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信用和利息
主要内容 信用和利息 利率的种类 利率的作用 利率的决定 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 我国的利率体制及其改革
第一节 信用和利息 一、信用的定义 以借贷为特征,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体现着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 思考: “要讲信用”中的信用与 本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信用小故事 1596年,荷兰的一个船长带着17名水手,被冰封的海面困在了北极圈的一个地方。8个月漫长的冬季,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私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运输的货物,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冰冻时节结束了,幸存的商人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委托人手中。荷兰人有充分的理由权变,他们可以先打开托运箱,把能吃的东西吃了,等到了目的地,可以加倍偿还托运者。任何人都会同意这种人道的做法。但是,荷兰人没有这样做。他们把商业信用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住信用,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在当时,荷兰本来只是个100多万人口的小国,却因为商誉卓著,而成为海运贸易的强国,福荫世世代代的荷兰人。
二、信用的基本特征 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 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 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 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资金的信用关系示意图 贷 (资金所有者) 银 行 (资金使用者) (资金使用者) 借款人总体 存款人总体 (资金所有者) 存
产业资金的运动形式 : G-W(A + Pm)…P…W′- G′ 商业资金的运动形式 :G-W-G′ 信贷资金的运动形式 :G-G′ 总结:G-W…P…W′-G′- G
三、 信用的主要形式 最古老的信用——高利贷信用 最基础的信用——商业信用 最广泛的信用——银行信用 最安全的信用——国家信用 三、 信用的主要形式 最古老的信用——高利贷信用 最基础的信用——商业信用 最广泛的信用——银行信用 最安全的信用——国家信用 最不可靠的信用——民间信用 最潇洒的信用——消费信用 最远距离的信用——国际信用
旧中国最有名的高利贷 “驴打滚” 盛行于华北一带。贷款以一个月为期,利息起息为4分或5分,到期还不了,利息加倍,利上加利,越滚越多,利息翻番速度之快如同驴子打滚翻身一般。 “印子钱” 曾流行于全国各地。在抗日战争前的上海,借印子钱10元,放债人先扣下1元,实借出9元,分60天还清,连本带利每天还两角钱,到期要还12元。
旧中国最有名的高利贷 《史记一二九货殖传》记载:吴楚七国起兵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齐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关东成败未决,莫肯与。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国内爆发了“七国之乱”,也就是皇帝的亲戚造反,以铸钱发财的吴王刘濞,以清君侧为名,首先反叛,紧接着楚、赵、胶西、胶东、菑州、济南等六国诸候王相继造反。 中央政府在出兵征讨他们时,也征召了一批住在长安的王公贵族从军,王公贵族们要自备军需,钱不够,就向“子钱家”借。但是当时形势不明朗,谁胜谁负还不一定。许多“子钱家”犹豫观望,怕政府军万一败了,借出去的钱就打了水漂。只有一位银行家无盐氏有政治头脑,他看出诸候王“以下犯上”成不了大气候,果断出借一千金。 形势果如他所料,三个月后,“七国之乱”平定,无盐氏收回本金和利息,一年中竟然收息10倍,一下就成了关中首富。
商业信用 1、什么是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主要采取赊销和预付货款两种基本形式。形式。 2、商业信用工具 (1)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是一种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由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要求付款人见票即付或在未来某个约定日期向债权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
(2)商业本票 商业本票是工商企业或个人签发的、保证即期或在未来某个约定的时间,无条件支付给债权人或持票人一定金额的债权债务凭证。
ⅱ.责任范围不同 承兑人主要负责付款,出票人负次要责任 出票人负责付款 由出票人即付款人本人签发,因此由出票人负责,无须承兑 承兑后 承兑前 商业本票 商业汇票
3、银行信用的形式 (1)间接融资,指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服务中介 资金盈余者 资金短缺者 银行
iii.份数不同 iv.债权债务关系不同 商业汇票 一式两分, “付一不付二”或 “付二不付一” 商业本票 一式一份,不能多开 商业汇票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一种支付命令 商业本票 债务人对债权人的一种支付承诺
3、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 ; (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 ; (3)商业信用的盛衰和经济周期的变化相一致。
