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第十四章 两栖纲(Amphibia) 两栖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Advertisements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儿科护理教研室 主讲教师 刘晓丹 教授.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儿科护理教研室 第一节 生长发育概述 一、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规律 二、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二、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生长发育评估 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 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 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1 湖北医药学院耳鼻咽喉科 鼻在什么地方 ? 鼻的解剖 Anatomy of nose 2 外鼻 external nose 鼻腔 nasal cavity 鼻 窦 accessory nasal sinuses 颅腔 cranial cavity 眼眶 orbital cavity 口腔 oral.
前庭蜗器前庭蜗器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系统解剖 进入课件 末页 耳() 耳( ear ) 耳的组成: 耳的组成: 外耳: 外耳: 耳廓: 耳廓: 外耳道: 外耳道: 鼓膜: 鼓膜: 中耳: 中耳: 鼓室: 鼓室: 咽鼓管:乳突小房和乳突窦:内耳:骨迷路:膜迷路:声波的传导: 内 容 提 要内 容 提.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能量, 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他们健康吗? 人体内能量的平衡与调节 奉城二中 徐玉.
周围型肺癌 CT 征象 分 析 攀钢密地医院放射科. 周围型肺癌: 系指发生于段及 段支气管以远的肺癌,约占原发性 支气管肺癌的 1/4 ,以腺癌多见。 其发病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吸烟、 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 射、饮食与营养等。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癌症学会将结核列为肺癌发病 因素之一。尤其是结核瘢痕者,男.
歐亞書局 1 生 物 學 《 精華版 》 第七版 Johnson The Living World.
大象報告 製作:周泓宇圖片:姚勝騰、柯俊安資料:林岑祐. 大象的食物 大象吃青草、樹皮、樹葉等多種不同的食 物。大象用長鼻攀折樹枝、把樹連根拔起, 還把另一些樹的樹皮剝光,讓樹木枯萎。 大象就這樣把森林變為開闊的林地,使燎 原野火易於發生,終於把那個地帶變為無 樹平原。大象喜愛有樹的地方。從前大象.
岭南药果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刘强. 种类 岭南的水果品种有 500 多种,其中以荔枝、香蕉、 木瓜、菠萝分布最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被 誉为岭南四大名果。 此外,还有芒果、杨桃、石榴、龙眼、白榄、乌 榄、黄皮、杨梅、菠萝蜜、三华李、西瓜等。
第十章 滑菇栽培技术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滑菇生物 学特性,目前生产情况和栽培形 式,掌握滑菇生产中的主要技术 环节,能够独立进行栽培生产。
得獎作品.
一、血管的组织结构.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油茶良种繁育技术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志真 联系电话: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医学基础教研室 王 艳
狗的種類 作者:麥澤洋.
盲杖与盲杖技巧.
自我介紹 班級:運促一甲 學號:D 姓名:張晉輔.
自傳 82410陳信宏.
第一章 建筑工程造价概述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工程实例.
物业装修管理 周定福 编 二○○八年五月.
研究計畫執行 & 計畫人員管理 注意事項說明 研發處研推組 董家鈞組長.
人体的新陈代谢.
白酒生产工艺 项目三 酒曲生产技术.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厚厚的气体包围坚实的土地,养育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这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为大气层。
愛錢又搞笑的日本警察 兩津勘吉.
第五章 餐饮食品原料采购管理.
青铜器的器型 炊食器: 炊具:鼎、鬲、甗等 食器:豆、簋、敦、盨、簠等 酒器: 饮酒器:爵、角、觚、觯等 温酒器:斝
以 天 空 为 友 以 大 众 为 天 尹 洁
名以清修 利以义制 绩以勤勉 汇通天下 新晋商理念 李安平
生命之托 重于泰山 张芳芳.
病例讨论(2).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Anatomy of Female Genital System
第三大單元 犬隻之飼養與管理 1.犬隻選擇 2.犬的繁殖 3.幼犬的飼養與管理 4.成犬的飼養與管理.
烟草栽培学 南平农校 杨志和.
The Local Anatomy of Oral Maxillo-Facial and Neck
牛品种介绍及繁殖技术 张金山 研究员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二0一三年三月.
第十章 树脂类中药.
走进哆啦A梦的生活.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 徐振兴 研究员 2015年6月25日.
运 动 系 统 Locomotor System.
预备年级体育理论 肥胖与消瘦的危害.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
聽覺生理與聲音傳遞 張素玉 2009/07/14.
拒绝危险驾驶  安全文明出行 2015全国交通安全日专题课件.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正常人体学基础 (下册) 感觉器官 主讲:王慧军 神木职教中心医学系.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早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古籍中,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于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七年级 上册 2.1 整式 (第1课时).
歡迎來認識黃金獵犬 黃金獵犬的神祕小世界.
切花栽培概述 《花卉栽培》精品课程课题组制作.
江苏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系列教材
军队院校和国防生 报考指南 (第 一 讲).
江苏省大丰市农广校.
蔬菜生产技术 茭白栽培.
健康體位講座 如何增進健康體適能 演講者:張書軒 老師 96.09.28.
呼吸系统(二) respiratory system
自我介紹 大同國中 湯晴雯.
个 人 简 历 R e s u m e 2019/4/12.
廣翅蠟蟬.
烟花爆竹工程设计的产能匹配 中国烟花爆竹协会 钱志强.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一人一花計劃 年 石 竹 Dianthus chinensis.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两人同心,才能同行。 狮子因抓到猎物,才会在林中咆哮。 少壮狮子抓到东西,才会从洞中发声。 因为有机槛,雀鸟才会陷在网罗里。
這個距離可以是直線的長度,也可以是曲線的長度。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3. 活动:降落伞比赛.
几个容易误解的 土力学问题 河海大学 殷宗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动物生物学》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第十四章 两栖纲(Amphibia) 两栖纲

