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主讲 王学俭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引子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引 子 小调查 对人活着怎样才有价值之类的问题,你: A 经常思考 B 不太思考 C 从不思考 D 不知如何回答 引 子 小调查 你在下列诸种关于认识价值的说法中,最欣赏的是: A 人生在世,追求的无非是名利二字 B 人生最宝贵的是自由自在 D 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 E 人应该信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对人活着怎样才有价值之类的问题,你: A 经常思考 B 不太思考 C 从不思考 D 不知如何回答
or 引 子 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返回目录 引 子 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徐本禹:华中农业大学在读研究生。2003年保留研究生学籍2年,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2004年被评为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成克杰: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因单独或伙同情妇收受巨额贿赂,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or 返回目录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节主要内容: 世界观与人生观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一、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二、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节主要内容: 世界观与人生观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一、 二、 三、 四、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世界观、人生观的概念及关系 决定 影响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是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决定 影响
人所具有的各种属性。一般来说,人具有三大属性,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人 的本质 是从人的本质属性中揭示出来的能够把人同动物区别开来的质的内在规定性,是对人的各种属性的最高概括,是人的一切属性存在的基础 。 人 的本质属性 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属性中最根本的、带有本质意义的属性,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的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揭示人的本质的关键之所在 。 人 性 人所具有的各种属性。一般来说,人具有三大属性,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1:人类的起源假说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1:人类的起源假说 地球上的生命有太多的故事,而其中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却是有关我们如何得到双腿的故事。科学家相信,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鱼登上了陆地,长出脚,开始走路……于是,有人提出人是由鱼进化而来的假说并做出这组图片,但人类是否真的是经过如此的进化过程,还得靠科学家们去论证。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1:人类的起源假说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1:人类的起源假说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1:人类的起源假说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1:人类的起源假说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1:人类的起源假说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1:人类的起源假说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1:人类的起源假说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1:人类的起源假说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1:人类的起源假说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2:人类进化假想图
人类的自我认识 ——“斯芬克司之谜”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3:“斯芬克司之谜” 几千年前,在古希腊阿波罗庙宇上赫然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神谕。名曰“神谕”,实则凝聚了古希腊人的智慧。它是人类要求认识自已,并且掌握自身命运的一种象征。 人类的自我认识 ——“斯芬克司之谜” 早在古希腊神话的“斯芬克司之谜” (The Word of Sphinx)中就已有了对人是什么的思考。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3:“斯芬克司之谜” 相传,古希腊有一个美女面相狮子身体的怪兽,名字叫斯芬克司。它盘踞在路口,向过往行人提出种种质询,谁若是回答不出。就会被它撕成碎片吞进肚里。 这天,一个名叫俄狄浦斯的外地来的年轻人经过这里,斯芬克司故意难为他给他出了一个很难破解的谜语:“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傍晚用三条腿;而腿最多的时候正是它最软弱的时候?” 俄狄浦斯猜中了这个谜语,于是斯芬克司大叫一声,从悬崖上跳下摔死了。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3:“斯芬克司之谜” 俄狄浦斯的答案是这样的:当人幼年的时候,要用四肢爬行;等长大了,就能站起来用两条腿行走;到了老年,行走不方便,就要加上一条拐杖,因而变成三条腿。幼年是人一生最软弱的时期,所以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人。 参看:《俄狄浦斯王》(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孔 子 中国古代对人的认识: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中国古代对人的认识: 《列子·黄帝》说:“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 《礼记·礼运》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子认为人性无善恶,五湖四海的人性是统一的,无善恶之分。善恶由后天的教化形成。孔子对人性的思考,是在基本上满足了人的衣食住行之后倾向于陶冶人的心灵和道德的修养。 孔 子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告子》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告子把人性概括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认为人与生俱有的东西称之为“性”,性的内容是饮食男女这样的生理本能。告子认为人性天生本来无善也无恶,人后来为善为恶,都是后天环境所造成的。“人性如水,决诸东则东流,决诸西则西流。” 《告子》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孟 子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孟子反对告子的观点,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与动物不同,其区别在于,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高尚追求和行为准则,这就是“仁义礼智”,人的这种高尚的行为准则通过人终生俱有的“四心”表现出来,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 子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荀 子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荀子与孟子一样,认为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不同,人需要伦理精神的支撑,但与孟子的人性本善观点不同,他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生而好利”,需要圣人“化性起伪”。虽然在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问题上孟子和荀子各执一词,但是二人都主张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使人生高尚和有意义。 荀 子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西方学者对人的认识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西方学者对人的认识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认为:人是能够对理性问题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或者说,人是理性动物。从而成为西方最早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人。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说:“人是长着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 亚里土多德(Aristotles,公元前384-322)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入手,从社会动物、政治动物的角度,阐述人的本质,他对人的结论是:“人天生是个政治动物”。 《雅典学派》(油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作, 画中央站立者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反映1830年法国革命。