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的風格演變 古希臘羅馬文化-文藝復興 授課老師:李美娟
一、古希臘羅馬文化(西元前七世紀-西元五世紀) 希臘人個性活潑熱情,崇尚運動,追求自由生活的樂趣、喜悅,藝術表現沒有宗教的神秘感,而是充滿了健康、自然、樂觀、優雅的生命感。 古希臘的人文主義精神在悲劇中展露無疑。 古希臘將諸神人格化,創造了許多神話故事與藝術創作題材,如邱比特、維納斯、阿波羅、雅典娜等。 歌頌讚美人類肉體,並以「人體美」為其創作泉源,也是歷史上「裸體雕刻」的起點。 這件被公認為最美的大理石雕像,因年代久遠,出土時已遺失了手臂,因此被稱為斷背的維納斯,我們已經很難雖然如此仍不減維納斯女神迷人的風采,體態優雅、比例勻稱、神情高貴。 米羅的維納斯‧約西元前200年‧大理石‧204公分‧巴黎羅浮宮藏 2000/9/18
一、古希臘羅馬文化(西元前七世紀-西元五世紀) 繪畫主要表現在器皿上,做為裝飾用,題材以希臘神話為主。 從這件酒碗上的裝飾畫(約西元前490年),可以看出他們以黑色的墨水畫出輪廓,簡單畫上顏色,這種以線條為主的繪畫的形式可稱為素描。 線條一直是中國人的強項,但想不到古希臘人能把線條畫的這麼好! 2000/9/18
一、古希臘羅馬文化(西元前七世紀-西元五世紀) 雅典的巴特農神廟,這個用來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廟是伯里克利的雅典衛城的第一個工程,它安放著菲迪亞斯所作的雅典娜女神的巨大雕像。 建築重視比例,發展出所謂的黃金比例。 希臘的雕刻與建築,是骨肉相連的,例如神廟建築上的破風雕刻或浮雕飾帶、墓碑上的浮雕等都是。 柱式主要分:1、多利亞柱式:是三柱式中最早出現的一種,造型樸實無華、沉穩雄壯。2、愛奧尼克式:西元前五世紀在愛琴海島嶼及小亞細亞沿岸的愛奧尼克人Ionian發展形成。優雅纖細,主要特徵擁有一對卷渦的柱頭,像羊角,柱身細長有二十四條凹槽。3、科林斯柱式:西元前五世紀出現在科林斯。主要的分別在柱頭上的裝飾,科林斯式有美麗的裝飾。 多利亞柱式 愛奧尼克式 科林斯柱式 2000/9/18
二、古希臘羅馬文化 羅馬征服希臘後,繼承了希臘的文化,但羅馬人重視實用性,所以他們在建築上,公共浴場、大會堂、凱旋門等等顯露出過人才華。 雕塑承襲自古希臘風格,但羅馬雕像主要作為紀念用途,因此神話雕像被真人肖像取代,酷似真人。 這件作品表現出帝王英氣勃發、跨步邁前的氣勢。 奧古斯都‧大理石 2000/9/18
一、古希臘羅馬文化 羅馬人已經會使用拱門與混凝土的技術,他們的建築才能比希臘更有發展的空間,羅馬競技場花了十年去建造,是有窗子、有拱門、有圓柱的四層樓建築,進入了競技場之後,觀眾們要爬著斜坡而上達他們的座位,而且這些座位還因社會階層、性別不同而有所區別。 在競技場裡,王公貴族們在這裡欣賞人與野獸或人與人的激烈搏鬥,這些被稱做鬥士的人,他們的生死都是由貴族掌控的,你有看過電影「神鬼戰士」嗎?裡面就有精采的搏鬥鏡頭! 2000/9/18
二、中世紀藝術(西元五世紀-西元十四世紀) 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民不聊生,因此被稱為「黑暗時代」。 中世紀的藝術比起古希臘羅馬時期,可說是停滯階段,從人文主義轉變成宗教性,藝術只為宗教而服務,隸屬於教會及教堂建築所有。 拜占庭時代是指從西元 330 年,君士坦丁大帝將羅馬帝國首都從羅馬東遷到到君士坦丁堡開始,一直到 1453 年拜占庭帝國滅亡為止。 這件聖維托教堂內的鑲嵌畫《查士丁尼大帝與他的部屬》是拜占庭時代代表作。人像造型挺直站著不動,身體修長,尖小的臉龐配著一雙大眼睛,似乎是在暗示一種永恆的存在。這種將政治與宗教混合在一起的繪畫表現,正反映出當時拜占庭皇帝的神聖地位。 查士丁尼大帝與侍者.西元574年.義大利聖維托教堂 2000/9/18
