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第六課 火車與稻田 阿盛.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Advertisements

第三課 絕句選 ( 一 ) 登鸛雀樓 ( 二 ) 黃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 ( 三 ) 楓橋夜泊. 第三課 絕句選 作者詩體主旨 文章作法 唐 王之渙 五言 絕句 勉人積極向上 在描繪景 物中寄託 情意 唐 李白 七言 絕句 抒發依依不捨的 離情 唐 張繼 七言 絕句 抒寫濃濃的鄉愁 ( 一 ) 登鸛.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第四課 夏 夜. 第四課 夏 夜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楊喚 新詩 ( 童詩 ) 寫夏夜的寧 靜、溫馨 以擬人手法 描寫夏夜的 景致 季節+時間 寫夏夜的美麗 與豐富。
參考資料﹕大人國夢遊記 遠看.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第一課 大樹之歌. 第一課 大樹之歌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劉克襄 親近自然、 尊重生命 以父親的口吻,依 時間、地點、對象 、事件的順序,敘 述拜訪雀榕的經過 ★題目含義: 1. 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 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沈復 回憶孩童時代 由觀察、想像 所得到的物外 之趣 先總寫「物外之 趣」,再就不同 事物,分段記敘 ,以回應首段 ★文意:主旨在記敘作者兒時所獲得的物 外之趣。
福 春 福 福 福 福 福 誰 偷 走 了 們 日 我 節 的 誰偷走了歡樂的傳統節日 ? 小朋友談到過節你想到什麼 ? 聖 誕禮物、聖誕老人、巧克 力、玫瑰花、 康乃馨 ………. 然而,中國許多傳統節日卻逐漸被 人們淡忘和遺失.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第四課 Dialogue I: Talking about Hobbies
中國人壽 徐真真.
《春曉》.
火車與稻田 阿盛.
需要大掃除.
我們曾經說好的幸福永遠 一直藏在書包的拉鍊 多麼希望回到那年 我們寫的詩篇 好想聽你說 說愛我 好想聽你說 說想我
上、下學時 搭乘汽車請舉手!. 上、下學時 搭乘汽車請舉手! 小朋友 是否知道搭乘汽車 要注意到的事情是什麼? 小朋友 是否知道搭乘汽車 要注意到的事情是什麼?
有趣的環保藝術作品.
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南一版二上第三課 小種子.
文化差異 Elick Yang.
火車與稻田 阿盛.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認識疊詞.
CH03 資訊管理的智慧觀點:技術篇.
機會成本知多少 如果你有一畝田 1.
認識反義詞.
附小104第一節課 徐章華 老師 104/08/31 LOGO.
猜猜看下面的圖片是什麼?.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DAII Talking about studying Chinese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程式設計期末project B 張芸菱.
遲心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 RSS介紹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 遲心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設計理念與教學步驟 本簡報可配合翰林英語第五冊第七課或康軒英語第六冊第二課的文法句型使用。
這是什麼? 圖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 1 圖片來源: 1.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三姑六婆計算機 2. 流動FAX機 3. Card Talk 4. 搜尋引擎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夏卡爾 (Marc Chagall) 的生平 夏卡爾 (Marc Chagall)的繪畫風格
重複圖形.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漂亮的台灣水雉What Beautiful Jacanas in Taiwan !
色彩的感覺 PCCS色表系統說明.
MiRanda Java Interface v1.0的使用方法
「全臺灣最忙碌的老人」 黃春明 課程編寫:李雅清
題目:心中最討厭的…… / 我喜愛 /理想的風景
小四文學單元 「小小說詩人」.
師大 KSP 操作手冊.
Super Maker!手指尖的藝術.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Be Back While Feeling Cold
畫夢女孩,她的靈魂不屬於這個世界 Akiane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試行計畫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 黃笑冰.
夏卡爾 (Marc Chagall) 的生平 夏卡爾 (Marc Chagall)的繪畫風格
有趣的計算 如果令A、B、C、D……X、Y、Z這26個英文 字母,分别等於百分之1、2、3、4……24、
Strange house 吳佳瑩 圖書館利用社.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冊第六課 火車與稻田 阿盛

