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尔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inflata Bat.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二 ) 后生花被亚纲 ( Metachlamydeae ). 后生花被亚纲( Metachlamydeae ) 又称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是被子植物中进化的 类群。花瓣多少有些连合,形成各种形状的花冠,如漏斗 状、钟状、唇状、管状、舌状等,由辐射对称发展到两侧 对称。
Advertisements

第 9 课 激素调节 浙教版科学总复习 考试内容考试要求 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活动的调节 1 、植物的感应性 1 )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a 2 )描述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 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a 2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列举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的作用 a.
维生素 B 维生素 B 族 维生素 B 族有十二种以上,被世界一致 公认的有九种,全是水溶性维生素,在 体内滞留的时间只有数小时,必须每天 补充。 维生素 B 族包括 B 1 、 B 2 、 B 3 (烟酸)、 B 5 (泛酸)、 B 6 、 B 11 (叶酸)、 B 12 (钴胺素)。
豆 科 Leguminosae ♂ *,↑K 5,3 ~ 6,(3 ~ 6) C 5,3 ~ 6,(3 ~ 6) A (9)+1,10,∞ G 1:1:1 ~ ∞ 叶常互生;多为羽状或掌状复叶,少为单叶; 具托叶,托叶呈叶状、鳞片状或刺状;有时叶轴顶端 的小叶变态成卷须。花两性,常两侧对称,集成总状.
豆 科 Leguminosae Fabaceae Fabaceae. 我国豆科作物播种面积 2 . 8 亿多亩,豆科植物是人类的 第二大营养来源(禾本科第一)
二、单子叶植物纲 程亚青. 二、单子叶植物 38 .泽泻科 Alismataceae 39. 禾本科 Gramineae 40 .天南星科 Araceae 41 .百合科 Liliacea 42 .薯蓣科 Dioscoreaceae 43 .鸢尾科 Iridaceae 44 .姜科 Zingiberaceae.
华南地区常见园林植物 —— 花木类. 木棉: 落叶大乔木,高达 40 米;干和枝均具 粗短的圆锥形大刺。掌状复叶互生, 小叶 5-7 ,长椭圆形,长 厘米, 两端尖,全缘,无毛。花大,红色, 聚生近枝端;春天叶前开放。蒴果大, 木质,内有棉毛。喜光,耐旱,喜暖 气候;深根性,速生。树形高大雄伟,
柴胡 Bupleuri Radix. [ 来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华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习 称 “ 北柴胡 ” ( 硬柴胡) 狭叶柴胡 B.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习称 “ 南柴 胡 ” ( 红柴胡 ) 的干燥根。
实验五. 根及根茎类 -4 ( 1 )掌握当归、柴胡( 2 种)、龙胆、天麻、白 术、苍术的组织构造特征 ( 2 )掌握当归、龙胆、黄芩、柴胡、天麻、白术 粉末特征 ( 3 )掌握当归等 10 味药材性状鉴别点 实验目的.
柴胡 Bupleuri Radix [ 来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华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习称 “ 北柴胡 ” ( 硬柴胡) 狭叶柴胡 B.scorzoneri 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 习称 “ 南柴胡 ” ( 红柴胡 ) 。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 * ♂ : K 0-5 C 0-5 A 1-∞ ♀ : K 0-5 C 0-5 G (3:3:1-2) 乔木、灌木或草本,常含乳状汁。 单叶,稀为复叶,互生,有时对生,具托叶。 花序为聚伞花序、杯状花序,或总状花序和穗状花序; 花单性,双被、单被或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雄蕊.
柴 胡 Radix Bupleuri. 【历史】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 上品。 【来源】 伞形科植物 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 干燥根。
花 叶 花、果实、种子 茎 根.
内科护理学. 第四节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李玉环 案例 李先生, 54 岁。因腹胀、乏力及食欲下降 1 年,意识不清 2 小时入院。既往乙肝病史 20 年。 查体:意识模糊,面色灰暗、巩膜黄染、腹部膨隆, 肝未触及、脾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 凹陷性水肿。 血液检查:
药用植物 茎内部构造.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训练 茎木类和皮类中药 中药教研室.
一、性状鉴别 藤类中药外形呈藤本状,多扭曲不直;质坚硬;断面皮部窄,木部宽,木部多可见密布小孔(导管孔),常见明显的放射状纹理;髓部明显,有的髓部偏斜或有空洞。 二、显微鉴别 藤类中药除按一般茎类显微鉴别方法进行观察鉴别外,还要注意藤类与一般茎类的不同之处。木质部次生射线形成明显的车辐状纹理(习称“车轮纹”
花叶滇苦菜(断续菊) 拉丁名:Sonchus asper (Linn.) Hill. 科属:菊科—苦苣菜属
叶类药材 叶的着生方式.
叶 概 述 蓼大青叶 大 青 叶 番 泻 叶.
腰部劳损.
何首乌.
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
蓼 科Polygonaceae.
药用植物学 绪论 中药教研室 程亚青.