商业信用与经济周期波动基本一致 经济繁荣时期,商业信用规模随经济增长而增大 经济衰落时,商业信用规模也会缩小 GDP TIME
4.商业信用的作用 (1)商业信用是直接信用,借贷双方具有直接利害关系,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责任感,提高经济效益。 (2)商业信用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推销新产品和滞销产品,减少资金积压。
5.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限制 没有信用创造功能 (2)商业信用的方向受到限制 如:棉花商——纺纱厂——织布厂 ——印染厂——服装加工厂
银行信用 1、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2、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商业信用的发展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银行信用很好地弥补了商业信用的不足。 (1)商业信用是直接信用,而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银行充当信用媒介,突破了规模的限制。 (2)银行贷款有长期贷款,也有短期贷款,不受借贷期限一致性要求的限制。 (3)银行信用不受使用范围的限制。
3、银行信用的形式 (1)间接融资,指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服务中介 资金盈余者 资金短缺者 银行
i.间接融资的优点: 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网点优势,有利于广泛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形成巨额资金; ②融资风险降低; ③信用风险降低。
(2)银行票据,即由银行签发或由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票据。主要包括:银行本票、银行汇票、银行签发的支票等。 (3)信用证是以银行信用来保证买方付款的凭证,以银行信用来代替商业信用。
4.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2)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或金融机构,债务人主要是企业; (3)银行信用的盛衰与经济周期的变化不一致。
5.银行信用的作用 (1)信用规模巨大,其规模不受自身自有资本的限制; (2)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无方向上的限制。
国家信用 1、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行为,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国家信用是各种信用形式中信用等级最高的一种信用。 2、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债,又称公债,是政府举借的债务,是信用度极高的债权。
3、国债的作用: (1)是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 (2)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 (3)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消费信用 1、消费信用是指由工商企业、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商品货币或劳务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 2、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 卖方提供给买方先提货后付款的完全信用形式 赊销 分期付款 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先支付部份现款,然后根据签订的合同,分期加息支付余下的贷款。 消费信贷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直接贷款给个人用以购买住房或其他各种耐用消费品等相对大额和长期的贷款种类。
3、消费信用的作用和制约因素 (1)作用: i.促进商品销售 ii.扩大即期消费需求 iii.增加消费者总效用
(2)制约因素: i.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供给能力 ii.居民的实际收入与生活水平 iii.社会资金供求关系 iv.消费观念与文化传统
i.消费信贷以商品房为突破口,缓缓启动 ii.忽明忽暗的汽车消费信贷 iii.形形色色的消费信用卡 4、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1)现状: i.消费信贷以商品房为突破口,缓缓启动 ii.忽明忽暗的汽车消费信贷 iii.形形色色的消费信用卡
ii.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为消费的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 (2)发展前景: i.我国政府正在有步骤地开放消费信贷领域 ii.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为消费的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
国际信用 1、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 2、国际信用的具体形式: (1)国外商业性贷款是指跨国资金输出者和使用者构成借贷双方。包括:
出口信贷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国 外 商 业 性 贷 款 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补偿贸易 国际租赁 国际间债券发行
民间信用 形式:摇会、标会、轮会等,通称合会;非法集资等。 特点:非法性、投机性、风险大、欺骗性 案例:一个县城的金融风暴
