流现状 所谓单元化物流,就是货物从离开生产线后到用户手里这段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等所有物流过程,货物始终处于单元化装载状态不变。所以,单元化物流的主要形式,是一贯托盘化,主要工具是集装箱和托盘。单元化物流由于减少了货物倒装、堆码、捆包的次数,不仅可节约装卸搬运费用,而且也能压缩作业时间,提高物流效率,所以,它是物流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备受推崇。对于强调发展国际贸易、加强国际物流合理化,同时,因老龄化社会造成劳动力不足的日本来讲,单元化物流更是一个必然选择。 具体内容见书中表格

第三节 德国 一、德国自然条件 二、德国人口与民族 三、德国的产业分析 四、德国物流

一、德国自然条件 德国地势南高北低,从南向北逐渐倾斜。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和平原,以平原面积最大,占其领土总面积的2/5以上。北部的北德平原平均海拔200米以下,大部分已开垦为耕地,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中部是中德山地,一般高度不大,对德国经济发展没有什么影响。南部国界处是雄伟陡峭的阿尔卑斯山,祖格峰是其在德国境内的最高峰,海拔2 963米,是德国游览胜地之一。山地和多瑙河谷地之间是巴伐利亚高原,海拔约400米,是德国主要农牧业区。高原西部是黑林山,山高谷深,森林密布。黑林山之西是著名的莱茵谷地,这里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德国农业发达和人口密集区。德国境内河网密布,主要有莱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多瑙河等。这些河流水量丰沛,各河之间均以运河沟通,具有很大的经济、航运价值。德国气候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气候类型,对多种农业生产发展十分有利。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钾盐、铁、石墨、萤石、重晶石、铀等。森林面积1.6l亿亩(1 073.3万公顷),覆盖率30.7%。

二、德国人口与民族 德国总人口为8230万(1998年),其中99%居民为德意志人,其余为丹麦人、荷兰人、犹太人、吉卜赛人等。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多信奉基督教与天主教。官方语言为德语。 长期以来,德国人口增长缓慢,特别是自1973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德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德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达220人。由于国内绝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无极端恶劣自然条件地区,故人口分布比较均匀。但具体看,西部人口密度明显大于东部,其中又以莱茵河中游的北莱茵一威斯特伐伦州密度最大,达到每平方公里500人,这里的鲁尔工业区更是高达每平方公里1000~3000人,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三、德国的产业分析 (一)工业 (二)农业 (三)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业

(一)工业 1、煤炭工业 2、电力工业 3、化学工业 4、电气工业

德国煤炭工业突出的特点 (1)硬煤质量好; (2)褐煤资源丰富,质量高,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生产成本较低,综合利用率高; (3)生产技术与机械化水平高; (4)煤炭综合利用程度高; (5)注重煤炭产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规定。

电力工业 德国电力工业发展速度超过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6年德国发电量达5 470亿千瓦/时,居世界前列。充足的电力供应,协调了各个经济部门的发展,是实现工农业电气化和新科技革命的物质保证。发电站主要分布在莱茵褐煤产区、东部莱比锡附近褐煤产区和东部科特布斯附近的下劳齐茨褐煤产区。莱茵褐煤区的坑口电站——下奥森电厂是西欧最大电厂,装机容量270万千瓦。

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德国是世界现代化学工业的发源地,以煤化学工业著称于世。19世纪末,世界化学研究成果的2/3来源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以煤焦油为原料的染料、医药工业和以焦炉气为原料的合成氨、硫酸工业、烧碱工业是化学工业的发展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利用廉价的石油和本国雄厚的化学工业技术基础、现代化的装备,迅速发展了石油化学工业。德国的多种无机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产品均居世界前列。其化学工业技术、工艺水平也一直居世界最先进地位。在世界十大化学工业公司中,德国的赫希斯特公司、巴斯夫公司和拜耳公司分别居第二、三、五位。 化学工业是德国资本额最大的工业部门。其迅速、持久地发展,促进了整个工业的增长销路通畅,订货逐年增多。

电气工业 电子、电气工业遍及德国各大城市。其中,以拜恩州(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腾堡州最为集中,其产值占全国近1/2。慕尼黑、斯图加特、柏林和纽伦堡及其附近地区为最大中心。慕尼黑是西门子公司总部所在地,近些年,有数百家电子电气公司云集于此,生产集成电路片——“硅片”、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及各种软硬件。慕尼黑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有德国“硅谷”的称号。

