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无 线 网 络 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淺談流動電話網絡 淺談流動電話網絡 李子健先生 DEPARTMENT OF PHYSICS, HKUST 香港科技大學 --- 物理學系.
Advertisements

Speaker: 黃柏燁  Introduction Wireless Network ◦ 基本的無線傳輸概念 ◦ 介紹目前無線傳輸的標準 ◦ 介紹各種常用的無線傳輸方式  Introduction Wireless Network.
1 遠距健康照護系統 - 網路架構與技術 行動網路. 2 定義與簡介 行動通訊為利用無線網路連接電腦主機、 通訊儀器與行動通訊設備,毋需纜線, 傳輸不受空間限制。
第 7 章 無線網路.
PART II 04 藍芽  藍芽簡介  藍芽協定  藍芽無線電層協定  藍芽的基頻層協定  藍芽微網的建立及連接過程
第十四章 無線通訊安全 本投影片(下稱教用資源)僅授權給採用教用資源相關之旗標書籍為教科書之授課老師(下稱老師)專用,老師為教學使用之目的,得摘錄、編輯、重製教用資源(但使用量不得超過各該教用資源內容之80%)以製作為輔助教學之教學投影片,並於授課時搭配旗標書籍公開播放,但不得為網際網路公開傳輸之遠距教學、網路教學等之使用;除此之外,老師不得再授權予任何第三人使用,並不得將依此授權所製作之教學投影片之相關著作物移作他用。
第二讲 物联网工程的技术架构.
第7章 无线宽带网络 主讲:刘方明 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無線網路與行動通訊 Wireless Network 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 陳以德 副教授: 濟世CS202-3
Web Services 期中報告 主題:WiMAX 教授:黃登揚 學生:王義昌.
7/6~7/8組長: 陳冠廷 組員: 陳典杰、呂奇穎、烏聖雅、李家翔、王建智
第八章 无线移动通信未来发展 8.1 IMT-2000增强系统 8.2 IMT-Advanced系统 概述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及应用.
第09章 无线网络 讲师:韩立刚 QQ: QQ教学群:
無線傳輸 無線傳輸概念之媒介 無線傳輸模型 調變技術 多重存取
第9章 移动通信网络 主讲:刘方明 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第五章:連結層和區域網路 5.1 簡介與服務 5.2 錯誤偵測和更正技術 5.3 多重存取協定 5.4 連結層定址 5.5 乙太網路
第九章 無線網路.
第二章 以太网 以太网的发展 以太网的基本技术 10M以太网 100M快速以太网 1G以太网 以太网交换技术 虚拟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
第八讲 信息与通信系统 8.1 概述 8.2 有线通信及光纤通信 8.3 无线通信及移动通信.
网络协议及架构安全 培训机构名称 讲师名字.
第4章 移动通信网络.
目的: 明瞭CSMA / CA的工作原理 解析無線網路協定下框架資料傳送的格式
第5章 局域网技术 学习目标 本章要点 习 题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
無限的無線:無線區域網路與無線都會網路 Unlimted Wireless Networks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主讲人:杨华强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
3G移动通信技术 3GPP和3GPP2 WiMAX.
《现代通信概览》 学习情境5 通信网中的传送介质和传输网.
(Wireless Fidelity) (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WiFi技术的原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網路專題 3G Voip Ethernet Skype GPRS /WiFi 周立婷.
移动电话通信原理补充.
無所不在的手機 - 行動通訊 Fang-Biau Ueng
網際網路概論.
DEPARTMENT OF PHYSICS, HKUST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指導教授:陳偉業 老師 碩專資管二甲 N 林士淵 富強鑫公司 資訊工程師 2006/12/23
無線網路安全分析 Security Analysis of Wireless Network
Wireless Tech 第八組 張維倫.
無線技術 家庭和小型企業網路 – 第七章.
無線區域網路 IEEE 標準 1997年制定 規範不同層的運作方式 不同特性的標準
2.1 计算机网络概念 2.2 因特网体系结构 ★ 2.3 OSI-RM与TCP/IP的关系 2.4 TCP/IP协议簇 ★
無線感測網路技術之 ZigBee發展現況分析
WiMAX无线标准进展概况.
第 8 章 無線網路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無線網路的技術.
行動與無線通訊 第ㄧ章 無線通訊網路 陳育良.
行動商務的發展趨勢
計概重修報告 1.3G 2.VOIP 3.ETHERNET 4.SKYPE 5.GPRS /WIFI.
第8章 OSI資料鏈結層.
第6章 行動商務 授課教師 黃健雄 ..
电子商务 王素凤
WiMAX 技術原理與應用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柯錫卿.
第四章 無線通訊與網路應用 計算機概論編輯小組.
WLAN 技术基础介绍.
标准中的 MAC 层 1. CSMA/CA 协议 无线局域网却不能简单地搬用 CSMA/CD 协议。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無線區域網路規劃與管理.
第五章 数据链路层和局域网 链路层和局域网.
2G向3G的演进过程.
Wimax阶段性研究汇报 /1/3 Wimax 阶段性研究汇报.
感測網路應用與實務報告 指導老師:張力偉 老師 組員:劉駿成 李宗翰 陳鴻智 王柏凱.
Part 2 無線網路的技術.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hannel Multiplexing 陳洋升 (2018/9/10).
高 科 技 概 論 無 線 區 域 網 路 組別:10 組員: 黃謹涵 黃睦婷 黃淑婷.
WIRELESS LAN B 邱培哲 B 張宏安.
农牧业物联网 一、物联网的解读 二、未来的农牧业物联网 三、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四、关键共性技术 五、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思考.
WIFI和WIMAX技術介紹 學生:洪敏倫 資訊管理學系 指導老師:吳有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无 线 网 络 e

