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 历史 第13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 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 门.
Advertisements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九章.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政治生活》第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三个时期: 初建时期: -20世纪60年代 (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必修二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十六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它的优势在哪里? 什么是依法治国?如何依法治国?
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了解制度 1.3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第二课时.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 任课教师:王喜梅.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人教2001课标版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第三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第三中学 加孜热·奴尔木汗.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第三单元 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8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Welcome to our class.
第二章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民主政治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课程设计人: 齐月娥 陈金涛 段明贤 郭双双 07政本班.
第二单元(含3、4、5课) 第三课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基本要求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2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第 八 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上).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什么是? 1、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是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权利、政治制度和体制、政治文化和理念、政治运行规则和政治行为互相作用、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彼此沟通和协调发展的统一体;是政治实践的科学总结和政治智慧的运用艺术,是人们改造世界所获得政治成果和政治发展和进步状态的总和,是人类解放的实现程度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油田一中政治组.
第14课时 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 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 导论 第一章 宪法制度 第二章 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四章 国家元首制度 第五章 中央行政制度
第 十 二 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我们.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望大陆》.
但悲不见九州同:统一问题的由来.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目标导航 【认知目标】知道宪法是根本大法,了解国家宪法日的来历,十八大以来的法治进程。 【能力目标】能初步分析判断日常生活中的违宪行为,正确行使权利,严守权利边界。 【情感目标】崇尚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3 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 1926年)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课程标准 : 1、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复习回顾: 国家权力来源于: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 我国完整的国家权力机关体系是: 人民表大会的职权包括 人民代表的职权有:
宪 法 关 系(权力篇) 一、宪法关系主体 二、宪法关系客体 三、宪法关系内容 基本权利与国家权力.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两会精神学习参考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建陵中学   孙育娥.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延安窑洞对话”【1945年】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黄炎培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课标版 历史 第13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教材研读 题组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国名、国都、代国歌。 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它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 元,中国进入由② 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它改变了世界 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 族的解放斗争。 3.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国政协会议和地方各级政协会议的职 能是参政议政和③ 民主监督    。

4.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④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有利于团结各 民主党派,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5.⑤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宪法体现 了人民民主和⑥ 社会主义    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 宪法。 6.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成立的五个自治区分别是⑦ 内蒙古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 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这一制度满足了少数民 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7.在十年“文革”时期,宪法遭到严重践踏,⑧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和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8.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⑨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写进宪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9.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⑩ 政治协商    制度 进一步完善。 10.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 委员会组织法》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各地在普遍推行村民自 治、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 11.《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 (✕)

题组二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采用和平方 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 想,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  香港    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 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  1979    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 的真正停火。 4.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 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就是  “九二共识”    。 5.2008年,海峡两岸正式实现  “三通”    。 6.“一国两制”政策下,“两制”的地位相同。 (✕) 7.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是相同的。 (✕)

题组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 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 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答案    C 现代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 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B、D虽是新中国民主 与法制建设的内容,但不是最能反映题干观点的选项。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2.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 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 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 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答案    B 根据选项中各政治制度的含义分析,只有B项属于中国政党政 治的内容,故选B项。

自治,就是稳定边疆以巩固中央的权威,故D项正确。 3.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说:“无论哪个国家,当它强盛的时候,一定是边疆安 全的时候。因为国家的强盛,必须先把边疆做成金城汤池,使敌国外患无由 侵入,然后中枢权威才能巩固,整个国家的安全才有了保障。”下列举措能 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A.辽朝的“蕃汉分治”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    D 边疆的安全与中枢权威的巩固相互联系。新中国的民族区域 自治,就是稳定边疆以巩固中央的权威,故D项正确。

选举才属于古代雅典民主制那样的直接选举方式,所以选C项。 4.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 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 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 实施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    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只有村民委员会的基层 选举才属于古代雅典民主制那样的直接选举方式,所以选C项。

题组二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5.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 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提及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 国”。这反映出台湾当局 (     ) A.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响应  答案    A 材料中“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与“自由中国”之说反 映的是两个中国。“中共政权”“中华民国”体现了“一个中国”的理 念,故A项正确。1959年,海峡两岸处于武装对峙时期,故B、C两项说法不 正确;“一国两制”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D项不正确。

6.“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 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 6.“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 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据“粤海销烟”可知①正确;据“港岛易英徽”可知其涉及割 让香港岛,即签订《南京条约》,故②正确;材料未涉及《马关条约》,故③ 错误;据“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可知其涉及香港回归,故④ 正确。C项符合题意。

