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学 王社坤 baggowang@163.com.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血压的自我保健 衢州市中医院 呼吸内科 王水有. 什么是高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 产生的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说的血压是 指动脉压。 影响血压的因素既动脉血压调节系统,主 要通过增减血容量,或扩宿血管,或两者 兼有之。当心脏加强收缩射血时,动脉内 的压力最高,此时压力称为收缩压,也称.
Advertisements

社區公共衛生護理 主題九: 慢性疾病的護理 ( 共 26 題 ). B 01. 當護理人員在衛教丁太太有關其先生中風後的 飲食調理時,發現丁太太在調理時,傾向高油、 高鹽,此時護理人員衛教的對象應為: (A) 中 風的丁先生 (B) 丁先生一家七口 (C) 與丁先 生同樣罹患中風的病人及其家屬 (D)
正在进行的首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选活动 中,依照国际上公认的评判标准和城市评价体系, 宁波从全国200多个中心城市中脱颖而出,与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一起成为35个 “ 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 候选城市。 —— 首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选活动.
Vision for Sustainable Growth 李林 2015 年 12 月 19 日 中国区副总裁,华北区总经理 安博 与 中国电商物流 Prologis and China E-Commerce Logistics.
第一章第一節細胞 細胞膜 細胞膜 物質通過細胞膜的方式 物質通過細胞膜的方式 滲透壓與膨壓 滲透壓與膨壓 酵素 ( 酶 ) 酵素 ( 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中国反价格垄断工作取得可喜进展 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 许昆林 2013 年 9 月 · 北京.
9/12/2016. 同濟大學 同舟共濟、自強不息 養天地之正氣,法古今之完人。 —— 同濟大學老校訓.
第五章 中山先生思想與台灣經驗 第一節 孫中山先生與台灣的關係
認識改革開放為中國社會帶來哪些變遷 掌握改革開放下中國出現甚麼社會民生問題. 認識改革開放為中國社會帶來哪些變遷 掌握改革開放下中國出現甚麼社會民生問題.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 “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0~3岁婴幼儿 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 总报告 课题组.
第九章 日本之案例 與我國案例之對照 委辦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執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法學會
建築之旅.
分析篇 抗逆篇 時間篇 互勉篇 金錢篇 「 」 建 康篇.
青年氣候聯盟 綠色力量舉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其下活動
老地方・新記憶 在地書寫與故事行銷 透南風工作室 余嘉榮.
第 十三章 治风剂.
11歲男孩的祈禱: 一起種樹救地球! 作者:菲利斯.芬克拜納 Felix Finkbeiner 出版社:大田 德國最熱血的男孩,
环境与健康 复旦大学校医院 胡贯中.
商业计划书 童百慧七艺馆 童百慧七艺馆.
營養與健康體位 台中縣衛生局林幸宜營養師.
啟發活動 6.1 人類對環境有甚麼影響? 6.2 污染是甚麼?它對環境及人類健康有甚麼影響? 6.3 我們有哪些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 6.4 過度開採天然資源會有甚麼惡果? 6.5 我們可以怎樣保護環境? STS 連繫 6.1 STS 連繫 STS 連繫 6.3 STS 連繫 6.4.
Welcome to study biology ! 第三节 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了解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选择适宜的环境锻炼。 三、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關於環境教育法 民國99年5月18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草案,6月5日 頒布,10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生效