实验九: 牛黄解毒片的分析.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程建明.
何首乌(Fleeceflower Root)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二○一五版二部解析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洋地黄叶 Folium Digitalis 【来源】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紫花洋地黄Digitalis purpurea L.的干燥叶。
补骨脂 来 源 豆科植物 补骨脂 干燥成熟果实 Fructus Psoraleae 破故纸 返 回 来源 来源 历史 沿革 采收 加工 产区
紫草科、马鞭草科和唇形科 苏州大学药学院 陆叶.
马鞭草科(Verbenaceae) ↑,* K (4-5) C (4-5) A 4-5 G (2:2)
中药材常见伪品 -根及根茎类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张继 北京天坛西里2号, 办公室电话:
高血脂 CHENDEFANG
植物学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三节、藓 纲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第十章 种子植物实习内容和方法(2).
高淳区沧溪中学初一备课组. 高淳区沧溪中学初一备课组 蝌蚪能够变成青蛙,刚出生的婴儿会吮吸乳汁,还有人遇到寒冷的刺激会打哆嗦,引起上述行为的是一种物质——激素。 激素是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一些物质。
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 护理查房 妇科一病区.
甘草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生药教研室.
药植与生药学实验 实验四:根及根茎类药材鉴别.
黄 芪 Radix Astragali 教学重点 历史 来源 原植物形态 性状鉴定 产地采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定 品质评价
被子植物 东莞中学 13-14生物竞赛辅导.
花类药材 花是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一朵完全的花是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几部分组成的。 花梗是支撑花朵的柄,因此亦称花柄。
7. 蔷薇科 Rosaceae 草本或木本,有刺或无刺。单叶或复叶,多互生(鸡麻属对生);通常有托叶。花两性,整齐,单生或排成伞房、圆锥花序;花托多少中空,花被即着生于周缘,(花萼基部多少与花托愈合成碟状或坛状萼管),萼片和花瓣4-5枚;雄蕊多数(常为5之倍数),着生于花托(或萼管)的边缘;心皮1~多数,离生或合生,子房上位,有时与花托合生成子房下位。蓇葖果、瘦果、核果、或梨果。种子一般无胚乳,子叶出土。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K(4-5) C4-5, 0 A∞, 4-5 G(2:2)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柴胡 Bupleuri Radix 来源 理化 产地 成分 柴胡 采收 显微 性状.
(十五)伞形科 (Apiaceae,Umbelliferae) P294 * K(5)-0 C5 A5 G (2:2)
丁 香 【来源】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产地】 主产于马来、印尼及东非沿岸国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鉴别试验 何应金 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
何谓急性胃炎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训练 全草、藻菌、地衣、树脂、其他类中药 中药教研室.
实验四:显微化学、荧光鉴别及微量升华鉴别方法
第八章 叶类中药.
学习目标 1. 了豆科植物的分布。 2. 熟记豆科植物的识记要点,并能记住豆科植物的形态特征。 3. 知道豆科的主要代表植物并了解其特点。
清香优雅的鸡蛋花 鸡蛋花,别名缅栀子、蛋黄花,夹竹桃科、鸡蛋花属。原产美洲。我国已引种栽培。
甘 草 Radix Glycyrrizae 教学重点 历史传说 来源 植物形态 产地采制 性状鉴定 化学成分 显微特征 理化鉴定 品质评价
第七章 茎木类中药 一、含义: 主要指以木本植物的茎或茎的某部分,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入药的中药。 包括茎类中药和木类中药两类:
9.小檗科Berberidaceae 本科特征: ①灌木或草本。 ②单叶或复叶,互生。
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概述] 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 单叶互生,叶有时盾状,无托叶。
Department of pharmacognosy, Shanxi Medicine University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第三节 维生素C的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
芸香科 Rutaceae [概述] 灌木或乔木,稀草本。 叶或果实上常有透明油点,多含挥发油。 叶互生或对生,复叶或单身复叶。
离子反应.
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苋科 Amaranthaceae [概述] 多为草本。 花常两性;单被,花被片3~5,干膜质,花下常有1干膜质苞片及2小苞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乌拉尔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inflata Bat. 甘草 Radix Glycyrrhizae [来源] 为豆科植物 乌拉尔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inflata Bat. 光果甘草 G.glabra L. 干燥根及根茎。

