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国家收入的分配)
国家财政
晋江2016年推出3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 在打造美丽乡村、宜居社区方面,晋江将打造20个“最美乡村”、创建20个“五好社区”、扶持20个基层集体创收项目、实施40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实施环卫保洁提升工程。 晋江将更关注服务“新晋江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零门槛”落户政策;建设15个人才驿站;组织7万名来晋务工人员参加医疗互助。
晋江2016年推出3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 在完善提升城市功能上,晋江将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新建100个站点,投放3000辆公共自行车,增设28公里自行车道。新增2条公交线路,购置100部新公交车,建设60个公交停靠站,为65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公交卡。晋江将启动八仙山公园停车场及晋江市医院立体停车场建设工程(增加停车位438个),增加施划市区停车位200个。同时,完善视频联网报警系统,增设2万个视频监控。为1.5万户居民实施“一户一表”,实现供水企业“管水到户”。此外,还将整治18处交通事故多发点段。
晋江2016年推出3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 晋江将进一步整合优质教育卫生资源。开办1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30所学校少年宫,实施50所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对餐饮食品制作过程进行实时监督,保障学校食品安全。为2.9万名新生儿减免50%疾病筛查费用;加快基层卫生院建设,建成2所,加快推进2所,启动建设2所。
晋江2016年推出3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 文化体育设施配套将进一步提升。推进城市图书馆群“1123”工程,建设1个“24小时图书馆驿站”,共建1家基层分馆、2家校园分馆,增设3台自助图书馆;建设40个基层体育设施项目;改造10所学校足球场地,推行10所学校运动场所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向公众开放。 在精准帮扶特定人群方面,实施“四帮四扶”,重点帮扶300户困难家庭;启动建设10个村级敬老院,新建2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实施残疾人帮扶工程,建设1个辅助器具中心、5个康复站、5个福乐书屋。
1、财政的基本内涵 为了履行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社会财富。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目的:国家履行对内对外职能 内容:国家占有和消费社会财富 本质:国家参与社会分配,是一种分配关系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1)国家预算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2)国家决算 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3、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财政收入的构成 简称:税、利、债、费 最重要的来源 税收收入 利润收入 债务收入 其他收入 90%以上 (3)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4、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表现 措施 (1)经济发展水平 (2)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 ①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 ②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 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过 多 过 少 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 不利于财政收入增加 不利于企业生产 的扩大 直接减少企业 财政收入 和个人收入 财政收入 不利于个人购买力 的增加 不利于企业发展 过 少 直接影响国家职能 的有效发挥 财政收入 不利于个人 收入的增加
把蛋糕做大 把蛋糕分好 4、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表现 措施 (1)经济发展水平 (2)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 ①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 ②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 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把蛋糕做大 把蛋糕分好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要加大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关键是要增加财政收入。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 ) A.大幅度提高税率 B.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C.提高职工工资水平 D.扩大资本市场规模 B
辨析:既然财政有利于履行国家职能,因此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1)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可以充分发挥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长,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影响。反之,如果国家财政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3)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5、财政支出及其构成 2014年晋江本级可用财力105.84亿元,年度预算安排支出103.49亿元,新增财力安排支出1.75亿元,当年结余6019万元。 2014年财政支出仍然以民生为主,民生投入53.37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66%。其中,教育支出2035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2449万元;科技支出2565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9419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7660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60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8999万元。 (1)财政支出的含义 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财政支出的构成(用途) (1)经济建设支出(有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 (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巩固国家政权、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保证) (4)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5)债务支出(有借有还)
2014年晋江本级可用财力105.84亿元,年度预算安排支出103.49亿元,新增财力安排支出1.75亿元,当年结余6019万元。 2014年财政支出仍然以民生为主,民生投入53.37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66%。其中,教育支出2035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2449万元;科技支出2565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9419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7660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60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8999万元。
(2014浙江绍兴质检)2014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3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越来越大的“民生蛋糕”,反映了我国( ) A.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B.财政收入增长使社会总供求趋于平衡 C.财政支出的结构得到优化且重点突出 D.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 C
6、财政收支平衡 (1)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 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 财政盈余 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 财政赤字 财政收入“等于” 财政支出 (略有盈余或略有赤字) 4.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19
【思维拓展】 (1)财政盈余的利与弊。 利:充分发挥财政的巨大作用,取得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弊:表明本年度财政收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影响国家职能的发挥 (2)财政赤字的利与弊。 利:在经济发展滞缓的情况下,刺激经济增长 弊:可能诱发通货膨胀
(2)财政收支并非节余越多越好 节余过多意味着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企业和居民负担过重,不利于经济发展。
(3)财政赤字并非完全不好 当经济长期疲软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利用财政赤字,扩大社会总需求,增加政府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赤字规模要考虑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规模过大会加重未来经济发展的负担,不利于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 规模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稳定。 资金使用要有利于未来经济发展。