授課大綱 課前引導 關於阿盛 〈火車與稻田〉章法分析 〈火車與稻田〉寫作手法—象徵 修辭學教室 課後延伸 〈火車與稻田〉歌詞   〈火車與稻田〉歌詞   閩南語諺語教室、閩南語謎語、 閩南語歇後語

課前引導—火車發展史 18世紀以前歷史上最早的「鐵路」出現在英國,是一種為了托運煤礦而設計的「有軌馬車」。 18世紀末蒸汽火車發明 1960年以柴油引擎為動力的火車發明。 1960以後在比較進步的都市,火車早已電氣化。 資料來源:http://www.ccsh.tp.edu.tw/study1/car/trainhistory.htm 圖片出處:http://www.timmonet6.freeuk.com/tanr/pages/Tanr_Andyhouse_Train_Pulls.htm

課前引導—火車發展史 20世紀火車的進展更逐漸地下化,也就是地下鐵。 圖片出處:http://www.alaskarails.org/pix/on-rails/JC-oil-train.html 20世紀火車的進展更逐漸地下化,也就是地下鐵。 20世紀初電氣化火車重量輕、速度快、汙染少、噪音小,是最主要的火車特性。 資料來源:http://www.ccsh.tp.edu.tw/study1/car/trainhistory.htm

課前引導—火車的聯想 藉由文學中對於火車的描述會讓你聯想到什麼? 工業革命 現代化 都市 文明 返鄉 圖片出處:http://www.japaneselifestyle.com.au/travel/bullet_train_pictures.htm 藉由文學中對於火車的描述會讓你聯想到什麼? 工業革命 現代化 都市 文明 返鄉

課前引導—由《無米樂》出發 圖片出處:http://tw.ent4.yimg.com/mpost/11/94/1194.jpg 《無米樂》為顏蘭權和莊益增共同執導的一部片。這是一部紀錄了台南縣後壁鄉菁寮四位老農民的勞動身影與樂天知命的電影,從田莊阿伯阿嬤的生命智慧中,可以體會到敬天畏地、愛人惜物的精神。 資料來源:http://www.pts.org.tw/~viewpoint/arch/93.9.30htm.htm

課前引導—什麼是「無米樂」? 圖片出處:http://www.flickr.com/photos/16942270@N08/3181879541/ 片名「無米樂」源自影片中主人翁崑濱伯的口頭禪,他最常掛在嘴上的話就是「心情放輕鬆,不要想太多,無米,人就快樂啦」。 資料來源:http://www.pts.org.tw/~viewpoint/arch/93.9.30htm.htm

課前引導—《無米樂》的主題意識 《無米樂》,記錄臺灣的大米倉之一,臺南縣後壁鄉四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 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我們可以領略到生活的智慧,也可以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共生共存著,在浩瀚的天地之間,在人世的悲喜之間,他們終將成就了自身的圓滿。 資料來源:http://www.pts.org.tw/~viewpoint/arch/93.9.30htm.htm 圖片出處:http://www.flickr.com/photos/nodie26/3011929046/

課前引導— 由《無米樂》到〈火車與稻田〉 導演回憶: 透過鏡頭,我彷彿感受到「土地倫理」,就藏身在這方水田的深層義理間。孩提時期,遠方火車嘟嘟嘟駛過平原,我們最喜歡半跪在座椅上,對著窗、迎著風,望著那一大片又一大片綠油油的黃金稻穗,不敢想像這樣美麗的畫面,幾年後將成為歷史鏡頭。 資料來源:http://gec.kmu.edu.tw/happyrice/profile.html 圖片出處: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2995368891/

課前引導—稻田的聯想 一粒粒的米,令你想起甚麼? 米可以變成飯、變成粥,甚至變成藝術品。 米,是臺灣非常重要的傳統文化表徵。 資料來源:http://gec.kmu.edu.tw/happyrice/profile.html 圖片出處:http://tw.myblog.yahoo.com/aerofoto-taiwan/article?mid=6653&prev=6655&next=6651

