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前后盘吸虫病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Paramphistomatidae)的各属吸虫(80多种)的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和胆管壁上,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所引起。 一般成虫的危害不甚严重,但如果大量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时,可引起严重的疾患,甚至发生大批死亡。前后盘吸虫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前后盘吸虫的种类繁多,虫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内部构造均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Advertisements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1 日本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2  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是其尾蚴经皮肤感染人 或动物(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感染方式:接触疫水。 中间宿主:钉螺。  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虫 卵是主要致病因素。  六种血吸虫有致病性,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已.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clonorchiasis sinensis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 感染科.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第十章 滑菇栽培技术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滑菇生物 学特性,目前生产情况和栽培形 式,掌握滑菇生产中的主要技术 环节,能够独立进行栽培生产。
毛首鞭形线虫 ( Trichuris trichiura Linnaeus , 1771 ). 毛首鞭形线虫 ,呈世界性分布。 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可引鞭虫病 ( trichuriasis )。本病是世界上分布 最为广泛的蠕虫病之一,与蛔虫病、 钩虫病都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在 我国距今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古尸.
第四章 牛羊的常见寄生虫病.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得獎作品.
并殖吸虫(肺吸虫) 裂体吸虫(血吸虫).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盲杖与盲杖技巧.
自我介紹 班級:運促一甲 學號:D 姓名:張晉輔.
Paul R. Earl 翻译:天外飞仙(dxy)
血吸虫.
物业装修管理 周定福 编 二○○八年五月.
日本血吸虫病 Schistosomasis japonicum
白酒生产工艺 项目三 酒曲生产技术.
吸虫形态学观察 肝吸虫、血吸虫生活史 肝吸虫、血吸虫、肺吸虫、姜片吸虫虫卵、幼虫、成虫及中间宿主.
消化系统检查 (第四讲).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走进哆啦A梦的生活.
黄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陈 惠 明 博 士 电话: (0731)
Welcome.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芜湖市镜湖区血防项目中小学校 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镜湖区卫生局 芜湖市地方病防治站 2009年5月21日
医学寄生虫总论 (三).
毛首鞭形线虫 医检1301班 王春嫔 医检1301班 王春嫔
浅表淋巴结检查.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消化道出血 诊断学症状学.
糖尿病流行病学.
胃肠炎(Gastro-enteritis)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绦虫纲概述 (Class Cestoda) 绦虫 (cestode) 或称带虫 (tapeworm), 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虫纲
晨报2003年9月17日长沙专电: 八百里的洞庭湖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到此游山玩水一番已被许多上海市民列入假日出游计划。然而记者今天在湖南长沙采访时获悉,该湖几乎成了一个“毒湖”,这里血吸虫泛滥,凡接触到湖水的人都有可能感染血吸虫病,沿湖的岳阳、常德、益阳地区已是湖南省血吸虫病的重疾.
吸虫(trematode) 扁形动物门 Phylum Platyhelminthes 吸虫纲 Class Trematoda
钩 虫 病 概述 病因及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防.
五、 歧腔科吸虫病 (一)歧腔吸虫病(甲) 歧腔吸虫病是由歧腔科(Dicrocoeliidae),歧腔(双腔)属(Dicrocoelium)的矛形歧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也称枝歧腔吸虫(D.dendriticum)和中华歧腔吸虫(D.chinensis)寄生于反刍动物牛、羊、鹿和骆驼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偶尔也见于人体。在我国的西北诸省、区和内蒙古等地分布广泛,危害较严重。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
吸虫概论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吸虫的形态特点 大多数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叶状或舌状 有吸盘 无体腔 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方 法 检查方法: 循腔进镜 动作轻柔 避免暴力 仔细观察 不留盲区 必要时活检。.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第 二 章 水文循環 本章重點 瞭解水文循環的定義 瞭解水文環境因子 瞭解地面水與地下水的特性.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特点 1. 寄生虫感染与带虫者: 感染阶段: 寄生虫感染 : 带虫者: 寄生虫病 : 2. 慢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慢性感染
第二节 矛形双腔吸虫病 本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寄生于牛、羊、骆驼、鹿等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一种肝脏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廣翅蠟蟬.
烟花爆竹工程设计的产能匹配 中国烟花爆竹协会 钱志强.
防蚊灭蚊.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钩虫与旋毛虫.
第八节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三、 前后盘吸虫病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Paramphistomatidae)的各属吸虫(80多种)的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和胆管壁上,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所引起。 一般成虫的危害不甚严重,但如果大量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时,可引起严重的疾患,甚至发生大批死亡。前后盘吸虫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前后盘吸虫的种类繁多,虫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内部构造均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1.病原形态 以鹿前后盘吸虫为代表 (1)成虫 鹿前后盘吸虫呈圆锥形或纺锤形,粉红色,形似鸭梨,8.8~9.6×4.0~4.4mm,虫体稍向腹面弯曲。 ,

