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课程设计人: 齐月娥 陈金涛 段明贤 郭双双 07政本班
本章主要阐明关于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认识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教学目标: 2010
2010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 三)依法治国的内容和意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 三)依法治国的内容和意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201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 民主政治制度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 民主政治 三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 1.人民民主专政 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 民主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与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 民主政治 1.政治体制的含义 2.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 4.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三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第一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段明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制度 国 体 内容实质 政 体 表现形式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党制度 表现形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利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那些阶级掌握。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利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那些阶级掌握。 国体 政体体现国体,适应国体 国体决定政体 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 政体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1)关于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的著名文章,系统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人民民主专政是由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加适合于我国的国情。 ——邓小平 (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1)关于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加适合于我国的国情。 ——邓小平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内涵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规定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正如毛泽东所说:“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第一,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上,人民民主专政更为科学的表明了我国的阶级状况。 第二,从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内涵看,它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
为无产阶级专政,其主要任务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对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和反动分子实行专政。 发展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 成立后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担负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同时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已经 为无产阶级专政,其主要任务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对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和反动分子实行专政。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 (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 社会主义民主 是占社会中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的民主,是由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并当家作主。 资本主义民主 则是供给少数富有人享有的民主,是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并当家作主。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民主共和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内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3)这一规定,在法律上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基本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民主制度结构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并通过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5)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通过各项具体制度来保障人民行使各种民主权利。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第一,在国家权利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对国家大事做出决定,并付诸实施。 第二,在国家权利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国家权利机关实行议行合一制,其他国家机关由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第三,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地方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同时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内部实行合议制,对重大事务要经过讨论,充分发扬民主,然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代表选举。这是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根本制度,是整个人民代表大会的根基。它通过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采取直接选举 和 间接选举 的方式,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组织运行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近3000名代表组成,在组织结构上实行一院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有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设有专门委员会;它的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行使国家立法权、任免权、批准和决定国家其他事项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他监督。 4)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 。我国是国家政权统一的单一制国家,在处理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上,遵循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5)人大代表的监督和罢免制度。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1)具有广泛地代表性和人民性 ,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人民代表大会以其组织规模大和代表产生的人民性、广泛性,集中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性质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2)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保证了国家主权的完整统一和人民主权的最高地位,提高了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要求在充分实行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实行国家管理权的集中,它把国家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统一于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同时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于国务院和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这些国家机关之间是分工合作的关系,而不是分权和制衡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3)有利于人民代表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代表,除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外,均实行非职业化。他们在开会时出席会议,行使国家权力;闭会时又回到选民中,以普通公民的身份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这就保证了他们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更好地代表人民的意愿,履行人民代表和人民公仆的职责。
关于我国的“议行合一制” 思考: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 ”? 所谓三权分立就是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独立行使,同时又相互制约,即达到权力的制衡。 所谓议行合一制 就是,立法权和行政权属于同一个最高权力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从属于立法机关,仅是立法机关的执行部门的政体形式和政权活动原则。与三权分立制度相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是“议行合一”,西方民主制度的特点是“三权分立” 。“ 。三权分立”是体现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的,不能适应我国国情的要求。我国是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内部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没有“三权分立”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正如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制”
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要科学地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第三,进一步健全人大办事机构,规范办事程序。 第一,要优化代表的组成、严格按照当选人民代表的规定的人民代表的职责要求代表。 第二,要科学地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第三,进一步健全人大办事机构,规范办事程序。
4.党的十七大提出: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 4.党的十七大提出: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 1)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2) 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3) 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
八大民 主党派 1.全面理解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1)八大民主党派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致公党 中国民主建国会 九三学社 中国民主促进会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全面理解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2)合作方针 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宪法。 合作前提是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中)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的十六字方针.