課前引導—當火車行經稻田 火車是文明的象徵;稻田為傳統的表徵。 當火車行經稻田,也就代表了文明與傳統的拉鋸抗衡。 圖片出處:http://www.flickr.com/photos/hairworm/2509916917/ 火車是文明的象徵;稻田為傳統的表徵。 當火車行經稻田,也就代表了文明與傳統的拉鋸抗衡。 這不僅是阿盛寫作的時代背景,同時也是現代社會中傳統農業逐漸式微的現象。

課前引導—當火車行經稻田 傳統與文明可否同時並進? 理想與現實是否能同時並存? 阿盛在〈火車與稻田〉中運用象徵與對比的手法,寫出了心中的感懷。 圖片出處:http://www.flickr.com/photos/hanmr/551389781/

關於阿盛 本名楊敏盛(1950年-),生於臺灣台南縣新營市。 圖片出處:http://lit.ncl.edu.tw/hypage.cgi?hyqstr=aiipogjhefbkhhmfsldibnnhjdwngkfphkggmmlgpqjjjgknfkdpoithlmildlujmhjmkggpkkignlskjpkgrdkijkhmtfkgpmrkbptjjdwiskipvjrgoiskmppkicympkjqkfthlnikolvkigwndgpqhkghslshfmkgjdsjehcmkgndpjjhemgghdsirkpqlkicpngljqjjngnjqhbmjgedojehclthfcwjdhamhfkhmmjkmphjldwjfggojhnenjqhfmkgjdsjehcmkgndpjjhemgghds# (以下簡稱當代文學史料系統 ) 本名楊敏盛(1950年-),生於臺灣台南縣新營市。 1977年從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編輯、生活版主編、綜藝版主編、時報周刊美洲版編輯主任、記者、碩人出版社發行人(1994年自報社辭職)。 現主持「文學小鎮-寫作私淑班」,兼師大人文中心現代文學講師 資料來源:當代文學史料系統

阿盛的散文 以散文起家,有散文阿盛之稱,尤以描繪故鄉新營之風土人情為著,近年也發表雜文及從事小說創作。 資料來源:當代文學史料系統 圖片出處:當代文學史料系統

阿盛的散文 阿盛出生於一九五○年,生活在純樸的新營農村裡,目睹了農村生活的發展,也經歷了農村工業化、都市化的過渡,這樣的一個社會變遷的過程,對於農村長大的阿盛來說,感受最為強烈和深刻,站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關懷自己生活的土壤,這也是阿盛散文中比例最重的題材。 資料來源:http://web2.tcssh.tc.edu.tw/school/guowenke/new_page_129.htm 圖片出處:當代文學史料系統

阿盛的散文 圖片出處:當代文學史料系統 阿盛的散文所描述的,幾乎是以他所賴以生存的小城鎮─新營─為中心,阿盛慣常以這些社會上平凡的小人物為主角,用他獨樹一幟的語言風格,親切幽默的寫出臺灣社會的遞嬗、農村生活的風俗民情、以及市井人物堅韌的生命歲月。 資料來源:http://web2.tcssh.tc.edu.tw/school/guowenke/new_page_129.htm

阿盛的寫作風格 他的作品以散文居多,早期風格是對昔日的懷舊,對鄉土深厚情感的發抒,後又轉為對社會現象的關懷,筆觸由溫和而傾向於較冷峻的批判。 圖片出處:當代文學史料系統 他的作品以散文居多,早期風格是對昔日的懷舊,對鄉土深厚情感的發抒,後又轉為對社會現象的關懷,筆觸由溫和而傾向於較冷峻的批判。 資料來源:當代文學史料系統

阿盛的寫作理念 阿盛曾自云其寫作理念為「天地之間有文章,但凡人事皆可觀」。 可知其創作觀強調文體順其自然,題材著重寫實,內容詮釋人性。 資料來源:當代文學史料系統 圖片出處:當代文學史料系統