乌拉尔甘草 胀果甘草 光果甘草

[植物形态] 乌拉尔甘草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圆柱状,多横走;主根粗长,外皮红棕色至暗褐色。 茎直立,稍带木质,全株被白色短毛及刺毛状腺体。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7片;叶片卵形或宽卵形。

总状花序腋生;花冠淡紫堇色;雄蕊10,9枚基部连合;子房无柄。 荚果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密被刺状腺毛及短毛。 种子2~8粒,扁圆形或肾形,黑色光亮。

胀果甘草 区别为植物体局部常被密集成片的淡黄褐色鳞片状腺体,无腺毛。 根状茎粗壮木质。 小叶3~7,卵形至矩圆形,边缘波状。总状花序一般与叶等长。 荚果短小而直,膨胀,无腺毛,略有不显眼的腺瘤。

光果甘草 本种与乌拉尔甘草相似,主要区别为: 植物体密被淡黄褐色腺点和鳞片状腺体,常局部有白霜,不具腺毛。 小叶片较多,约19片,窄长平直,长椭圆形或窄长卵状披针形。

花序穗状,较叶为短,花稀疏。 果序叶等长或略长,荚果扁而直,多为长圆形,无毛,亦无腺毛。

[采制] 春秋两季皆可采挖,以秋季产者为佳。 将挖取的根和根茎,切去地上部分、串条、枝叉、须根等,洗净,按根粗细、大小分等级捆好,干后包装。 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粉甘草。 生用或蜜炙用。

[产地] 乌拉尔甘草主产于内蒙、甘肃、新疆;光果甘草、胀果甘草主产于新疆、甘肃。 以内蒙古伊盟、巴盟及甘肃、宁夏的阿拉善旗一带的产品质最佳。目前已有人工栽培。 甘草销全国各地,并大量出口。

[性状] 乌拉尔甘草 根呈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沟纹及横长的皮孔样突起;外皮松紧不等。 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横切面有形成层环纹和放射状纹理。

横切面中心有髓。 气微,味甜。 以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断面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 粉甘草 表面淡黄色,平坦,有切削及纵裂纹。

胀果甘草 根和根茎外皮粗糙,多灰棕色至灰褐色。质坚硬,断面淡黄色或黄色,纤维性强,粉性差。味甜或带苦。 光果甘草 根茎及根质地较坚实。表面灰棕色。断面纤维性,裂隙较少。气微,味甜。

甘草性状

[显微特征] 乌拉尔甘草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层棕色木栓细胞。 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 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其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 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 束内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中也含草酸钙方晶。 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 胀果甘草 韧皮部及木质部的射线细胞多皱缩而形成裂隙。 光果甘草 横切面韧皮部射线平直,不偏弯,裂隙少。

纤维成束,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 乌拉尔甘草根及根茎粉末 淡棕黄色 纤维成束,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 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 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化学成分] 三萜类 乌拉尔甘草根及根茎含甘草甜素(glycyrrhizin),系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的钾、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分。 黄酮类 主要有:甘草苷、甘草苷元、异甘草苷、异甘草苷元等。

[理化鉴定] (1)甘草甜素反应 取粉末少量,置白瓷板上,加80%硫酸溶液数滴,均显黄色,渐变为橙黄色。 (2)薄层色谱 取粉末1g,加乙醚40ml,制成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溶液,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µl,分别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药理作用] ①抗溃疡作用 ②盐皮质激素样作用 ③糖皮质激素样的抗炎症作用 ④镇咳祛痰作用 ⑤解毒作用

[功效] 味甘,性平。 能补脾益气,止咳祛痰,清热解毒,缓急定痛,调和药性。 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咳嗽气喘等病症和缓和药物烈性、解药毒。 用量1.5~9g。

芸香科 Rutaceae [概述] 灌木或乔木,稀草本。 叶或果实上常有透明油点,多含挥发油。 叶互生或对生,复叶或单身复叶。 花辐射对称,两性;萼片3~5,花瓣3~ 5,雄蕊与花瓣同数或其倍数;

