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师:李琼飞 课时:60=4×15 老师邮箱:liqf@shfc.edu.cn 有问题,欢迎通过E_mail答疑。 办公室:3210 每周二下午、周一下午 3:00-4:00答疑
使用教材: 微型计算机技术(第3版) 孙德文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 第三章 80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第四章 内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第五章 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 第六章 可编程并行和串行接口芯片 第七章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 第八章 模拟接口 第九章 计算机系统中的支持芯片 第十章 总线技术 第十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实用接口技术
参考书及参考网站 戴梅萼.史嘉权 微型机原理与技术(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年 周明德主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年 杨文显主编 现代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教程(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精品课程 湖南大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精品课程 http://jpkc.hnu.cn/wjylyjkjs/Course/Index.htm
课程任务: 课程目的: 掌握和理解微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开发方法,能根据实际要求完成微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为后续课程奠定专业技术基础。 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硬件组成、汇编语言指令系统、常用可编程接口电路、微机基本工作原理与应用。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各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思想。 了解当代计算机系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本课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专业课 数字逻辑 C语言程序设计 微机原理与 接口技术 计算机组成 原理 数据结构 计算机网络 操作系统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计算机系统结构 软件工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专业课
课程学习方法 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实现: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在学校学习的精髓在于: 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实现: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在利用别人最好成果的基础上取得进展。
课程学习方法 抓住教学过程中的3个环节 上课时要主动参与、发现、探究 独立完成作业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一起讨论,但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 将上课时的多媒体教案从教师手中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工具 , 主动参与、发现、探究; 课堂上会布置自学内容,通过自学从而培养自学的能力; 独立完成作业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一起讨论,但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 实验课前要预习,写出预习报告,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实验课后,要写实验报告,总结经验和教训, 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种严谨科学作风。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收获与时间成正比 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非常紧密,内容更新极快。只能采用解剖麻雀方法,教师在这里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收获与时间成正比, 花时间越多,收获将越大 。 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程学习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到课情况10% 实验和作业情况10% 期中考试20% 期末考试60% 最后的成绩:平时40%+期末60% 到课情况10% 实验和作业情况10% 期中考试20% 期末考试60%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1.1 概述 1.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946年,世界上出现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据和计算器) 1.1 概述 1.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946年,世界上出现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据和计算器) 发展到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的第四代,产生了微型计算机 1971年,Intel公司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Intel4004,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计算机时代。
第1代:4位和低档8位微机 4004→4040→8008 第2代:中高档8位微机 Z80、I8085、M6800,Apple-II微机 第3代:16位微机 8086→8088→80286,IBM PC系列机 第4代:32位微机 80386→80486→Pentium→Pentium II →Pentium III →Pentium 4 32位PC机、Macintosh机、PS/2机 第5代:64位微机 Itanium 、64位RISC微处理器芯片 微机服务器、工程工作站、图形工作站
Intel微处理器家族发展概述 4位处理器 4004、4040 x86前 8位处理器 8008、8080、8085 4位处理器 4004、4040 x86前 8位处理器 8008、8080、8085 IA-16 8086、8088、80286 Pentium前 80386、80486 x86架构 IA-32 早期架构 Pentium、Pentium MMX P6架构 Pentium Pro、Pentium II、Pentium III、Pentium II/III Xeon/Celeron Pentium NetBurst架构 Pentium 4、Pentium D、Pentium Extreme Edition、Xeon 其中Pentium D 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支持Dual-Core技术、Extended Memory 64 Technology(EM64T),Pentium Extreme Edition还支持Hyper-Threading (HT)技术
