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细胞凋亡与检测技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节、细胞膜 —— 系统的边界 1 、选择材料 : 1 、选择材料 : 2 、实验原理 : 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渗透作用 3 、观察现象 : 可以看到近水的部分红细胞发生变化, 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胞涨 裂,内容物流出。 一、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5 、选材原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选择动物细.
Advertisements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检测.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细胞因子.
第九章 细胞凋亡与疾病 第一节 概 述 定义: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称为细胞凋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Chapter 14 细胞衰老、死亡与癌变.
生物信号转导 细胞凋亡信号通路
第七章 细胞因子.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第十五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CELL SENESCENCE AND DEATH.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细胞增殖和凋亡 异常与疾病 广东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凋亡 与 免疫.
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十六章 细胞衰老与细胞死亡.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异常与疾病 Abnormal Cell Proliferation,Differentiation Apoptosis and Related of Disease.
第十七章 细胞凋亡 APOPTOSIS.
第四章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Abnormal of 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Disease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The regular mechanism of eukaryotic DNA replication
第2节 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 细胞的一生.
免疫细胞.
科研领军人物——施一公.
第十三章 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 第一节 程序性细胞死亡 第二节 细胞衰老 作业.
同济医院感染性疾病研究所 同济医院感染科 宁琴 教授
第十三章 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
细 胞 凋 亡 检 测.
第十七章 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细 胞 因 子 Cytokine, CK 细胞因子概述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其它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与临床
酶连接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Enzyme linked receptor)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果蝇    3天   家猫     10—12 狗     12 —15 .   果蝇    3天   家猫     10—12 狗     12 —15 
第十三章 细胞衰老和死亡 cellular aging and cell death
第二节 受 体.
ATP SLYTYZJAM.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四节、肿瘤的染色体异常 数目异常 结构异常
5.6 Signaling via enzyme-linked receptor
14.细胞衰老、死亡与癌变 14.1 细胞衰老 衰老的概念 现代人类面临着3种衰老: ◆生理性衰老 ◆病理性衰老 ◆心理性衰老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转递.
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研究进展.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第 二 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癌基因、抑癌基因 与生长因子 Oncogenes, Anti-oncogenes and Growth Factors
CHAPTER 11 Cell Nucleus and Chromosome.
化疗药物诱导细胞凋亡(一) 肿瘤细胞总DNA提取
基因信息的传递.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二章 细胞凋亡与检测技术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及其相关基因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及其相关基因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对于一个多细胞生物来说,要维持完整性和保持平衡性,凋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多细胞生物的诞生、生长、发育、存活以及死亡,无一不伴随着细胞凋亡过程。

细胞的衰老 Hayflick界限(Hayflick Limitation) 概念: 癌细胞或培养的细胞系是不正常细胞,其染色体数目或形态已经不同于原先的细胞 细胞的增殖能力与供体年龄有关 物种寿命与培养细胞寿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二倍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本身决定的 ◆决定细胞衰老的因素在细胞内部,而不是外部的环境 ◆是细胞核而不是细胞质决定了细胞衰老 不同年龄来源的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代数 细胞来源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中年人成纤维细胞 老年人成纤维细胞 可增殖代数 40-60 20 2-4

细胞在体内条件下的衰老 在机体内,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常见的现象,甚至在个体发育的早期也会发生; 正常情况下终生保持分裂的细胞,其分裂能力是否随着有机体年龄的增高而下降?它们 会不会衰老? 衰老动物体内,细胞分裂速度显著减慢,其原因主要是G1期明显延长; 衰老个体内的环境因素影响了细胞的增殖和衰老; 骨髓干细胞移植实验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干细胞增殖速度也趋缓慢.