(4)国家财政政策的选择 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7、财政的作用★★★★★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 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收入差距 教育公平 社会保障 基本医疗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收入差距 教育公平 社会保障 基本医疗 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我国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 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行业 (宏观调控) 某些地区行业 个体不愿投资 某些行业、地区 个体不愿投资 某些地区行业 资源严重不足 资金投入大 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 建设周期长 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行业 (宏观调控) 投资风险大 国家财政支持 改善资源配置
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建设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基础设施、公共设施 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建设 2015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6 2757.25亿元,比上年增加584.8亿元,增长12.3%;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41%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331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的要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名词点击: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它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由国内生产活动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等行业提供的产品,也包括由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银行保险、商业服务业等行业提供的服务。 二是由国外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即商品和劳务进口。
购买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产品和劳务的货币总额。 名词点击: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形成的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 它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国内需求,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二是国外需求,即产品和劳务出口。 购买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产品和劳务的货币总额。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滞缓(2008年) 核心特征: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 扩张性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减少税收 (增支减收)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 核心特征: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 经济过热、物价上涨(2011年) 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少财政支出 增加税收 (增收减支)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
【特别提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比较 积极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适用经济态势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 措施 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增支减收)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增收减支) 目的 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共性 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从而控制经济运行,实现总量平衡。
积极财政政策 表现:扩大财政支出,减轻税负负担,加大政府投资,刺激社会需求(增支减收) 目的:解决大年产能过剩出现投资增长乏力,消费增长缓慢、经济下滑的问题。 局限性:难以持续维持;往往具有阶段性 要求: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和合理调控财政收支的数量;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注意把握调控的灵活性。 注意: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货币投放量、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属于积极货币政策
【特别提示】 发行国债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 因为国家发行国债目的在于弥补财政赤字,增加支出,意味着国家财政向市场投放的货币量加大。
热点链接:供给侧改革 2015年11 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 次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 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两次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称,“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而中财办主任刘鹤、副主任杨伟民,以及国家部委领导人也均在不同场合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热点链接: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 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 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 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热点链接:供给侧改革 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明确指出,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功能健全的股票市场。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称之为推动经济结构改革的四个“歼灭战”。
财政加大对基础设施、大型工程建设支持的,以及支持农村和区域发展 如何判定财政的作用 促进社会公平 改善人民生活 财政加大对基础设施、大型工程建设支持的,以及支持农村和区域发展 促进资源 合理配置 增加或减少税收 发行国债 加大社会保障支出 促进教育公平 完善医疗卫生制度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2016年中国将继续实施 积极的财政政策 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区 别 含义不同 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内容不同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税收、税率调整等。 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 制定者不同 国家财政部制定,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央银行直接制定 联系 ①二者都是经济政策,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②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使用的 【知识拓展】财政政策 与货币政策比较 2016年中国将继续实施 积极的财政政策 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判定依据 判定方法 主体 实施主体是国家就是财政政策 实施主体是银行就是货币政策 手段 【规律方法】 判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具体方法 判定依据 判定方法 主体 实施主体是国家就是财政政策 实施主体是银行就是货币政策 手段 通过财政和税收调节(如发行国债、税收变动)属于财政政策 通过利率和存贷款准备金率调节,则属于货币政策
【特别提示】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都是逆向调节 如果经济发展过热,一般采取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减少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经济发展滞缓,一般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加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