内 容 黑白纵横三千里 第一节 无线网络概述 经天纬地一点通 第二节 无线局域网 WLAN概述 WLAN的应用和优势 WLAN的基本技术 无线网络应用 无线网络的发展 经天纬地一点通 无线信道接入方法和多址技术 无线网络拓扑  第二节 无线局域网  WLAN WLAN概述 WLAN的应用和优势 WLAN的基本技术 WLAN标准:IEEE  802. 11  WLAN展望 第三节 宽带无线 802.16与802.11和3G的比较 802.16体系结构与协议栈 第四节 蓝牙 蓝牙体系结构;应用;协议栈 第五节 RFID EPC Gen2 体系结构

概 所谓 述 什么是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的四种类型? 7.1.1 无线网络应用 无线网络,是指无需布线即可实现计算机互连的网络。无线网络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可以通过布线而建立网络的环境和行业,无线网络也同样能够搭建,而通过传统布线无法解决的环境或行业,却正是无线网络大显身手的地方。 无线网络的四种类型? (1)无线广域网(WWAN) (2)无线局域网(WLAN) (3)无线城域网(WMAN) (4)无线个人网(WPAN)

面向语音 面向数据 无线网络的应用从逻辑上可以分成两类 面向语音的应用 面向数据的应用 每一类都有局域和广域两个应用场合,从而形成四个不同的应用部分。 面向语音 的无线网络应用围绕着连接PSTN的无线网络,这些业务进一步形成局域网应用和广域网应用。 面向数据 的无线网络应用围绕着Internet和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础结构。这些业务进一步分为宽带局域与Ad-hoc(点对点)应用和广域无线数据应用。

概 述 面向语音的广域无线应用 7.1.3 无线网络的发展 贝尔实验室的 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多址)模拟蜂窝系统技术 欧洲的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y,北欧移动电话) 美国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高级移动电话系统) 北欧的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数字蜂窝系统技术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简称“全球通”) 北美的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数字蜂窝系统技术 3G(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面向语音的局域无线应用 无绳电话 英国的CT-2 欧洲的DECT(Digital European Cordless Telephone,数字欧洲无绳电话) PCS服务 日本的PHP(Personal Handy Phone,个人手持电话),后来成为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个人手持系统,即“小灵通”) 英国的DCS-1800(GSM技术) 美国的PACS(Person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个人接入通信系统)

面向数据的广域无线应用 Motorola和IBM的ARDIS Ericsson的Mobitex 美国的CDPD(Cellular Digital Packet Data,蜂窝数字分组数据) GSM上的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3G技术