衰老细胞结构的变化 细胞核的变化: 体外培养的二倍体细胞,细胞核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不断增大; 细胞核的核膜内折(invagination)、染色质固缩化; 内质网的变化: 衰老动物内质网成分弥散性地分散于核 周胞质中,粗面内质网的总量似乎是减少了; 线粒体的变化: 通常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随龄减少,而其体积则随龄增大; 致密体的生成:脂褐质,老年色素等 膜系统的变化: 衰老的细胞,其膜流动性降低、韧性减小。 衰老细胞间间隙连接减少;细胞膜内(P面)颗粒的分布也发生变化(减少)。

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 氧化性损伤学说: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基团或分子(ROS---O2-, OH- , H2O2 ),引发的氧化性损伤的积累,最终导致衰老。 端粒与衰老:发现端粒长度确实与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细胞衰老的 “有丝分裂钟”学说(Harley,1990) rDNA与衰老: 酵母染色体外rDNA 环的积累,导致细胞衰老。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复合物与衰老:复合物存在于异染色质区,其作用在于阻断所在位点DNA转录。.

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 SGS1基因和WRN基因与衰老: SGS1基因和WRN基因同源,编码解旋酶; 发育程序与衰老: 线粒体DNA与衰老: Sen-DNA(80年代);mtDNA突变积累与细胞衰老有关

(一)细胞死亡的方式 死亡是生命的普遍现象,但细胞死亡并非与机体死亡同步。 正常的组织中,经常发生“正常”的细胞死亡,它是维持组织机能和形态所必需的。 细胞死亡的方式通常有3种: ①细胞坏死(necrosis) ②细胞凋亡(apoptosis) ③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二)、细胞坏死(necrosis) 影响因素 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有毒物质) 物理因素(如热、辐射) 生物因素(如病原体)

坏死细胞的形态改变 2种病理过程 酶性消化 蛋白变性 参与此过程的酶,如来源于死亡细胞本身的溶酶体,则称为细胞自溶(autolysis);若来源于浸润坏死组织内白细胞溶酶体,则为异溶(heterolysis)

坏死细胞的形态改变 初期 胞质内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崩解,结构脂滴游离、空泡化,蛋白质颗粒增多,核发生固缩或断裂 初期 胞质内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崩解,结构脂滴游离、空泡化,蛋白质颗粒增多,核发生固缩或断裂 中期 随着胞质内蛋白变性、凝固或碎裂,以及嗜碱性核蛋白的降解,细胞质呈现强嗜酸性,导致细胞结构完全消失, 末期 细胞膜和细胞器破裂,DNA降解,细胞内容物流出,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

细胞死亡 组织病理学的中心议题 遭受缺氧,病毒感染和某些毒素的损害而导致的关键性终结点 细胞死亡现象也是生命新陈代谢的固有本质 例如胚胎发育、正常组织更新,以及在增殖淋巴细胞群体中选择适当的克隆,这种细胞生理性死亡是种系发育史中早就存在的,有利于动物发育中的许多生命功能。

采用什么样的标准可以比较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类型的细胞死亡呢? 形态学 1972年Keer根据细胞发生了与坏死完全不一样的死亡过程而提出了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

Kerr实验 结扎大鼠肝的左、中叶门静脉后 周围细胞发生缺血性坏死 由肝动脉供应区的实质细胞仍存活,只是范 围逐渐缩小,其间一些细胞不断转变成细胞 质小块,不伴有炎症 在正常鼠肝中也偶然见到这一现象

(三)凋亡 Apo 从… ptosis 飘零,落下 Apoptosis凋亡 细胞象秋天的树叶一样凋落的死亡方式

凋亡的概念 指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 During development of a multicellular eukaryotic organism, some cells must die. Unwanted cells are eliminated during embryogenesis, metamorphosis, and tissue turnover. This process is called or apoptosis.

凋亡是生物体普遍存在的现象 胚胎形成 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 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清除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干细胞 并非每个细胞都能走到终点,相当一部分细胞,甚至绝大部分细胞都会在中途凋亡 胸腺的T细胞95%存活不到成熟T细胞阶段 原始和幼稚红细胞在骨髓中发生“原位溶血”

凋亡细胞的主要特征 ①染色质聚集、分块、位于核膜上,胞质凝缩,最后核断裂,细胞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许多凋亡小体 ②凋亡小体内有结构完整的细胞器,还有凝缩的染色体,可被邻近细胞吞噬消化,因始终有膜封闭,没有内溶物释放,故不会引起炎症