7.在2012年6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 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而今根据我们保守地估计,金门每4个 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 户。”这表明 (     ) A.台湾当局放弃对两岸经济交流的限制 B.海峡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 C.两岸同胞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 D.台商投资促进厦门房地产繁荣  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交流的理解能力。和两岸“关系充 满硝烟”的历史相比,台湾居民在内地购房和拥有人民币账号的台湾居民 增多,反映了两岸交流增强。选B 项。

8.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 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 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     ) A.首次宣布用和平方式完成统一大业 B.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C.直接推动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D.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答案    B A项是在1979年,C、D两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根据“一 国两制”的含义可知B项正确。

重难突破 重难点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异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产阶级代议制 不同点 经济基础 重难点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异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产阶级代议制 不同点 经济基础 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 行使权力 的主体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对人民负责, 权力主体是全体人民 资产阶级 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 三权分立 阶级本质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相同点 两者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间接民主

  命题视角 近年高考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命题角度有: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三大基石,很多高考试题要 求考生掌握三大制度形成的过程,认识其源头和发展演变。 (2)把古今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创新联系起来,综合认识我国政治制度的变 迁。

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 务的权利,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 (2)特点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 要形式。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 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③ 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 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典例1    (2014江苏单科,8,3分)1953年6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 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 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 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命题立意 本题以1953年《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作为新材料,设置情 境问题,考查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同时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并对有效信 息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

 解题关键 准确理解材料反映的主题并掌握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 等。由题干中的时间及李大娘当选为代表等信息可知,新中国的人民民主 原则得到了落实,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的标志是1954年一届 全国人大的召开,B项错误;政协制度为政党制度,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材料 并未体现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的问题,故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1-1 1949年8月董必武在政协筹备会议上说:“‘新政协’这一名称已决 定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意思就是说它代表中国人民做政治协 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 战线的组织形式。”由此推断,改名是为了有利于 (     ) ①体现更广泛的代表性     ②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③筹建新中国  ④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改名更能体现广泛的代表性,也表明新政协将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同时有利于筹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为执 政党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与新政协改名没有关联,④错误,故选A。

1-2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 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 “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     )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与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制被破坏密不 可分。所以要避免类似悲剧,必须完善民主与法制,具体举措包括完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完善政协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以宪法为核 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 国家统一问题,故排除④。选A项。

重难点二 祖国统一大业 二、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解决台湾 问题的根本保证。 (2)结束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 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 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增多,尤其是国民党、亲民党访问团 访问大陆,使台湾人民对大陆的了解逐渐增多。 (4)“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也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 国家的承认。 (5)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2.不利因素 (1)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渐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 统一投下了阴影。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2)国际反华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是中国实现和 平统一的重大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命题视角 祖国统一大业是高考的长效热点问题,主要命题角度有: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近几年各地高 考考查点主要集中在香港的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上。 (2)“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问题解决中的运 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挫败分裂祖国的阴谋;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及 前景。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 (1)前提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 了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关键因素: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4)群众基础: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典例2    (2012天津文综,6,4分)“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命题立意 本题以一段新闻评论作为新材料,考查祖国统一大业,同时考查学生 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时间信息判断历史事件。  解析 根据“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这一时间和“消除了最后一 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的关键信息可知指的是澳门回归这一历 史事件,这显示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D项 正确。A项属于政策保障;C项并非根本原因;B项指的是台湾问题,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2-1 2013年7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复电习近平表示:“1992年,海 峡两岸达成‘各自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本 党自五年前在台湾重返执政伊始,相关部门立即在此项‘九二共识’的基 础上,恢复两岸中断近十年的和解与合作……希望贵我两党在现有基础上, 继续扩大与深化两岸的交流合作……复兴中华民族,促进两岸……和平与 繁荣。”马英九的电文表明 (     ) A.两党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九二共识”前两岸已实现“三通” C.两岸都赞成“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两岸的合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    A  解析 材料信息“本党自五年前在台湾重返执政伊始,相关部门立即在 此项‘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中断近十年的和解与合作”,反映国 共两党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A项正确;两岸“三通”实现于2008 年,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是大陆对台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 国国际地位提高,故D项错误。

2-2 据台湾新闻网2013年10月31日报道,台湾企业联合会总会长郭山辉率领3 0多位台商会长,一起对外喊话,希望台湾“立法机构”能尽速让延宕多时的服 贸协议过关。他呼吁“立法院”能放下争议,为了两岸和平、台湾的经济与未 来,尽速通过服贸协议。由这段资料可见 (     ) ①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 ②经济利益的驱动促成两岸政治对话 ③岛内政治斗争影响经济交流 ④台商拥护“一国两制”,推动两岸统一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题中台商迫切要求通过服贸协议表明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① 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两岸政治对话,②错误。材料中台商呼吁“立法院”放下 争议尽速通过服贸协议,表明岛内的政治斗争影响到经济交流,③正确。④在 材料中无从体现。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