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图形学 授课教师:王云霄 Email:w_yunxiao@yahoo.com.cn QQ:63114592
第一章 计算机图形学简介 第一节 计算机图形学 第二节 计算机图形学的起源 第三节 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 及发展动向 第四节 图形系统的硬件 第一节 计算机图形学 第二节 计算机图形学的起源 第三节 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 及发展动向 第四节 图形系统的硬件 第五节 计算机图形标准
第一节 计算机图形学 1.与图形信息相关的计算机科学的分支 2.计算机图形学 指用计算机产生对象图形的 输出的技术(简单)。 第一节 计算机图形学 1.与图形信息相关的计算机科学的分支 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 图像处理(Image Processing)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 2.计算机图形学 指用计算机产生对象图形的 输出的技术(简单)。 对象: 具体或者抽象 图形分为两大类:⑴ 线图(工程图,地图,曲线图等) ⑵ 明暗图(照片类似)
计算机图形学是研究通过计算机将数据转换为图形,并在专门显示设备上显示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学科。(确切) 计算机生成图形的过程:对象模型图形 ⑴根据对象建立对象的模型(建模) 模型:能够正确地表达出一个对象性质、结构和行为的所有描述信息。 ⑵利用计算机对这个模型进行必要的处理,产生能正确反映对象的某种性质的图形输出.
3. 图象处理是指用计算机来改善图象质量的数字技术 3.图象处理是指用计算机来改善图象质量的数字技术. ⑴ 如何消除噪声(去噪) ⑵ 压缩图像数据以便于传输和存贮 ⑶ 用对比增强技术突出图像中的某些特征 ⑷ 用复原技术使模糊的图像清晰 ⑸ 从CT信息重建二维 三维图像 4.模式识别是指用计算机对输入图形进行识别的技术。 特征提取 统计判定法或者语法分析法 (人像,指纹,味觉,声音,虹膜,血管识别)
5.三者之间的关系
6. 与计算机图形学关系密切的学科 ⑴计算几何学是研究几何模型和数据处理的学科。 曲线曲面的构造,三维立体造型,拼接 (2)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学是指用计算机交互式地产生图形的技术。 交互设备是实现交互技术,完成交互任务的基础。 交互设备有定位、键盘、选择、取值和拾取。 交互任务是用户输入到计算机的一个单元信息,基本任务有四种:定位、字串、选择、取数。
第二节 计算机图形学的起源 1.早期:打印机 1950年 与麻省理工学院的旋风计算机相连的显示器 产生了简单的图形 第一台图形显示器的诞生 阴极射线管(CRT) 当时的计算机图形学称为”被动式”图形学 2.50年代末期 MIT的林肯实验室在”旋风”机上开发的 SAGE空中防御系统 第一次使用了具有指挥和控制空能的CRT显示器(用 笔在屏幕上指出目标) 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学的诞生 //Interactive Computer Graphics
3.1962年 MIT Ivan E Sutherland发表了博士论文 “sketchpad 人-机图形通信系统 首次使用”Computer Graphics”术语,为计算机图 形学奠定了基础 证明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学有前途的研究领域 4.60年代中期 国际大公司(通用,贝尔等)研究计算机图形显示 计算机图形学的黄金时代 5.70年代 计算机图形学广泛应用(CAD,教育等) 6.80年代 应用领域(工业,管理,艺术),进入家庭 7.90年代 科学计算可视化,虚拟现实VR的应用
第三节 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及发展动向 1.计算机图形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⑴ 用户接口(软件人性化设计) ⑵ CAD/CAM.(精确易修改) ⑶ 计算机仿真与动画(电影特技和飞行员的太空模拟驾驶舱) ⑷ 制图学方面(人口分布图,气象图,股票走势图等) ⑸ 过程控制(铁路,机场调度) ⑹ 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可视电话,视频会议) ⑺ 艺术模拟(艺术创作,传统油画,中国国画,书法等) ⑻ 科学计算可视化(科学计算结果图形化) ⑼ 虚拟现实(虚拟校园模拟) ⑽ 教育领域
2.图形学主要研究内容 ⑴ 图形的生成和表示技术 ⑵ 图形的操作与处理方法 ⑶ 图形输出设备与输出技术的研究 ⑷ 图形输入设备、交互技术及用户接口技术的研究 ⑸ 图形信息的数据结构及存储、检索方法 ⑹ 几何模型构造技术(造型,颅骨”克隆”技术) ⑺ 动画技术 3DMAX,FLASH ⑻ 图形软硬件的系列化、模块化和标准化的研究 ⑼ 科学计算的可视化
第四节 图形系统的硬件 1.计算机图形系统的硬件组成 计算机、显示处理器(DPU)、图形显示器、输入设备和硬拷贝设备 2.CRT(Cathode Ray Tube)显示器工作原理图