第十四章 两栖纲(Amphibia) 第一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两栖类的躯体结构 第三节 两栖纲的分类

第一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皮肤裸露,表皮轻度角质化,有利于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有丰富的皮肤腺和血管,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2、两栖类的成体有典型陆栖脊椎动物的骨骼。如: (1)自接式(autostylic)颌弓(颅骨通过方骨(quadrate)和关节骨(下颌)连接); (2)头骨(skull)和脊柱形成可动关节; (3)脊柱分化成颈椎(cervical vertebra)、躯干椎、荐椎(sacral vertebra)和尾椎四个部分; (4)出现了胸骨(sternum); (5)有典型的五趾型附肢(pentadactyle limb)等。

3、成体出现了内鼻孔和囊状的肺(lung),可以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但肺的结构简单,不能完全满足机体对氧的要求,还必须靠皮肤辅助,幼体仍用鳃(gill)呼吸。 4、由于肺呼吸的出现,成体的心脏由二心房、一心室组成,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幼体仍为单循环,一心房、一心室。 5、大脑两半球已完全分开,大脑顶壁出现了分散的神经细胞,形成了原脑皮,但仍主司嗅觉。感觉器官也发展了一些适应陆栖生活的结构,如出现了可动的眼睑、泪腺(lachrymal gland)、瞬膜、中耳(middle ear)(听骨、鼓室 tympanic cavity、鼓膜 tympanic membrane)等。

第二节 两栖类的躯体结构 一、外形 现存两栖类因长期适应不同的栖息环境,外形有明显区别。 1、蛙型(蛙蟾型、无尾目):典型的两栖类为半陆栖的蛙型。 幼体生活水中,形似鱼,颈部很不明显,有发达的尾部。 成体生活陆地,无尾,头短而宽,有一对眼,多具活动眼睑和半透明的瞬膜。有的眼后有鼓膜。吻端有外鼻孔一对,口裂较大。颈外型虽不明显,但已有了一个颈椎,所以头部较鱼类已大为灵活。躯干较粗短,两侧着生前后肢,后肢特别强大,适于跳跃,如,黑斑蛙。