願 神賜福給所有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學生,使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屬神的平安。
營養 講座 飲食紅綠燈 與疾病關係 永得有限公司 主講人: 許又文 營養師 日期 : 100 年 3 月 3日.
第二章化工工艺流程图 第一节 工艺流程草图 工艺流程草图一般由物料流程、图例和设备一览表等三个部分组成。 1.物料流程 设备示意图
人力资源管理    ━━招聘 二零零五年一月.
A 施欣如 A 戴雅涵 A 潘怡霓 A 林螢秀 A 吳權益
急救概述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 救護大隊教練團.
高校信息化 可持续发展研究 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 蒋东兴
社區發展政策與實務
手拉手 地球村.
联合国全球协议 单元1 环境原则.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中学 ***.
第二章 装置的投资估算—part1 装置的投资估算与成本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机械学院.
報告人:PSA華科事業群慈善基金會 執行長陳昭如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发展.
Visitor Attractions Management
羅工揚翼 展翅凌雲 優 質 羅 工 最 佳 選 擇 校長張以方暨全體教職員工生歡迎您.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文處 管理一學門 新進學者基礎課程研習營簡報
第六节 管道仪表流程图的绘制 (一)图样的内容 (二)PID的图面布置 (三)PID的绘制要点 (四)读图举例 (五)绘制步骤
生物多樣性世界 Biodiversity 國立成功大學 生命科學系 麥愛堂教授.
研考會業務報告 高雄市議會第2屆第1次大會 報告人:代理主任委員 謝惠卿 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 副教授兼所長 陳彥良
BeiwaiOnline Tut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2005
性別主流化暨相關法規介紹.
中三生物報告:基因工程.
第七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 决策机制 主讲教师:朱丽峰          学时:32.
關於STARBUCKS  星巴克(Starbucks)於1971年創立於美國西雅圖的派克市場。以赫曼.梅維爾在《白鯨記》一書著作中的大副之名 (Starbuck)而命名的。  1987年霍華‧蕭茲(Howard Schultz)收購星巴克,逐步向全球擴張。  1987年蕭茲改其Logo改為現在所看到的第二代。
澳大利亚环球科技有限公司BIOGLOBAL LIMITED
長度本質概念 林思澄.
朗默企业宣讲会之—— 液体分配器.
單槍投影片上課 期中筆試 期末分組口頭報告 教科書:環境衛生學 4th. 扣除期中考共上課16週
国际发展援助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我们要保护地球 保护环境 让地球更美丽
化学化工学院 仇毅翔 化学A楼317,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化学视角下的公共危机事件 及危机管理 (2) 环境与生态 化学化工学院 仇毅翔 化学A楼317,
減重到底是為了─ 美麗?健康? 健康的人最美麗.
維高斯基的近側發展區(ZPD).
2014年全民阅读推广峰会 关于全民阅读 的 几点解析 吴 晞 2014年12月11日 江苏 常熟.
環境教育 課堂講義:2.8 國際環境合作.
循環作用與養分運輸.
《厦门大学国际学生突发事件案例评析》 写作规范.
3-1大氣的組成和結構 3-2天氣的變化 天氣的舞台.
第九章 未來機會與挑戰.
資源擁有者 資源需求者 共享資源 租金 進入市場 的機會 租用 請求 回覆 請求 平台 市場的再分配 使用權剩餘分享 所有權剩餘分享 協作生活方式 時間剩餘分享 產品服務 Rachel Botsman 《What’s mine is yours》 馬化騰《共享經濟》
大學教學評鑑的正用與誤用 政大教育系 周祝瑛
張玉鈴 生涯危機與轉型.
■ 宗旨 ■ 課程專業核心能力 ■ 學分規定 ■ 課程科目 ■ 課程大綱
3 卤代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环境法学 王社坤 baggowang@163.com