流行于南方沿海地区的“标会”最初是民间的一种互助融资方式,谁若急需钱用,便可以集合亲朋好友、邻里乡亲来“做会”,从中取得资金周转。
信用与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的特点 1.公司的资本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股票面值相等,每股金额不大,一般公众有可能认购。现在大多的股票是一个货币单位一股。 2.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权凭证,其持有人称为股东,股东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 3.股票一般规定不能退股,但可以出售、转让。 4.股东可根据其所持股票数量而有相应的经营参与权,但对于分散的小量股票的持有者,这种经营参与权实际上没有多大意义,不过是选择一种保存自己财富的形式,真正决策者是少数持有巨额股票的股东。 5.公司的经营绝大部分是由专门的经理人员进行,他们并不必须是资本的所有者。
股份公司与信用 1.股份有限公司的存在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条件。 2.股票能成为广泛的投资对象,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即股票持有者对公司行为只负有限责任,这也主要缘于信用关系的原则移入投资领域。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从所有权来说,一个股份公司的资本不仅不是一个人的资本,也不是几个人的资本,而是很多人的资本,因而这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资本。在这种形势下,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必然要分离的。
练习 1、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 A 偿还性和付息性 B 偿还性和收益性 C 付息性和流动性 D 安全性和收益性 1、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 A 偿还性和付息性 B 偿还性和收益性 C 付息性和流动性 D 安全性和收益性 2、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 A 银行信用 B 国家信用 C消费信用 D 民间信用
利息 利息是什么? 从债权人角度看:利息是债权人从债务人那里获得的多出本金的部分,是债权人因贷出货币资金而获得的报酬。 从债务人角度看:利息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的多出本金的部分,是债务人为取得货币资金的使用权所花费的代价。
当:利息=利润的全部,则无人再去借款 利息≤零,则无人愿意把货币借出去 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 利息是收益的一般形式:无论贷出与否,借入与否,利息都被当作一种机会成本而存在。但利息并不是一个反映资金价格水平的概念。利息率才是货币资本的价格。
第二节 利率的种类 一、利率的定义 利息率是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预付借贷资本价值或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即: △g(利息额) 第二节 利率的种类 一、利率的定义 利息率是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预付借贷资本价值或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即: r(利息率) = △g(利息额) g 本金(借贷资本额或所贷资金额)
二、利率的种类 (一)根据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利率可分为年率、月率和日率 年利率:以年为单位计息,一般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 月利率:以月为单位计息,一般以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 日利率:以日为单位计算,一般以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 (二)根据信用行为期限的长短,利率可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1、1年期以上的融资行为称为长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就是长期利率; 2、1年期以下的信用行为称为短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就是短期利率。 (三)根据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1、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 2、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四)根据是否按市场供求自由变动,利率可分为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 1、市场利率:随市场供求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2、官定利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调节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 3、行业公定利率: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所确定的利率。 (五)根据利率是否带有优惠性质,利率可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银行优惠利率是指略低于一般贷款利率的利率。 (六)名义利率(r)和实际利率(i) 1、名义利率: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或: r = i+