2、蝾螈型(鲵螈型、有尾目):有发达的尾部,体延长,前后肢较均衡,如,肥螈。

3、蠕虫型(蚓螈型、无足目):穴居的种类则呈蠕虫型,形似蚯蚓,四肢退化,几乎没有尾部,如,鱼螈。

二、皮肤 两栖类皮肤裸露,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 1、表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表面1-2层细胞开始角质化,但角质程度不深,仍属活细胞。这种轻度的角质化,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重要适应,可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发。蟾蜍由于表皮角质化较深,故成体可在离水源较远的地方生活。角质层(corneum stratum)内为生长层,其细胞能不断向外长出新细胞,以补充脱落的角质层。 表皮中有大量多细胞的皮肤腺。常见的皮肤腺有粘液腺(mucous gland)和毒腺(poison gland)。

2、真皮:厚而致密,由结缔组织构成,分两层。 上层是疏松的海绵层,分布着腺体,神经末梢,色素细胞(chromatophores)和大量的毛细血管。 下层为致密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3、皮下组织:在真皮的内层。

三、骨骼系统 两栖类成体有典型的陆栖脊椎动物的骨骼,较鱼类获得了更大的坚韧性和活动性。 (一)头骨 头骨宽而扁平,十分特化。脑颅中的颅腔小。 软骨性硬骨骨化不良,硬骨大量消失,尤以眼眶四周为显著,因而闭眼时,眼球能压入口咽腔(有利吞咽)。脑颅后方有两枚枕髁和颈椎构成可动关节。

(二)脊柱 由颈椎、躯椎、荐椎、尾椎四部分组成。颈椎1枚,略呈环状,称寰椎(atlas),有一对关节窝与枕髁相关节,增加了头部的活动性。荐椎1枚,有发达的横突和髂骨牢固相接,增加了后肢的承重能力。

蛙头骨后面观 躯椎背、前面观 寰椎

颈椎和荐椎的出现是适应陆栖生活的特征,但和高等脊椎动物相比还很原始。躯椎和尾椎数目变动范围较大。蛙类多具7枚躯椎,尾椎愈合为一枚长形尾杆骨,整个脊椎的类型在低等种类为双凹型,高等的为前凹型(procoelous)或后凹型(opithocoelous)。 两栖类开始出现胸骨,这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之一。

(三)带骨和肢骨 1、肩带:两栖类的肩带已和头骨脱离了联系,由上肩胛骨,肩胛骨(scapula)、乌喙骨(coracoid)、上乌喙骨(epicoracoid)和锁骨(clavicle)组成。 肩胛骨和乌喙骨之间形成肩臼(glenoid fossa),与前肢的肱骨相关节。

蛙全身骨骼

蝾螈

2、腰带:腰带由髂骨(ilium)、坐骨(ischium)、耻骨(pubis)构成。髂骨与荐椎横突相连,三骨愈合处形成髋臼(acetabulum),和后肢的股骨相关节。 3、前肢和后肢:从两栖类开始出现了五趾型附肢。典型的五趾型附肢均由三部分组成:即前肢由上臂,前臂和手组成;后肢由股(大腿)、胫(小腿)、足组成。

四、肌肉系统 两栖类由水生向陆生发展的结果,肌肉的原始分节现象已经消失,仅在腹直肌(musculus rectus abdominis)上,尚可见到横行腱划(inscriptio tendineae),为分节现象的遗迹。 四肢肌环绕带骨及肢骨四周分布,形成发达的长形肌群,特别是后肢尤为发达。两栖类的四肢肌,除肢外肌,还发展了肢内肌,使运动功能大为加强。 鳃肌退化,部分转化为咽喉部的肌肉,节制舌和喉的运动。

蛙肌肉系统背面

蛙肌肉系统腹面

五、消化系统 1、消化道包括: (1)口、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回肠)、大肠(直肠)、泄殖腔。 (2)口咽腔结构复杂。 齿细小呈圆锥状,只有防止食物滑脱的作用,并无咀嚼功能。肌肉质的舌尖,大多分叉,舌根着生在口腔底壁前端。(舌尖:蛙分叉;蟾蜍不分叉。)。 舌能分泌粘液,可迅速翻出捕食。口咽腔顶壁有颌间腺(intermaxillary gland),可分泌粘液,能湿润食物,帮助吞咽,眼球可压入口腔,迫使食物推向食道。 口咽腔内还具有内鼻孔、耳咽管孔、咽门和食道开口(共七个)。蛙类在口咽腔两侧或底部有一对或单个声囊,是发声的共呜器。