细胞核内染色质高度盘绕,出现许多称为气穴现象(cavitations)的空泡结构 凋亡细胞早期

凋亡细胞中期 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

凋亡细胞晚期 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

凋亡小体—1

凋亡小体—2

凋亡小体—3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分为三期: 早期的细胞核呈波纹状或呈折缝样部分染色质出现浓缩状态;中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晚期的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

③凋亡细胞中仍需要合成一些蛋白质,但是在坏死细胞中ATP和蛋白质合成受阻或终止 ④核酸内切酶活化,导致染色质DNA在核小体连接部位断裂,形成约200bp整数倍的核酸片段,凝胶电泳图谱呈梯状 ⑤凋亡通常是生理性变化,而细胞坏死是病理性变化

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DNA阶梯

凋亡的意义 蝌蚪尾巴的脱落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的发育 哺乳动物指(趾)的形成 使各种细胞的生存时限达到平衡 由基因控制细胞有目的,有选择性的自我消亡过程,这种淘汰机制是保证生命进化的基础。 生物适应环境的需要 蝌蚪尾巴的脱落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的发育 哺乳动物指(趾)的形成 使各种细胞的生存时限达到平衡

小结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区别点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起因 生理或病理性 病理性变化或剧烈损伤 范围 单个散在细胞 大片组织或成群细胞 细胞膜 保持完整,一直到形成凋亡小体 破损 染色质 凝聚在核膜下呈半月状 呈絮状 细胞器 无明显变化 肿胀、内质网崩解 细胞体积 固缩变小 肿胀变大 凋亡小体 有 无 DNA 呈梯状 呈涂抹状 蛋白合成 调节过程 受基因调控 被动进行 炎症反应

区别 APOPTOSIS NECROSIS Cell shrinks Cell swells Organelles remain intact Organelles rendered non-functional Controlled DNA degradation Random DNA degradation Chromatin condensation, margination General chromatin precipitation PM remains intact PM damaged, permeable Apoptotic body formation Cell ruptures Phagocytosis Inducti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 Occurs in individual cells Occurs in large groups of cells 区别

Apoptosis vs necrosis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胚胎正常发育所必需的 PCD和细胞凋亡常被做为同义词使用,但两者实质上是有差异的 PCD是一个功能性概念,描述在一个多细胞生物体中,某些细胞的死亡是个体发育中一个预定的,并受到严格控制的正常组成部分 凋亡是一个形态学概念,指与细胞坏死不同的受到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形式 PCD的最终结果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并非都是程序化的。

2002年10月7日英国人悉尼·布雷诺尔、美国人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人约翰·苏尔斯顿,因在器官发育的遗传调控和细胞程序性死亡方面的研究 ,获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二、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 (一)Fas受体是凋亡的主要引发剂 1、Fas受体基因 定位:10q23 结构:全长25kb 9个外显子 8个内含子 表达:跨膜蛋白 分布:外周血中活化的T、B细胞 又称作APO-1/CD95 属TNF受体家族

定位:1q23 结构:全长8kb 4个外显子 3个内含子 表达:类膜蛋白 2、 Fas配体基因 定位:1q23 结构:全长8kb 4个外显子 3个内含子 表达:类膜蛋白 Killer lymphocytes produce Fas ligand Binds to death receptor protein Fas Clustered Fas proteins recruit adaptor proteins These bind procaspase 8 These activate downstream procaspases, inducing apoptosis

3、作用 Fas受体与Fas配体的相互作用启动了细胞凋亡的通路 当载有Fas配体的细胞相互作用时,载有Fas受体的细胞将会发生凋亡

配体的作用可能是引起三聚体装配成更大的聚合体 Fas的聚集过程 Fas能形成同源三聚体 三聚体在与配体作用前装配 配体的作用可能是引起三聚体装配成更大的聚合体 FasL作用Fas时,一个聚集过程能使Fas激活通路的下游 活化的Fas三聚体聚集 激活凋亡 Fas forms trimers that are activated when binding to FasL causes aggregation.

Fas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 Fas的特点 胞外区:三个富含半胱氨酸的 胞内区:死亡结构域(Death domain,DD) FasL与Fas结合 Fas三聚化使胞内的DD区构象改变,然后与接头蛋白FADD的DD区结合

FADD的N端DED区(death effector domain)就能与Caspase-8(或-10)前体蛋白结合 形成DISC (death-inducing signaling complex ) 引起caspase-8、10通过自身剪激活 启动caspase的级联反应,使caspase-3、-6、-7激活,这几种Caspase可降解胞内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DISC Formation.

