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重难点聚焦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必修 3 稳态与环境 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问题探讨 ——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Advertisements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感谢各位专家莅临指导!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武开芹.
合理选择饮食.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 等级要求 江苏课标要求 稳态的生理意义 B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思考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生存环境有何异同?
淋巴的功能:1、脂肪的主要运输通道.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2 人体生命活动 需要的环境条件.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州四中 李振庄.
第一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细胞生活的环境 自主发展 快乐成长 所在知识模块: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科:生物 学段:高中
第十单元: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第二十六讲:内环境与稳态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考纲要求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第四十五课时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三章 血 液.
赞美诗 平稳而富饶 我生活在你温暖的怀抱 是你,为我平添物质和能量 是你,吸纳我无尽的烦恼 是你,默默地搭起流通之桥 没有你—— 我——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本章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3.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二章 动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江苏省仪征中学.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 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 李峰之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血液检查化验单 编号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ALT AST GGT TP GLU BUN TG CHOL HDL LDL 谷丙转氨酶
必修 3 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必修③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人体的稳态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无论春夏秋冬,风云变幻 它却总是轻波微澜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 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 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本节聚焦 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第二十二讲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二十二讲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回扣基础]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与内环境.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 营养物质的代谢.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十二讲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学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核心术语——(记准、写准、理解透,把握内涵和外延) 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
学案答案 DDBDA CDCCA CCACC DBBBC DADDD CBCAB.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体液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体液 细胞内液 无机盐 蛋白质 7.35~7.45.
Brazil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Module 8 Unit 1 Helen Keller 外研版 六年级英语下册课件
New York is in the east. Module 8 Unit 1
Module 4 Unit 1 Dad played the erhu.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A nurse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a soldier.
I'm going to do the high jump.
ATP SLYTYZJAM.
人教PEP三年级英语下册课件 Unit 6 At the Zoo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Spring summ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autumn autumn winter.
Let's have a class party this Saturday! .
Unit 3 My weekend plan 第二课时 Part A Let's learn &Make a plan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Unit 3 My week plan B Let’s talk Xin’an Primary School Miss Wu.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 正方形练习⑵ 正方形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Unit 4 when is Easter? B Let’s learn.
My Favorite Season A Let’s talk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 上册 练习六(1) 高效课堂教学案编写组 贺丹丹.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重难点聚焦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考点1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 (1)所有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考点1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   (1)所有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只能直接在水环境中生活,从水中吸收氧气和养料,排出废物。   (3)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中,人体内大多数细胞液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是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1)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是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大部分能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   (3)少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 (1)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2)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3)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①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蛋白(细胞膜上)、过氧化氢酶等各种胞内酶。   ①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蛋白(细胞膜上)、过氧化氢酶等各种胞内酶。   ②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胃液、唾液、尿液等液体不属于体液。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例1 下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例1 下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①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C.①④中的大部分物质都可以进入②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解析: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④组成;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①血浆的成分;①中的大部分物质可以进入②,但淋巴不能回流变成组织液,即④中的物质不可以进入②;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答案:D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A.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细胞内液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细胞内液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解析:选A。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故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在此环境中。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如图表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解析:选D。管壁破损、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都会导致组织液的浓度增加,吸水能力变大,导致组织液有所增加;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造成组织水肿;淋巴管阻塞组织液积累,导致组织水肿。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考点2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作用 1.渗透压 (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成因: 溶质微粒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大小 考点2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作用   1.渗透压   (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成因: 溶质微粒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大小 越多 越大 越少 越小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维持因素:与含有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左右。   (3)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主要由Na+、K+、HCO-3、HPO2-4、有机酸和蛋白质构成,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3.温度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左右。   (2)体温高低比较: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   4.作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与内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所需物质,排出代谢废物;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5.“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实验 (1)实验目的   (3)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5.“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2)实验原理   细胞代谢产生的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机体通过缓冲物质使pH保持稳定。   生物材料最好是一种植物材料,一种动物材料。   (3)实验步骤   分组→向烧杯中加入自来水→测定起始pH→加入酸并测pH→冲洗烧杯,加入自来水→测定起始pH→加入碱并测定pH→用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缓冲液和生物材料代替自来水,重复上述步骤→画出pH变化曲线图。   (4)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自来水中加入酸或碱物质后,pH逐渐变小或变大,而缓冲液和生物材料中加入酸碱后,pH几乎不变或变化不大(如下图)。   ②实验结论:生物材料具有很好的缓冲能力,可以维持机体的pH稳定。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例2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例2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是恒定不变的,在各种调节机制维持下保持相对稳定。干扰超过稳态调节能力时,内环境稳态紊乱,生命活动受到威胁。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答案:C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摄入食物过咸时,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多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摄入食物过咸时,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多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解析:选A。摄入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

4.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体内细胞 ②细胞外液 ③血液(或淋巴) ④呼吸系统 ⑤泌尿系统 ⑥消化系统 ⑦体外环境   4.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体内细胞 ②细胞外液 ③血液(或淋巴) ④呼吸系统 ⑤泌尿系统 ⑥消化系统 ⑦体外环境   营养物质消化后进入人体内细胞的正确顺序是(  )   A.⑦⑥⑤④③②①      B.⑦⑥⑤③②①   C.⑦⑥③②①        D.⑦⑥②①   解析:选C。营养物质从消化道进入血浆,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跨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跨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内。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考点3 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1.内环境稳态与人体主要系统的功能联系 考点3 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1.内环境稳态与人体主要系统的功能联系   (1)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这四个系统对外界环境与细胞代谢进行物质交换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这四个系统与人体细胞代谢有直接作用。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参与。   (2)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参与。 首先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从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   (3)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才能进入循环系统,然后经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组织液,接着被吸收进入组织细胞。   (4)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与氧气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   (5)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必须先进入组织液,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后,借助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或皮肤排出体外。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渗透压的平衡。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 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渗透压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 2.内环境稳态失调后的症状   (1)渗透压的平衡。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 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渗透压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   (2)血糖的平衡。当我们长时间没有进食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头晕眼花,这是由于葡萄糖供应不足,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引起的。   (3)体温的恒定。当我们感冒发烧时,食欲低下、精神不佳,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生理活动紊乱。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只有内环境的血糖、氧气等物质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反应物。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只有内环境的血糖、氧气等物质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反应物。 ②只有内环境的温度、pH等在适宜范围内,与细胞代谢有关的酶才能保持活性。 (2)内环境失去平衡,人体会出现新陈代谢紊乱,健康受到影响。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例3 (2009·广东高考)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例3 (2009·广东高考)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饮清水后约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解析:抗利尿激素调节人体的水平衡,当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时,人的尿量增加。据图可知,A、C两项描述正确。饮清水后0   解析:抗利尿激素调节人体的水平衡,当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时,人的尿量增加。据图可知,A、C两项描述正确。饮清水后0.5h,尿量大量增加,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B项正确。3h后,尿生成速率趋于稳定,两条曲线将可能重叠。   答案:D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5.(2010·安徽高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5.(2010·安徽高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NaH2PO4/Na2HPO4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解析:选D。抗利尿激素增加,减少尿量,降低内环境的渗透压,A错。内环境缓冲体系还由H2CO3和NaHCO3构成,B错。细胞代谢在细胞内进行,内环境是细胞外液,C错。内环境的变化,机体进行调节通过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完成,D对。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解析:选B。食物消化后才能被小肠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经主动运输进入血液,再运输到全身各处被机体所利用。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如由于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而使pH稳定在7.35~7.45之间;体温保持在37℃左右;渗透压约为770kPa。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梦想一起飞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