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九一八纪念馆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全国 2009 年 4 月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 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年,中国爆发的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是 ( ) 年 4 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 了 ( ) 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第五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毕业歌 词 : 田汉 曲 : 聂耳 同学们, 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 听吧, 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 看吧, 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 我们是要选择 “ 战 ” 还是 “ 降 ” ?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1991 年 9 月 16 日新华网沈阳电:今年是九 一八事变爆发 70 周年,辽宁省及沈阳市将相 继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辽宁省九一八战争 研究会会长张一波教授认为: 9 月 18 日,这一天是国耻日,全体中国人民 都应该记住这惨痛的历史教训,在这样的日 子里,再搞嫁娶和开业之类的庆典活动,实 在不应该。
第 15 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国耻纪念碑 田树云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 九一八 ” , “ 九一八 ”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 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2013 年 8 月 15 日,南京各界人士代表和日本友人在侵华日军南京 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和平集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 利 68 周年,悼念南京大屠杀 30 万遇难者。
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 西安事 变,是基于 A 个人利益 B 民族利益 C 阶级利益 D 党的利益.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第五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说课教师 : 许思英 单位 : 云南 建水一中.
C 本单元高考试题精编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宜言、通电,提出(94全国) A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卢沟晓月 课前欣赏.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必修(Ⅰ)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侵华原因: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 原因1:既定国策——根本原因
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十六课 抗日战争.
伟大的抗日战争 江苏徐州棠张中学 陈刚.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 ).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从此落后的中国不断遭到列强的入侵,中国屡战屡败,其中近代中国遭到最大规模的一次侵略战争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英勇的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铸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谱写了一曲反抗侵略赢得胜利的壮丽诗篇!中国的山河大地见证了日军的残酷与暴行!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回首这段历史,是为了记住先辈们的热血,更是为了珍惜今天的和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五节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 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1931—1945).
中国共产党党史.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历史不容忘怀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6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虽然我及我们这代人没有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那段中国人民最艰苦的日子,仅从电影电视片中所看到的那血雨腥风、艾红遍野的惨烈悲壮画面,我也禁不住泪流满面了。我激动,我愤慨,那是因为日本军国主义在我们伟大母亲身上所犯下的暴行;我庆幸,我感激,那是因为中国有了共产党。我思索,我现在能做些什么?让我们来回首那段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三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 指导意见: 简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知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了解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理解抗战的胜利及其意义。 体会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第六章 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初步形成.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沈阳九一八纪念馆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主讲人:朱潇潇.
第四学习主题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西安事变 课堂小结.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中国共产党党史 ( ) 授课人:周少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
I think therefore I am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案 欧阳德全编写
八国联军侵华.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 第一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 中国人民的抗争.
制作:张慧锋 张学良.
第四章 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 2.“八一宣言”和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正式提出
第7讲 近代后期中国社会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四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中共的崛起和毛在党内领袖地位的确立( )
第六讲  抗日战争.
高一历史下册单元复习(一) 一、阶段特征: 1927—1937年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 1 .国共政权对峙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13课 辛亥革命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什么? 2、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政治纲领、性质各是什么? 兴中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十七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十七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第四单元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第七讲 全民族抗战: 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沈阳九一八纪念馆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单元解析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综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建立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张学良、杨虎城为民族大义,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内战,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抗日战争 广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狭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2、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什么政策?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做的? 自学要求 1.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 2、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什么政策?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做的? 3、西安事变时间、人物、 目的、经过、意义。

九一八事变 解读日本的对外政策 “开拓万里之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 《御笔信》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进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大陆政策”分五期: 第一期征服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 第三期征服满蒙; 第四期征服全中国; 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 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 九一八事变

田中奏折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通指在1929年曝光,据称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7月25日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题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所谓满蒙者,依历史,非支那之领土,亦非支那之特殊区域”“我国此后如有机会时,必须阐明其满蒙领土权之真相与世界知道;待有机会时,以得寸进尺方法而进入内外蒙,以新其大陆。” 九一八事变

