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十六: 阅读并了解中国现当代小说 赏析《围城》 教学目的: 1、了解钱钟书 2、了解《围城》的情节 3、赏析《围城》的人物形象、 主题、语言风格
围 城 钱 钟 书 著
钱钟书及其夫人杨绛女士
走近钱钟书 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现代著名学者、作家。十九岁时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曾赴英国、法国留学,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大等。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钟书的轶闻趣事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 钱钟书考公费出国留学时,全国名额仅20余人,而他所报专业英国文学研究名额只有一个,当其他考生闻知钱钟书也报考时,皆放弃。 钱钟书班上的同学也多为佼佼者,像剧作家曹禺、小说家吴祖缃、翻译家石璞、颜毓蘅等等。当时外文系有龙虎狗“三杰” 狗是颜毓蘅,虎是曹禺,龙则是钱钟书。当时清华文学院也有“三杰”之说,其中的两位为夏鼐(后为考古学家)和吴晗(后为历史学家),而“三杰”之首又是钱钟书。
他爱读书,而且记忆力惊人。具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国外的学者说钱钟书具有“照相机式”的记亿力,一点也不夸张。钱钟书读书过目不忘,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连书中好汉所使兵器的斤两都背得出来。有学生将拼凑的论文交给他,他未置评价,只是将文章内容出处一一列举出来。 精通英、法、意、德、拉丁、西班牙等多种语言。钱钟书在美国讲学,仅凭其操英语的口才,即令四座吃惊;再如,他在留学时学习过意大利语,但却从未到过意大利,1978年他首次到意大利出席第二十六届欧洲汉学会,即用意大利语作即兴式的发言。他的意大利语言咬音之准,味道之纯,不输其英、法、德语水平。
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 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 中西新旧书籍。钱钟书读书爱做眉批,于是,清华 图书馆在藏书上便到处有了“钱批”。 1933年钱钟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 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陈福田、吴宓等 教授都去做他的工作,想挽留他,希望他进研 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 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 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一斑
在清华,他还以专挑教授学者的错而出名。 1932年,鲁迅之弟,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 教授周作人出版了专著《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书一问世,颇得好评。然而,钱钟书却从中 挑出了许多错误,且秉笔直书,毫不顾及周的难堪。 他架子相当大,不愿拜访别人,更不拜访名人,他曾引杜于皇的话说:“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也怨不奉访!” 据黄永玉先生讲 “文革”期间,某天忽然有部门通知学部要钱钟书去参加国宴。钱钟书道:“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 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 ”“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 “ 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 “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结果钱先生没有出门。
小说版 电视剧版
《围城》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亲情) 方家 三闾大学 鲍小姐 ↑ 李梅亭 高松年 苏文纨——方鸿渐——赵辛楣——汪太太 ↓ 唐晓芙 孙柔嘉 韩学愈 (恋爱) (婚姻) (友情) (事业)
《围城》情节简介 方鸿渐留学回国的船上结识了一夜风情的鲍小姐,同船回国的大学同学苏文纨亦颇有垂青之意。回到上海之后,方鸿渐在干亲周某的小银行做事,在苏文纨家结识了她的表妹清纯女孩唐晓芙,一见倾心。追求苏文纨的政客赵辛楣没有随政府迁都去重庆,而是留下来追求苏文纨。为了斗败情敌方鸿渐,他约了朋友与方鸿渐喝酒,故意让他在苏文纨面前出丑,以发泄妒嫉之情。二人不打不相识,成为好友。苏文纨最后嫁给别人,赵辛楣很是沮丧,方鸿渐也因唐晓芙的拒绝而心灰意冷,二人决定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去内地一所新成立的三闾大学任教。