蓝白红三色旗象征自由、平等、博爱。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人的主体性原则日益获得承认。以人为出发点和目的,强调个体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平等关系。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人的主体性原则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三位一体的价值体系。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反映1830年法国革命。蓝白红三色旗象征自由、平等、博爱。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Helvetius,公元1715-1771)认为,虽然说人都是利己的、自为的,但人是教育的产物,改变人性就必须改变教育,教人为善则人善,教人为恶则人恶。爱尔维修也不认为人天生就是自私自利的。爱尔维修的错误在于把教育视为认定人性善恶的根本原因,而忽略了环境也就是社会关系对人、对教育的更根本的影响,特别是忽略了教育者也是要受教育的。 近代美国科学家、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富兰克林(Frankin,B. 1706-1790)认为,“人是能创造劳动工具的动物”。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认为“人是机器”。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让·雅克·卢梭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年)认为:“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每个个体通过隐含的契约,把自己的一部分个人意志委托给公共意志。卢梭把人类分为文明人和原始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人类的最高理想是自然人的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成为自然人。所谓自然人,就是自然状态的人,是绝对自由幸福与善良的人。他美化原始社会,赞扬人类的原始状态,强调抒写个人对大自然的感情。 让·雅克·卢梭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黑格尔(Hegel,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在思想中保存甚至发现了人和自然的本质和价值,认为自然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是由各个阶段组成的体系。他把人视为绝对精神的客观外化,其本质是劳动。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1872年)是人本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人是人的上帝”是费尔巴哈的一句名言,(《基督教的本质》)。简单地讲, “上帝”其实是人类把自己的属性抽象出来,加以夸大和人格化,然后当作一个独立于人,又强于人的实体来崇拜。所以,与其说是上帝创造了人,还不如说是人创造了一个上帝。人是感性的自然存在。在费尔巴哈哲学的语境中“人”的含义有着完全不同的意味。他从“类”的角度理解人,把人理解为感性的、与他人处于感情关系中的肉体存在物。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费尔巴哈 黑格尔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叔本华主张“生活意志”和“生殖意志”。叔本华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清楚地看到性作为使个体成为存在的方式而处于哲学中心的思想家。叔本华认为:“国家在现实中仅是抽象,只有个人才真实地存在。” 在他看来,人通过把自身当成对象这种认识方式是不可能认识自身的。人只有在不把自身当成对象的情况下才能认识自身。原来人就是他自身,人并非在自身之外,自身也并非在人之外,自身就是人。叔本华在人与自身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联系。叔本华的意志哲学中存在着一个人向自身复归的问题。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1860年)德国哲学家。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尼采的“强力意志”说表达他对人的认识。作为对理性提出的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和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尼采比较了强力意志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静,精确,逻辑,生硬,节欲;强力意志的特性是:激情,欲望,狂放,活跃,争斗。尼采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萨 特 (二)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 附4: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 萨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作为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在研究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抛弃了宗教的神秘主义,继承并发展了胡塞尔的非理性主义,形成了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认为,第一,人的“存在”在先,“本质”在后。第二,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第三,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由,面对各种环境,采取何种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做出自由选择。萨特有句名言:行动吧,在行动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自身,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 萨 特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一,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 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尤其是生产实践中形成的。 第二,人的本质是多方面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中, 生产关系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三,由于人的社会关系会发生变化, 所以人的本质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第四,由于人的社会关系不同, 所以人的本质也就不同。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说明: 第一,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社会性。社会关系不仅决定人的生存,而且决定人的发展。 第二,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的社会性。 第三,人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突出地表现为人的阶级性。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决定 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走什么样 的 人生道路 持什么样 的 人生态度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正确的人生道路 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正确的人生态度 张海迪说:“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到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 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 “当代保尔”。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 1996年全国公交系统推出的模范李素丽是新时期在普通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她说:“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我会永远用自己的真情和奉献同大家一起走向明天!” 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1996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我为我的职业、我的岗位自豪,是它给了 我每天都能向他人奉献真情的机会,让我每一天都感到充实。”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 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又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意 志 是指人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调节行为,并按主观意愿排除障碍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 认 知 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推理等心理现象。 情 感 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包括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喜爱不喜爱等倾向。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当务实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目标。 人生当务实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目标。 人生须认真 严肃思考生命意义,明确生活目标责任,清醒看待生活, 认真面对生活 人生要进取 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 人生应乐观 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形成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 端正人生态度