三、利率体系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各种不同的利率因各种内在因素而联结组成的有机体即为利率体系。 其中有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利率为基准利率(其变动会引起其他利率作相应变动,如西方国家的再贴现利率,中国的再贷款利率)。
第三节 利率的作用 一、利息的计量 (一)单利 1、定义: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期限长短,仅按 本金计算利息,对利息不再重复付息。 第三节 利率的作用 一、利息的计量 (一)单利 1、定义: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期限长短,仅按 本金计算利息,对利息不再重复付息。 2、利息计算公式 I = P·r·n I:利息额; P:本金; r:利息率; n:借贷期限 3、本利和公式 S = P(1+r·n) S:本利和 ★举例:某人借款100万元,年利率为5%,借款期限 为3年,到期本利和及应付利息。 I = 1000000×5%×3 = 150000(元) S = 1000000(1+5%×3) = 1150000(元)
= P[(1+r)n-1] I = 1000000[(1+5%)3-1] = 157625(元) (二)复利 1、定义:指在计算利息额时,要按一定期限将所生 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直至借贷契约期 满。 2、本利和的计算公式:S = P(1+r)n 3、利息的计算公式: I = S-P = P[(1+r)n-1] ★举例:某人借款100万元,年利率为5%,借款期限 为3年,按复利计算到期本利和及应付利息。 S = 1000000(1+5%)3 = 1157626(元) I = 1000000[(1+5%)3-1] = 157625(元)
二、货币的时间价值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 1、定义: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即同一数量的货币,因利率的作用,在不同时间上的价值不同,其间的差额即为货币的时间价值)。 2、公式 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终值-货币的现值 =(货币现值+货币现值×利息率)-货币现值 =货币现值×利息率 从公式可以看出:利息率或折现率对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资金未来的增值,即利息大小是根据利息率计算,反之,未来资金折现成现值,其贴现利息的大小是根据折现率(一般为利息率)计算。
如果再将这110元贷放出去,到第2年年末就可以得到: 例:一笔普通贷款(资金由贷方借给借方,双方讲好还款的日期和利息,到期后连本带息一次性偿还),本金100元,年利率为10%,要求借款人1年后还本付息,那么1年末将收回: 如果再将这110元贷放出去,到第2年年末就可以得到: 这一贷款过程继续下去,在第3年末,你将得到:
现在发放100元的贷款,在每年年末所能得到的金额可以通过以下的时间序列来表示: 现在 年份 年份 年份 0 1 2 3 100 110 121 133
终值 例1中的110元、121元、133元就是100元贷款分别在1年后、2年后、3年后的终值(即本利和)。 现值 例2:反过来说,现在的100元就是1年后的110元、2年后的121元或3年后的133元的现值。
(二)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1、已知现值,求终值 FV = PV(1+r)n PV:现值或本金;FV:终值或本利和;(1+r)n为复利因子 ★举例:在年利率为5%时,假定现在有100万元,3年后是多少钱? =100万元×(1+5%)3 =1157625
2、已知终值,求现值 PV = FV/(1+r)n ★举例:在年利率为5%时,假定3年后需要1157625元,现在需要投资多少(即现值多少)? = 1157625/(1+5%)3 =1000000(元)
练习1 1、当利率分别为20%与10%时,对你而言,明天的1美元在哪种情况下在今天的价值更高? 2、你刚刚中了2000万美元的福利彩票。在之后的20年中,每年你可以获得100万美元(免税)。你真的赢得了2000万美元吗? 3、如果利率为10%,一种债券明年向你支付1100美元,后年向你支付1210美元,第三年支付1331美元,这种债券的现值是多少?
(三)货币时间价值的运用——净现值(NPV)法则 ★举例:假设100美元的5年期公债售价为$75。若不考虑公债利息,在其他可供选择的投资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年利率为8%的银行存款。这两个方案哪个好呢? 可用NPV法则来评估。 公债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PV=100/(1+8%)5=68.05USD 银行存款未来流入的资金价值: FV=75×(1+8%)5=75×1.4695=110.21USD 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8.06-75= -6.94美元,100-110.21=-10.21美元, 故不宜投资公债。
★举例:一台机器,卖方开价:一次性支付现款为110万元,如分四年平均支付,则每年支付30万元,共计120万元。在银行存款利率为10%的情况下,对购买者来说选用哪一种支付方法更好? PV = FV/(1+r)n 根据上面公式: =30/(1+10%)+30/(1+10%)2+30/(1+10%)3+30/(1+10%)4 = 95.093(万元) 计算结果表明分期付款较一次性付款更合算。
练习 1、假设一个投资项目现在投资9500美元,而一年后可以得到10000美元,当前利率是5%。你该投资这个项目吗 ? 2、一种5年期息票债券,面值1000元,每年支付利息100元,价格900元,另一种息票债券,面值1800元,价格2000元,每年支付利息180元期限3年,当利率为3%时,你会选择投资哪种?
作业 查阅《我国的利率体制及其改革 》资料,并且讨论: 1.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2.如何实现利率市场化?
