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环 境 卫 生
环境相关节日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8月9日 世界土著居民国际日 3月21日 日 期 节 日 节 日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8月9日 世界土著居民国际日 3月21日 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 9月16日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10月4日 国际动物日 4月的某一周 全国各地的爱鸟周 10月14日 国际减灾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10月17日 根除贫困国际日 6月4日 受侵略戕害无辜儿童国际日 10月24- 30日 裁军周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11月16日 国际宽容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11月11 - 18日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 6月25日 中国土地日 12月29日 生物多样化国际日 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
第一节 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
一、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 环境( environment ) :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WHO) 。
一、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 环境是泛指某项主体周围的空间及空间中的介质。
一、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指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它由各种物质因素所组成。 大气圈 水圈 土壤岩石圈 生物圈
(一)自然环境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al):天然形成的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 有利因素—大多数对人类健康是必需的:清洁的空气、水、土壤、食物、适量的太阳辐射等。 不利因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原生环境
九寨沟风光 自然风光
(一)自然环境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al):在人为活动(生产、集居、战争等)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次生环境
大气污染
工厂对大气的污染
(二) 社会环境 又称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体系,它由各种非物质因素组成。
二、环境有害物质的来源
(一)环境污染及其相关概念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一)环境污染及其相关概念 公害: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公众造成的危害。 公害病:严重环境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称公害病。
历史上的几次重大公害事件(1) 名称 时间、地点 污染物 后果 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 洛杉矶 光化学烟雾 1/2人红眼病 400余人死亡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 比利时 SO2,氟化物,粉尘 6千余人中毒,死亡60人 伦敦烟雾事件 1956 英国 SO2,金属粉尘 4千余人死亡 痛痛病事件 1955~1972 日本 镉 患者258人 死亡128人 水俣病事件 1953~1956 甲基汞 患者2千余人 352人死亡
历史上的几次重大公害事件(2) 名称 时间、地点 污染物 后果 米糠油事件 1968 日本 多氯联苯 16人死亡,1万多人受害 四日市哮喘病 1955年以来 SO2,烟尘,石油化工废气 患病800余人死亡36人 森永奶粉中毒事件 1955 As2O3 2000余名小儿受害,131名死亡 博帕尔异氰酸甲酯事件 1984 印度 异氰酸甲酯 中毒15万,死2500,5万人失明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 1986 前苏联 放射性物质污染 30人死亡,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高
(一)环境污染及其相关概念 污染源:污染物的发生源。 人为来源: 自然来源:
(一)环境污染及其相关概念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分为三大类: 化学性污染物 物理性污染物 生物性污染物
污染物种类 (1)化学性污染物: 种类繁多,可分为无机污染物(有害气体如SO2、CO、NOx等;重金属如Hg、Cd、Pb等)和有机污染物(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有机溶剂和高分子化合物等)两类。
污染物种类 (2)物理性污染物: 微小气候、振动、噪声、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等。
污染物种类 (3)生物性污染物: 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一)环境污染及其相关概念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质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或原发性污染物。
(一)环境污染及其相关概念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形状或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也称继发性污染物。
(二)环境有害物质的来源 大气污染 水质污染 土壤污染
1、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来源 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大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
(1)生活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 生活炉灶和烹调油烟:PAHs、氟、砷; 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及物品:主要为氡、苯、甲醛污染物; 室内人员的活动:吸烟、军团菌肺炎、尘螨、SARS。
(2)职业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 各种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卫生防护的重点。 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SO2、CO、NOx)和工业生产过程(pb、Hg、HF)等。
(3)交通运输产生的有害物质 汽车废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 光化学烟雾、铅。
交通废气污染
(4)其他 环境介质转入、意外事故: 1984年12月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45吨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浓雾笼罩市区并扩散。
2、水中有害物质的来源 (1)工业废水(Industrial Wastewater):世界范围内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松花江水污染
2、水中有害物质的来源 (2)农业污水(Agricultural Sewage): 指农牧业生产排出的污水及降水或灌溉水流过农田或经农田渗漏排出的水。
2、水中有害物质的来源 (3)生活污水(Domestic Sewage) :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统称为生活污水。
2、水中有害物质的来源 (4)其他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海上泄漏事故等。
太湖水 色彩斑斓的七彩太湖
3、土壤污染的来源 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
3、土壤污染的来源 ①工业污染,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 ②生活污染,包括生活垃圾、人畜粪便等。 ③农业污染,主要是农药和化肥污染土壤。 ④交通污染:⑤灾害污染:
大兴南海子麋鹿苑曾在一只麋鹿的胃里解剖出4公斤的塑料袋,误食塑料袋要了麋鹿命。 在京郊的一条公路两边,各色塑料袋挂满枝头
第二节 环境有害因素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 健康效应谱(spectrum of health effect):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在人群中的分布类似于金字塔型, 有“冰山现象”之称。
人群健康效应谱
二、生物标志物 污染物在生物材料中的含量可以反映该污染物被吸收到体内的实际含量,即内暴露水平(如头发、血液、尿液) 。
三、环境有害物质对健康影响的因素 (一)污染物因素: (二)机体因素: (三)环境有害因素的联合效应:
(一)污染物因素 1、理化性质: 化学结构和成分对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污染物因素 2、作用剂量:指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的数量,多采用暴露剂量。
(一)污染物因素 3、作用时间: 具有蓄积性的物质,其作用时间达到一定阶段,毒物在体内的蓄积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产生一定的损害。
(二)机体因素 1、健康状况:呼吸系统疾病者对粉尘更为敏感; 2、生理状况: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