(3)食道,道短。 (4)胃,囊状,贲门(cardia)、幽门(pylorus)。无足类的胃不明显。 (5)肠可分为小肠和大肠(intestine crassum)。成体两栖类大多为肉食性,所以大、小肠均很短。无尾类的幼体以植物性食物为食,肠管相应盘曲而长。 (6)食物残渣最后从泄殖腔孔(肛门)排出体外。 2、消化腺:两栖类的消化腺有胃腺、肠腺、肝脏、胰脏。肝脏大而分成三叶,胆囊介于左右两肝叶中间,胆汁通过胆管通入十二指肠(duodenum)。胰腺呈狭长形,位于十二指肠和胃之间,胰管末端汇入胆管。

六、呼吸系统 两栖类幼体以鳃呼吸; 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为一对简单的薄壁囊。皮肤和口咽腔在气体交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肺囊内壁呈峰窝状,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呼吸道仅为一短的喉气管室。由于肺呼吸还不完善,还必须有皮肤的辅助。冬眠时,呼吸作用几乎全由皮肤完成。

七、循环系统 两栖类幼体水生,用鳃呼吸,心脏结构、血液循环与鱼类相似; 成体肺代替了鳃,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演变为二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由单循环变为不完全双循环,体动脉弓中含有混合血,这是两栖类循环中最显著的特点。

(一)心脏 成蛙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四部分组成。静脉窦呈三角形,位于心脏背面,汇集全身回归的缺氧血。心房出现了分隔,左心房接受肺静脉(pulmonary vein)的多氧血,右心房接受静脉窦的缺氧血。心房以房室孔通心室。心室壁厚,有肌肉柱(分隔),能减少心室内动、静脉血的混合程度。动脉圆锥接心室,在连接处有三块半月瓣防止血液逆流。动脉圆锥延伸出左右二动脉干,每支动脉干各以两个隔膜分隔为三支:由内向外为颈总动脉、体动脉和肺皮动脉。

蛙心脏背面观 蛙心脏腹面观

(二)动脉 肺循环的出现使原来的六对鳃动脉弓发生了很大变化。第1、2、5、对动脉弓消失,仅保留第3、4、6对。第3对演变为颈总动脉,第4对演变为体动脉,第6对演变为肺皮动脉。 1、颈总动脉再分出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颈外动脉( external carotid artery),颈外动脉供应口腔壁和舌等处的血液。颈内动脉供应脑部的血液。 2、左右体动脉弓(systemic arch)在心脏后汇合成背大动脉再分支到内脏、躯干、后肢等处。 3、左右肺皮动脉,每支又分为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和皮动脉(cutaneous artery),分别通入肺和皮肤。

(三)静脉 成蛙有: 1、前(大)腔静脉一对,代替鱼类的前主静脉,接受颈外(外颈)静脉(extermal jugular vein)、内颈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锁骨下静脉的血,和后腔(大)静脉血。 2、后腔静脉一条,代替了鱼类的后主静脉,它接受肾静脉(renal vein),生殖静脉(genital vein),肝静脉的血,A、肝门静脉收集消化道、胰、脾与腹静脉的血,在肝内通过毛细血管再汇成肝静脉。B、肾门静脉(renal portal vein)接收股静脉、臀静脉的血,在肾内分散为毛细血管网再汇成肾静脉。 3、腹(肾)静脉代替了鱼类的侧腹静脉,它是由左右后肢静脉分出来的一对(骨盆静脉)在腹中线汇合而成,沿腹壁中线前行,汇入肝门静脉。 4、肺静脉一对,左右肺静脉合成一条通入左心房。

蛙的动脉系统 蛙的静脉系统

(四)淋巴 两栖类的淋巴系统在皮下扩展成淋巴间隙,无淋巴结。蛙类有两对淋巴心,前淋巴心位于肩胛骨下,第3脊椎横突后方,开口于颈内静脉。后淋巴心位于尾杆骨前端的两侧,开口于髂静脉。 淋巴心能博动,有推动淋巴液流回心脏的功能。