面向数据的宽带局域无线与Ad-hoc应用 宽带无线局域网和Ad-hoc网络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工作在ISM免许可证频段。 宽带局域无线应用 WLAN(无线局域网) IEEE的802.11 欧洲的HiperLAN WATM(无线ATM) Ad-hoc应用(WPAN) 蓝牙(Bluetooth)

无线网络分代 第一代(1G)无线系统是面向语音的模拟无线系统,使用FDMA技术实现。典型的1G标准:美国的AMPS、欧洲的TACS。 第二代(2G)无线系统是面向语音的数字无线系统,使用TDMA或窄带CDMA技术实现。典型的2G数字蜂窝移动标准:欧洲的GSM、北美的IS-54(IS-136)和IS-95以及日本的JDC,2G PCS标准:欧洲的CT-2和DECT、美国的PACS、日本的PHS,2G移动数据业务标准:CDPD、GPRS,2G WLAN标准:IEEE 802.11、HiperLAN。 第三代(3G)无线系统把蜂窝电话、PCS语音业务以及移动数据业务用各种分组交换数据业务综合在一个高语音质量、高容量、高速率的网络系统中。典型的3G标准:W-CDMA、CDMA2000。

概 述 7.1.3 无线信道接入方法和多址技术 无线信道接入方法构成了OSI协议体系的第二层和用于局域网的IEEE802标准的第三层,主要负责完成与介质接口并协调无线信道里多个终端顺利工作的任务。 所有面向语音的无线网络都采用固定分配无线信道接入(或称信道分割)技术,为了有效提高有限、宝贵的无线频段资源,无线信道接入都使用了多址技术。

现在主要有五种多址方式:FDMA、TDMA、CDMA、SDMA和WDMA。 无线信道接入上主要使用前三种。 SDMA(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空分多址)主要用于蜂窝小区划分或定向无线通信等 WDMA(W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波分多址)主要用于光通信。

另一个与接入方法有关的重要参数是正向信道和反向信道的载波频率差。 正向信道又叫下行链路,指从基站到移动终端的通信; 反向信道又叫上行链路,指从移动终端到基站的通信。 如果正向信道和反向信道采用不同的载波频率,而且间隔足够大,这样的双工技术叫做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 如果正向信道和反向信道采用相同的载波频率,但采用交替的时隙,这样的双工技术叫做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 TDD方式由于时隙同步等要求,常用于PCS等局域微微蜂窝或微蜂窝系统中。而FDD一般用于覆盖几十公里区域的宏蜂窝系统中。

频分多址FDMA FDMA以PSTN干线网络上的多址技术FDM为基础,它把通信系统的总频段划分成若干个等间隔的频道(或称信道),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使用。这些频道互不交叠,其宽度应能传输一路数字话音信息,而在相邻频道之间无明显串扰。发送端将发送的信息调制到某个频道上,接收端通过频率选择(滤波),从混合信号中选出相应的信号。 模拟的蜂窝系统都采用了FDMA/FDD,如AMPS和TACS。数字无绳电话CT-2采用了FDMA/TDD。

时分多址TDMA TDMA以PSTN干线网络上的多址技术TDM为基础,它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然后根据一定的时隙分配原则,使移动台在每帧中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到移动台的信号而不干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台的信号,都按规定在预定的时隙中发射,各移动台在指定的时隙中接收(时间选择),从合路的信号中提取发给它的信号。 最主要的特征是其格式的灵活性。 应用这种多址方式的主要系统有北美的IS-54和欧洲的GSM。

码分多址CDMA 每个用户(收发信机)具有特定的地址码,用于发射信号的扩展频谱调制,从而实现在公共信道上传输信息。 CDMA的特征是代表各信源信息的发射信号在结构上各不相同,并且其地址码相互具有准正交性,以区别地址,而在频率、时间和空间上都可能重叠。 由于CDMA多址技术在综合语音、数据、视频等多业务上的优势,它已被选作发展3G系统的原型技术。

