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全球化 James Hou / 2007
世界軍事秩序之歷史比較 前現代 現代 當代 地緣政治 區域競爭、帝國擴張、有限戰爭 全球帝國 全面戰爭 (14-18世紀) 現代 (19-20世紀) 當代 (1945-) 地緣政治 區域競爭、帝國擴張、有限戰爭 全球帝國 全面戰爭 全球競爭、集體安全體制、全球安全體系復合體 武器移轉 手工藝、組織混亂的、地方性的 戰爭的工業化、不受約束的世界武器市場 武器生產、貿易跨國化、大量化、消費化 地緣統理 文明與宗教約束 多邊性法律約制、失敗的集體安全制 規範的普遍化、制度化、法律化
一 次 世 界 大 戰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 WMD(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最早出現於1937年,但是今天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般只指以下三種(總稱為ABC): 核武器(包括放射性武器)Atomic 生物武器Biological 化學武器Chemical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特別是核武器)很少被用於戰場,因為一旦使用就意味著對方也將以類似的武器回擊,最終的後果是無可設想的,傷害規模之大足以摧毀整個人類,冷戰中這就被稱為「確保相互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
WMD當前爭議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經常成為布希主義「先發制人」打擊「流氓國家」的藉口 反對者認為,美國是地球上擁有最多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而且是唯一曾經在戰爭中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因此沒有資格來指責別國,更無資格以此為由而發動戰爭 支持者認為,應該防止一些危險的獨裁領導人取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確保世界的安全
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
不確定的威脅、不固定的戰場 從波灣戰爭談起,九一一、阿富汗戰爭、美伊戰爭充分展現軍事活動全球化的意義 上列戰爭可說是美國為避免喪失全球威信,觸發全球反美勢力,損害美國所擔任世界警察的角色與主導國際秩序走向,勢必以軍事力量展現霸權的威望。 從preventive defense、forward deployment strategy到保護homeland security 超限戰
戰爭的起因 經濟利益與利害衝突 宗教、文明差異 種族差異 政治問題 恐怖主義 生態、環境危機 毒品、走私
威脅主體不確定 在全球化時代,政治與軍事活動主體已不局限於主權國家,過去以國家為本位、以軍事安全為基本內容的安全觀,已不能夠完全反映人類安全現狀。 威脅主體已不局限於民族國家,一個政治性恐怖組織、一個經濟性販毒集團、一 個宗教性祕密團体、甚至一個電腦「駭客」,都有可能對一個國家發動攻擊或戰爭。
軍事全球化的成因 威脅動因不確定 威脅主體不確定 威脅方式不確定 威脅程度不確定 傳統國際法、戰爭法約束的式微
戰爭全球化 全球化時代戰爭的最明顯特點,是戰場全球化。國家利益、威脅來源與威脅方式的全球化,國家某些時候需要具備在全球進行軍事行動的能力,戰場突破前後方、遠與近的限制。 近些年來新軍事革命的興起、新軍事技術的大量幵發應用、以及軍事體制的不斷調整更新,為戰場全球化提供了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
軍事活動全球化特點 戰場同時化、同步化 偵察、通信全球化、全面化 作戰力量系統化、全面性 戰場無人化 從有什麼武器打什麼戰,到打什麼戰造什麼武器 技術轉化成作戰能力時間縮短 網狀組織取代樹狀組織
資訊時代戰爭 資訊達成的精確激動 平台加快速度 全球機動 非對稱部隊
資訊化部隊
Giddens的概念圖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