3)三种合作方式 1.全面理解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相互监督;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政议政;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相互监督; 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政治协商就是中国共产党同个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在共同遵守宪法和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就有关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的重大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充分讨论,集中各方面提出正确意见,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解决问题。 民主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它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政协组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监督,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协中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进行的互相监督。 参政议政。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也是党政领导机关经常听取参加人民政协中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好工作的有效方式。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3)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的新任务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的新任务 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时效。 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协商会
3.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的特点 其特点是: 1) 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2)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3) 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4)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活动准则,都受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历任全国政协主席如下: 1 5 2-4 8-9 7 10-11 6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遵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1)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原因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中国实际国情决定的: 第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特别使近代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因此,建立单一制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要求。 第二,中国各民族的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错的,早已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各民族经济生活往来密切,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很广泛,适宜实行统一国家内的民族区域自治。 第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各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祖国而独立或半独立。 2)各民族自治地方都必须遵守国家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国家政策。 3)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在中央和上级国家机关领导下的一级国家政权,都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4)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按照宪法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自主的管理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5)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职务,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由真正代表本民族人民利益的少数民族干部担任,由本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3)我国各民族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我国各民族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 1)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2)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 ; 3)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地权利; 4)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5)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改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教育民主等内容,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扩大基础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幸福的生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农村:村民自治,搞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城市:城市社区民主政治,搞好社区服务与建设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与其他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基层政治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向十七大作的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正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列,被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范畴(10月18日《人民日报》)
十七大报告中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明确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要求以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作为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指导思想。 在今后的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中,一定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为核心,也就是说,基层群众自治应当建立在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凡是非民主的工作方式都是与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的。 2)要求发展基层民主政治要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建设着手。 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要从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化开始。也就是说,基层党组织在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过程中,不仅要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 ,尊重人民群众的自治意愿 ,而且自身也要按照民主原则办事,基层党组织首先要获得群众的信任,然后才能领导群众实行良好的自治,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这样就要求实行基层党组织和社会组织两个方面的民主化。 3)要求基层群众自治应当遍及所有的基层群众组织。 应当深入到所有的社区、社会组织或者是社会团体,凡是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人民群众都应当获得充分的机会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表达自己的合理的利益诉求,并参与各项民主决策。
第二讲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郭双双 由NordriDesign提供 www.nordridesign.com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民主政治建设 1916年,列宁在《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经济主义”》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民主政治建设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进一步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著名论断。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民主政治建设 江泽民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主要体现在“政治文明”的创新,2001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上明确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民主政治建设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将三个文明并列使用,表明我们党已经把对文明的两分法,发展成为三分法,既在社会文明系统中为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定了位,又理顺了它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是我们党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的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出部署,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
(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原因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在经济上的主人翁地位决定了政治上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基本路线和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规定,到21世纪中叶,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民主是这个四位一体的总目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政治保证和政治支持。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有史以来绝大多数人真正享有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享有名符其实的自由和权利。民主的主体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广泛的民主政治。它不仅保障全体人民享有管理政治的权力,而且保障全体人民享有管理经济、管理科学文化、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保证全体人民有权参加各种不同群众组织和不同形式的政治生活。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政治。我国宪法有一条根本原则,就是规定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人民内部的平等关系、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国家结构方面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它的优点在于既能发扬民主又能避免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减少无谓的扯皮;既能保证人民的统一意志及时形成和有效贯彻,又能避免官僚主义和个人专断,实现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首先,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绩。这主要表现在:发展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大定期审议和决定全国或地方的重大问题;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在国家和社会生活方面已经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改进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已在乡、镇、县实行直接选举人大代表,在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府部门领导人员的选举中实行差额选举;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废除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扩大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等等。 但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也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弊端,在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在处理民主和专政、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等关系方面,都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仍然需要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其艰巨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决不能低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建设必要性 高收入国家(人均GNP $6010~21330) 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P $520~5810) 民主和财富之间的关系:1989年 财富多寡 民主程度 高收入国家(人均GNP $6010~21330) 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P $520~5810) 贫穷国家(人均GNP $130~450) 民主国家 20 23 2 过渡阶段 5 非民主国家 4 25 4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建设必要性