课程教材

环境法课程说明 课程目的: 了解和掌握环境法的基本理论。 了解和掌握环境法的各类法律规范,培养运用环境法律规范进行诉讼和处理环境纠纷的能力。   课程目的: 了解和掌握环境法的基本理论。 了解和掌握环境法的各类法律规范,培养运用环境法律规范进行诉讼和处理环境纠纷的能力。 了解重点领域的国际环境法律规范及其在国内的实施状况。

     课程结构: 授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环境法总论——环境法各论

第一部分,即教材的第一至第六章,主要涉及环境法总论的相关内容,包括环境法的概念、环境法的特点、环境法的目的、环境法的渊源、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制度和环境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即教材的第七章至第十二章,主要涉及各环境要素保护的具体法律规范,包括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和自然资源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渔业资源、矿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环境侵害救济与危害环境犯罪;以及国际环境法的相关内容,包括国际环境法的概念、渊源、基本原则和各个领域内的具体国际环境法律规范(大气层环境保护、海洋污染防治、有害废物的国际管制、生物资源养护等)。

授课方式 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和影音资料讨论为辅。

考核方式: 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10分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分,开卷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分,闭卷

参考书目: 《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 汪劲等编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环境法律的理念和价值追求——环境立法目的论》 汪劲 著 法律出版社 《环境法律的理念和价值追求——环境立法目的论》 汪劲 著 法律出版社 《人际同构的法哲学》 江山 著 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 《公平的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与 世代间衡平》 爱蒂丝·布朗·魏伊丝 著 汪劲 于 方 王鑫海 译 法律出版社 《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 新》 吕忠梅 主持 法律出版社

《环境法新视野》 吕忠梅 著 法律出版社 《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 王明远 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 《环境法律责任研究》 张梓太 著 商务印书馆 《环境侵权法》 曹明德 著 法律出版社 《环境法融合论:环境、资源、生态法律保护 一体化》 杜群 著 科学出版社 《环境政策与法律》 叶俊荣 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环境法总论》 陈慈阳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综述》 金瑞林 汪劲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生态法原理》 曹明德 著 人民出版社 《国际环境法》 亚历山大·基斯 著 张若思 译 法律出版社 《环境法》原田尚彦 著 于敏译 法律出版社 《俄罗斯生态法》 王树义 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环境法:何以必要? 日本的水俣病事件 熊本水俣病事件 从1949年起,位于日本熊本县水俣镇的日本氮肥公司开始制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大量含汞(Hg)催化剂废液随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

1954年开始,水俣湾一带开始出现一种病因不明的怪病,主要症状是步态不稳、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患此症状疾病的除人以外还有猫。由于这种怪病主要发生于水俣湾一带且病因不明,因此人们便将其称为“水俣病”。

后来经过调查分析,科学家确认了工厂排放废水中的汞是“水俣病”的起因。汞被水生生物食用后会在体内转化为甲基汞(CH3HCl),这种物质通过食用鱼虾和贝类等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会侵害脑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引起脑萎缩、小脑平衡系统被破坏等中枢神经疾病。

当时,政府部门曾展开了受害原因调查,但仅将其中症状极其严重的80名患者认定为水俣病患者,而未作出全面的调查努力;另外,根据食品卫生法也没能有效控制当地水产品的捕捞及销售,也未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企业废水的排放。随后,1958年8月企业废水的排放路径由当地的水俣湾改道至北部的水俣川河口,造成了不知火海全海域的大面积水体污染,导致了行政工作上的巨大失误。 水俣病再次出现并扩大。第一次是仅在水俣湾,第二次已从水俣川河口到不知火海的全海域,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对此负有责任。

据调查,日本食用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和贝类者有近万人,其中因甲基汞中毒患者的283人中有60余人死亡。 自1965年水俣病首次在熊本市获得正式认定的九年后,新泻水俣病是在阿贺野川流域公布的世界上第二起水俣病事件。 除熊本(三次诉讼)、新泻(二次诉讼)的受害者对工厂提起诉讼外,在东京、大阪也提起了民事赔偿诉讼。 但是,围绕责任要件的主观过错以及因果关系问题方面展开了十多年的辩论。

故意、过失与违法性 在熊本水俣病诉讼判决(1973年)中,法院认为在向河流排放废水时考虑到可能涉及动植物与人体危害是非常容易的,然而工厂在废水中未反应原料、媒介、中间生成物和最终生成物之外没有考虑到危险的副反应生成物可能混入废水的可能性,在排放时也没有以通常最好的技术和知识确认其安全性并采取必要的防止措施,因此违反了防患于未然的高度的注意义务。所以工厂方面存在着过失。