花盘发达;子房上位,心皮2~5或更多。 柑果或蓇葖果等。 化学成分主要含: 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素及木脂素。

黄柏 Cortex Phellodendri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习称“关黄柏” 黄皮树P. chinense Schneid.习称“川黄柏” 干燥树皮。

[植物形态] 黄檗 落叶乔木。 树皮外层灰色或灰褐色,有很厚的栓皮,具弹性;内层鲜黄色。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5片,披针形至卵状长圆形。 花序圆锥状,花轴及花枝幼时被毛;花单性,雌雄异株;

雄花的花丝线形,基部被毛;雌花的雌蕊1,退化雄蕊呈鳞片状。 浆果状核果球形,成熟时紫黑色,有特殊香气和苦味。

黄檗植物形态

黄皮树 乔木。 树皮外层暗灰棕色;内层深黄色,有黏性。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15片,有短柄,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卵形,通常两侧不对称,近全缘。

花序圆锥状;花单性,雌雄异株,较小,黄绿色;萼片5,卵形;花瓣5~8,长圆形;子房上位。 果轴及果枝粗大,常密被短毛;浆果状核果球形,密集成团,熟后紫黑色,通常具5核。

黄皮树

[采制] 在3~6月间剥取树皮。选10年以上的树,轮流相间剥取。 将剥下的树皮晒至半干,压平,刮净外层栓皮,刷净晒干。存放在干燥通风处,防止发霉变色。

[产地] 关黄柏主产吉林、辽宁,辽宁产量最大。川黄柏主产四川、贵州等省区。

[性状] 关黄柏 树皮呈板片状,栓皮刨去,厚2~4mm。 外表面绿黄色,有不规则纵脊和沟纹;内表面灰黄色。 质坚韧,折断面呈刺片状,鲜黄色,纤维层可成片剥离。 微有香气,味极苦,有黏性。

川黄柏 呈板片状或浅槽状,厚3~6mm。 外表面黄褐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内表面暗黄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皱纹。 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 气微,味甚苦,嚼之有黏性。

关黄柏 川黄柏

[显微特征] 关黄柏的横切面 残存的木栓层为数层至十数层近方形木栓细胞,木栓形成层明显。 皮层较狭窄,石细胞较少,石细胞多为分枝状,壁甚厚,层纹明显。 韧皮射线稍平直,宽1~4列细胞,先端略曲折;

韧皮部纤维束众多,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石细胞及纤维均呈鲜黄色。 薄壁细胞含细小淀粉粒,并含草酸钙方晶。 川黄柏的横切面 皮层狭窄,散有多数石细胞,韧皮部外侧也有较多的石细胞。其余与关黄柏类似。

关黄柏粉末 鲜黄色。 纤维鲜黄色多成束,周围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石细胞众多,鲜黄色,类圆形或分枝状,壁甚厚,层纹明显; 草酸钙结晶较多,呈多面形、方形或棱形; 黏液细胞多散离,类球形;

黄色或深黄色。分枝状石细胞较多,形较大;黏液细胞较易察见,形也较大;木栓层碎片较易察见,木栓细胞呈多角形。  淀粉粒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单粒,类球形。 川黄柏粉末 黄色或深黄色。分枝状石细胞较多,形较大;黏液细胞较易察见,形也较大;木栓层碎片较易察见,木栓细胞呈多角形。

[化学成分] 关黄柏 树皮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berberine)约0.6%~2.5%,并含黄柏碱、木兰碱、掌叶防已碱等。另含黄柏酮、黄柏内酯等。 川黄柏 树皮的成分与关黄柏相似。但含小檗碱较高,达4%~8%。

[理化鉴定] (1)黄柏酮反应 取粉末约1g,加乙醚10ml,振摇后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放置,溶液显紫棕色。 (2)小檗碱反应 取粉末约1g,加乙醇10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蒸去乙醇,加硫酸1m1,沿管壁加氯气饱和的水溶液1ml,在两液交界面显红色环。

(3)取粉末加入到少量水中搅拌时,液体因黏液之故而呈胶状。 (4)薄层色谱 取粉末约0.1g,制成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1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实验,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

  ①黄柏(商品)     ②黄柏(商品)     ③川黄柏     ④关黄柏     ⑤巴马汀     ⑥小檗碱

[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②降压作用 ③黄柏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功效] 味苦,性寒。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外治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口疮、黄水疮、烧伤、烫伤等病症。 用量3~12g;外用适量。

酸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