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财政部、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培育文化消费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扩大文化礼堂等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结合材料,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国家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制度采购,促进资金向文化事业倾斜,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文化消费补贴,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2014·郑州一模] 近年来,我国许多省份雾霾天气频发,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013年10月份,中央财政安排50亿资金用于清洁北京周边空气,不少地方也加大治理雾霾天气的资金投入。这说明( ) ①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②行政手段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不可或缺 ③市场解决不了环境等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 ④财政投入为改善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D
2013高考题全国Ⅱ12题)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 2013高考题全国Ⅱ12题)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A
B (2013安徽)下表是2011年北京市部分经济指标的年度增长率。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出2011年北京市( )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出2011年北京市( ) A.财政收入高于财政支出,出现财政盈余 B.个人所得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 C.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速过快抑制了财政收入增长 D.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抑制了个人所得税增长 B
(2013山东)2012年,我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实现了预期调控目标。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 ) A、控物价—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 B、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 C、调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 D、惠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 B
◆牛刀小试◆ D (2012高考北京卷)35.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下列中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经济衰退期 经济过热期 可能的表现 可采取的措施 A 税收减少 增加税收 失业减少 降低利率 B 企业投资减少 税收增加 减少税收 C 物价上涨 提高利率 企业投资增加 D 失业增加 D
结合材料,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9分) [2014·安徽卷]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 财政助力文化 为了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顺利开展,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结合材料,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9分)
[答案] (1)国家财政通过实施文化消费补贴等,为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文化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通过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等,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3)国家财政通过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等,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税收的本质 有国就有税,有税必有法 主体 目的 凭借 依据 地位 国家 实现 国家职能 政治权力 税法 财政收入 基本形式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2、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 原因: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要求: ①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 ②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2、税收的基本特征 (2)无偿性(核心)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
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 2、税收的基本特征 (3)固定性 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具有固定性,并不意味着征税对象、税率不发生改变。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于税法来说的,而不是绝对的。税收的固定性是就税法不变的情况而言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具体的征税标准是可以改变的。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强制性 要求 无偿性 保障 决定 决定 固定性 紧密联系 不可分割 统一于税法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 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项 目 税 利 债 费 特 征 ∨ ∨ × ∨ 强 制 性 ∨ 具体 分析 无 偿 性 ∨ × ∨ × × 固 定 性 ×
(2014中山模拟)我国推动“费改税”主要着眼于税收的( )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多样性 C
根据征税对象的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成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二、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1、税收种类 根据征税对象的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成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每个税种都有特定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计税标准。
二、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2、增值税 ①含义: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②征税对象: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中的增值额。具体到一个生产单位,增值额是指这个单位的商品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扣除购进商品和劳务所支付金额的余额。即该纳税人在本期间新创造的价值。 ③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2、增值税 ④税率:基本税率为17%。 增值税=销售额×17%-上一环节已缴的税额 ⑤征收增值税的意义: 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这样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还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时政背景: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截止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范围已推广到全国试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至此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自2014年6月1日起,将电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 2014年3月13日,财政部税政司发布营改增试点运行的基本情况,2013年减税规模超过1400亿元左右。 ·2014年04月25日金融业营改增试点方案草稿将于年内完成。
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意义 ①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促进分工,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以货物与劳务价款作为计税依据,在货物与劳务生产经营的各环节普遍征税,存在着税上加税、重叠征税的问题,且生产经营环节越多,重叠征税问题越严重,阻碍商品生产与经营的专业化水平,降低经济效率。 ②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④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意义 ③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原增值税主要适用于第二产业,原营业税主要适用于第三产业。“营改增”统一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税收制度,平衡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税收负担,特别是解决了第三产业重叠征税问题,将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对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产生间接的影响。 ④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3、个人所得税 ①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②征税对象:个人所得额