(二)农业 德国农业发达,是世界上仅次于美、法、荷的第四大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国。但农业在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1%,农业从业人数只占全国人口的1.5%。10余年来,德国农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到2001年底,国内共有44.7万家农场,数目比10年前约减少近1/3,企业平均规模明显扩大,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农场规模约相当西部地区的7倍;另一表现为农业从业人数减少,现全国农业从业人数仅130万。德国农业生产具有发展快、技术水平和集约化程度高、内部结构合理等特点。农产品自给率已达85%。德国每年有大量农产品出口,也有大量农产品进口。在农产品贸易中,德国为逆差。农产品贸易的2/3是与欧盟国家进行的。在农业生产中,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三)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业 德国交通运输具有高度现代化水平,运量大,速度快,效率高。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和管道相互连接,组成稠密的运输网。在各种运输中,以公路运输为主。德国已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比较完整的公路网,实现了公路运输现代化。德国是世界上内河航运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内河航道中天然河道占70%,人工运河占30%。天然河与运河相互连接,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内河航运网。

四、德国物流 (一)德国交通运输概况 (二)德国物流业现状 (三)德国物流技术

(一)德国交通运输概况 德国现有公路230665公里;铁路45150公里;内河航道7300公里。2000年德国总运输量38.714亿吨。其中公路30.051亿吨;内河2.422 亿吨;23.3%。德国铁路主管部门是联邦铁路管理局,主要负责德国铁路总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投资及建设计划、鉴定和处理、经营许可的审批等。负责既有线路及运输经营的则是德国铁路股份总公司。

(二)德国物流业现状 1、德国物流行业的特点 2、重要德国物流企业简介

德国物流行业的特点 (1)“大交通”实至名归 (2)“城市物流”方兴未艾 (3)集装化及标准化运输占据主流 (4)信息技术与物流发展水乳交融

重要德国物流企业简介 (1)德国邮政集团 (2)德国辛克公司 (3)德国铁路股份公司

德国邮政集团 由原国营邮政公司转变的现代物流服务公司。通过大量的收购活动(如将DHL、DANZAS并于旗下),使其成为欧洲最大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增强其为顾客提供全球范围内快件服务的能力。重要的服务客户包括:尤莱尼佛、强生、Kraft Jacobs Suchard、普罗克特—甘布尔和马尔斯等。

德国辛克公司 欧洲陆路运输最大的网络供应商,其服务领域包括陆运、海运和空运,以及为所有行业、汽车了业加工链物流提供仓储服务。重要客户包括:BASF、道氏化学、大众、宝马和NABCO公司。

德国铁路股份公司 欧洲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通过兼并荷兰铁路货物运输部,成立RAILION公司,增强集团“一站式”服务和国际化经营网络的能力。

(三)德国物流技术 1、车辆、装备方面 2、条形码技术 3、信息技术与通讯传输技术 4、模拟技术

第四节 法国 一、法国地理环境、气候 二、法国资源 三、法国人口 四、法国产业 五、法国物流

一、法国地理环境、气候 法国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海拔250米以下平原区占领土面积的3/5。丘陵占1/5,2000米以上的高山只占1.5%。阿尔卑斯山脉位于东南边境,为全国海拔最高的地区,比利牛斯山脉横亘在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地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法国地处北纬40~50度的中纬度地区,且西面向大西洋敞开,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显著,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在1O~14度。法国降水适中,年均降水在600~1000毫米,山地迎风坡可达1000~2000毫米。 全国各地气候差异突出,可分四种气候类型:西北部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从西向东海洋性递减,大陆性渐增,东北部略具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为过渡性气候;东南部沿海为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西南部的阿坤廷盆地具有地中海型气候特征;阿尔卑斯、比利牛斯山地和中央高原区属山地气候。

二、法国资源 法国境内水系发育完整,多源于中央高原,向西北、东南分流,构成辐射状水系。塞纳河为法国著名河流,为北部大河,全长666公里,水量丰富稳定,河床坡度小,利于内河航运。卢瓦尔河为全国最长河流,长1020公里,上游流经中央高原,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罗讷河源于瑞士,流经法国南部人地中海,该河上游地区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也十分丰富,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1/2。法国的各大河源头接近,便于修建运河沟通,使得法国形成了十分完整的内河运输网。

三、法国人口 法国人口5 800万(1995年),其中法兰西人约占90%,此外还有布列塔尼人、巴斯克人和科西嘉人等少数民族。法语为通用语言,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79%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法国的人口增长过程独特。 法国教育事业发达,全民族文化素质较高。6~16岁实行义务教育,公立的中、小学实行免费教育,小学的入学率达到100%,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达50%。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1993年),其比重居发达国家首位。文盲率仅为0.79%。