〈火車與稻田〉章法分析 本文以「火車來了-火車到了-火車進站了-火車不見了」貫串全文。除了寫出火車由遠而近駛來,而後離開,也交代經歷的五個階段: 1.作者幼時,二兄執意離開。 2.三兄坐火車離開。 3.大兄、二兄由都市回來。 4.作者離鄉讀書。 5.作者攜眷回故鄉。 圖片出處: http://www.flickr.com/photos/goldentime/2758279847/

〈火車與稻田〉寫作手法—象徵 象徵 本文所要描寫社會變遷下農村的沒落。對於這樣的變化,作者從頭到尾主要以火車為象徵,並做為貫串全文的脈絡。 圖片出處:http://www.flickr.com/photos/nl469/3521103766/ 象徵 本文所要描寫社會變遷下農村的沒落。對於這樣的變化,作者從頭到尾主要以火車為象徵,並做為貫串全文的脈絡。

修辭學教室—象徵 在〈火車與稻田〉中運用了象徵的手法:以「火車」象徵都市化的力量,而「稻田」則象徵傳統的農村社會,並藉此點出文章的主旨。 這種手法在文學作品中屢見不鮮。在你學過的作品中是否也有運用象徵手法的散文?其象徵的意涵又是什麼?

修辭學教室—文學中的象徵 朱自清〈背影〉,以「橘子」象徵父愛。 楊牧〈十一月的白芒花〉,以「白芒花」象徵母愛。 王鼎鈞〈失樓臺〉,以「樓臺」象徵中國傳統文化。 琦君 〈一對金手鐲〉,以「金手鐲」象徵作者與阿月間的深厚情誼。

修辭學教室—什麼是象徵? 任何一種抽象的觀念、情感、與看不見的事物,不直接予以表明,而由於理性的關聯、社會的約束,從而透過某種意象的媒介,間接加以陳述的表達方式,我們名之為「象徵」。—黃慶萱《修辭學》 如:玫瑰象徵愛情 鴿子象徵和平 國旗象徵國家

修辭學教室—什麼是象徵? 凡是任何一種抽象的思想、觀念、情感、意志、慾望、或看不見的事物,不直接表明,而透過某種具體的意象為媒介,間接表達的方式,即稱為「象徵」。—沈謙《修辭學》 象徵的範圍則可大可小,小可以出現在句子中,大可以擴大到幾個句子,甚至擴大到整段、整篇。

修辭學教室—象徵舉隅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遊原〉) 語譯: 向晚時分,我心裡有所不快,於是趕了車子,登上樂遊原;這時只見一片美好的斜陽,可惜已是接近黃昏了。 說明: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晚唐國衰、有志難伸 鳳鳥至,河出圖,皆聖王之瑞。

修辭學教室—象徵舉隅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論語‧子罕》) 語譯: 孔子說:「鳳凰不飛來,黃河的龍馬不再負圖出現,今世不會再有聖明的君王,我想行道,大概也沒有希望了!」 說明:鳳鳥不至,河不出圖→聖君不出

課後延伸— 〈火車與稻田〉的歌詞 阿盛曾將火車與稻田改寫成歌詞,於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四日發表於《中時》的〈大地副刊〉 圖片出處:http://www.flickr.com/photos/party0/2389333079/ 阿盛曾將火車與稻田改寫成歌詞,於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四日發表於《中時》的〈大地副刊〉

課後延伸— 〈火車與稻田〉的歌詞 火車與稻田 作詞/阿盛 作曲/艾迪  主唱/都市未來派 十來歲那年 蹲在水田中央 牽連的機器嗚嗚嗚 夾著一連串的噹噹噹 大哥堅持不駕馭鋤頭 他提起行李去遠方 六月田水啊浸著腳有點燙 一半猜不出一半是空想 不曉得父親為什麼氣得不管稻秧