瘤胃纤毛中的前后盘吸虫

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亚末端,一般比口吸盘大2.5~8倍。

1.病原形态 (2)虫卵 呈椭圆形,淡灰色,卵黄细胞不充满整个虫卵,大小为125~132×70~80μm。

2. 生活史 前后盘吸虫的发育史与肝片形吸虫相似。 中间宿主为锥实螺及扁卷螺。

3.致病作用与症状 本病多发生于多雨年份的夏秋季节, 成虫危害轻微,主要是童虫在移行期间可引起小肠、真胃粘膜水肿,出血,发生出血性胃肠炎,或者致肠粘膜发生坏死和纤维素性炎症。小肠内可能有大量童虫,肠道内充满腥臭的稀粪。胆管、胆囊膨胀,内含童虫。

3.致病作用与症状 患畜在临床上表现为顽固性下痢,粪便呈粥样或水样,常有腥臭味。体温有时升高,食欲减退,精神萎顿,消瘦,贫血,颌下水肿,粘膜苍白,最后患畜极度衰弱,表现为恶病质状态,卧地不起,因衰竭而死亡。

寄生虫病造成的不良后果-死亡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通过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尸体剖检发现大量童虫确诊。 5.防治 可参照肝片形吸虫病。 绵羊可用氯硝柳胺,剂量为75~80 mg/kg体重,对童虫的疗效较好, 亦可用硫双二氯酚,剂量与肝片形吸虫病同。

四、分体科吸虫病 (一)日本分体吸虫病(甲) 又称血吸虫病,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 是由分体科分体属日本分体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寄生于哺乳动物(牛、羊、猪、马、犬、啮齿类及一些野生动物)和人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的小血管内所引起,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属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13个省、市、自治区427个县。

1.病原形态 (1)成虫: 呈线状,雌雄异体。常呈合抱状态。腹吸盘大于口吸盘,如杯状、有柄,突出。两吸盘相距较近。

血吸虫前部

雄 虫: 乳白色,粗短,长1~2cm,腹吸盘以下,虫体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外观呈圆筒状。

日本血吸虫-雄虫 消化系统有口、食道、肠管。肠管在腹吸盘前背侧分为两支,向后延伸到虫体后端汇合成盲管。

雌虫: 雌虫较雄虫细长,前细后粗,形似线虫,长2~2.5cm。由于肠管充满消化或半消化的血液,故雌虫呈黑褐色,常居留于抱雌沟内,与雄虫合抱。

日本血吸虫-雌虫

(2)虫卵 虫卵大小平均 89×67µm ; 椭圆形 ; 淡黄色; 卵壳较薄,无盖,壳一侧有一小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留物 ;卵内含一毛蚴。

日本血吸虫-虫卵

电镜观察成熟虫卵:卵壳表面呈网状,可见囊样微孔,贯通内外,毛蚴分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可经微孔释出卵外。

2.生活史 中间宿主:钉螺

感染阶段--尾蚴(无囊蚴期) 由体部及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尾叉不及尾干的一半 ,是日本血吸虫的特征之一。

一般从尾蚴侵入到发育为成虫需30~50天,成虫生存期3~5年。

寄生部位

3.流行病学 (1)感染来源 主要为患病和带虫的牛和人,其次为其它被感染的动物。 (1)感染来源 主要为患病和带虫的牛和人,其次为其它被感染的动物。 (2)感染方式与感染途径:接触疫水。主要途径是尾蚴经皮肤侵入终末宿主;也可通过吞食含尾蚴的水、草经粘膜感染;妊娠后期,移行童虫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3)繁殖力强大,1个毛蚴 , 数万条尾蚴

(4) 中间宿主:其发育必须通过中间宿主钉螺,否则不能发育、传播。繁殖能力强。 (5)种间差异及年龄特点 家畜以耕牛的感染率最高,黄牛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一般均高于水牛。黄牛年龄越大,阳性率也越高,而水牛则相反,且有自愈现象。 (6)流行特点 一般钉螺阳性率高的地区,人、畜的感染率也高,动物和人感染程度与钉螺数成正相关。凡有病人及阳性钉螺的地区就一定有病牛,具有地区性特点。

4.致病作用 (1)尾蚴性皮炎  接触疫水的皮肤可出现小米粒样的红色丘疹,发痒,且感染过的动物更为显著,故是一种变态反应。 (2)童虫 移行时,累及肺脏,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引起肺局部点状出血。当大量童虫移行,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哮喘。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3)成虫 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但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如肾小球肾炎。或其死后随血流带到肝脏,会引起肉芽肿。

(4)虫卵 致病最严重,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阶段。 虫卵主要沉积于肝及结肠肠壁等处,引起的肉芽肿和肝硬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5.临床表现 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期 见于大量感染的幼龄牛。精神不佳,体温40~41℃,前胃迟缓,顽固性腹泻,脓血便,粪检查到大量血吸虫卵,逐渐贫血,消瘦。经2~3月死亡或转为慢性。 慢性期 较多见,消化不良,发育迟缓,往往成为侏儒牛。表现间断性腹泻、脓血便、肝脾肿大、腹水,贫血和消瘦等。多次粪检可查到虫卵。孕畜易流产。