四、法国产业 (一)工业 (二)农业 (三)交通运输业

(一)工业 1、能源工业 2、钢铁工业 3、机械工业 4、化学工业 5、纺织服装业

能源工业 法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和天然气占47.4%,电力占45.7%,煤占7%。法国能源自给率不到一半,能源进口占消费量的51%。煤炭主要从南非和波兰大量进口。法国石油的储量和产量极少,每年需从中东等地大量进口原油。天然气探明储量34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比利牛斯山麓地区,以拉克气田最著名,但产量不高,因此,天然气也需进口。在法国的能源构成中,电力地位突出,1998年发电量为5 069亿千瓦·时,其中水电12.2%,火电7.4%,油气共占3.3%,核电76.5%。

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一是东部以提翁维尔、隆维和南锡为主要中心的洛林地区,这里的企业规模大,钢产量约占全国的2/5。二是以敦刻尔克阳德南为中心的北部沿海地区,敦刻尔克厂的生产能力已达800万吨。三是以里昂和圣艾蒂安为中心的中南部地区,这里以产特叩钢为主,其中最重要的是福斯钢厂,年生产能力达700万吨。法国钢铁生产的垄断程度高,于齐诺一萨西洛是法国最大的钢铁企业,最高年产量曾达1 610万吨。

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是法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工业部门。其产值和从业人数都占法国工业部门及其从业总数的1/3以上,产品的40%以上出口。主要部门是制造、电子电器及航空航天工业等。汽车工业。汽车工业是法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法国直接从事汽车生产的人数,约占工业部门就业人数的1/5。

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是法国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主要部门有在本国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化工和化肥工业。法国的香料和医药工业在世界上久负盛名,2000年香水和化妆品销售总额达774亿法郎,国内销售占48%,出口总额达401亿法郎,产品遍及215个国家和地区。香水和化妆品占全世界交易总额的30%。格拉斯、里昂、巴黎是生产香料的三大中心。化学工业的最大中心是巴黎,其次为里昂、洛林、南锡。南部地中海沿岸的马赛和福斯是新兴的石油化工中心。罗纳·普朗克公司是法国最大的化工企业。

纺织服装业 纺织服装业是法国的传统工业部门,目前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以产品的创造性和高质量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法国服装业生产的特点是设计电脑化,生产自动化,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高,做工精良,产品在国际上声誉好。服装业是雇佣女工最多的行业。巴黎是设计和精制各种时髦服装的国际中心。法国每年出口服装近20亿美元。

(二)农业 法国是西欧工业化的农业大国,自1969年实现了农牧业产品出口大于进口的转折以来,农产品出口一路扩大,至1979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现在法国又提出要建设一个兼顾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多功能”农业。

(三)交通运输业 法国的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门,也是世界上交通运输网最稠密的国家之一。法国交通运输业具有明显的国际性,主要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干线都与欧洲其他国家相通,首都巴黎是国际交通枢纽。在各种运输方式中,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约承担全国货运量的84%。目前,法国公路总长80多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万公里,居欧洲第二、世界第五。公路干线以巴黎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延伸,并多与欧洲的国际公路相接。

五、法国物流 (一)法国流在欧洲物流市场的重要地 位 (二)法国物流发展现状 (三)法国物流最新发展动态 (四)法国物流对我国物流发展的启示

(一)法国流在欧洲物流市场的重要地位 法国的物流企业在整个欧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国外物流企业在法国的物流市场占有率仅有29%。法国的物流企业一般也是由运输企业起家。大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为食品、汽车零部件、纺织品等行业提供服务。将近40%的法国企业都将自己的物流服务外包。

(二)法国物流发展现状 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2、物流投资成本与收益 3、法国物流服务商 4、法国三大物流公司简介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 (2)铁路 (3)港口 (4)水路 (5)管道运输 (6)航空

物流投资成本与收益 在法国,因为基础设施的发达,其物流成本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由于法国的物流成本比欧洲其他国家低很多,所以其收益也是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另外,除了国家总体物流成本的竞争优势,法国的很多城市都具有物业成本方面的优势。下面是欧洲几个城市的物业平均年租金表,体现了法国城市的物流竞争力。