一行人舟车鞍马,好不辛苦的来到三闾大学,才发现这所大学帮派分立、勾心斗角,任教不易。赵辛楣迷恋上了同事的年轻夫人,最后被迫辞职,去了重庆。失去了朋友的方鸿渐与同来的孙小姐日久生情,最后在成为学校帮派之争的牺牲品后与孙小姐一起离开三闾大学,结婚旅游到香港,与恰在此处的苏文纨相遇。回到上海后,方鸿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一家报社做些杂活。后来方鸿渐失了业,又因为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与妻子吵架,最后决定再到重庆去找赵辛楣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围城》人物形象赏析 《围城》一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知识分子,有名嫒淑女,亦有商贾政客。作者对这些人,有的浓墨重刻,有的轻描淡写,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法,都生动绘出了他们各异的特征:或卑微、或鄙俗,或勾心斗角,或虚与委蛇。
方鸿渐 方鸿渐是个让人倍感亲切的人,也是深得女性喜爱的人物。他很好相处,与他在一起不会有压迫感;他愿意照顾别人的感受,关心体贴;他也是个“很会说话”的人,贫嘴滑舌地既能逗人开心,又能化解矛盾;他是一个颀长俊秀、温文尔雅又时不时冒点“坏水儿”的形象。从文中不难看出:对方鸿渐,鲍小姐的引诱、苏文纨的追求、唐晓芙的垂青和孙柔嘉的费尽心机,想来,他肯定是个年轻俊雅的男子。
方鸿渐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没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从一出场到全文结束,他都在受别人和命运的摆布。书中有一句话,借了赵辛楣的口,已然给他定论了――“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赵辛楣一句随口的话,概括了方鸿渐悲剧的性格和人生走势。就像一无用处的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唯一的好男人一样,方鸿渐也是《围城》中除唐晓芙之外最好的人。
赵辛楣 赵辛楣算是颇为可爱的角色。他活得挺潇洒,“进可以做官,退可以办报”,再不济还能教书,而且是个系主任。他留洋学的是政治,颇有政治家的见地和风度。他为人热情大方,对朋友真心帮助。缺点在于有时候故意拿腔作调,摆弄政治家派头。比如他说:“办报是开发民智,教书也是开发民智……论影响的范围,是办报来的广;不过,论影响的程度是教育来得深。”
赵辛楣还是一位有着独特性格、有着他自个儿“灵魂”的人物:豪爽又不失儒雅,浮夸又不乏精明。 赵辛楣对主人公方鸿渐的影响最重要的地方还不在于他对方鸿渐生活轨迹改变的影响,也不在于他的存在推动了小说情节的进展。而是赵辛楣这个有灵魂、有性格的人物,对方鸿渐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影响。 赵辛楣能发现方鸿渐难以认识到的自我性格特征。赵辛楣是方鸿渐的精神世界方鸿渐性格的一面镜子。
从方鸿渐赵辛楣两人同去三闾大学开始,便是赵辛楣将方鸿渐带入一个新的生活圈子。两个人相处得十分融洽,他们都有着留洋的背景和相同的趣味,他们要面对的是同样的人、同样的事,而且都害怕落入婚姻的圈套中。这种同性友谊在《围城》中非常难得,《围城》是知识分子灰色的、丑态的人性弱点大暴露的展览馆,方鸿渐与唐晓芙的“纯情之恋”与方鸿渐与赵辛楣的“纯友谊”是《围城》中不可多得的人性中善的一面的表现,是《围城》中难得的人性的亮点。《围城》作者也惟独对方、唐“纯情之恋”与方、赵“纯友谊”给予肯定,从未以辛辣的语调调侃之,显露出《围城》作者温情的一面。 也正是因为赵辛楣与方鸿渐的友谊,使得赵辛楣、方鸿渐彼此心灵处于相对坦白的状态,这便让赵辛楣能够近距离地看方鸿渐,能够无顾忌地对方鸿渐的性格特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苏文纨 作者一开始是从自己的观察角度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来介绍她的:“那个戴太阳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她去掉了黑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到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直接把一个有文化的已过妙龄的矜持女人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苏文纨这个人物属于很有心机的那一类。当她知道她堂堂女留学生输在一个黄毛丫头手上时,官小姐的自尊迫使她为曾经的自作多情挽回面子。这样,方鸿渐的“失足”就变成他和唐小姐情变的主因。苏文纨下嫁曹元朗,从男人角度看,自然是“女人傻起来真是没有底的”。其实却不然。首先,苏文纨早已列人大龄女青年行列;其次,对方鸿渐的失败使她急需重建自信;再次,曹元朗总算会写两句“孕妇肚子颤巍巍贴在天上”的歪诗,勉强符合“女诗人”的要求。一言以蔽之,苏文纨是个工于心计,虚伪做作的新派大家闺秀。
唐晓芙 她纯真可爱,是钱钟书在《围城》这本书中唯一不带讽刺语气去描写的人物,看看钱钟书在《围城》中是怎样描述的: 苏小姐领了个二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出来,介绍道:“这是我表妹唐晓芙。”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谗,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她头发没烫,眉毛没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方鸿渐立刻想在她心上造个好印象。…… 从唐小姐说的语言、心理描写,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唐小姐还是一个聪明伶俐、单纯质朴活泼开朗、性格直率的人,绝非庸俗肤浅的泛泛之辈。
