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生平簡介 腹有詩書氣自華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祖籍浙江紹興。 朱自清的父親朱鴻鈞字小坡,是蘇東坡的鐵桿迷。在朱自清出生時,他那書生氣十足的父親從東坡的詩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得到靈感,給新生兒取名“自華”。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陰曆十月初九日生於江蘇江都縣。他的祖父和父親一直在江浙一帶做小官,六歲時隨家從東海移居揚州,他成長於揚州,故自稱揚州人。 家道小康,後來就每下愈況。 朱自清自幼在私塾受傳統文化的薰陶。
1912年在揚州入江蘇省立第八中學(即後來的揚州中學),1916年畢業。 據說,“朱自清”一名是他在上大學前自己改定的。據說,那是因為當時家庭經濟吃緊,他要以“清”字自勵。“清”者“清賬”、“清償”、“清楚”也。
1916年考上北京大學預科,後轉入哲學系。 是年(19歲),為了給年老的父母有個人服侍,他答應了由母親一手安排的婚姻,與揚州名醫武威三之女武鍾謙小姐結婚,婚後隻身北上讀書。
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 1920年後在杭州一師、吳淞中國公學、上虞春暉中學、江灣立達學園等校任國文教員,教學認真,極受歡迎;並積極參與新文學運動。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 1925年清華學校設大學部,經俞平伯推荐,於8月起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並任中文系主任,從此他一生服務於清華大學。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 六個孩子相繼出世後,家務繁重,身體不甚壯健的夫人武鍾謙因而積勞成疾,1929年,因肺病勢是於揚州家中年僅三 十一歲。
1931年8月曾一度休假,留學英國〈語言學與英國文學〉,漫遊歐洲,1932年7月返國。歷歐數國寫成散文,陸續發表在《中學生》雜誌上,後結集為《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 晚年捨創作而就研究。以語言作研究文學的出發點,致力在啟蒙和普及上,融合創作與研究。
1931年八月,與陳竹隱在上海結婚。 朱自清的發妻武鐘謙與他伉儷十二年,生下了六個孩子,只有三十一歲就撒手西歸。朱自清雖然很快就續了弦,但他對堪稱傳統婦女典範的先妻仍唸唸不忘。一天深夜,他獨自坐在書房裏,聽著寒風拍打著窗戶,於微弱的燈光中,恍惚見到先妻前來問寒噓暖,不僅潸然淚下,奮筆疾書:“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真關心我,真同情我。你不但為我吃苦,更為我分苦。”這篇用淚水寫成的至文,使很多人都讀得落淚。據一位中學教師說,“她每次給學生講此文,總聽到學生間一片唏噓聲,有多少女孩子且已暗暗地把眼睛揉得通紅了。”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並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 抗戰前母親逝世於揚州,三十三年,二十二歲的次女暴病死於揚州,翌年父親亦歿於揚州。貧病中的他聞訊哀慟,胃疾更趨嚴重。 1946年隨校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 1948年8月12日,因胃潰瘍死於北平醫 院,年五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