概 述 无线网络拓扑 7.1.3 无线网络拓扑 无线网络中使用了两种基本拓扑类型 基础结构集中式(或称中心辐射式)拓扑 Ad-hoc(或称分布式)拓扑 基础结构网络 固定(有线)基础结构用来支持移动终端(MT,或称移动台MS)之间和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之间的通信。 通常设计用于大的覆盖区域和使用多个BS(Base Station,基站)或AP(Access Point,接入点)的情况。

基础结构网络拓扑-图例 无线蜂窝产品、IEEE802.11和大部分无线LAN产品都支持基础结构的使用。

无线网络拓扑 Ad-hoc网络 Ad-hoc或分布式网络拓扑用于重组网络,它不需要固定的基础结构就能工作。 适于在移动或固定情况下快速部署无线网络。 有2种Ad-hoc网络拓扑 单跳Ad-hoc网络。如:IEEE 802.11、PHS等。 多跳Ad-hoc网络。如:HiperLAN。

Ad-hoc网络拓扑-图例 (a) 单跳对等拓扑 (b) 多跳拓扑

局 域网 WLAN 7.2.1 WLAN概述 WLAN概述 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是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实现LAN应用的产物,它具备LAN和无线网络两方面的特征。即WLAN是以无线信道(RF射频技术)作为传输媒体实现的计算机局域网。 WLAN采用与有线LAN相同的工作方式,整个LAN系统是由计算机、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AP)等组成。

WLAN为了满足LAN环境的应用,在多方面与移动数据网络有很大的差别。 二者的数据传输速率差别很大 WLAN在系统规模、投资、建设周期上比移动数据网络都要小得多。

WLAN有两个主要标准:IEEE802.11和HiperLAN。 IEEE802.11由面向数据的计算机通信(有线LAN技术)发展而来,它主张采用无连接的WLAN; HiperLAN由ETSI提出,由电信行业发展而来,它更关注基于连接的WLAN。 目前大多数WLAN产品是基于IEEE802.11。 除了国际上的标准化组织外,无线工业生产厂商也联合起来成立了WECA(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i-Fi认证标志 第一节 无线网络概述 第二节 无线局域网wlan 第三节 宽带无线 第四节 蓝牙 第五节 rfid

局 域网 WLAN 7.2.2 WLAN的应用和优势 WLAN的应用和优势 应用模式和应用范围

WLAN的应用和优势 WLAN具有的优势 安装便捷、维护方便 使用灵活、移动简单 经济节约、性价比高 易于扩展、大小自如

局 域网 WLAN的基本技术 7.2.3 WLAN的基本技术 在MAC层以下,IEEE802.11 WLAN规定了三种发送及接收技术。 扩频技术 采用专门的调制技术,将调制后的信息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主要包括:DSSS和FHSS。 窄带技术 数据基带信号的频谱不做任何扩展即被直接搬移到射频发射出去。 红外技术 采用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体,具有非常高的频率,有较强的方向性。

局 域网 WLAN标准:IEEE802.11 7.2.4 WLAN标准:IEEE 802. 11 在1999年9月,IEEE又提出了IEEE802.11b “High Rate”标准,用来对802.11标准进行补充 2000年8月,IEEE802.11a标准推出 IEEE802.11协议主要工作在ISO协议的最低两层,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系统结构 定义了两种系统:基础结构和Ad-hoc结构 定义了两种设备类型:无线终端和AP(Access Point) AP的基本业务域(BSA) 和基本业务集(BSS)

一个典型的AP实现

协议栈结构

将IEEE802的一些子标准中定义的传统简单的MAC层和物理层分为更多的子层。 MAC层分为MAC子层和MAC管理子层 物理层分为三个子层:PLCP(物理层会聚协议)、PMD协议(物理介质相关协议)和物理层管理子层。 还定义了一个站管理子层,它的主要任务是协调物理层和MAC层之间的交互作用。

物理层实现 定义在2.4Ghz和5.8GHz的ISM频段内,使用FHSS和DSSS技术。 FHSS技术在2.4GHz频段上划分为75个1MHz的子频道,接受方和发送方协商一个调频的模式,数据则按照这个序列在各个子频道上进行传送。 DSSS技术将2.4GHz频段划分为14个22MHz的信道,临近的信道相互重叠,在14个信道内只有3个信道不互相覆盖。 DSSS在每个22MHz信道中传输的数据都被转化成一个带冗余校验的chip数据,它和真实的数据一起进行传输用来提供错误校验和纠错。