人 感染后先出现皮炎,而后咳嗽、多痰、咯血,然后表现发热、下痢、腹痛。 肝脾肿大,肝硬化;腹水 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所致的食管下端及腹壁、胃底静脉曲张; 逐渐消瘦和贫血,常因衰竭死亡,幸存者体质极度虚弱,成人丧失劳动能力,妇女不育,儿童和青少年发育受阻,可致侏儒症。

The abdomen of an 11-year-old boy with intestinal schistosomiasis with the size and extent of the liver and spleen marked. Both are well below the midline, indicating the severity of infection. The disease has caused a stunting of the boy's growth, he is only 120cms tall and weighs 22 kg. 血吸虫病晚期,

血吸虫病患者

腹壁静脉曲张,脐周静脉曲张,有“海蛇头”现象 日本血吸虫病晚期病人

6.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贫血,腹腔内有大量积水。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脏表面凸凹不平、质硬,上有大小不等散在的灰白色的虫卵结节。肝脏在病的初期呈现肿大,后期萎缩,硬化。小肠壁肥厚,粘膜上有出血点或坏死灶。在肠壁血管、肠系膜静脉及门静脉中可发现大量虫体。

7. 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症状、粪便检查可确诊。 (1) 粪便检查虫卵  首选:水洗沉淀法+毛蚴孵化法。直接涂片法适于急性期。 (2) 直肠粘膜活检  晚期病人肠壁增厚、虫卵排出受阻,粪便中不易查获虫卵。 (3) 免疫诊断 皮内试验;查抗原;查抗体。

8. 治疗 首选治疗药物:吡喹酮,黄牛或水牛按每千克体重30mg,分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牛体重以400kg为限,最大剂量为10g;山羊20mg/kg体重,小牛25mg/kg体重,一次口服。 其它:敌百虫、硝硫氰胺、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等。

9、 防制 消除感染源,治疗患病及带虫人畜;粪便发酵处理;注意饮水卫生,管理好牛群,不到钉螺孳生地放牧;消灭钉螺。

四、分体科吸虫病 (二)东毕吸虫病(乙) 东毕血吸虫病是由分体科,东毕属(Orientobilharzia)的多种吸虫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血管中所引起。主要感染牛、羊、鹿、骆驼等反刍兽。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但以内蒙古和西北地区较为严重,可引起动物的死亡。

1.病原形态 常见的虫种是寄生于牛、羊的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O.turkestanicum)和程氏东毕吸虫(O.cheni) (1)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 ①成虫 雌雄异体,但雌雄经常呈合抱状态。 虫体呈线形,雄虫为乳白色,雌虫为暗褐色,体表光滑无结节。口、腹吸盘相距较近。

雄虫大小为4. 39~4. 56×0. 4~0. 5mm。雌虫较雄虫纤细,略长,大小为3. 9~5. 7× 0. 07~0 雄虫大小为4.39~4.56×0.4~0.5mm。雌虫较雄虫纤细,略长,大小为3.9~5.7× 0.07~0.116mm。子宫内通常只有一个虫卵。 ②虫卵 椭圆形,无色,无卵盖, 大小为72~74×22~26μm。两端各有一个附属物,一端较尖,另一端钝圆。内含毛蚴。

(2)程氏东毕吸血 ①成虫 体表有结节。雄虫粗大,大小为3.12~4.99×0.23~0.34mm,抱雌沟明显。雌虫较雄虫细短,大小为2.63~3.00×0.09~0.14mm。 ②虫卵 虫卵大小为80~130×30~50μm。

2 .生活史 需要中间宿主锥实螺。 其发育过程同血吸虫。从尾蚴侵入牛、羊发育至成虫约需1.5~2个月。

3 .流行病学 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分布在地势低洼、江河沿岸、水稻种植区等水源较丰富的地区。 在个别地区动物感染强度往往高达1~2万条,引起不少羊只死亡。 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类,分布广泛。它们栖息于水中、池塘、水流缓慢及杂草丛生的河滩、死水洼、草塘和小溪处。

本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从5~10月份感染流行,北方地区多于6~9月份牛、羊放牧时,在水中吃草或饮水时经皮肤感染。急性病例多见于夏秋季,慢性病例多见于冬春季。 年龄特点 成年牛、羊的感染率往往比幼龄的高,黄牛和羊的感染率又比水牛为高。

4.症状 本病多取慢性经过,一般表现为贫血消瘦,生长发育不良,颌下与腹下水肿,长期腹泻,影响受胎或发生流产。如饲养管理不善,可因恶病质而死亡。 严重感染的畜群,可引起急性发作,表现为体温上升到40℃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促迫,腹泻,直至死亡。 人感染主要出现尾蚴性皮炎变化。 5、病理变化 基本与血吸虫病相同。

6.诊断 在流行区,根据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并在粪便检查(水洗沉淀法或尼龙绢袋集卵法)中检获虫卵,即可做出诊断。 因东毕吸虫排卵数量少,在粪检时应采集较多的粪便。必要时可进行尸体剖检,在肠系膜静脉内发现大量虫体而确诊。 7.防治 治疗日本分体吸虫的药物均可试用。 预防参考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