电子枪(Electron gun)、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s)、 荫罩(Shadow mask)、荧光粉层(phosphor)和玻璃外壳(荧光屏)五部分组成 CRT显示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①阴极:被加热时发射电子 ②控制极:控制电子束的偏转方向和运动速度 ③聚焦极:保证电子束在轰击屏幕时汇聚成很细的点 ④加速极:产生高速电子束 ⑤偏转线圈:控制电子束在屏幕上的运动轨迹 ⑥荧光粉层:被电子束轰击时发光 荧光屏上涂满了按一定方式紧密排列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荧光粉点或粉条,称为荧光粉单元,相邻的红绿蓝荧光粉单元各一个为一组,称之为象素,每个象素都拥有红绿蓝三原色。三个电子束分别受电脑显卡R、 G、 B三个基色视频信号电压的控制,去轰击各自的荧光粉单元
受到高速电子束的激发,这些荧光粉单元分别发出强弱不同的红、绿、蓝三种光。根据空间混色法(将三个基色光同时照射同一表面相邻很近的三个点上进行混色的方法)产生丰富的色彩,这种方法利用人们眼睛在超过一定距离后分辨力不高的特性,产生与直接混色法相同的效果。用这种方法可以产生不同色彩的像素,大量的不同色彩的像素可以组成一张漂亮的画面,而不断变换的画面就成为可动的图像。很显然,像素越多,图像越清晰、细腻,也就更逼真。 视觉残留特性和荧光粉的余辉
3.CRT显示器工作方式 (1)随机扫描方式 (画线显示器,矢量显示器) (2)光栅扫描方式 随机扫描 光栅扫描 光栅扫描
光栅扫描显示结构图 ① 基本概念(性能指标) a.象素(pixel): 屏幕上可以点亮或熄灭的最小单位 b.分辨率(resolution): 显示屏上象素的总数,常用每行的 象素数与行数的乘积表示 c.颜色或者亮度等级 ② 帧存储器:二维矩阵,帧存大小=分辨率×单元字节 存储屏幕上每个象素对应的颜色或亮度值 光栅扫描显示结构图
y x o ③工作过程(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扫描过程) ⅰ:开始x←0,y ←ymax 帧存储器(x,y)位置的值被取出,设置CRT强度 值,同时(x,y)控制电子束偏转 ⅱ: x←x+1,处理下一个象素,直到处理完该行最后 一个象素(x=xmax) ⅲ: x←0, y←y-1,处理下一行,重复执行直到最下面 一条扫描线处理完 ⅳ:回到开始处,刷新过程重复开始
4.等离子显示器PDP (Plasma Display Panel) 等离子显示屏:利用气体放电的显示装置,由三层玻璃板组成,在第一层的里面涂有导电材料的垂直条,中间层是灯泡阵列,第三层表面涂有导电材料的水平条 。
每个象素由一个等离子管构成,大量等离子管排列构成屏幕 ↓ 内充有氖氙气体 ↓加高压 放电空间内的混合气体发生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紫外光 激活屏幕显示屏上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而发光 独立的荧光粉象素发光 低电压维持发光(不用刷新存储器)
优点:(1) 高亮度、高对比度 (2) 纯平面图像无扭曲(CRT边缘的扫 描速度不均匀, 很难控制到不失真的水平 ) (3) 超薄设计、超宽视角 (4)具有良好的防电磁干扰功能。(显示原理不需要借助 于电磁场 ) (5)环保无辐射 缺点: 耗电量大 画质随时间递减 散热环境需良好 使用寿命较短
5.液晶显示器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优点:不闪烁省电、 缺点:反应时间慢、有残影、黑阶不纯、色 彩饱和度差、视角不广造价高。
第五节 计算机图形标准 1.计算机图形的标准是指图形系统及其相关应用系统中各界面之间进行数据传送和通信的接口标准,以及供图形应用程序调用的子程序功能及其格式标准,前者为数据及文件格式标准,后者为子程序界面标准. 1974年 ANSI“与机器无关的图形技术“会议上 1977年 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提出了CGS(核心图形系统)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计算机图形核心系统及其语言联编(GKS) 三维图形核心系统及其语言联编(GKS-3D) 程序员层次交互式图形系统及其语言联编(PHIGS) 计算机图形接口(CGI) 计算机图形源文件(CGM) 基本图形转换规范(IGES) 产品数据转换规范(STEP)
2.图形系统中各界面的标准 IGES,STEP(不同CAD/CAM之间交换数据的标准) 设备驱动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 鼠标 屏幕 图形(工程)数据库 IGES,STEP(不同CAD/CAM之间交换数据的标准) 应用程序 GKS,GKS-3D(面向应用程序员)独立于具体的语言 面向应用程序 PHIGS(三维图形软件工具库),GL (标准图形库) 图形程序包 面向图形设备 CGI(面向图形设备的接口标准) 面向系统开发者 设备驱动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 CGM(与设备无关的语义语法定义的图形文件格式) 生成,存储,传送格式 鼠标 屏幕 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