凯恩斯认为,人们有了货币收入后,将进行两个抉择 1、第一选择:消费和储蓄的比例。 这是时间偏好的选择 2、第二选择。储蓄中是现金形式与购买国债形式的比例。 假设,金融市场只有两种金融资产
1、交易性货币需求:指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币需要。 主要取决于收入大小; 随收入增减而增减。 1、交易性货币需求:指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币需要。 2、货币的预防性需求: 由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为防止收支增减等意外变化,往往保有一部分货币余额以备不测。 一般而言,预防性货币需求为收入的增函数 在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的选择。 取决于利率的高低 3、投机性需求: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货币的供给M——中央银行——一定时期不变 货币的需求L——流动性偏好——与利率同向 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人们普遍认为利率将反弹,会无限量的持有货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没有带来利率下降,而仅仅表现为闲置持币余额的增加。(日本、美国的例子)
(三)新古典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代表人物:罗宾逊、俄林、林达尔等。 试图将实际因素及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综合起来考虑。 可贷资金供给——储蓄+新增发的货币数量 可贷资金需求——投资+货币贮藏的增加额:与利率负相关。
(四)IS-LM曲线 i LM IS Y 认为只有在储蓄与投资、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同时相等, 即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条件下,收入 与利率同时被决定时,才能得到完整的、能使利率得到 明确决定的利率理论。
三、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平均利润率 资金供求状况 预期价格变动率 银行经营成本 国家产业政策等经济政策 国际经济的环境 经济周期:危机阶段(r升);萧条阶段(r下降);复苏阶段(低利率);繁荣阶段(利率不是很高)
四、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 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 ; 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 ; 适当的利率水平 ; 合理的利率结构
五、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 利率的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储蓄总额相对于利率的提高,可以是增加,也可以是减少;储蓄总额相对于利率的下降,可以是减少,也可以是增加。 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储蓄替代当前消费); 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降低的现象称为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增加当前消费)。 至于储蓄的利率弹性的方向——是正还是负,则要取决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对比结果。
六、利率的功能 利率作为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经济变量,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具体是: ①在宏观经济活动中通过影响储蓄收益可以调节社会资本的供给; ②通过对投资成本的影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 ③在微观经济活动中,利率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收益发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 ④通过改变储蓄收益对居民的储蓄倾向和储蓄方式的选择发挥作用,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利率成为重要经济杠杆,对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中介功能 (2)分配功能 (3)调节功能 (4)激励功能 (5)约束功能
第四节 我国的利率体制及其改革 一、利率体制的概念 一国利率体制即一国对利率的管理制度的总和,包括利率政策、利率决定机制及利率变动幅度的有关规定。具体包括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两种。 一国采用什么样的利率体制,与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历史原因有关。 二、改革开放前的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体制 传统利率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 利率水平低; 利率结构不合理:利差和利比不协调,利率档次少。 利率机制不灵活,利率的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利率标准长期不变。
三、改革开放后利率管制下的有限浮动利率机制 四、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 1、利率市场化的含义: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水平由经济主体自主决定,具体包括: 利率水平的高低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所决定(其中,商业银行对存贷款的定价权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内容); 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中央银行成为利率的调控主体。
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思想(P46) (1)要安排利率和利润率的关系; (2)要考虑到资金供求与利率之间的相互作用; (3)要处理好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关系; (4)要兼顾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 (5)要设置一套灵活有效的利率管理体系; (6)要改革利息率在企业成本中列支的做法。
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P47-49) 当前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利因素; 利率形成市场化的国际经验;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1)推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和统一,促进市场化的利率信号的形成; (2)逐步放松利率管制 ; (3)推进银行间利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4)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央行提出的改革次序: “先外币,后本币,先农村,后城镇;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 案例分析: 1、《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 2、《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 讨论题: 1、日本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2、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如何实现利率市场化?
思考 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利率将如何变化? (1)债券风险增大; (2)收入增加; (3)企业家对投资前景看好; (4)货币供给增加(仅考虑短期的流动性效应); (5)预期赤字增加; (6)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