? 九一八事变 沈 阳 议一议: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北大营 柳条湖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侵占东北。 北大营 柳条湖 沈 阳

问题一:从根本上看,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想一想 问题一:从根本上看,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九一八事变

问题二:为什么日本会选择先在东北发动事变? 想一想 问题二:为什么日本会选择先在东北发动事变?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知识拓展 日本为什么选择在1931年发动事变?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迅速地席卷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因为其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各项资源多依赖进口,受国外经济影响大,因此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为解决经济危机,将危机带来的损失转嫁到中国。日本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对外则决定发动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1年 国民党的态度 共产党的态度 东北人民的态度 九一八事变

结果:东三省沦陷 蒋介石: 不抵抗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8月16日电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事变后蒋至张的密电 蒋介石: 不抵抗 结果:东三省沦陷 九一八事变

共产党的态度 坚决抵抗 中国共产党派出了以杨靖宇、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党员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坚持在东北地区抗击日寇,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杨靖宇 赵一曼 九一八事变

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许多东北军将士也不愿意离开家乡进入关内,而是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奋勇抗击日本的侵略。 东北人民的态度 不做亡国奴,奋起反抗。 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许多东北军将士也不愿意离开家乡进入关内,而是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奋勇抗击日本的侵略。 爱国将领马占山 “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 “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当日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时,奋起抵抗。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1、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2、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国内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即国共矛盾) (即中日矛盾) 东三省:1931年——1937年 九一八事变

想一想 蒋介石也是中国人,而且他是南京国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为什么他会在九一八事变时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的沦陷? “攘外必先安内”

知识拓展 日本的侵略魔爪伸向华北 1933年初,日军进攻山海关,中国军队奋起还击,长城抗战开始。 1933年5月,国民党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华北危机。 1935年,日本策划所谓“华北五省自治”,企图将华北分裂出去。同年12月华北爱国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国民政府一致抗日,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高潮。

(1)时间: (2)人物: (3)目的: (4)经过: (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西安事变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 背景一 共产党: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调整了党的斗争方向,提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背景二 国民党: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同时为了排除异己,蒋介石将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调到西北围剿红军,企图一箭双雕。 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 军事上遭到红军的打击,屡次失败。不甘心东北沦陷,想打回老家,内心同意中共的停止内战的号召。 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 根本原因 提示:西安事变的背景 1.日军: 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中共: 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张、杨个人: 张、杨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中共的主张,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 4.蒋介石: 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继续围剿红军; 直接原因

西安事变 也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问题一:西安事变后,如何处置被抓的蒋介石成了棘手的问题,是“囚蒋”?“放蒋”?“杀蒋”?思考一下,说说你的看法? 想一想 问题一:西安事变后,如何处置被抓的蒋介石成了棘手的问题,是“囚蒋”?“放蒋”?“杀蒋”?思考一下,说说你的看法? 西安事变

想一想 问题二: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中共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到西安,在蒋介石通电答应“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前提下,放蒋介石回南京,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中共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的代表团 左起:博古、王若飞、周恩来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结束了十年内战(1927-1936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 它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你掌握了吗? B D B A 1、歌曲《松花江上》唱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 1、歌曲《松花江上》唱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 A、1930年皇姑屯 B、1931年沈阳 C、1933年山海关 D、1931年长春 2、“九一八事变” 爆发后蒋介石采取的方针是( ) A、抵抗 B、不表态 C、片面抗战 D、不抵抗 3、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 ) A、吉鸿昌 B、杨靖宇 C、佟麟阁 D、赵登禹 4、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部队组织起 (  ) A、抗日义勇军 B、抗日救国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B D B A

你掌握了吗? D D B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 ( ) 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 ( )    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D、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的《西北文化 日报》,它报道的消息是(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百日维新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7、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学良 D、杨虎城 D D B

你掌握了吗? B 9、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 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8、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9、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 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1)当时日本军队在东北有何行动? (2)当时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什么态度?造成了什 么结果?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发动九一八事变。 态度:不抵抗政策 结果: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