数据链路层实现 数据链路层实现 数据链路层包括LLC和MAC,使用和802.2完全相同的LLC层以及48位的MAC地址。 类似于IEEE 802.3 的CSMA/CD,IEEE 802.11采用新的协议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CSMA/CA利用ACK信号来避免冲突的发生,即只有当客户端收到返回的ACK信号后,才能确认送出的信号已经正确到达。

CSMA/CA工作流程 工作站希望在WLAN中传送数据,如果没有探测到网络正在传送数据,则在随机选择一个时间延迟后继续探测,如果WLAN中仍然没有活动的话,就将数据发送出去; 接收端的工作站如能收到发送端送出的完整的数据则返回一个ACK数据报,如果这个ACK数据报被接收端收到,则数据发送过程完成。如果该过程没有完成,则发送端等待一个时间后继续重传。 “隐藏终端”问题

IEEE 802.11数据安全 IEEE 802.11提供了MAC层的访问控制功能和加密机制,称为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通过服务集标识符(SSID)和访问控制列表限制访问AP的客户。 WEP标准的数据加密是提供40位的RC4的加密算法,客户端必须使用正确的密码才能获得网络的连接。

标准 Wlan晶片802.11系列标准 IEEE 802.11 802.11a 802.11b 802.11g 使用频带 2.4GHz 传输速率 2Mbps 11Mbps 54Mbps 展频技术 DSSS/FHSS DSSS FHSS 调变技术 BPSK/QPSK OFDM 传输距离 100M 50M

局 域网 WLAN展望 7.2.5 WLAN展望 IEEE 802.11b是现在最普及的无线标准,它在WLAN领域已经占据绝对优势。 IEEE 802.11a标准的开发正逢其时,它可以满足访问要求苛刻的应用: 功能更强 速率达到54Mbps 工作在5GHz频段 更好的安全性 支持VPN 第一节 无线网络概述 第二节 无线局域网wlan 第三节 宽带无线 第四节 蓝牙 第五节 rfid

宽 带 7.3.1 802.16与802.11和3G的比较 802.16与802.11和3G的比较 就传输距离而言,802.11适合于把互联网的连接信号传送到从几十米到几公里远 的地方,802.16则能把信号传送至几十公里之远;就传输速率而言,802.11 连接速度最高为54Mbit/s,而802.16为70Mbit/s。区别解决的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问题,而WiMax解决的是无线城域网的问题。 二者的覆盖范围不同,有各自的应用前景。在宽带无线接入市场上,WiMax定位的是一种 宽带无线城域网技术,Wi-Fi定位的是一种宽带无线局域网技术,他们都具有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的优点,技术上不存在严格的孰优孰劣,不存在互相替代的问题 3G是一种广域网(WideAreaNetwork,WAN)技术。而3G网络则是全球移动综合业务数字网,它综合了蜂窝、无绳、集群、移动数据、卫星等各种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与固定电信网的业务兼容,能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

宽 带 802.16体系结构与协议栈 无线城域网概况 7.3.2 802.16体系结构与协议栈 无线城域网技术是因宽带无线接入(BWA)的需求而来 1999年,IEEE 802局域网(LAN)/城域网(MAN)成立了802.16工作组来专门研究宽带无线接入标准。 IEEE 802.16.1负责制定频率范围在10~66GHz的无线接口标准 IEEE 802.16.2负责制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共存方面的标准 IEEE 802.16.3负责制定频率范围在2~11GHz之间无线接口标准 WiMAX论坛成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802.16协议。