FasL的受体: TNF受体 Fas T淋巴细胞上的受体 相应的配体: 一系列跨膜蛋白 表明存在着好几条通路,每条都被细胞-细胞的相互作用所启动,即细胞表面的“配体”与另一个细胞表面的受体作用。

Fas/FasL系统在免疫系统中的意义 参与免疫调节 活化成熟的外周T细胞主要通过Fas/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清除与自身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克隆和由自身抗原激活的细胞克隆 以限制T细胞克隆的无限增殖,防止对自身组织的损伤,即产生外周免疫耐受。 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导致的免疫耐受失控,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病因

某些肿瘤细胞也可以通过这一途径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从而逃脱免疫监控。 Fas/FasL系统在免疫系统中的意义 细胞毒T细胞(CTL) 通过FasL诱导靶细胞凋亡 某些肿瘤细胞也可以通过这一途径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从而逃脱免疫监控。 Cytotoxic T-cell mediated killing of cells (for example, CTL-mediated killing of virus-infected cells) Deletion of activated T-cells at the end of an immune response Destruction of inflammatory and immune cells in immune-privileged sites

(二)、Caspase家族 半胱氨酸蛋白酶,相当于线虫中的ced-3,是引起细胞凋亡的关键酶,一旦被信号途径激活,能将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使细胞不可逆的走向死亡。 特点: ①酶活性依赖于半胱氨酸残基的亲核性; ②总是在天冬氨酸之后切断底物,所以命名为caspase(cysteine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 ③都是由两大、两小亚基组成的异四聚体,大、小亚基由同一基因编码,前体被切割后产生两个活性亚基。

ICE 白介素-1 β转换酶基因 能将白介素前体切割为活性分子 在人类细胞中已发现11个ICE同源物 2个亚族 ICE亚族 参与炎症反应 CED-3家族 参与细胞凋亡 (Interleukin-1 β-converting enzyme)

caspase-3、6、7,可直接降解胞内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引起凋亡,但不能通过自催化或自剪接的方式激活; B:caspase-3的结构模型; C:caspase-3的活化过程 CED-3家族 参与细胞凋亡 执行者 caspase-3、6、7,可直接降解胞内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引起凋亡,但不能通过自催化或自剪接的方式激活; 启动者 caspase-8、9,受到信号后,能通过自剪接而激活,然后引起caspase级联反应,如caspase-8可依次激活caspase-3、6、7

IAPs(inhibitors of apoptosis proteins) 属于一个庞大的蛋白家族 caspase的抑制因子 IAPs(inhibitors of apoptosis proteins) 属于一个庞大的蛋白家族 能通过BIR结构域(baculovirus IAP repeats domain)与caspase结合,抑制其活性,如XIAP Tian Le MA, Pei Hua NI, Jie ZHONG.et al. Low expression of XIAP-associated factor 1 i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s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2005; 6; 10–14

(三)、Apaf-1 Apaf-1称为凋亡酶激活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 在线虫中的同源物为ced-4 在线粒体参与的凋亡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 该基因敲除后,小鼠神经细胞过多,脑畸形发育

Apaf-1结构特点 ①CARD(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结构域,能召集caspase-9 ②ced-4 同源结构域,能结合ATP/dATP ③C端结构域,含有色氨酸/天冬氨酸重复序列,当细胞色素c的结合到这一区域后,能引起Apaf-1多聚化而激活。

Apaf-1具有激活Caspase-3的作用,而这一过程又需要细胞色素c(Apaf-2)和caspase-9(Apaf-3)参与。Apaf-1/细胞色素c复合体与ATP/dATP结合后,Apaf-1就可以通过其CARD结构域召集caspase-9,形成凋亡体,激活caspase-3,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