(二)机体因素 3、遗传因素:红细胞中G-6-PD缺陷的人,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引起血液损害特别敏感; 4、营养条件:
(三)环境有害因素的联合效应 1、相加作用(additive effect) : 2、协同作用(synergism/synergistic effect ) : 3、拮抗作用(antagonism/antagonistic effect) : 4、单独作用(independent action) 。
四、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二)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三)水质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四)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使周围人群吸入大量污染物造成急性中毒。
煤烟型烟雾事件: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入大气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 伦敦烟雾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比利时
印度博帕尔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
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2)慢性炎症:长期吸入大气污染物可引起眼和呼吸系统的慢性炎症,严重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部病。
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3)变态反应:甲醛、SO2等污染物具有致敏作用,使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4)致癌作用:大气污染程度与肺癌的发生和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
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5)非特异性疾病多发: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球蛋白下降,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患感冒。
2、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由于当代全球环境的变化如臭氧层的破坏、全球变暖和酸雨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间接性的,称为间接危害(效应)。 温室效应 酸雨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锐减
温室效应形成原因 大量燃料燃烧 温室气体: CO2、 CH4、CFCS、N2O 森 林 砍 伐 CFCS O3 CO2 CH2 CO2 森 林 砍 伐 温室气体: CO2、 CH4、CFCS、N2O CFCS O3 CO2 CH2 CO2 CO2
Diagram of Acid Rain
酸雨的间接危害 呼吸道刺激,发生炎症; 土壤酸化,加速重金属的溶解; 水体酸化,水生生物生长受影响; 杀害野生生物:树林、植物、谷物、动物 经历了60年,德国的这座石像已经彻底被酸雨毁坏了. 呼吸道刺激,发生炎症; 土壤酸化,加速重金属的溶解; 水体酸化,水生生物生长受影响; 杀害野生生物:树林、植物、谷物、动物 腐蚀建筑物
酸雨的间接危害
包围着地球的臭氧层 氯氟烃(CFCS) 氮氧化物
臭氧空洞的危害 引起皮肤癌 引起白内障 免疫系统 功能抑制
(二)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对 健康的影响 1、CO: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煤炉和煤气灶)、吸烟。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使血红蛋白的载氧量减少。
(二)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对 健康的影响 2、甲醛HCHO:主要来源于纤维板、木家具、隔板,万能胶等。 具有刺激作用与致敏作用。
(二)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对 健康的影响 3、香烟烟雾:香烟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最主要的有尼古丁、焦油及多环芳香烃,还有CO与重金属等。
(三)水质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
(三)水质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1.水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可导致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三)水质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2.化学性污染的危害 (1)汞:是构成地球元素之一,自然界中主要以硫化汞的形式存在于岩石中。
水俣病
(三)水质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2.化学性污染的危害 (2)铬:是构成地球元素之一。工业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含铬的工业废水和废渣是污染水体的主要来源。
(三)水质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2.化学性污染的危害 (3)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或树脂状。性质稳定,不易水解和氧化。
一粒纽扣镍镉电池可以使600吨水受到污染,一节一号电池埋进土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警 示 水体资源的轻微污染会引发危害更大的环境灾害; 长期残留的脂溶性化学物质具有极大的生物放大作用; 警 示 水体资源的轻微污染会引发危害更大的环境灾害; 长期残留的脂溶性化学物质具有极大的生物放大作用; 位于食物链最高端的人类将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
(四)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1)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 (3)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 人 土壤 人 (2)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 动物 土壤 人 (3)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 土壤 人
三致作用 ①致突作用:凡能改变机体细胞遗传物质而诱发突变的环境化学物质(或物理因素)均称为致突变。 体细胞突变—肿瘤; 生殖细胞突变—不孕、早产、畸 胎、遗传疾病。
三致作用 ②致癌作用: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一般估计80%~90%的人类癌症与环境因素有关。
三致作用 ③致畸作用:致畸就是母体接触环境有害因素后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表现为机体形态结构异常。 环境激素引起的畸变
第三节 环境有害因素的控制
环境有害因素的预防控制 (一)制定并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 环境保护方针是:“全面规划、全现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环境有害因素的预防控制 (二)强化环境管理,依法进行监督: (三)加强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采用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治理工业三废;
环境有害因素的预防控制 (四)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联合国决议: 每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 同学们,保护我们的环境从身边做起! 长春中医药大学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1974年 Only one Earth 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 Human Settlements 人类居住 1976年 Water: Vital Resource for Life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Ozone 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Land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Firewood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 1978年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没有破坏的发展------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2005年Green cities ,Plan for the planet!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营造绿色城市,惠我星球,绘我大计) 2006年Deserts and Desertification and the slogan is Don't Desert Drylands! 莫使旱地变荒漠 (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年Melting Ice – a Hot Topic?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2008年Kick the Habit!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