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力报告
滥捕、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引致全球暖化……人类的恶行正逐渐削弱地球生命力。世界自然基金会(WWF)(30 /9)发表两年一度《地球生命力报告》 (Living Planet Report),指全球逾3,000种脊椎动物的数量,在40年间锐减超过一半,远远超越原先估计。 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同伦敦动物学会、全球生态足迹网络以及水足迹网络专家,发表《地球生命力报告》,以1970年为基准,计算至2010年的40年间,全球 3,038种脊椎动物、共10,380个种群的数量变化,得出地球生命力指数(Living Planet Index,LPI),指数跌幅越大,生物数量减幅越多。
栖息地减 气候剧变 最新指数跌幅为52%,表示哺乳类、鸟类、爬虫类、两栖类及鱼类的数目,40年间锐减2/5,较两年前录得的28%跌幅高得多。若以地区划分,热带地区的 动物数量减少56%,较温带地区的36%为多,拉丁美洲的跌幅更高达83%。至于栖息地方面,陆地、海洋及淡水之中,以淡水最为严竣,跌幅为76%,其余 两者为39%。物种方面,老虎、棱皮龟、非洲狮子及短吻真海豚的数量剧减至少90%。
过度捕猎及捕鱼、栖息地不断减少以及气候变化,报告认为是动物减少的三大元凶,以西非国家加纳为例,当地人为免遭狮子袭击而先下手为强残杀狮子,令穆尔国家公园的狮子数量,跟1970年相比少了逾90%。其他影响较轻微的因素有污染、疾病及入侵性品种等。
地球渐失去生态调节力 除了动物数量,报告还研究地球宜居情况,定出九个「地球边界」(planet boundaries)框架: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平流层臭氧耗尽、氮及磷循环、全球淡水使用情况、土地使用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大气气溶胶负载及化学 污染。其中气候变化、氮循环及生物多样性丧失已超越警界线,海洋酸化及磷循环情况亦正响起警号,显示地球正逐渐失去生态调节力。
伦敦动物学会主任 诺理斯(Ken Norris)指,「这些破坏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我们所选择的生活模式的恶果」。报告呼吁各国从政治及商业方面入手救救地球,个人则可以由改变消费模式做 起,例如选购有MSC安全认证的海产,确保鱼类是由正常繁衍而非滥捕所得,亦可减少进食肉类及奶类制品,以防农地牧场继续削减林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