民主观念、法律意识淡薄 形式民主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利益驱动"。由于"利益驱动",导致了一些单位和部门的执法人员不择手段,不顾法律,不顾后果地把执法的机会当作捞取"利益"的机会,践踏了法律的神圣地位,损害了人民和党的利益。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政治体制的含义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原则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政治体制的含义 政治体制 我国的政治体制 是指政治制度表现和实现形式,指国家权力的结构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制度和运行机制。 是指与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 我国的政治体制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关系 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性质组织、分配、运作等方面的规范法度,主要是指国体和政体的统一。包括基本的政治制度和具体的政治制度,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一个社会形态阶级本质的内在反映,而具体的政治制度就是指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它包括机构和人事设置、决策程序和机制、各个权力机构之间职权的划分和相互关系以及权力运行的形式和机制。 区别与联系:基本政治制度,在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形态的变更而发生根本的变革,一旦建立则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政治体制则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同基本政治制度相比,政治体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对整个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更为直接,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程度影响着基本政治制度的实施和完善。 政治体制可理解为局部的微观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过程中的具体化;它受政治制度的制约,也影响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基本政治制度的制约,是基本政治制度的外在表现和日常实施。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内在要求。 2.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深入发展的迫切要求;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党的十四大在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正式提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是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邓小平集中强调了四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领导和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第二是权力下放,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地方和基层的关系;第三是精简机构,这和权力下放有关;第四是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实现干部“四化”,使大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B、党的十五大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这些任务,有的已经完成,需要巩固;有的尚未完 成,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同时,随着经济、文化的 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又提出了 新要求。 C、党的十六大对今后一段时间的政治体制改革提 出了九项任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 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 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 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安定。
我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和苏东剧变的教训说明,要保证政治体制改革健康、有序、顺利地进行,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政治体制改革也不能成功。 第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根据我国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6页) 第三,必须有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很复杂,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但是,方法要细致,步骤要稳妥,要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保持国家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判断、衡量政治体制改革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看”的要求: 邓小平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3页)
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完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 完善司法体制机制 ,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作斗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30年选人用人制度十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改革开放30年选人用人制度十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6月21日下午,湖北宜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任人民政府市长。据了解,以全票当选市长的周森锋今年29岁,系湖北省目前年龄最小的市长。周森锋出生于1980年7月,河南禹州人,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系襄樊向清华大学引进高素质人才),他历任襄樊市建委副主任、规划局副书记、副局长和宜城市副市长、副书记、代理市长。 周森锋(左)向村干部询问娃娃菜经营模式
关键词二: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 关键词三:权力下放 关键词四:公务员制度 关键词五:企事业单位聘用制 关键词六:公开选拔 关键词七:干部能上能下 关键词八:《公务员法》颁布 关键词九:总书记的“格外关注” 关键词十:用人“六大导向”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概念 依法治国 内容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要性 基本要求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主要任务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326页。
一、依法治国 1.概念 :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的内容 依法 治国 的内容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3)依法治国的依据和方法,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依法 治国 的内容 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4)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现在,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所处环境和队伍结构已经发生许多重大变化。这些重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党对国家的领导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带头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严格依法办事。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建立起自己的法律制度,才能使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主制度、民主结构、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都需要有法律加以确认、规范,并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离不开法制的保障。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比较完备的法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显得更加紧迫。当前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不少混乱现象,如失信毁约、制假贩假、偷税漏税、欺行霸市等,破坏了市场秩序,干扰了国家建设,损害了群众利益。这些都与我们相关法律不够健全以及执法不力有直接关系。 4)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法律对保持国家的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矛盾比较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要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还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中国法学会:计划设计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总体规划方案 2009年1月20日,中国法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习近平出席大会,周永康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致祝词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的核心 就是要建立统一、 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是对立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的核心 就是要保证法律效力 的普遍性和有效性,是对公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关键 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 的执法和司法,是对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基本要求。 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保障 就是对一切违法 犯罪行为都要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的原则,给予惩处,是对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基本要求。
2.加强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 1)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 3)推进依法行政。 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5)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6)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制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3,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执政水平的有效途径。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第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来看,从封建专制到资本主义民主法制,再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走向文明的标志。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课堂总结 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加强政治体制改革。
课堂练习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决定的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D.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 答案:B 2.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理论是( ) A.依法执政 B.科学执政 C.民主执政 D.理性执政 答案:C
3.当前,我国十分重视基层民主建设。在农村,加快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制度;在企业,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这表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C.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D.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答案:D 4.2004年9月15日,首都各届集会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主要职权是行使( ) A.决定权 B.任命权 C.选举权 D.立法权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 A.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 B.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派成员到对方担任领导职务 C.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D.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答案:ACD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 A.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答案:ABC
7.下列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是( ) A.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B.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 C.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D.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答案:ABD 8.胡锦涛总书记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有 ( ) A.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B.我国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C.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D.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答案:ABCD
讨论: 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现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
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