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自然地理的基本特点 南美洲人文地理的基本特点 第十章 南美洲 南美洲自然地理的基本特点 南美洲人文地理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自然地理基本特征 面积:1797万km2; 人口:3.5亿(2001) 一.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 海陆位置:大洋环绕 纬度位置:12°25’N-53°54’S(主体在10°N﹣南回归线) 大陆轮廓:倒三角形,岸线平直,少半岛和岛屿 地理意义:热带类型为主,海洋性强,与欧美政治经济关系密切
南 美 洲 地 理 位 置
填图作业1-1: 洋:大西洋,太平洋 海:加勒比海,委内瑞拉湾,巴拿马湾 海峡:德雷克海峡 半岛:瓜希拉半岛 岛屿:智利群岛(火地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科隆群岛,特立尼达岛
二.南美地形 (一)基本特点 1.西部安第斯山纵贯 特立尼达岛/中美山脉-火地岛:长9000km,宽300km(最宽800km),高3000m(最高阿空加瓜山6960m) 北段(4°S以北):山脉条状分支、谷地幽深 中段(4°S-28°S):两山夹一山原 南段(28°S以南):两山收敛成山链
南 美 洲 地 形 图
安第斯山脉的北段
安第斯山脉的中段 安第斯山脉的南段
2.东部平原与高原相间 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平原:偏居大陆中部,海拔<300m,面积最大 高原:偏居大陆东部,海拔300-1500m,地面波状起伏 总结:地形结构为南北三个纵列带
(二)地质构造基础 前寒武纪:南美古陆台(巴西陆台、巴塔哥尼亚陆台) 古生代: 中新生代:阿尔卑斯构造运动 南美陆台升降运动(地盾区-高原;地台区-平原) 古生代构造运动 中新生代:阿尔卑斯构造运动 三叠纪始:冈瓦纳古陆分裂,南大西洋形成 侏罗纪末-白垩纪:安第斯山脉-秘鲁智利海沟 新生代至今:火山、断裂活动和岩浆侵入
南美古生代褶皱带 冈瓦纳古陆 南美古陆台 太平洋板块
三.南美气候 (一)基本特点 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 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占2/3+) 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 东部:纬度地带性 西部:纬度地带性与经度地带性的综合表现
南 美 七月气温分布图 28℃ 20℃ 4℃ 0℃
南 美 一月气温分布图 24℃ 20℃ 20℃ 8℃
南 美 降水量分布 图 ≥2000mm ≤100mm 1000mm 1000mm ≥2000mm
南 美 气候类型分布 图
(二)气候成因 1.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 2.大气环流 西岸: 3°S 以北:海风 3°S-30°S:离岸风 东部: 30°S 以北:海风 30°S 以南:陆风
南 美 一月大气环流图 H H L H H L
南 美 七月大气环流图 H H L H H L
3.地形结构 西部山系:构成气流运行的障壁;影响降水的分布;自身形成多样化的气候垂直带谱;促成西岸气候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东部高原和平原:有利于大西洋气流的深入和东部气候纬度地带性的形成 4.洋流 西岸:秘鲁﹣智利寒流,太平洋赤道逆流 东岸:圭亚那暖流,巴西暖流,福克兰寒流
四.南美水系 (一)基本特点 1.河网分布的差异性 东西差异:河长、流量、落差、是否成体系等 南北差异:河网密度、流量、水位变化等 西部:分向南北,水文网变异趋向是逐渐体现湿润性和变化的相对稳定性(以南回归线为轴) 东部:分向南北,水文网变异趋向是逐渐体现干旱性和变化的极端性(以赤道为轴)
南 美 流域系统 太平洋流域(7%) 大西洋流域(85%) 内流区(8%)
2.内流区的局限性:面积占8%;分布于玻利维亚高原、 巴塔哥尼亚高原西北部 3.湖泊的贫乏性:马拉开波湖14000km2,帕图斯湖 10140km2,的的喀喀湖8330km2;40°S以南安 第斯山区小湖群
(二) 三大水系 亚马孙河 拉普拉塔河 奥里诺科河 源头 乌卡亚利河 格兰德河 帕里马山 长度 (km) 6480 5607 2060 流域面积 (km2) 705 320 88 河口流量 (m3/s) 21.00 1.73 1.40 备注 水量6600km3/a (“淡水海”) 伊瓜苏瀑布 (长3000-4000m) 瓜伊拉瀑布 安赫拉瀑布 (落差979m)
帕里马山
伊瓜苏大瀑布 安赫尔瀑布
五.自然植被-土壤带 热带类型广阔、亚热带和温带类型受限、缺少高纬 类型; 分布、排列和更替与气候类型布局图式相同; 东部:纬向地带性【热带常绿雨林-砖红壤(向南向北)→热带稀树草原-红壤→热带半落叶林-红壤、砖红壤】 西部:纬度地带性与非纬度地带性的综合表现【热带常绿雨林-砖红壤→热带荒漠-荒漠土→亚热带硬叶林-褐色土→温带湿润森林-棕壤】
南 美 洲 植 被 分 布 图
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温暖湿润 1.西部自然地理区 北段安第斯山区 中段安第斯山区 南段安第斯山区 西岸热带荒漠区
