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拿的故事 二零一五年七月二十五日,第四課
約拿先知 約拿被介紹為亞米太的兒子,這位先知 出生于距離加利利拿撒勒不遠的一個村 莊。 (約拿書 1:1)。 “他收回以色列邊界之地,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海,正如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借他僕人迦特希弗人亞米太的兒子先知約拿所說的。” (列王紀下 14:25) 約拿被介紹為亞米太的兒子,這位先知 出生于距離加利利拿撒勒不遠的一個村 莊。 (約拿書 1:1)。 他是一個成功的先知。他針對以色列民 所作的預言應驗了。( 耶利米書 28:9 ). 約拿本身有很大的缺點,也有很大的優 點。 他固執,叛逆。但是他願意學習。他是 個勇敢,忠心於上帝,常常禱告的人。 無論如何,他也小氣,和自私,並且有 很重的報復心。 我們雖然滿身缺點,但上帝還是願意使 用我們。
被逼成為宣教士 “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華,向耶和華獻祭,並且許願。” (約拿書 1:16) 上帝告訴以色列人說,外邦人將會被他們所吸引,而且因以色列人的榜樣而悔 改歸主。 (申命记 4:5-6;以賽亞书 56:7)然而,約拿卻被呼召去到外邦人那裡去 傳揚 救贖的信息。 他被吩咐往東走陸路去,但他卻決定往西走水路離開。 他不順從上帝,可是風和海卻都聽從了它們創造主的話。 他在睡覺,可是水手們卻叫他求告他的神。 他不想要提起上帝,可是他卻被逼為他的信仰和使命作見證。 約拿雖然態度不佳,可是那艘船上的水手們卻是最先悔改歸主的外邦人。我們 上帝的慈愛是何等偉大!
約拿的悔改 根據當時的一些文獻記載,“三天三夜”是一個死人去到陰間(墳墓)的預表 性時間。 (約拿書 2:2). “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 約拿在魚腹中禱告耶和華他的神。” (約拿書1:17-2:1) 根據當時的一些文獻記載,“三天三夜”是一個死人去到陰間(墳墓)的預表 性時間。 (約拿書 2:2). 耶穌引用約拿的故事來作為他將要在 ‘地裡頭’去的比喻。(馬太福音 12:40) 他也會如約拿被大魚吐出來那樣的從死 裡復活。
約拿的悔改 上帝向約拿顯示憐憫。那同樣的憐憫, 也驅使上帝赦免了尼尼微人。 “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 約拿在魚腹中禱告耶和華他的神。”(約拿書1:17-2:1) 約拿面臨死亡的威脅。 但他信賴上帝會赦免他 的過犯,並且相信上帝 會拯救他。他在上帝面 前悔改。(約拿書 2:6- 9). 上帝向約拿顯示憐憫。那同樣的憐憫, 也驅使上帝赦免了尼尼微人。
奉差遣往敵人的領域去 當我們失敗時,上帝願意給我們第二次機會。 我們奉差遣向不認識上帝的人說話。 所傳的資訊是上帝的,不是我們的。 “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 (約拿書 3:2-4) 當我們失敗時,上帝願意給我們第二次機會。 我們奉差遣向不認識上帝的人說話。 所傳的資訊是上帝的,不是我們的。 福音是與審判同時臨到的。因為罪惡必須先被顯明,然後人們才能在基督裡找到救贖。 上帝永遠都會接受真實的悔改。他在罪人完全認識真理之前,就已經寬恕了他們。
“各大都市中的上帝的信使,切莫因他們蒙召而盡力宣揚救恩喜訊時所遭遇的邪惡、不義、和腐敗而感到灰心。主必以祂賜予住在邪惡的哥林多的使徒保羅的同一資訊,安慰每一個這樣的工作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徒18:9-10) 但願凡參與救靈工作的人都記得:雖有許多人不肯聽從上帝在祂聖言中所賜的教訓,但全世界的人決不會都轉離真光和真理,而不接受這位忍耐寬容之救主的邀請。 在每一個城市中,儘管它充滿強暴與罪行,總有很多人由於正確的指導而可能學習作耶穌的信徒。如此,成千上萬的人都可被救恩的真理所感動,並且受引領而接受基督為個人的救主。” 懷愛倫(先知與君王,第二十二章,節錄)
約拿的呼求 “就禱告耶和華說,耶和華阿,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嗎?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 (約拿書 4:2) 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約拿是聖經中唯一 的一個因上帝施恩,因上帝有同情心,不 輕易發怒,並且充滿了愛,而指責上帝的 人。他埋怨上帝不降所說的災,反而寬恕 了他們 。 那麼你說,約拿到底在哪裡出錯了呢? 是因為約拿不關心他人的死活,一心只顧 自己。在他看來,自己的名聲和福利,竟 然要比超過十二萬人的得救贖更為重要! 我們是否也像約拿一樣盲目呢? 我們是否有醒悟到我們所身負的使命---就 是為我們鄰舍的得救贖而努力呢?我們是 否心甘情願滿心歡喜的去完成我們的使命 呢?
懷愛倫(給教會證言,第五卷,第七十四章,節錄)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義務致力於減輕我們同胞的不幸,和增加他們的幸福。 若我們是堅強能抵擋試探的,那我們就有義務去幫助那些軟弱容易屈服的人。我們若有知識,就應該教導那些無知的。我們若蒙上帝賜福得財富,就應當幫助那些貧窮的。 我們必須為別人謀幸福。讓所有在我們影響範圍之內的人,都得以分享我們所擁有的好處。沒有任何人應該滿足於自己享用生命之糧,而不分給周遭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