孙柔嘉 孙柔嘉是小说中另一个较有心计的角色。是个斤斤计较 、专横善妒、好猜疑的小气鬼。她把婚姻当作事业来经营,这种既柔又嘉、却暗自阴柔而且柔能克刚的人,就像一个甜蜜的圈套,却掌控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运,也掌控着方鸿渐的婚姻、生活和命运。当她掌控一切后,婚姻、生活和命运,却又似乎全都失控了,这个转折表达了另一个层面的“围城”困境。
褚慎明 褚慎明是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塑造的哲学家。此人有一大爱好:四处搜罗哲学家通信地址,写信与他们,凡有回信则四处炫耀,以抬高自己身价。褚君与大哲学家罗素尤其熟,“还够得上朋友”,称自己为罗素解决了一些问题。细数起来,无非是罗素问他什么时候到英国,有什么计划,coffee or tea之类非褚君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尽管如此,褚君仍亲狎地唤罗素小名“Bertie”,唬得旁人一愣一愣,仿佛“还够得上朋友”就是谦虚地表达与罗素交情甚深,而与罗素交情甚深就必定是哲学大家。他沾沾自喜吹嘘,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
董斜川 董斜川狂妄无趣,自以为是。虽然不能算无知,但最起码是消化不良。虽然是消化不良,但董斜川的架子是很能唬人的,尤其不自信的人最容易上当。其实董斜川是有其明显标志的,其一是故作奇论,比如《围城》里的董斜川说苏东坡不够格的话,注意他虽然故作奇论,但绝不会去做详解,而是很有底气地一闪即过,靠这底气把人唬住。其二是把自己和自己所推崇的人建立起联系,比如董斜川管陈散原叫"老世伯",言下之意即自己是韶乐正音,称赞别人其实是为了抬高自己,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也。
《围城》语言风格及魅力 比喻巧妙 ,新颖鲜活 幽默讽刺,意味深长 特别是《围城》中对每个出场的人物进行形象描写时,对其进行一番讽刺的、刻意的运用,此类描写手法含蓄,令其形神毕露。例如“哲学家” 褚慎明,他的名气是同外国著名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来的。 再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学家,但我们却看不到他的科学家风范。其实是一位心术不正的学界官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败的大学的化身。
自称“诗人”,的曹元朗,其实也是一位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界文痞。 还有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里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骗取了大学教的头衔,还让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英文外语系任英语教授。为了杜绝后患,他勾结陆子潇,教唆学生蓄意搞垮方鸿渐,勾勒出了一个厚颜无耻、阴险恶毒之徒。 像这样的事例,在《围城》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物,在作家的笔下化作一幅幅讽刺性的漫画。
另外,钱钟书还善于把握人物心理,把复杂的人物感情编织于一起,形成微妙而又激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使人物性格形象的反映于书面上。例如课文中的聚会赵辛楣请方鸿渐的本意是为了使方鸿渐喝醉,在苏文纨面前出丑,以发泄妒嫉之情。结果让方鸿渐喝醉酒的目的达到了,但苏文纨却当着大家的面关心爱护方鸿渐,其情形体贴入微,这种结果赵辛楣是无法接受的。使得方鸿渐无形中胜利,这使赵辛媚感到一种胜利后的失望;褚慎明与方鸿渐在席间互相鄙视,唇枪舌弹,各不相让;
董斜川以会作旧体诗,懂“同光体”而自傲,又遭到赵辛楣、褚慎明的嘲弄讥讽,更有趣的是褚慎明明因为美貌的苏文纨跟他讲心竟十分激动,把夹鼻眼镜都掉进牛奶杯子里了。他拾起眼镜又不肯戴上,“怕看清大家脸上逗留的笑”。后来方鸿渐酒醉呕吐,褚慎明掩鼻表示讨厌,其实心十分高兴。觉得自己泼出的牛奶,给方鸿渐的呕吐在同席者的记忆里冲掉了。对褚慎明这种阴毒心理的辛辣描写,正是描写了旧社会知识分子要害——面子。作家这种辛辣讽刺,尖锐描写,生动的刻画,通过心理上的一些阴险的想法,逐步揭露了知识分子那种丑陋的心灵。
《围城》的深刻主题 《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围城》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作者着意表现的是现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通过方鸿渐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遭遇,《围城》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解释“围城”的题义说:这是从法国的一句成语中引申而来的,即“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小说的整个情节,是知识界青年男女在爱情纠葛中的围困与逃离,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一部分知识者陷人精神“围城”的境遇。而这,正是《围城》主题的深刻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