八、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一)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 两栖类的脑基本上和鱼类相似,也为五部脑。 大脑较鱼类发达,大脑半球已完全分开,其两侧和顶部均有神经细胞出现,称为原脑皮(archipallium),但仍主司嗅觉。 小脑不如鱼类发达,这与其活动范围狭窄和运动方式简单有关。 脊髓在肩部和腰部出现两个膨大,分别称肩膨大和腰膨大。

2、外周神经 脑神经10对,其名称和分布与鱼类相似。 脊神经聚集形成臂神经丛和腰神经丛(由于四肢的出现),支配四肢肌肉。蛙的脊髓两侧的交感神经干已相当发达,呈链状,其上的神经节有交通支与脊髓相连接,并有分支分布到血管、腺体和内脏等处。副交感神经不发达,位于头部、荐部。

(二)感觉器官 两栖类的幼体及部分水栖成体和鱼一样,都是通过侧线系统接受外界的压力刺激。 1、眼:适应于陆地生活,较鱼类更适于看远处物体。虹膜有环肌及辐射肌,可调节瞳孔的大小,以控制进光量。 蛙类有活动的下眼睑和半透明瞬膜,能自由闭眼,有保护眼球的功能。还有防止眼球干燥的瞬膜腺,能分泌一种油状物质滑润眼球和瞬膜。

2、耳:陆上生活的成体两栖类,适应接受空气中的声波,听觉器官发生了较大变化,首先出现了中耳(middle ear)。中耳腔叫鼓室(tympanic cavity),有鼓膜接外耳,鼓室有耳咽管(eustachin tube)和口咽腔相通。它有平衡鼓膜内外压力的作用,鼓室内有耳柱骨,连接鼓膜和内耳的卵圆窗。内耳的结构基本和鱼类相似,但已有瓶状囊,具感受声波的功能。 3、鼻:有鼻囊一对,有外鼻孔,还出现内鼻孔,因此,两栖类的鼻腔不仅是嗅觉器官,也是呼吸的通道。鼻腔腹侧内壁嗅粘膜(olfactory mucous membrane)伸长变形,而成为一对盲囊状的犁鼻器,有感受味觉的功能。

九、泌尿生殖系统 泌尿: 有暗红色中肾一对,位于体腔后部脊柱两侧,以中肾导管为输尿管,在雄性兼有输精功能。输尿管通泄殖腔,腔的腹面有膀胱。两栖类肾脏的肾小球发达,滤过功能较高,每日滤出水量可达体重的1/3,但肾小管吸水力很弱,在陆地上体内水分的保持,主要靠膀胱的重吸收作用来完成。 生殖: 1、雄性:有精巢一对,精细胞经输精小管进入中肾管,经泄殖腔排出体外。 2、雌性:有卵巢一对,成熟的卵子入腹腔经输卵管的喇叭口到输卵管,通入泄殖腔排出体外。

第三节 两栖纲的分类 现存两栖类约有4200种,我国约有280种,分属三个目。 一、无足目 Apoda (蚓螈目 Caeciliformes)(有160种,我国有2种) 我国广西的双带鱼螈(Ichthyophis glulinosus)和云南的版纳螈(I. bannanica)是我国的代表种。

二、有尾目 Caudata or Urodela(蝾螈目 Salamandriformes)(有9科,60属,约358种,我国有37种) 分布于湘、鄂、黔、桂、晋、陕等省区的大鲵(娃娃鱼)(Megalobatrachus),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此外,极北小鲵(Hynobius keyserlingii)、中国小鲵(H.chinensis)、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肥螈(Pachytriton brevips)等是习见种。

极北小鲵 泥螈 洞螈 肥螈

三、无尾目 Anura(蛙形目 Raniformes)(有3500种,我国有240种) 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和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是动物学教学、科研及医学研究的重要实验动物,许多教材中还用其作为两栖纲的代表。 黑斑蛙(青蛙)(Rana nigromaculata):属于蛙科(Ranidae),体长达7~8厘米。皮肤光滑多腺体,背部褐色或绿色,有两条纵行的皮肤褶,中央有一纵行白色条纹;腹面白色;后肢上有许多黑色横斑。常栖息于河流、池塘、稻田的水中及岸边草丛中,分布很广。 牛蛙(R. catesbeiana): 发牛声, 1950年从美国引进。食用蛙。体重达1Kg。