二、中世紀藝術(西元五世紀-西元十四世紀) 「哥德式」主要指建築風格,再 推及繒畫、雕刻及裝飾。 哥 德式建築的四個 典型特色是:1. 尖的拱門,2. 有稜筋的穹隆,3. 飛樑扶壁,4. 大型彩色玻璃窗。 哥德式的雕刻都是附屬於建築,其人物 造形 纖 瘦修長是受拜占庭 的影響。 不同於拜占庭藝術的僵硬衰弱。比其他中世紀美術柔和化。 聖丹尼斯教堂 沙特爾教堂-玫瑰花窗 2000/9/18
三、文藝復興文化(西元十四世紀-西元十六世紀) 歐洲經過漫長的中世紀(封建制度),到了西元十三、十四世紀,崛起了ㄧ些商人,社會的經濟實力被這些商人給掌握,由於他們對藝術的喜好,使藝術不再像中世紀那樣以服務上帝為主,有了蓬勃的發展,也就是「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指的是歐洲從14-16世紀興起的一場文藝復興運動,企圖恢復古希臘羅馬時代輝煌的美學與藝術成就 麥迪奇家族藝術的贊助者,藝術的支持從教會轉變為富商權貴。 2000/9/18
三、文藝復興文化(西元十四世紀-西元十六世紀) 文藝復興的風格主要有: 1.古典藝術:採用古希臘羅馬的藝術形式。 2.運用透視:解剖學、與透視技法的發明,帶來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菲爾,他們都具備各種長處,建築、雕刻、繪畫、美學、音樂、科學等能力,為全才型藝術家 達文西的《蒙娜麗莎》使用穩定的三角構圖與達文西獨創的「暈塗法」,朦朧的輪廓形成色彩交融,細膩而柔和,運用在臉部及手部的明暗處理上,並使背景漸遠漸淡,亦稱為「空氣遠近法」,讓畫作籠罩在一種舒適、靜謐而生動的氣氛中,成為肖像畫作的典型。 達文西‧蒙娜麗莎‧羅浮宮收藏 2000/9/18
三、文藝復興文化(西元十四世紀-西元十六世紀) 米開蘭基羅的《創造亞當》之畫面構思極富想像力。 亞當倦怠身姿的曲線與造物主和天使周圍的渦旋形線相呼應。畫面的焦點是神與人指頭的接觸,該作品強調人體動作,使二人之間的聯繫具有動感,這一聯繫以亞當所處地面的斜線和動作曲線為基礎。觀畫者目睹亞當悠閒地斜靠著,伸手去接觸那賜予他生命的上帝,而上帝則上前伸出右手食指,似乎將控制亞當的左手,兩個指尖即將接觸,迸發的火花,成為整個創世記的象徵。 米開郎基羅-創造亞當-西斯汀禮拜堂.280X570CM 米開郎基羅.聖桑像.1498-99.大理石.174X195公分.羅馬梵蒂岡西斯汀禮拜堂 2000/9/18
三、文藝復興文化(西元十四世紀-西元十六世紀) 拉菲爾只活37年,卻創造出許多不朽的作品。 他作畫風格柔美而溫馨,運用世俗的描寫方式處理宗教題材,例如他所畫的聖母抱聖嬰的畫作。 這件作品上構圖上別具意義,運用建築學與透視法。 他把與他同時代的藝術家和其他人的模樣作為作品中一些人物形象的基礎,還把自己也畫進作品之中,畫面右角那個全神貫注的青年便是拉斐爾本人。 拉菲爾.雅典學院.1509-1510.羅馬梵蒂岡宮簽字大廳.底寬770公分 2000/9/18
感 謝 聆 聽 敬 請 指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