802.16协议体系 最终制定的802.16系列标准协议栈按照两层体系结构组织,主要对网络的低层,即MAC层和物理层进行了规范。

标准化进程 标准号 相对应的技术领域和频段 空中接 口标准 802.16 10~66GGHz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 802.16a 802.16c 10~66GHz固定宽带接入系统的兼容性 802.16d 2~66GHz固定宽带接入系统空中接口 (对802.16,802.16a,802.16c的修订) 802.16e 2~6GHz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管理信息库 802.16f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管理信息库(MIB)要求 802.16g 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管理平面流程和服务要求 共存问题标准 802.16.2 1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操作规程建议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共存 802.16.2a 对802.16.2的修正 一致性标准 1802.16.1 802.16一致性标准-第一部分:10~66GHz无线MAN-SC空中接口的协议实现一致性说明(PICS)形式 1802.16.2 802.16一致性标准-第二部分:10~66GHz无线MAN-SC空中接口的测试集结构和测试目的(TSS&TP)

IEEE 802.16d协议 网络拓扑结构 IEEE 802.16d是目前所有标准中相对比较成熟并且最具实用性的一个版本。 IEEE 802.16协议中定义了两种网络结构:点到多点(PMP)结构和网格(Mesh)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

802.16系统框架图 一个完整的802.16系统应包含的网络实体有:用户设备(UE),用户站(SS),基站(BS),核心王CN)。

802.16d的协议栈模型

802.16d的物理层 IEEE 802.16的物理层既可以支持单载波又可以支持多载波,即支持OFDM技术。 基于单载波的物理层规范又分为WirelessMAN-SC和WirelessMAN-SCa两种。 WirelessMAN-SC的操作频段为10~66 GHz,且为视距(LOS)操作;而WirelessMAN-SCa的操作频段低于11GHz,为非视距(NLOS)操作。 基于多载波的物理层规范则分为WirelessMAN-OFDM和WirelessMAN-OFDMA,两种规范均基于OFDM多载波技术,操作频段均低于11GHz。

IEEE 802.16的物理层规范 规范名称 应用频段 可选技术 双工方式 WirelessMAN-SC 10~66GHz TDD,FDD WirelessMAN-SCa 2~11GH2 AAS,ARQ,STC TDD,PDD WirelessMAN-OFDM AAS,ARQ,Mesh,STC WirelessMAN-OFDMA 2~1lGH2

802.16的MAC层 MAC层包括与高层实体接口的特定服务会聚子层(Convergence Sublayer,CS),完成MAC层核心功能的公共部分子层(Common Part Sublayer,CPS),以及安全子层(Security Sublayer)。

MAC层的链路自适应机制 链路自适应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在当前的信道条件下,通过对某些传输参数的适配,让链路尽可能高效地运行。 为了维持通信连接,甚至需要对链路质量做出“让步”,通过牺牲带宽来获得传输质量的提高。 在大多数使用链路自适应技术的系统中,这种“让步”就是在链路的“鲁棒性”和带宽的高效性间寻找平衡。 链路自适应技术能够增加链路信息容量,使得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信道的时变性。

常见的链路自适应机制 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根据信道情况的变化来动态地调整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 自动请求重传(ARQ):接收端在正确接收发送端发来的数据包之后,向发送端发送一个确认信息(ACK),否则发送一个否认信息(NACK)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将前向纠错编码(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RQ)相结合的技术

802.16系统的qos架构 服务类别的定义 主动授予服务(Unsolicited Grant Service,UGS) 实时查询服务(Real-time Polling Service,RTPS) 非实时查询服务(Non-Real-Time Polling Service,NRTPS) 尽力而为(Best Effort,BE)

QoS框架和交互机制

802.16系统的移动性 IEEE 802.16e是基于IEEE 802.16d标准的,能够后向兼容IEEE 802.16d的功能 为了支持移动性,其工作频段为2~66Hz,支持车速移动(通常认为是120km/h)。 在物理层技术方面,802.16e除了支持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OFDMA方式以外,还对OFDMA方式进行了扩展。 第一节 无线网络概述 第二节 无线局域网wlan 第三节 宽带无线 第四节 蓝牙 第五节 rfid

蓝 蓝牙 牙 什么是蓝牙? 7.4 蓝牙体系结构;应用;协议栈 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蓝牙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和短包技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其数据速率为1Mbps。采用时分双工传输方案实现全双工传输。