金线蛙(R.plancyi):属于蛙科,体长约5厘米左右。皮肤光滑。背面绿色,腹面黄色,背侧褶很宽,呈金黄色。栖居于池塘中。分布很广,不过数量不如黑斑蛙。 中国林蛙(R.temporaria chinensis):属于蛙科,俗称哈士蟆。体长约5-8厘米。背面、体侧及四肢上部为棕褐色。或黑褐色,腹面乳白色,鼓膜区有三角形黑色斑,后肢背面有显著的黑色横纹。生活于阴湿的山坡树丛中或山溪附近,冬季群集河水深处的石块下冬眠。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青海、四川等省。 虎纹蛙(R.rugulosus):大型、蛙科,最大体长超过100mm。头吻尖长,鼓膜大而显著,下颌前侧方有2个骨质齿状突,与上颌的相应凹陷吻合。

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属于蟾蜍科,俗名癞蛤蟆。雌性体长达10-11厘米。皮肤甚粗糙,背面密布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粒。背面暗红色,腹面乳黄色。陆栖性较强,白天藏匿在石块下、草丛或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东方铃蟾(Bombina orientalis): 属于盘舌科。体形小,体长约45cm。鼓膜不明显,无耳旁腺。皮肤粗糙,背面灰棕色或绿色,有不规则黑色斑点及许多刺疣,并能分泌毒液。受惊时,身体反弓。

中国林蛙 东方铃蟾 日本雨蛙 黑眶蟾蜍、大蟾蜍 虎纹蛙 北方狭口蛙

一、名词解释: (吞)咽式呼吸: 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而产生空气吸入和呼出肺的动力,来完成呼吸的,这种方式称为咽式呼吸。 原脑皮: 低等脊椎动物大脑表层仅有零星的神经细胞分布,并不形成细胞层。称为原脑皮。如两栖动物。

+ 二、判断与改错 两栖动物的肩带附着于头骨,腰带借荐椎与脊柱联结,这是四足动物与鱼类的重要区别之一。( ) 一 两栖动物的肩带附着于头骨,腰带借荐椎与脊柱联结,这是四足动物与鱼类的重要区别之一。( ) 一 两栖动物的肩带不附着于头骨,腰带借荐椎与脊柱联结,这是四足动物与鱼类的重要区别之一。 青蛙的粘液腺由表皮衍生,位于表皮层内。( ) 一 青蛙的粘液腺由表皮衍生,位于真皮层内。 两栖类动物外鼻孔一对,内具瓣膜,而且外鼻孔经鼻腔以内鼻孔开口于口腔。( ) +

三、填空 两栖类动物的身体分为( )、( )、尾和( )四部分。 头 躯干 四肢 两栖类动物的身体分为( )、( )、尾和( )四部分。 头 躯干 四肢 蟾蜍的( )为名贵的中药材,叫( );我国东北产的( )蛙,干制雌性整体叫( ),其干制的输卵管为( ),为著名的滋补强壮剂。 毒液 蟾酥 林 蛤士蟆 蛤士蟆油 现存两栖动物的体型大致可分为( )、( )和( )。其中鱼螈是( )的代表,各种蝾螈和鲵是( )的代表动物,而各种蛙类和蟾蜍是( )有代表。 蚓螈型 鲵螈型 蛙蟾型 蚓螈型 鲵螈型 蛙蟾型

四、选择填空 C C 两栖类是( )。 A、典型的水生动物 B、真正的陆生动物 C、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D、最低等的脊椎动物 两栖类是( )。 A、典型的水生动物 B、真正的陆生动物 C、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D、最低等的脊椎动物 C 两栖类背大动脉由什么形成?( )。 A、左体动脉弓 B、右体动脉弓 C、左、右体动脉弓汇合 D、颈总动脉 腰带由什么构成?( )。 A、髂骨、坐骨、耻骨 B、肩胛骨、乌喙骨、锁骨 C、髂骨、坐骨、尾骨 D、坐骨、耻骨、荐椎、尾骨 A

五、问答题 1、简述两栖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 2、简述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3、简述说明为什么两栖类还不能摆脱水环境的束缚。 4、蝌蚪与成体的比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