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電腦與資訊之應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回主目錄. 2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第 3 章 電腦與資訊的發展與變革 1. 電腦發展的歷史 1. 電腦發展的歷史 2. 硬體和軟體簡介 2. 硬體和軟體簡介 3. 各種等級和類型的電腦介紹 3. 各種等級和類型的電腦介紹 4. 個人電腦採購指南 4. 個人電腦採購指南 回主目錄.
Advertisements


计算机组成原理.
Welcome to the world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计算机组成原理
新界婦孺福利會 梁省德學校 小學資訊科技教材 電腦發展史.
计算机发展及人物介绍.
電機資訊學院 暨 電機系 簡介 主講人 馮介川 義守大學電機工程系.
模拟电子技术 主讲 钱伟康 制作 钱伟康 2013年9月 课程资料请访问课程中心
半導體產業分析 組員: 林怡欣 蔡松展 謝瑋璘 蔡文杰.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 沈阳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姜岩.
计算机组成原理 21世纪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列规划教材 谭浩强 主编 作者:宋红 中国铁道出版社
計算機概論 請老師填入姓名主講 課本:數位傳真2012 博碩文化出版發行.
欢 迎 您 ! 荣县电大 毕忠权.
電子系學程簡介 半導體學程 電子元件學程 VLSI 設計學程
>> 第三章 中文Windows XP >> 第四章 中文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3
第 1 章 資訊新未來.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 计算机文化 潍坊医学院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文化基础.
Hardware Chen Ching-Jung
主題五 CPU Learning Lab.
CH.2 Introduction to Microprocessor-Based Control
Chapter 5 電腦元件 目標---- 研讀完本章後,你應該可以: 閱讀有關電腦的廣告以及了解它的專業用語(行話)。
第 2 章 中央處理單元.
親愛的老師您好 感謝您選用本書作為授課教材,博碩文化準備本書精選簡報檔,特別摘錄重點提供給您授課專用。 說明: 博碩文化:
一、选购一台计算机 By:查宇
第一章 電腦科技與現代生活 1-1 電腦發展簡史 1-2 電腦科技在生活方面的應用 1-3 電腦軟體授權與資訊安全.
电脑组装与维护实例教程 姚昌顺 杨章静 唐萨 主 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CPU資料處理 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 陳以德 副教授: 濟世CS 轉
第一章 資訊新未來 計算機概論編輯小組.
第一篇 Unix/Linux 操作介面 第 1 章 Unix/Linux 系統概論 第 2 章 開始使用 Unix/Linux
计算机文化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3 基本數位邏輯處理※.
第3章 電腦的組成與架構 3-1 電腦的基本架構 3-2 個人電腦的主機.
1-1 微電腦系統單元 1-2 微電腦系統架構 1-3 微控制器(單晶片微電腦) 1-4 類比與數位訊號介面
1-1 微電腦系統單元 1-2 微電腦系統架構 1-3 微控制器(單晶片微電腦) 1-4 類比與數位訊號介面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接口技术 电话: Tel:84192 山东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計算機結構 – 概論 陳鍾誠 於金門大學.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電腦與資訊之應用
第一階段:一、電腦基本介紹 二、電腦故障排除 三、Window操作
正弦波產生器 如何產生 sin, cosine 震盪,回授,負反饋 (Barkhousen Criteria)
微机原理电子教案 微机原理电子教案.
第1章 單晶片微電腦概論.
Introduction to BCC Hardware v. s. Software 電腦之演進史 第一代真空管時期 第二代電晶體時期
第 1 章 電腦導論.
张 宇 电话: 转 809 地址:综合楼609 计 算 机 组 成 技 术 张 宇 电话: 转 809 地址:综合楼609
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思维 西南林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本章重點 1-1 電腦與生活 1-2 電腦的發展史.
第一章  導 論 1-1 資訊科學簡介 1-2 資訊科學發展 1-3 電腦基本原理.
類比轉數位 IC研究 組員:施怡儒 S 柯曄新 S 張久藝 S
電腦基本概念 張森 高階 適合程度 初學.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一 了解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教研室 院级精品课程.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王 永 辉 泾川电大工作站.
行動科技的應用 行動學習(Mobile Learning) 博物館導覽 視訊會議(Video conference) 健康監控、災害處理
第一章 Chapter 1 電腦基礎知識 Chapter 1-電腦基礎知識.
History of Computer.
第一章 電腦科技與現代生活 1-1 電腦發展簡史 1-2 電腦科技在生活方面的應用 1-3 資訊安全與防護 1-4 數位資料.
第二章 電腦硬體知識 Chapter 2-電腦硬體知識.
數位邏輯 第1章概 論 1-1數量表示法 1-2數位系統和類比系統 1-3邏輯準位 1-4數位積體電路.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陈泽宇 副教授.
電腦概論考題分析 佛學資訊組 碩一 張榮顯.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Chapter 0 Computer Science (CS) 計算機概論.
黃影雯副教授講授 E_Mail Address:
第3章 電腦的組成與架構 3-1 電腦的基本架構 3-2 個人電腦的主機.
一、簡介 電腦硬體設計:純硬體電路(hardware)及韌體電 路(firmware)兩種方式。
Ch. 02 電子學概論 參考資料: 電子學 I 陳清良 編著 龍騰文化 基本電學 I 康嘉宗 李天良 李源永 陳昭博 編著 復文書局
Computer 電腦的英文名稱叫做「computer」,也就是「電子計算機」,原本專指用來做運算或統計數字的機器,但在經年累月的改良後,電腦不僅能夠接受使用者輸入資料,還可以將資料加以計算或依邏輯判斷加以分析,最後把結果記憶起來或依一定的格式輸出。
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将会带领大家遨游计算机海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電腦與資訊之應用 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 陳以德 副教授: 濟世CS202-3 07-3121101 轉 2648-25 itchen@kmu.edu.tw