(四)、Bcl-2家族 Bcl-2为凋亡抑制基因,是膜的整合蛋白 功能相当于线虫中的ced-9

Bcl-2的结构特点 1-4个Bcl-2同源结构域(BH1-4) 有一个羧端跨膜结构域 BH4是抗凋亡蛋白所特有的结构域

根据功能和结构可将Bcl-2基因家族分为两类 分类 根据功能和结构可将Bcl-2基因家族分为两类 抗凋亡的(anti-apoptotic),如:Bcl-2、Bcl-xl、Bcl-w、Mcl-1; 促进凋亡的(pro-apoptotic),如:Bax、Bak、Bad、Bid、Bim,在促凋亡蛋白中还有一类仅含BH3结构,如Bid、Bad。

(五)p53 抑癌基因 功能是在G期监 视DNA的完整性

如有损伤,则抑制细胞增殖,直到DNA修复完成。如果DNA不能被修复,则诱导其调亡,

特点:17p13,11个外显子,10个内含子 编码:393个氨基酸,53000

(六)c-myc 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分化 能激活那些控制细胞增殖的基因 激活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给细胞两种选择:增殖或凋亡 当生长因子存在,Bcl-2基因表达时,促进细胞增殖,反之细胞凋亡

myc家族 数量:c-myc,N-myc、L-myc、R-myc 编码:3个外显子组成,Exon1不编码,缺少ATG,但 多个终止密码子;另外两个外显子表达62- 64kDa或66-67kDa的蛋白 特点:位于核内,属于DNA结合蛋白类,与DNA复制 起动有关 作用:基因产物都位于细胞核内,可与某些特定DNA 相结合,影响DNA复制的起动过程或对转录进 行调控,从而实现其调节细胞生长、增殖、 分化的目的。

Cytochrome C Procaspase aggregation and activation can be triggered from within the cell Mitochondria are stimulated to release cytochrome c, an electron carrier protein Binds and activates cytosolic adaptor protein Apaf-1 This binds and activates procaspase 9 Caspase cascade is triggered Bcl-2 can block the release of cytochrome c

Apoptosis vs cell survival A cell dies as a result of: Signals that promote apoptosis Lack of signals that promote survival                                                                                                 

第二节 细胞凋亡信号的传递 一、经典的信号传递途径 (一)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与细胞凋亡 1、受体活化 第二节 细胞凋亡信号的传递 一、经典的信号传递途径 (一)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与细胞凋亡 1、受体活化 蛋白激酶是细胞凋亡信号传递途径中重要的酶类 其激活需要受体的活化

(1)生长因子类受体活化 结构特点: 胞外区(配基结合区) 跨膜区 胞质区

信号刺激 受体 亚基聚合 蛋白或激酶结合位点 胞质结构区的磷酸化

(2)细胞因子受体活化 受体 配体 受体-配体 受体亚基聚合 胞质内信号蛋白或激酶活化 酪氨酸磷酸化 受体活化

2.胞内信号级联反应 级联反应的分子基础: 参与反应的受体以及一系列下游激酶或蛋白分子中的功能区 级联反应的分子基础: 参与反应的受体以及一系列下游激酶或蛋白分子中的功能区 SH2:结构域介导信号分子与含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分子结合 SH3:介导信号分子与富含脯氨酸的蛋白分子结合 PH:接受多种信号并将其传递至不同效应分子 PTB:特异识别蛋白分子中Asn-Pro-X-Tyr序列,并与磷酸化的酪氨酸结合

3.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与细胞凋亡 受体-ras-MAP途径

二、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与细胞凋亡 cAMP途径 Ca2+途径

cAMP途径 细胞 α-GDP G蛋白 α-GTP 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cAMP增加 蛋白激酶A磷酸化 内源性核酸内切酶 激素、细胞因子、化学物质 细胞 α-GDP G蛋白 α-GTP 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cAMP增加 蛋白激酶A磷酸化 内源性核酸内切酶 DNA裂解,细胞凋亡

Ca2+途径 激素药物 Ca2+ 激酶磷酸化 酪氨酸激酶磷脂酶 Ca2+ 细胞:分化凋亡 IP3 活性氧 Ca2+ Ca2+

第三节 细胞凋亡与人类疾病 一、肿瘤与细胞凋亡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细胞凋亡 SLE的免疫学特征:自身抗体的产生 抗DNA抗体 第三节 细胞凋亡与人类疾病 一、肿瘤与细胞凋亡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细胞凋亡 SLE的免疫学特征:自身抗体的产生 抗DNA抗体 抗核糖体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SLE病人 凋亡的淋巴细胞增加且释放凋亡小体 抗核小体抗体 完整的核小体或亚核小体 吞噬功能降低 凋亡小体膜破裂 核小体释放入血 刺激产生自身抗体