蓝牙 体系结构 TI XI JIE GOU 系统结构分为三大部分: 底层硬件模块 中间协议层 高层应用

底层硬件部分包括: 无线跳频 基带 链路管理 无线跳频(RF) 基带(BB) 链路管理(LM) 层通过2.4GHz无需授权的ISM频段的微波,实现数据位流的过滤和传输,本层协议主要定义了蓝牙收发器在此频带正常工作所需要满足的条件。 负责跳频以及蓝牙数据和信息帧的传输。 负责连接、建立和拆除链路并进行安全控制。 无线跳频 基带 链路管理

中间协议层: 中间协议层的一系列协议构成了蓝牙协议体系 蓝牙协议体系中的协议按SIG的关注 程度分为四层: 核 心 协 议:BaseBand、LMP、L2CAP、SDP 电 缆 替 代 协 议:RFCOMM 电话传送控制协议:TCS-Binary、AT命令集 选 用 协 议:PPP、UDP/TCP/IP、OBEX、WAP、vCard、vCal、IrMC、WAE

除上述协议层外,规范还定义了主机控制器接口(HCI),它 为基带控制器、连接管理器、硬件状态和控制寄存器提供命令接口。 蓝牙协议体系结构

蓝牙 蓝牙核心 核心协议 蓝牙核心协议分为: 基带协议(BaseBand) 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 连接管理协议(LMP) HE XIN XIE YI 蓝牙核心协议分为: 基带协议(BaseBand) 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 连接管理协议(LMP) 服 务 发 现 协 议(SDP) 蓝牙核心 协议由SIG制定的蓝牙专用协议组成。绝大部分蓝牙设备都需要核心协议(加上无线部分),而 其他协议则根据应用的需要而定。总之,电缆替代协议、电话控制协议和被采用的协议在核心协议基础上构成了面向应用的协议。

基带协议(BaseBand) 基带和链路控制层确保微微网内各蓝牙设备单元之间由射频构成的物理连接。蓝牙的射频系统是一个跳频系统,其任一分组在指定时隙、指定频率上发送。基带协议使用查询和分页进程同步不同设备间的发送频率和时钟,为基带数据分组提供了两种物理连接方式,即面向连接(SCO)和无连接(ACL),而且,在同一射频上可实现多路数据传送。ACL适用于数据分组,SCO适用于话音以及话音与数据的组合,所有的话音和数据分组都附有不同级别的前向纠错(FEC)或循环冗余校验(CRC),而且可进行加密。此外,对于不同数据类型(包括连接管理信息和控制信息)都分配一个特殊通道。

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 该协议是基带的上层协议,可以认为它与LMP并行工作,它们的区别在于,当业务数据不经过LMP时,L2CAP为上层提供服务。L2CAP向上层提供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 的数据服务,它采用了多路技术、分割和重组技术、 群提取技术。L2CAP允许高层协议以64k字节长度收发数据分组。虽然基带协议提供了SCO和ACL两种连接类型,但L2CAP只支持ACL。

连接管理协议(LMP) 该协议负责各蓝牙设备间连接的建立。它通过连接的发起、交换、核实,进行身份认证和加密,通过协商确定基带数据分组大小。它还控制无线设备的电源模式和工作周期,以及微微网内设备单元的连接状态。

服务发现协议(SDP) 服务发现在蓝牙技术框架中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它是所有用户模式的基础。使用SDP可以查询到设备信息和服务类型,从而在蓝牙设备间建立相应的连接。

电缆 电话 替代协议 RFCOMM 控制协议 电话控制协议分为: 二元电话控制协议(TCS-Binary 或TCS BIN) 是基于ETSI-07.10规范的串行线仿真协 议。它在蓝牙基带协议上仿真RS-232控制和数据信号,为使用串行线传送机制的上层协议( 如OBEX)提供服务。 电话 控制协议 DIAN HUA KONG ZHI 电话控制协议分为: 二元电话控制协议(TCS-Binary 或TCS BIN) AT命令集电话控制协议