(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张思德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几种不同的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 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 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 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 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讨论: 你认为哪种人生观是正确的,想持有何种人生观?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马克思 恩格斯 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列宁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马克思 恩格斯 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列宁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毛泽东指出:只有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崇高精神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二)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 拜金主义 人生观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拜金主义是引发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来源。 享乐主义 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享乐主义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危害社会风气。 个人主义 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 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关于个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a social or ethical doctrine stress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dividual rath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严格的“个人主义”概念是1840年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出的,赋予它完整的、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内涵。很快为西方思想家接受。 托克维尔为个人主义下的定义: 认为自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个人主义的基本内容: *价值观:个人为目的,他人、社会、道德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 *政治思想:强调个人自由,反对国家、集体对个人进行干预和限制; *财产制度:允许剥削,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关于个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返回目录 对个人主义的评价:在资产阶级革命早期,在争取个人权利和自由、反对封建专制方面,个人主义具有积极意义,它同时还具有消蚀社会的一面。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与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 极端个人主义 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极端个人主义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我们应旗帜鲜明地反对。 返回目录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本节主要内容: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二、 三、 四、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一)价值、价值观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回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价值 在哲学中,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是表明主体和客体关系的一个概念,是指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价值总是对人而言的,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东西,就有价值。价值是在同人的关系中产生的,并取决于满足人需要的程度。 价值观 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价值取向、价值追求—— 一定的价值目标 价值尺度、价值准则—— 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适应的、主导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根本表达,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回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 提供依据 人的价值 物的价值 人的价值是从物或商品的价值中引申出来的,是指作为客体的人对于作为主体的人的意义。 物的价值是物(物质的和精神的)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 人只有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实现其价值。人的价值是一种创造价值的价值 。 物是以自身固有的属性或作为人的劳动的产品来满足人的需要,从而体现其价值。 人既是价值客体,同时又是价值主体。 物在价值关系中,只能是价值的客体 。 人生价值 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提供依据 回答人生目的问题——人生“为什么” 回答人生态度问题——人生“怎么样”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思考: 人生价值 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 人生价值 社会价值 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作的贡献。 自我价值 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相互区别密切联系相互依存 构成 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独臂英雄 丁晓兵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 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独臂英雄 丁晓兵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每个人的职业不同、能力大小不同,对社会贡献的绝对量也不同,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就应该对其人生价值给与积极肯定的评价。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与进步,评价人生的价值,不仅要看个人对社会作出的物质贡献,也要看其对社会作出的精神贡献。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应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但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将使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奠定更好的基础。 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在人生价值的评价中,既要看动机也要看效果,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察动机。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社会条件 个人条件 充分把握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的“兰大人”: ◆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社会条件 ◆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 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个人条件 充分把握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的“兰大人”: 水均益 李阳 秦大河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 ——江泽民 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能够为今后走与人民群众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返回目录
