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师教学理念 实现师生职业发展 徐小贞、马俊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2010-7-19 杭州
提纲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体系设计 高职公共英语的微观课程设计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实现师生职业发展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问题 1)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错位,高职教育的特点未能充分体现。 2)高职公共英语过分注重基础,未能考虑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 3)高职公共英语应用性不强,培养的学生不能有效地应用英语。 4)高职公共英语应试倾向严重,不利于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2.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对策 1)重点课题 ①职业性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②实践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实现方式。 ③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 ④高职公共英语的评估体系应能满足上述要求。
2 )基本思路 ①继承(语言教学理论、高职英语教学实践) ②借鉴(本科英语教学改革,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 ③统筹(高中、中职、本科、专业硕士) ④前瞻(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 ⑤创新(职业教育理论)
3) 十大要素 ①突出职业特色 ②突出应用能力 ③兼顾层次差别 ④协调各级教学 ⑤完善评估体系 ⑥完善学习内容 ⑦学时与学分制 ⑧信息技术及教学模式 ⑨师资培训 ⑩中国背景与国际趋势
4) 一个全新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体系 要素 内容 说明 教学目标 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结合 教学要求 一般要求 标准要求 较高要求 更高要求 与高中、本科衔接 2500 3100 3900 4500 以词汇为例 教学内容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交际技能、跨文化交际、学习策略 课程设置 基础英语 职场英语 行业英语 专业英语 课程主线、职业特色 素质英语(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 课程辅线 教学模式 包括“大班授课与小班操练相结”、“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多媒体光盘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等 突出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学评估 日常评估应以终结性评估为主转变为形成性评估为主,适当融入真实性评估的元素;水平考试改测试语言知识为主为测试语言能力为主。 英语应用能力证书 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公共英语类) 各行业英语证书 国际职业技能证书 参考证书 教学管理 学分制,师资培训 教学材料 一纲多本 教学环境 适合本校的立体化学习环境 4) 一个全新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体系
二、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体系设计 1. 高职教育的发展动力 1)社会需求 ① 主要表现:经济发展需求,劳动市场需求 ② 具体表现:工作岗位的需求
2)职业发展 初学者 高级初学者 有能力者 熟练者 专家 高职 中职 (本耐&德莱福斯, 转引赵志群,2009)
2.高职公共英语教育的发展动力 1)虽是一门文化基础课,最终还是为专业学生在将来工作岗位上的涉外交际服务。 2)反映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逻辑规律,反映工作岗位对从业者在英语方面的具体要求。
3. 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岗位需求分析 (以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为例) 艺术设计从业者 艺术设计师 艺术设计家 职场英语 行业英语 专业英语 专业研究中的 英语交际 工作过程中的 英语交际 商务活动中的 英语交际 艺术设计职业发展 职业英语课程 英语职业技能
4.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设计中的几个要素与处理原则 1) 几个要素 ① 外语课的文化特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就业、创业和转岗能力服务 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余祖光,2008) ②行业与英语的关联度 ③行业与小语种的关联度
2) 处理原则 ① 课程和课时由相关度确定的原则 ② 必修+指定选修+任意选修的模式 ③ 模块化设计的原则 ④ 职业和素质相结合的原则
5.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职场篇 专业英语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 必修 行业篇 素 质 英 语 行业英语 专业篇 职场英语 选修 素质篇 职场英语 行业英语 专业英语 素 质 英 语 必修 选修
6.《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的课程设置。 “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衔接”还是“渗透”? 总分:400~499 占55%;高于500占15% 英语:90 ~119占45%;高于120占7% (刘黛琳等,2009)
三、高职公共英语的微观课程设计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
(姜大源,2009) 工作任务分析 -- 根据工作岗位 或岗位群实施 典型工作任务 分析 行动领域归纳 -- 根据能力复杂 程度整合典型 工作任务形成 综合能力领域 学习领域转换 -- 根据职业成长 及认知规律重 构行动领域转 化为课程 学习情景设计 -- 根据职业特 征及完整思 维分解学习 领域为学习 单元 课程门类设置 教学设计实施 工作任务分析
2. 工学结合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开发 (以《新职业英语》系列教材为例) 1)工作任务分析和行动领域归纳 ①开发主体 开发主体 主要作用 相关任务 英语教师 主导 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景设计、语言学习任务设计 专业教师 桥梁 联系行业、企业,工作任务分析和行动领域归纳 行业协会、有关企业 咨询 社会需求介绍、工作任务描述 国家职业标准、NVQ 参考 提供系统、专业、权威、全面的参考 外籍教师 校对 审查学习任务的语言质量
② 艺术设计典型工作过程和主要工作任务分析 主 要 工 作 任 务 典 型 工 作 过 程 设计接洽 实力展示 客户接待 需求分析 报价及工期 进度安排 合同签署 设计准备 信息收集 市场调查 决策 设计创意 方案展示 方案讨论 设计草图 草图修改及定稿 设计表达 效果图 客户沟通 效果图修改 设计实施 原型制作 技术指导 客户回访 设计评估 预评估 中期评估 评估标准 后评估 设计管理 计划 实施 协调 监督、控制 设计人生 职业规划 团队精神 工作环境 职业发展
2)学习领域和学习情景的设计 ① 学习任务设计
② 专业学习情景 & 语言学习情景 单元 工作流程&语言技能 1 设计接洽 实力展示 客户 接待 需求 分析 报价及工期进度安排 合同 签署 阅读A 听 & 说 阅读 B 实用写作 模拟 套写 公司简介 公司相关人员约见、接待客户,客户询价、进度咨询 客户通过电子邮件表达设计需求 通过电子邮件回复客户需求 签署设计合同
③学习任务展现 课内 课外 阅读A 输入 词汇 听 输出 职业技能 说 语法 输入 阅读B 语音 写 输出 项目 语言知识 语言技能
④ 微观课程设计小结 内容选择: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以经验和策略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和论证的知识为辅;“怎么做”和“是什么”,少管“为什么”。 内容排序:关注工作过程的构成要素而不是知识的构成要素;关注知识的运用,而不是知识的储存。
四、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实现学生职业发展 1. 权威观点论证 1)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必须融入以下要素: ①产业要素 ②行业要素 ③企业要素 ④职业要素 ⑤实践要素 (马树超 范唯,2008)
2)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表明: ①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 ②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强调能力本位; ③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求企业与学校合作; ④工作过程是职业教育课程实践与理论整合的路径、手段和结构; ⑤模块课程的灵活性对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很有参考价值。 (姜大源,2008)
2.工学结合课程的创新点 1)廓清了知识的解构与重构的关系,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①知识在数量上没有变化,在排序的方式上发生变化; ②不是知识的空间位移,而是在工作中的融合。 2)厘清了工作的变与不变的关系,有利于解决行动与思维跃迁的问题 ①通过对现实具体的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设计,把握具备职业特征的工作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进而掌握完成工作过程思维的六步骤(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 ②通过对完整的思维过程的掌握与迁移,去应对未来变化了的具体工作过程。 3)理清了技术的潜在与实在的关系,有利于解决技术与技能互动的关系:通过形式上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设计获取实质上思维的工作过程。 (姜大源,2009)
3.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创新点 1)关于课程开发 ①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轨迹,同时兼顾职业发展主要阶段中的工作过程; ②在专业学习情景之后应该增加一向语言学习情景的转化过程,最终实现语言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 2)公共外语课工学结合的内涵 ① 目标上:学以能用 ② 内容上:学以致用 ③ 方式上:双语教学,实训室,顶岗实习,国外访学
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怎么描绘都不过分; 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温家宝
junboma@126.com 2601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