南 美 洲自然地理分区 西部自然地理区:四个 东部自然地理区:八个
2.东部自然地理区 奥里诺科低地区 圭亚那高原与沿海低地区 亚马孙平原区 巴西高原区 格兰查科平原区 潘帕斯平原区 科迪勒拉前山和干盆地区 巴塔哥尼亚高原区
科迪勒拉前山和干盆地区
填图作业1-2: 山脉:安第斯山,科迪勒拉前山 高原:圭亚那~,巴西~,巴塔哥尼亚~,玻利维亚~ 平原:亚马孙~,奥里诺科~,拉普拉塔~ 河流:亚马孙河,奥里诺科河,拉普拉塔﹣巴拉那﹣巴拉圭河 湖泊:马拉开波湖、帕图斯湖、的的喀喀湖 自然地理分区(区界)
第二节 人文地理基本特征 一.历史、政治、文化与居民 1.历史 印第安人的家园(16世纪以前) 西葡殖民(西印度群岛向北向南) 民族独立(1810-1826) 2.政治 西葡实现政治统一体 独立后深受美国政治的影响
教皇子午线:罗马教皇1493年5月4日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线西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线东则属于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 葡不服,重划:1494年6月7日西、葡两国签订了《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将分界线再向西移270里格。
3.文化 拉丁文化:拉丁语族,天主教 印第安文化:西部山区,巴西 黑人文化:南美东北和中美洲 4.居民 人口数量(第四):3.5亿(2001年) 人口增长(第二):1.8% 种族构成:三大人种,混血人种(40%+) 白人 + 印第安人 = 美斯的索人 白人 + 黑人 = 摩拉特人 印第安人 + 黑人 = 桑鲍人
人口分布 沿海:南美东南、北部、智利西岸、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西岸等 山区:安第斯山区、巴西东南高地 城市(65%+):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蒙得维的亚、加拉加斯、圣菲波哥大、圣地亚哥
二.经济地理 1.发展中大洲中,发展水平最高(巴、阿、墨) 2.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殖民时期:农业庄园、采矿业 独立后:农场种植业、大型采矿业 1940’:“进口替代”战略(普雷维什的发展主义理论——国有化) 1970’:“出口导向”战略(债务危机) 1990’:经济体制改革(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私有化、自由贸易) “中等收入陷阱”:劳动力成本,科技创新能力
拉美外债一览(单位:百万美元) 统计 1982年 1987年 1992年 墨西哥 87600 102400 106000 巴西 92812 121174 124700 阿根廷 43634 58324 58000 智利 17159 20660 18775 委内瑞拉 32050 34833 36000 秘鲁 11465 15373 20890 全拉丁美洲 330962 426024 450875
大洲经济发展水平对比(联合国,2008) 世界 亚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中美洲 非洲 大洋洲 GDP (亿$) 608196 167352 213722 156071 29126 12183 15228 11719 比重 (%) 100.00 27.52 35.14 25.66 4.79 2.00 2.50 1.93 增速 3.13 4.49 2.30 3.06 3.51 3.65 3.50 3.07 人均 ($) 9012 4106 29151 45232 7572 8145 1545 33877
拉美的“单一经济” 拉美独立后,政权都落入白人大庄园主集团手中,并与与 外国资本家互相勾结,特别是英国资本家。19世纪50年代 以后,英国资本陆续控制了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部门,如 巴西的棉花与橡胶,阿根廷的羊毛、谷物及肉类,墨西哥 的银矿,智利的硝石,委内瑞拉的石油,以及大多数国家 的铁路与港口。 一战前,美国逐渐取代英国资本。美国垄断资本对拉美的经济侵略,使经济“单一化”更加突出,如智利的铜、委内瑞拉的石油、玻利维亚的锡、中美各国的香蕉等主要产品,几乎全被美国垄断资本控制。
3.区域经济联系(一体化组织) 南方共同体市场 成员:巴、阿、乌、巴拉圭(1995年) 性质:关税同盟 安第斯共同体 成员:秘、玻、厄、哥、委(1969年) 性质:共同市场 南美自由贸易圈 美洲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北美自由贸易区
复习思考题 南美洲地形与气候的基本特点 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气候是什么类型? 南美洲地表水分布及其水文特征的地域差异性。 南美洲自然地理整体性和差异性 南美洲人口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为什么南美洲是发展程度最高的发展中大洲 南美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