學習目標 學習資源: 了解個人電腦相關配備,期能自組電腦 了解電腦運作原理及作業系統的基本概念 了解電腦軟體概念並善用基本的軟體工具 了解網際網路、網頁設計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 了解資訊化社會禮節,智慧財產權與法律規範 了解如何保護自身權益與資訊安全 學習資源: 1. http://bcc.vexp.idv.tw 2. http://itchen.class.kmu.edu.tw

電腦歷史簡介

電腦歷史 世界上第一部『 電腦 』是由 美國人毛琪雷與 愛克特在 1946 年發明 第0代電腦(1939~1946) 第1代電腦(1946~1958)--真空管時期 第2代電腦(1958~1963)--電晶體時期 第3代電腦(1964~1971)--積體電路時期 第4代電腦(1972~1990)--超大型積體電路時期 第5代電腦(1990以後)--人工智慧時期

中華民國第一部電腦 1962主機IBM650及電 源箱,IBM533讀卡/打 卡機,外加IBM407列 表機組成 因怕震動,用牛車由 基隆經過1天1夜,把 主機送到了交通大學 http://www.pac.nctu.edu.tw/Report/report_more.php?id=20727

第O代電腦(1939~1946) 1944年艾肯教授完成於哈佛大學 ASCC-MARK-I 為電氣機械式的電腦 使用3000個以上繼電器 (Relay)和多量的齒輪 程序轉換於紙帶上,成為打孔的組合

1944 Harvard Mark I www.computerhistory.org

第一代電腦(1946~1958)--真空管時期 1946年,美國賓州大學的毛琪雷(Dr.John W.Mauchly)與愛克特(J.Presper Echert)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長度50呎,寬30呎(佔地約42坪),重30噸 共用了18800個真空管 1945年,范諾曼(Dr. John Von Neumann)將 程式(Program)全部記憶於計算機的內部

真空管(Vacuum tube) zh.wikipedia.org

第二代電腦(1958~1963)--電晶體時期 1954年遂有了以電晶體代替真空管 這時代的特色為編寫程式系統 (Programming System )的運用 第二代的後半期,利用資料通信系統,作即 時的資料處理者,稱為線上即時處理(On-line Real-time System)