二元电话控制协议(TCS-Binary 或TCS BIN) 该协议是面向比特的协议,它定义了蓝牙设备间建立语音和数据呼叫的控制信令,定义了处理蓝牙TCS设备群的移动管理进程。基于ITU T Q.931建议的TCS Binary被指定为蓝牙的二元电话控制协议规范。 AT命令集电话控制协议 SIG定义了控制多用户模式下移动电话和调制解调器 的AT命令集,该AT命令集基于ITU T V.250建议和GSM07.07,它还可以用于传真业务。

选用 协议 电话控制协议分为: 点对点协议(PPP) 对象交换协议(OBEX) TCP/UDP/IP 无线应用协议(WAP) XUAN YONG 电话控制协议分为: 点对点协议(PPP) 对象交换协议(OBEX) TCP/UDP/IP 无线应用协议(WAP)

点对点协议(PPP) TCP/UDP/IP 在蓝牙技术中,PPP位于RFCOMM上层,完成 点对点的连接。 该协议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制定,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通信的协议。在蓝牙设备中,使用这些协议是为了与互联网相连接的设备进行通信。

对象交换协议(OBEX) IrOBEX(简写为OBEX)是由红外数据协会(IrDA)制定的会话层协议,它采用简单的和自发的方式交换目标。OBEX是一种类似于HTTP的协议,它假设传输层是可靠的,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独立于传输机制和传输应用程序接口(API)。

应用 模式 应用模式分为: 无线应用协议(WAP) 文件传输模式 因特网网桥模式 局域网访问模式 同步模式 一机三用电话模式 头戴式设备模式 该协议是由无线应用协议论坛制定的,它融合了各种广域无线网络技术,其目的是将互联网内容和电话传送的业务传送到数字蜂窝电话和其他无线终端上。 应用 模式 YING YONG MO SHI 应用模式分为: 文件传输模式 因特网网桥模式 局域网访问模式 同步模式 一机三用电话模式 头戴式设备模式

文件传输模式 文件传输模式提供两终端间的数据通信功能,可传输后缀为.xls、.ppt、.wav、.jpg和.doc的文件(但并不限于这几种),以及完整的文件夹、目录或多媒体数据流等,提供远端文件夹浏览功能。文件传输协议栈如图所示。

因特网网桥模式 这种用户模式可通过手机或无线调制解调器向PC提供拨号入网和收发传真的功能,而不必与PC有物理上的连接。拨号上网需要两列协议栈(不包括SDP),如图3所示。AT命令集用来控制移动电话或调制解调器以及传送其他业务数据的协议栈。传真采用类似协议栈,但不使用PPP及基于PPP的其他网络协议,而由应用软件利用RFCOMM直接发送。

局域网访问模式 该用户模式下,多功能数据终端(DTs)经局域网访问点(LAP)无线接入局域网,然后,DTs的操作与通过拨号方式接入局域网的设备的操作一样,其协议栈如图所示。

同步模式 同步用户模式提供设备到设备的个人资料管理(PIM)的同步更新功能,其典型应用如电话簿、日历、通知和记录等。它要求PC、蜂窝电话和个人数字助理(PDA) 在传输和处理名片、日历及任务通知时,使用通用的协议和格式。其协议栈如图 所示,其中同步应用模块代表红外移动通信(IrMC)客户机或服务器。

一机三用电话模式 手持电话机有三种使用方法:第一,接入公用电话网,作为普通电话使用;第二,作为不计费的内部电话使用;第三,作为蜂窝移动电话使用。无线电话和内部电话使用相同的协议栈;语音数据流直接与基带协议接口,不经过L2CAP层,如图所示。

头戴式设备模式 使用该模式,用户打电话时可自由移动。通过无线连接,头戴式设备通常作为蜂窝电话、无线电话或PC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头戴式设备协议栈如图7所示,语音数据流不经过L2CAP层而直接接入基带协议层。头戴式设备必须能收发并处理AT命令。 第一节 无线网络概述 第二节 无线局域网wlan 第三节 宽带无线 第四节 蓝牙 第五节 rfid

RFID 7.5 EPC Gen2 体系结构 EPC Gen2 体系结构 第一节 无线网络概述 第二节 无线局域网wlan 第三节 宽带无线 第一节 无线网络概述 第二节 无线局域网wlan 第三节 宽带无线 第四节 蓝牙 第五节 rfid EPC Gen2 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