法国物流服务商 (1)良好的服务水平 (2)法国的社会环境

法国三大物流公司简介 (1)STVA汽车运输公司 (2)Callberson集团公司 (3)Genevilles物流配送中心

(三)法国物流最新发展动态 1、法国邮政开拓包裹、物流市场 2、法国物流业在沪寻找投资合作伙伴

(四)法国物流对我国物流发展的启示 1、物流管理以信息系统为基础 2、物流企业的核心是提供服务,特别是客 户主导型的服务。 3、由于我国物流业成本高、周转慢、库存太 大、效率低、主要采用传统物流方式

第五节 英国 一、英国自然地理 二、英国人口 三、英国产业 四、英国物流

一、英国自然地理 英国地处北纬50度以北,但因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气候冬暖夏凉,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同纬度的其他相比,夏季温度偏低、冬季温度偏高,冬夏温差不很大。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达1000毫米左右。日照少、多雾是英国气候一特点。英国平均日照只有3~5 个小时,冬季西北部只有一小时左右。这样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对牧草生长分有利。英国有较密的河网。全境河流短小,河流之间有运河沟通,便于内河航运的发展。英国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半岛和岬角,形成了不少良港。英国曾以富有煤、铁资源著称,多分布在平原和高地边缘。

二、英国人口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人口城市化的国家。城市化与产业革命同步。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除伦敦、伯明翰人口超过100万以外,还形成一些总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密集区,如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大曼彻斯特、以纽卡斯尔为中心的泰恩一威尔、以设菲尔德为中心的南约克夏、以利兹为中心的西约克夏和以利物浦为中心的默西塞德等。英国城市分布与人口分布一样,存在着显著的不均衡。

三、英国产业 (一)工业 (二)农业 (三)交通运输业

(一)工业 1、能源工业 2、钢铁工业 3、机械工业 4、化学工业 5、纺织工业

能源工业 (1)石油和天然气 (2)煤炭 (3)电力

钢铁工业 英国钢铁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是现代钢铁工业的发源地,很多炼钢方法均起源于英国。19世纪70年代,钢产量曾占世界1/2以上,后发展缓慢。1970年产量为2 779万吨,是历史最高水平,后不断下降。到2000年降至1 399万吨,居西欧第五位、世界第十四位。目前,钢铁工业仍是英国的重要工业部门,生产技术仍在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产品有带钢、钢板、钢管、不锈钢和特种钢等。由于进口铁矿石不断增加,钢铁工业分布日益靠近沿海地区。目前,英国的主要钢铁中心有塔尔伯特、莱温港、斯肯奈普、谢菲尔德和多瑟维尔。英国钢产量的一半左右供出口。英国钢铁公司是英国最大的钢铁公司。

机械工业 (1)汽车工业 (2)航空航天工业 (3)电子工业 (4)造船工业

化学工业 英国化学工业主要产品有无机化学产品以及塑料、药品、合成树脂、染料、化妆品等,产品的一半供出口。英国是世界第四大药品出口国,最大的化学垄断集团是帝国化学公司。主要化工中心有米德兰地区,以及北海沿岸和默齐河口的化工中心,伯明翰是化肥生产中心。

纺织工业 纺织工业是英国的传统工业部门,主要产品有棉纺、毛纺和化纤纺织等。英国毛纺织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毛纺织工业部门之一,主要产品有毛线和毛纺织品,产品质量上乘,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

(二)农业 英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农业技术水平、专业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都位于西欧的前列,但农业在英国经济中一直不占重要地位。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1%,农业人口仅占总人El的2%,约120万,但农产品可满足国内需求的2/3,有些农产品还出口到其他国家。目前,英国是欧盟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农业生产以小规模经营为主。

(三)交通运输业 1、公路 2、铁路 3、海运 4、航空运输

四、英国物流 (一)英国运输的发展近况 (二)英国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建设 (三)英国物流管理体制及政策 (四)英国物流发展最新趋势

英国运输的发展近况 1、海上运输 2、铁路运输 3、公路运输 4、航空运输

(二)英国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英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并在现代物流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物流公用信息平台具有信息采集、信息组织、空间数据管理、客户沟通等多项功能,社会公用性质明显,因此英国政府近年来投人大量资金用于电信基础设施和互联网的建设,凭借着相对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得其物流业的发展比较超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英国物流管理体制及政策 1、英国国际航运管理体制 2、英国铁路运输管理政策 3、英国智能交通建设

(四)英国物流发展最新趋势 1、物流联盟逐渐形成 2、第三方物流服务日益完善 3、第四方物流悄然兴起 4、绿色物流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复习思考题 1.讨论美国能源生产的地区分布同工业分布的关系。 2.按人口密度的大小日本可分为几种类型区? 3.简述日本物流发展的政策取向及具体措施。 4.分析英国物流发展最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