電晶體 (Transistor) http://zh.wikipedia.org/wiki/電晶體

第三代電腦(1964~1971)--積體電路時期 1964 IBM 用積體電路 (IC) 研製IBM 360型電腦 電腦的速度又快了幾百倍 高性能化,高信賴化,動作的高速化

積體電路 (IC,Integrated Circuit) www.electronetwork.org

積體電路 (IC,Integrated Circuit) SSI (Small Scale IC) :含數十個元件 MSI (Medium Scale IC) : 含102個元件 LSI (Large Scale IC) :含104個元件 VLSI (Very Large Scale IC) :含106個元件 ULSI (Ultra-Large Scale IC) :含108個元件 GSI (Gigantic Scale IC) :含109個元件

第四代電腦(1972~1990)-- 超大型積體電路時期 1970年以後,己經能在一片Chip上容納數萬 個電子元件,就稱為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 1971年,Intel發表單片4位微處理器4004 採用10微米製程 2300個元件 最高時脈有740KHz 最後一次成交價為 US$1425.00

CPU museum 1974年, Intel發表單8bits微處理器8080 採用10微米製程 最高時脈有2 Mhz 約US$395 www.mynikko.com

超大型積體電路 www.intel.com, www.amd.com

第五代電腦(1990以後)--人工智慧時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 AI)時代 可處理聲音,具有人工智慧,能夠累積知識 能聽、能看、有辨識、分析、思考與推理功能 以超導體、砷化鎵或生物晶片等全新的技術 所開發的電子元件為主 體積更小,處理速度更快 Apple Siri

計算機之分類

計算機之分類 - 1 依處理資料信號分為 依用途分為 類比電腦(Analog Computer) 數位電腦(Digital Computer) 混合型電腦(Hybrid Computer) 依用途分為 一般用途計算機 特殊用途計算機

計算機之分類 - 2 依功能,速度之不同分為 超級電腦(Super-computer) 大型電腦(Large-scale computer) 中型電腦(medium-scale computer) 迷你型電腦(mini-computer) 工作站電腦 (Workstation) 個人電腦(Personal-Computer) 筆記型電腦(NoteBook) 平板電腦(Tablet PC) 個人數位助理(PDA)

超級電腦(Super-computer) IBM blue gene www.ibm.com

大型電腦(Large-scale computer) www.ibm.com

工作站電腦 (Workstation) www.oracle.com www.ibm.com

個人電腦(Personal-Computer) zh.wikipedia.org/wiki/個人電腦

筆記型電腦(Notebook) www.acer.com.tw

平版電腦(Tablet PC) tw.asus.com; www.apple.com

個人數位助理(PDA), Phone www.apple.com

電腦五大單元 輸入單元 (Input Unit) 算數邏輯單元(Arithmetic Logic Unit) 控制單元(Control Unit) 記憶單元 (Memory Unit) 輸出單元 (Output Unit) 控制單元 輸入單元 輸出單元 算數邏輯單元 記憶單元

電腦五大單元舉例 輸入:鍵盤、滑鼠、觸控螢幕、條碼、溫度感應器、攝 影機、麥克風… 輸出:螢幕、印表機、音效卡、VR頭盔... CU:負責電腦各單元的聯繫與控制 ALU:加、減、乘、除算術運算及 大小比較,條件判斷等邏輯判斷工作 CU + ALU + Register + Cache = CPU 記憶單元:Cache、SDRAM、DDR I/II/III/IV、… 儲存元件:硬碟、軟碟、光碟、磁帶、隨身碟

SUMMARY 電腦歷史 計算機分類 第0~5代電腦及其所用元件 超級電腦 大、中、迷你型電腦 工作站電腦 (Workstation) 微電腦(Personal-Computer) 筆記型電腦(Notebook) 平版電腦(Tablet PC) 個人數位助理(PDA,Phone)

參考文獻 http://www.computerhistory.org http://www.mynikko.com/CPU http://wiki.kmu.edu.tw http://www.ib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