因果关系的证明 在新泻水俣病诉讼判决(1971年)中,法院认为受害者寻找公害原因物质已经到达工厂入口时,只要工厂方面不能举出反证证明该物质无害,就可以认定因果关系。在熊本水俣病诉讼判决(1973年)中,法院认为从工厂制造、处理工艺中可以看出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有机汞物质,而大学与政府研究的资料也可以肯定被告工厂的排水与水俣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0多年来,包括熊本、东京、京都、大阪及福冈等地的受害者还提出了国家赔偿的诉讼请求。1995年日本中央政府接受了和解方案,约1万人每人获得260-400万日元的谅解金。

水俣病事件的启示 水俣病自发生开始至今,在围绕被害者救济、补偿与赔偿以及政府责任、企业者刑事责任等问题方面,出现了多少法律问题及其疑难问题? 水俣病范围内涉及多少有利害关系的法律关系的主体? 环境法是以环境问题为对象进行法律理论研究与实践课题的法学学科?

背景知识 环境? 自然资源? 生态系统? 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 案例: A某从B开发商处购得住房一套。入住后经常感觉室内有刺鼻异味,A某及其家人在室内不通风时也常有流泪、咳嗽等症状发生。后经监测表明,室内氨气浓度严重超标是造成A某及其家人发生不良症状的直接原因。据调查,该商品房建筑于冬季,C施工方为防止混凝土冻结影响建筑进度而在混凝土中添加了一种溶剂,而A某住房中的氨气则是这种溶剂不断挥发所致。 问:A某所受侵害是否属于环境污染侵害?

社会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 环境总是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现阶段这一中心事物就是“人” 一般认为,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围绕着人类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 。因此环境也被称为“人类环境”。 受环境科学和传统伦理观的影响,现阶段环境立法也将“环境”主要定义在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范围内。

法律上对环境的定义大体上有三种方式: 概括式(保加利亚《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所下的定义是:相互联系并影响生态平衡与生活质量、人体健康、历史文化遗产以及自然风光和人类基因要素和元素的综合体) 列举式(日本《环境基本法》对环境只作了列举性的规定,环境即大气、水、土壤、静稳、森林、农地、水边地、野生生物物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等 ) 概括+列举式(我国即是)

中国的环境立法对“环境”的概念采用了概括性、列举性的方法予以了立法解释。中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的概念图示

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和具体,不能用环境科学中水圈、生物圈之类抽象、概括的概念,而必须尽可能具体、明确地作出列举规定。 “环境”的范畴并不是无限的,它仅相对于人类而言,即特指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影响的那些自然因素的总体,而不包括社会或经济等其他因素在内; “环境”概念中所谓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各种天然的,二是经过人工改造的;

一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环境要素、成份、状态都是人类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但是环境法上的环境除了必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生影响以外,还必须是人类的行为和活动(包括利用经济和科学技术手段)所能影响、调节和支配的那些环境要素,否则法律的保护便没有实际意义。

20世纪末叶以来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人类对环境的解释已开始在道德观念上发生新的变化,即对环境的认识已开始从以人类为中心朝向以生物圈和地球整体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开始强调“非人类中心的环境准则” 。顺应这种转变,较之于人类环境而言,全球环境、生态系统等的概念在环境立法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自然资源的概念 “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 ——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自然资源的概念同样是以人类作为中心事物的,但它是从可否为人类利用的角度来理解的,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就是自然资源;环境则通常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同人类和人类社会发生相互影响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自然资源是环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我们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待自然资源,两者就更是密不可分。环境是由各种生态系统组成的,而自然资源则是组成各种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并从中体现着自己的物质形态。由于自然资源存在于各种层次的生态系统之中,所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就直接改变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从而造成对环境的影响。

自然资源价值的双重性,即作为物质材料的经济价值和作为环境要素的生态价值。 某些自然物在它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成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作用的时候,它是环境法保护的自然客体,但当它脱离自然界失去环境要素的功能时,就不再属于环境法保护的客体。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 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四大部分。

生态系统的平衡即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它是指在任何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循环虽然连续不断,但是在一定的时期内,生物与环境以及各种生物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稳定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平衡与不平衡的改变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群体增长与环境阻力;选择与适应。