充分把握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的“兰大人” 水均益,一九六三年九月出生于甘肃。兰州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与文学专业毕业。作为新华社前驻中东分社记者,水均益参与了海湾战争的报道,是国内主流媒体首批赴战地采访的记者之一。 一九九三年加盟中央电视台,在海湾战争、波黑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期间,多次赴战地采访报道。曾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总主持人,《东方时空·世界》节目主持人、制片人。现任中央电视台《国际观察》、《东方时空·高端访问》和《焦点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制片人。曾专访过安南、普京、克林顿、布莱尔、金大中、穆沙拉夫、阿罗约、托莱多、阿拉法特、卡尔扎伊、马哈蒂尔、穆巴拉克、查韦斯、纳扎尔巴耶夫、基辛格、比尔·盖茨、多明戈、泰戈·伍兹等国际政要、商界巨贾和知名人士。
充分把握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的“兰大人” 李阳,一个从小自闭、怕说话、连电话都不敢接的人;一个曾经英语考试不及格、从未受过英语训练的人;后来通过自我锤炼成为著名的英语播音员、中英文双语主持人、一代英语口语名师、“万能翻译机”和“英语播种机”。 1986年李阳考进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很偶然的一次,李阳发现,在大声朗读英语时,注意力会变得很集中,在大喊的时候,性格开始发生改变,内向、自卑、害羞等人性的弱点在大喊的过程中被击碎了,精力更加集中,记忆更加深刻,自信逐渐建立起来。他要把这种在自己身上已取得成功的方法系统总结,传授给其他苦苦挣扎的学英语者。李阳立誓要帮助中国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梦想从来是创新和超越的基石,疯狂的执著终使李阳梦想成真。10年来,李阳带着他的“疯狂英语”,不分春夏秋冬,不顾严寒酷暑,在大江南北,传授着他的“疯狂英语”。他的讲学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教育和英语学习于一体,他用富有传奇色彩的成功经历和极其深刻的人生感悟,鼓励和教育成千上万人走上科学和正确的英语学习之路。
充分把握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的“兰大人” 秦大河,地理学家。1947年出生于甘肃兰州。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1992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78年起在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 曾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冰芯与寒区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等职。长期从事雪冰与气候变化研究,在南极和中国西部雪冰过程与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在该领域取得国际重要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近代雪冰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参与IPCC评估活动,组织并主持了我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研究。创建了中科院冰芯与寒区环境重点实验室,为我国雪冰与全球变化研究奠定了技术支撑。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本节主要内容: 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一、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 三、 四、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什么是“和谐”? “和谐”就是各部分、各要素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和”在古汉语中,既可做名词、又可做动词。作为名词,顺也,谐也,得适也;作为动词,并非“整齐划一”的意思,而是表示协调不同的人、事、物,并使之均衡和谐。 “和而不同”的概念最早是出现在西周末年(约公元前7世纪)。伯阳父(史伯)在和郑桓公议论西周末年衰败的弊病时,最先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 史伯还第一次形象地区别了“和”与“同”的概念,“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禆同,尽乃弃矣。”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相异的事物协调并进,达到“和”的境地,则年丰物富;反之相同的事物类同叠加,无差别,无竞争,其后果就是生机荡然无存。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和 谐 什么是“和谐”? 齐国的管子也有“和而不同”的类似说法:“五音不同声而能调,五味不同物而能和”。 孔子从做人的根本原则出发,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里仁之道、处事之道。集众芳以为美,协调“不同”而达到新的和谐。坚持了“和而不同”,就能像孔子那样“君子坦荡荡”。 和 谐
一、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一)身心健康 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 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的“身心健康”。 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 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 物质基础 精神机能
一、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二)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内因——特定心理期 外因——社会环境 ◆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 ◆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 ◆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 ◆独立性、封闭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时存在 (二)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内因——特定心理期 ◆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对大学校园的冲击 ◆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等错误观念的误导 ◆学习负担和就业竞争等造成的压力 外因——社会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三) 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合理地调控情绪。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际。 心理咨询、适当交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是应对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一)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 ※请记住以下格言: 平等原则 平等待人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 我不欲人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 人无信不立。 言必信,行必果。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平等原则 平等待人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 诚信原则 诚信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保证。 宽容原则 宽容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 互助原则 互助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 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但要杜绝不正当的恶性竞争。 合作 社会越发展,人们的合作范围越广大,合作形式越多样。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应当高度重视合作精神的自觉养成问题。 竞争提高合作活力 合作增强竞争实力 既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又要提倡合作,提倡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要做到: ——马克思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要做到: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泥巴裹满裤腿 汗水湿透衣背 我不知道你是谁 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人对自然的改造也存在着两面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人类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掠夺自然资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也与日俱增。人类正饱尝着无节制地向自然开战和索取而造成的恶果。 土地荒漠化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 们进行报复。 ——恩格斯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 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小结 和 谐 创造和谐的人生环境 促进自己身心和谐 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 返回目录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本章思考题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本章思考题 1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2 人生态度和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4 如何创造和谐的人生环境? 返回目录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