三、肾脏疾病与细胞凋亡 1、肾移植排斥反应与细胞凋亡 CD+淋巴细胞 细胞毒T淋巴细胞 移植肾小管上皮细胞 分泌 :颗粒酶B、穿孔素、TIA-1 表达TIA-1 攻击移植肾小管上皮细胞 凋亡:小管萎缩

2、肾小球肾炎与细胞凋亡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中性粒细胞浸润 系膜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脱颗粒机会减少 巨噬细胞吞噬 有效肾单位减少

4、老年性痴呆与细胞凋亡 老年性痴呆 神经病理学和神经生化改变 神经元细胞减少 神经元纤维缠结神经炎症 神经元细胞减少 神经元纤维缠结神经炎症 IL-1、IL-2、IL-3、IL-6、IL-8、TNF 脑内免疫炎症细胞凋亡 ICE白介素-1 β转换酶基因

第四节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与生物学特征

第五节 细胞凋亡的检测技术 形态学 生物化学 免疫化学 组织化学 分子生物学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技术 (一)非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测技术 1、普通光学显微镜法 细胞凋亡: 坏死细胞: 体积变小 体积增大 变形 细胞膜完整 发泡 凋亡小体 坏死细胞: 体积增大 细胞膜损害或裂解 网状的染色体

2、电子显微镜观察法 凋亡细胞 体积变小 细胞质浓缩 细胞核变小 染色质浓缩并凝结成块 晚期凋亡小体

(二)染色法光学显微镜检测技术 染色方法: 苏木素(HE)染色法 细胞核 :蓝色 胞浆:淡红色 姬姆萨染色法 染色质:致密浓缩 甲基绿-派诺宁染色法 细胞核 :蓝色 胞浆:淡红色 染色质:致密浓缩 凋亡小体

(三)荧光染料染色-流式细胞测定 碘化丙啶(PI):只能使坏死细胞染色 显示:红色 双苯并咪唑(hoechst33342):可穿越细胞膜对活细胞和凋亡细胞的DNA染色 显示:蓝色

1、双苯并咪唑染料吸收法 结果: 凋亡细胞蓝色荧光明显强于活细胞和非凋亡细胞光 正常细胞 散射能力降低 坏死细胞PI复染呈现红色荧光

2、碘化丙啶(PI)排斥分析法 先用PI染色、再用Ho染色 结果: 坏死细胞呈现红色荧光 活细胞Ho蓝色荧光最强 凋亡早期:蓝色荧光变弱,弱红色荧光 凋亡晚期:PI红色荧光变强

二、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检测技术 (一)细胞群染色体DNA片段的检测技术 凋亡细胞:间隔梯状条带 坏死细胞:模糊片状条带 正常细胞:点样处大片段

(二)其他技术 1、标记与离心技术 3H-TdR或125I-UdR 离心 低分子量DNA 高分子量DNA 测定放射活性

2、细胞凋亡的钙离子浓度测定

三、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一)末端转移酶介导的标记技术 1、生物素-dUTP/酶标亲和素测定 生物素-dUTP TdT 掺入凋亡细胞的3’-OH 亲和素-过氧化物酶 显色

结果: 正常细胞 正常细胞:没有DNA的断裂,没有3’-OH末端被标记。 显微镜下无显色 凋亡细胞

2、生物素-dUTP/荧光标记 3、Cy5-dNTP标记 4、细胞表面蛋白质的标记

(二)切口平移标记技术 凋亡细胞 DAN单链断裂 3’-OH切口 DNA聚合酶I 放射性同位素 非放射性标记物 检测

四、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正常:染色体被组蛋白包绕形成核蛋白复合体 凋亡:产生的DNA片段仍被组蛋白包绕

抗DNA抗体 OPD OPD OPD 抗组蛋白抗体

五、细胞凋亡组化染色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1、细胞凋亡 简述题 1、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