有住所的个人 从我国境内外取得的所得 在我国境内 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无住所 不居住或不满一年的个人 从我国境内取得的所得 — 3、个人所得税 ③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及征税对象: 有住所的个人 从我国境内外取得的所得 在我国境内 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无住所 不居住或不满一年的个人 从我国境内取得的所得 —
3、个人所得税 ④个人所得税税率: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 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A、比例税率:即不论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恒定的税率。如劳务报酬所得……等适用20%的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由高到低不同等级的税率,超额部分按相应等级的税率计征。如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由3%到45%,共7级(个税起征点3500元)。 超额累进税率特点: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 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应缴税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月收入-3500)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3505 应缴税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收入-(四金)-3500
(2013重庆考前模拟)按我国现行“个税法”规定,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的减除费用标准为3500元;“三险一金”免税。(“三险”,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一金”,即住房公积金;“三险一金”费用一般为个人工资收入的23%)若蔡先生月工资收入为5000元,依据我国现行“个税法”,他每月应缴纳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 A.0元 B.34.65元 C.10.5元 D.150元 C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3、个人所得税 ⑤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作用)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014·北京卷] “自动稳定器”是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具有自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功能;在经济繁荣时会自动抑制经济增长,在经济衰退时会自动促进经济增长。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是( ) A.税务总局实施部分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降低企业税负 B.因经济繁荣职工收入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进入更高等级 C.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D.中央银行为应对经济下行,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B
[2014·江苏卷] 为了缓解民众“看病贵”的问题,我国对基本药物实行政府限价,但由于企业利润得不到保障,一些低价药屡屡“玩失踪”,导致部分群众购药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为了解决低价药物的供给问题,需要政府( ) ①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宏观调控 ②明确规定企业负有保障低价药物供应的责任 ③加大对生产低价药物企业经营管理干预的力度 ④以税收优惠等政策对生产低价药物企业提供支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 )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 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B [2014·四川卷] 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2014·四川卷] 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李先生交纳1200元个人所得税——李先生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②某连锁商店交纳8500元营业税——该商店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③张女士购买一套680元(含消费税)的化妆品——张女士是负税人但不是纳税人 ④某公司购买一台66 000元(含增值税)的机床——该公司是纳税人但不是负税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思维拓展】认识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税收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如果经济发展过热,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发展过冷,可以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3)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4)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5)税收引导居民合理消费: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通过调节税收,比如:对奢侈品消费征税、征收白酒税等,可以调节居民消费行为。 (6)税收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通过调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环保税等税率,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规律方法】 认识税收的作用可以立足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分析。从国内市场看,明确税收与生产、税收与消费、税收与交换(物价)的关系。从国际市场看,主要强调出口退税,以及贸易保护、关税壁垒等。
三、依法纳税 1、我国税收的性质 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2、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原因)——为什么 (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地位角度 (2)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性质角度 (3)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税收作为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 ——作用角度 (4)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权利与义务关系角度
3、怎样更好地依法纳税 ①从国家方面讲:国家要完善税收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严厉打击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②从公民方面讲:公民要增强纳税人意识。
公民应增强“纳税人意识” (1)公民首先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公民还要增强权利意识。 1)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监督意识 2)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3)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特别提示】增强公民“纳税人”意识 (两个方面的意识) 【特别提示】增强公民“纳税人”意识 (两个方面的意识) ①“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 ②“权利”意识--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4、违反税法的表现及其相关处理一览表 含义 手段 处理 偷税 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欠税 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 骗税 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骗取税收优惠 抗税 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暴力、威胁等手段
【规律方法】 判定四种违反税法行为,我们可以从实施手段和结果两个方面来判定 欺骗或者隐瞒 不缴或少缴 偷税 超过纳税期限 拖欠 欠税 欺骗手段获取国家税收优惠 骗税 暴力、威胁手段 不缴 抗税
知识归纳总结
(2013四川)S市是我国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试点城市。截止2012底,该市共有15 ①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②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益经济结构调整 ④完善国家财税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约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2013重庆)国家在餐饮行业推行刮奖发票,消费者就餐后索要发票就有中将可能,若餐馆拒绝开具发票,可向税务机关举报。关于刮奖发票,正确判断是( ) A.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消费 B.对无需报账的就餐者可以不开具发票 C.提供刮奖发票可显著增强餐馆竞争力 D.索要和提供餐饮发票利于减少税收流失 D
(2013上海)18.2012年月起,中央率先在上海等地启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简称“营改增”)改革试点。截止2013年1月底试点地区共减税426.3亿元,整体减税面超90%。本次“营改增”改革( ) ①可使第三产业直接受益 ②有利于降低部分企业的成本 ③是国家运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促进生产发展 ④通过财政政策手段使社会总需求“降温”,实现总供求基本平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