課後延伸— 〈火車與稻田〉的歌詞 二十歲出頭 站在月台中央 吐氣的火車汽汽汽  輕輕嘆氣的母親淚汪汪 二姐堅持帶我去都市 她說興家要靠讀書郎 西北雨來囉打模糊了車窗 一半有期望一半也迷惘 不曉得以後割稻穗時候誰來幫忙

課後延伸— 〈火車與稻田〉的歌詞 三十多歲了 坐在書房中央 聽得到馬路跑車聲  聞到微波爐裡的飯菜香 兒子堅持看電視卡通 機器人弄得汽汽噹噹 怎麼這樣呢總覺得在流浪 一半是惋惜一半是牽腸 不曉得老家那塊地蓋了幾棟洋房

課後延伸—閩南語諺語教室 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拜鋤頭: 飲水思源。 釋義: 「樹頭」生長果子,「鋤頭」生產米飯,在早期農業社會中,人們皆賴此養生活命,因此必須懂得感恩圖報。故藉此諺語表達「飲水思源」之義。

課後延伸—閩南語諺語教室 甘願做牛,不驚無犁拖: 甘願辛苦工作。 釋義: 當牛犁田雖然辛苦,但至少有工作可做,勝過無犁可拖的失業狀態。

課後延伸—閩南語諺語教室 做人著磨,做牛著拖: 人要認命,像牛認命一樣。 釋義:  這是農業社會背景下所產生的諺語,表示在那時代裡,除非做到「做牛著拖,做人著磨」的認命努力,否則無法生存。

課後延伸—閩南語諺語教室 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 釋義: 小時候偷採匏瓜,長大後就會偷別人家養的牛。 釋義:  勸人不可忽視小孩子的小錯誤,以免日後養成惡習,反而是害了他。類似劉備臨終前勸劉禪的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課後延伸— 與農作有關的閩南語謎語 兄弟七十二,有的上山,有的水底沒。 (猜引水器具) 謎底→ 水車 釋義: 水車為傳統農耕時引水灌溉的器具,當轉動實有部份會淹沒在水裡,另一部份會汲水往上,故以此特徵作為謎面。 圖片出處:http//www.flickr.com/photos/g-economy/3184857636/

課後延伸—閩南語歇後語 歇後語,閩南語稱為「孽切仔俗語」、「刻滑話」、「孽誚話」或「剝揭話」。所謂「歇後語」,是由近似謎面及謎底兩部分組成,帶有隱語性質的口頭用語。如: 恩主公喝燒酒— 看不出來 釋義: 關公相傳為紅臉,故喝酒之後即使連上泛紅,也不會被發覺。

課後延伸—閩南語歇後語 歇後語兩部分之間有間歇,且間歇之後的部分常常不說出來。除此之外,歇後語經常使用諧音雙關,且具有多種意義。如: 黃連水洗頭— 苦腦(苦惱) 釋義: 黃連味苦,若用來洗頭,恐怕連腦袋也感到苦了,故藉由諧音暗示「苦惱」之意。

課後延伸—閩南語歇後語猜謎 猜猜看下列歇後語的意義? 狗吠火車- 無路用 釋義: 狗再怎麼努力追著火車吠,行駛中的火車也不可能因牠而停下來,藉此代表無能為力、自不量力的意思。

課後延伸—閩南語歇後語猜謎 七月半鴨仔— 不知死活 釋義: 農村養鴨,大多供應七月普渡之用,到了七月中若鴨子仍呱呱噪啼,則會被人罵:不知死活—不知死期將近。

課後延伸—閩南語歇後語猜謎 假有心 六月芥菜- 阿婆仔吹粿- 倒貼 釋義: 芥菜冬天才會抽心,故六月中的芥菜中間是空的。此有虛情假意的意思。 釋義: 指早期逢年過節,阿婆年紀較大,蒸年糕、發糕時,爐灶須大火去蒸,但因年老體衰,無法使火力足夠讓年糕、發糕發得漂亮,中間常會塌陷,因而說倒塌(ㄉㄜˋ ㄊㄚ˙,近似閩南語「倒貼」之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