微处理器 发展历史 (1971-1973) (1974-1977) (1978-1981) (1981-1992) (1993-1995) 第一代 微处理器 发展历史 (1971-1973) 4位和低档8位机 Intel 4004 8008 第二代 (1974-1977) 中高档8位机 Intel 8080/8085 Z80、MC6800 第三代 (1978-1981) 16位机 Intel 8086/8088 80286 Z8000、MC68000 第四代 (1981-1992) 32位机 Intel 80386、80486 MC68020 (1993-1995) 第五代 32位机 特点: 1、速度越来越快。 2、容量越来越大。 3、功能越来越强。 Intel Pentium AMD K5 (2004-) (1996-2004) 第六代 第六代 64位机 32位机 AMD K8 Athlon64/FX AMD K8 Athlon64 X2 Intel Prescott PentiumⅣ Intel Pentium D Pentium PRO Ⅱ Ⅲ Ⅳ AMD K6 K7 Athlon
几幅图片 Intel 4004 Intel 8008 Intel 8086 Intel 80286 Intel 80386
几幅图片 Pentium Pentium MMX Pentium Pro Pentium Ⅱ Pentium Ⅲ Pentium Ⅳ
AMD K7 Athlon AMD K7 Athlon AMD K7 Athlon XP
一.冯•诺伊曼计算机基本结构(冯氏结构) 1946年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 诺伊曼提出 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发生了许多变化,但Von Neumann提出的二进制、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依然是普遍遵循的原则。
一.冯•诺伊曼计算机基本结构(冯氏结构) 1.“存储程序”概念的产生及其重要意义。 2.冯氏计算机结构: ENIAC(Electronic Numer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不具备“存储程序”的功能 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 ——采用“存储程序”的概念,并付诸实现, “开创了整个程序设计时代的到来” 2.冯氏计算机结构: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特点 1、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 2、采用存储程序即把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预先存入计算机主存中,使计算机工作时能连续、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一条条指令并执行,从而自动完成预定的任务; 3、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输 入 设 备 输 出 设 备 运算器ALU 控制器 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概述为: “存储程序” + “程序控制” 存储器 输 出 设 备 运算器ALU 控制器 CPU 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概述为: “存储程序” + “程序控制” 要点: 1.以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程序) 2. 先将程序存入存储器中,再由控制器自动读取并执行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CPU 存 储 器 I/O 接 口 数据总线 DB 控制总线 CB 地址总线 AB 输 入 设 备 数据总线 DB 控制总线 CB 地址总线 AB 出 CPU 微机的硬件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构成; 输入/输出设备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系统相连; ( 输入/输出接口简称I/O接口 ) 各部件通过总线连接。 构成部件
ISA插 PCI插槽 槽 AGP插 北桥 芯片组 南桥 内存插槽 CPU插槽 IDE接口 软驱接口 并口连接器 串口连接器 ROM BIOS 鼠标键盘 USB 接口 主板 电源 插座
1.2 微机的工作过程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 + “程序控制” CPU 总线 内存 程序 数据 寄存器组 指 令 地 寄存 1.2 微机的工作过程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 + “程序控制” CPU 总线 内存 标 志 寄存器 地址总线 AB 程序 数据 数据总线 DB 控制总线 CB 地 址 译 码 器 、、、 指令1 指令2 指令3 指令4 数据1 数据2 数据3 指令寄存器 数据暂存器 控制电路 指令译码器 寄存 指 令 指 针 R1 R2 R3 R4 寄存器组 运 算 IP
微机的工作过程分两阶段: 取指令 执行指令
取指令阶段( CPU读内存操作): 由IP给出指令在内存的地址 地址经地址寄存器 → 地址总线 → 地址译码器, 选中指令所在的内存单元 指令从内存 → 数据总线 → 数据暂存器 → 指令寄存器 指令译码器对指令进行译码 标 志 寄存器 地址总线 AB 程序 数据 数据总线 DB 控制总线 CB 地 址 译 码 器 、、、 指令1 指令2 指令3 指令4 数据1 数据2 数据3 指令寄存器 数据暂存器 控制电路 指令译码器 寄存 指 令 指 针 R1 R2 R3 R4 寄存器组 运 算 IP
执行指令阶段: 经译码后的指令,由控制电路发出控制信号去执行。 CPU 总线 内存 标 志 寄存器 地址总线 AB 程序 数据 标 志 寄存器 地址总线 AB 程序 数据 数据总线 DB 控制总线 CB 地 址 译 码 器 、、、 指令1 指令2 指令3 指令4 数据1 数据2 数据3 指令寄存器 数据暂存器 控制电路 指令译码器 寄存 指 令 指 针 R1 R2 R3 R4 寄存器组 运 算 IP
微机的工作过程: 取指令 → 执行指令 → 取指令 → 执行指令 、、、
1.3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 (Microprocessor,Microcomputer,Microcomputer System) ALU 微处理器 控制单元 微型计算机 寄存器组 硬件 ROM 外设 主存储器 RAM 微机系统 串行I/O接口 I/O接口电路 并行I/O接口 系统软件 软件 AB 系统总线 DB 应用软件 CB
明确3个概念的区别 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内含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等 微机中的核心芯片 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 通常指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还有一般的说法:微机、微型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computer system) 指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的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