与环境相比,生态系统结构的各个要素与之基本相同,例如生态系统既包括生命成分、也包括无生命成分。然而,生态系统在概念上的出发点是以整个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环境等客观存在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类为中心。在生态学看来,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这样,人类也仅仅只是生态系统中生命成分的一部分。

自然资源<人类环境≤生态系统 自然资源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人类环境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人类对“环境”的定义在伦理道德观上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即强调“非人类中心的环境准则” 。顺应这种转变,环境立法对“环境”所下的定义也将会发生一些新的转变,生态环境的观念将逐渐取代人类环境的概念 ?

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环境、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它们在性质上本来就是自然界中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所共同组成的、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统一整体。 当人类以一种静态的眼光来看待围绕人类存在的全部自然界这个整体时,就出现了环境的概念; 当人类以是否对人类有用的角度来看待自然界这个整体时,就出现了自然资源的概念; 当人类从生物的生存条件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待自然界这个整体时,就出现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环境保护的目的是维持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人类的繁衍和健康奠定生存的基础。 自然资源保护的目的是维持人类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人类福利的持续增长奠定物质的基础。 生态保护的目的则是将人类还原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中,从生物圈平等的境界强调人类社会只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外延较大,目的在于协调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自然资源保护的外延较小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 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这被称为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另一类是指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或自然破坏,这被称为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作为环境立法控制对象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第二环境问题。根据第二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主要又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问题的成因可以从不同角度归纳,从直接原因上看: 首先,机器的使用虽然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加快了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以及增强了人类对环境的改变和控制能力。 其次,世界人口呈高度增长趋势,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 再次,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同时给人类带来了灭顶之灾的隐患。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环境问题的成因是市场失灵、政策失误、科学不确定性和国际贸易。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正确估计和分配环境资源,从而导致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它们的环境成本。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环境的成本外部化,它是指产品消费的环境成本由他人承担而又未通过市场得到补偿。第二是对生态系统估值不当。第三是产权界定不清。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学者达斯教授曾经对树木的价值做过一个全面的估算。 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棵长了50年的大树,在市场上出售仅能买到50-125美元。实际上这只是它真正价值的0.3%。达斯教授认为,一棵树的真正价值必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以每年平均释放氧气1000公斤计算,50年生产的氧气价值就达31250美元左右, 同期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为62500美元;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地肥力,产生的价值达68750美元; 在为牲畜和鸟类提供挡风遮雨的地方和筑巢栖息的场所、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产生的价值约为31250美元, 与此同时创造动物蛋白的价值2500美元左右。 上述各项数字相加总计价值19.625万美元。至于大树每年开花结果、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活到100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产生的价值还没有计算进去。

政策失误 当政府的干预政策不能纠正甚至反而造成或者加剧市场失灵时,就会发生政策干预失灵。 对农业的能源投入和对伐木和开发牧场实行补贴、公共部门排污不承担责任、按补贴的价格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如电、水和卫生设施)以及公共土地和森林的低效能管理等。

科学不确定性 科学不确定性是指即使依靠现有科学技术也不能就某一行为可能造成未来的不良影响得出明确和确定结论的现象。 现实中如果某一行为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还存在着科学不确定性因素的话,这样就会导致决策风险的提高,并影响到费用——效益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于是便会形成所谓“决策于未知之中” 的情形。

国际贸易的影响 首先,是涉及对环境有影响的商品交易。 其次,是能够引起环境问题的贸易活动。 第三,是因国际投资带来的环境影响。

环境问题的影响与对策 影响 一是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造成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导致环境价值、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逸失; 二是因环境污染等造成人类生活的妨害、侵害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三是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全球环境功能的退化; 四是导致人类心理和感观上对环境与自然舒适性认识的降低。

对策 环境问题的研究涉及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在工程学、医学、卫生学、地学、生物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 均提出了对策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环境伦理 环境经济 环境物理 环境化学 环境政治 ……… 法律对策——环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