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 与 法律基础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法律概述 一、法的概念和特征. 法的词源 据《说文解字》说: “ 灋,刑也。平之如 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 去。 ” 组成 “ 灋 ” 的三个部分各代表了一定的意 义: “ 水 ” 表示公平,执法要能做到像水一样 平,公平了才可能是公正的;廌,是一种像 牛一样的独角神兽,生性正直,能分辨是非,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我国的国家机构.
模块五 法律篇 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法律修养.
第十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一节 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目录 第七章 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第八章 行政程序 第二章 行政法历史发展 第九章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树立法治观念。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知法 懂法 守法 弘扬法治精神.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优质课程课题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四川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会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课题组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第一章 法的概念与本质.
卫生法规 主讲人:石悦.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后期讲座预告 !课程咨询加群 ! 吉林教师考试微信:jljsksw.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第一章 学习法的知识 增强法律意识 主讲:杨玲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三节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专题八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律精神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
自治规范视野下的网规 ——网络法治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 金克胜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Harvard ManageMentor®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Harvard ManageMentor®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Harvard ManageMentor®
法学概述 补充 补充.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我们 欢聚一堂 新员工入职培训 Westin有限公司 w 培训师 Westin 2016年3月19日.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思想道德修养 与 法律基础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目录 1 2 3 4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3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法律内涵和法律精神 2.学习宪法的相关知识 3.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1)了解法律的含义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法律的含义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难点 (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了解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目录 1 2 3 4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3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

思考:大学生与法(文化水平高=法律素质高)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思考:大学生与法(文化水平高=法律素质高) 案例1:“我关他只想找回我的狗,不曾想犯罪了” 大学生刘某买的两条狼狗丢失。刘某怀疑是邻家小孩狗娃偷的狗,便用拴狗的铁链把狗娃绑回家中,关在养狗的铁笼里,逼其说出狗的下落。三天后狗娃伺机逃脱。司法机关遂依法以非法拘禁罪将刘某逮捕归案。 在监狱里,刘某回答记者问题时说了标题中的那段话。面对这样的表白,我们感到:一个大学生连起码的法律常识都不懂,犯了法还不自知。

思考:大学生与法(文化水平高=法律素质高)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思考:大学生与法(文化水平高=法律素质高) 2011年4月22日上午药家鑫在法庭听取宣判 2012年5月20日上午药家鑫在法庭听取宣判

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与法律有关的呢?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与法律有关的呢? 经济活动 劳动就业 黑社会——涉及到的非法的社会秩序 “同意以下条款吗?”——涉及到的知识产权保护 购物——涉及契约关系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危险驾驶罪

《大学生法律安全指南》 的书中前言里的一段开场白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大学生法律安全指南》 的书中前言里的一段开场白 年轻的朋友, 当你戴着天之娇子的冠冕,欣欣然漫步大学校园,接受科学知识和高度文明教育的同时,你是否听到一丝丝不和谐的声音悄然袭来; 当面对物质的诱惑,你会不会产生据为己有的欲望; 当面对鲜艳的刺激,你会不会不能抑制青春的冲动; 当面对暴力,你会不会手足无措; 当面对伤害,你会不会束手无策……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不应该是"惶惶欲何之"的弱者。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是什么?

时间究竟是什么? 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 有人问我,我想说明, 便茫然不解了。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时间究竟是什么? 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 有人问我,我想说明, 便茫然不解了。 (古罗马)圣·奥古斯丁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管仲《管子·七法》:“斗斛也,角量也,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谓之法。” 乌尔比安:“法是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是正义和非正义的学问。”(西方,遥远的古罗马社会时代,五大法学家之一)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不仅仅是一个范畴。一切法律上的考察由此出发并以此为基础,也不仅仅是一种思考方式,舍此根本不能思考法律之事,而且它还是一种现实的文化形态,其使法律世界的一切事实得以形成和塑造。 ——(德)拉德布鲁赫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是什么? 法的历史 法的词源 法的一般含义

一、法的历史 (一)法律的起源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 观点一:法律先于人类社会存在 ⊕ 观点二:法律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的历史 (一)法律的起源 ⊕ 观点一:法律先于人类社会存在 ⊕ 观点二:法律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 观点三:法律是人类社会一定阶段的产物

原始社会有法律吗?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有法律吗? “这种十分单纯清朴的氏族制度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制度啊!没有军队、宪法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理的。……一切问题,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惯就把一切调整好了。” ——恩格斯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的历史 (二)法律的发展类型 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 社会主义法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刑 鼎) 夏正刑有五,科三千条。

唐律疏议 大明律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 )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唐律疏议 (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 ) 大明律 ( 《大明律集解附例》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1804年法国民法典 一部典型的近代民法典,是第一部资本主义国家的和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民法典。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部典型的近代民法典,是第一部资本主义国家的和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的立法原则可以被概括为:自由和平等原则、所有权原则、契约自治原则。 1804年法国民法典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1954年宪法 苏维埃政权的第一部宪法(1918年苏俄宪法)

“刑” ——杀戮、罚罪 二、法律的词源 (一)中国传统法律称谓的变迁及含义 《左传》: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二、法律的词源 (一)中国传统法律称谓的变迁及含义 “刑” 《左传》: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杀戮、罚罪

“法” 二、法律的词源 (一)中国传统法律称谓的变迁及含义 平、正、直;公正裁判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二、法律的词源 (一)中国传统法律称谓的变迁及含义 “法” 平、正、直;公正裁判 灋:(战国中期,魏国)李悝,编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封建法典《法经》。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二、法律的词源 (一)中国传统法律称谓的变迁及含义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灋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词源之“水”——法中有水。 有人认为法中有水,法律应该象征和代表公平、公正。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灋 词源之“水”——法中有水。 有人认为法中有水,法律应该象征和代表公平、公正。 有人认为法中有水并不是指平的意思,而是一种惩罚,就是古代的一种水刑。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灋 词源之“廌”——zhi,又名獬豸。 性知有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 ——《说文解字》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春秋》——《墨子·明鬼》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春秋》——《墨子·明鬼》 两人不知何故打起官司,一拖便3年,狱官无法断定是非。齐庄 君听后心里很烦,两个都杀,会冤枉其中一个好人,两个都放,会放 掉恶人。 最后,他命人牵一头羊过来,对两人说:“我把羊杀了,将羊血 洒在神坛前的一条小沟里,你们两人在神坛前念自己的誓词,不得说 谎,否则,死羊会有所表现。” 第二个人念到一半时,死羊突然跃起,用自己的角将其当场刺死。

灋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词源之“廌”——zhi,又名獬豸。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灋 词源之“廌”——zhi,又名獬豸。 综上,“獬豸”实际上仍然像水一样,它代表了一种标准,它仍然象征着一种公平、公正的标准。 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咬不正者。 ——《异物志》

灋 词源之“去”——祛除、触开、触死。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灋 词源之“去”——祛除、触开、触死。 中国古体字的“灋”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一种执法公正的观念。当然也表现了一种神灵裁判的思想。 可以看到:造字者对它寄予的一种基本期望是什么呢? 即:代表公平公正的一种标准、公正裁判。

灋 律 刑 二、法律的词源 (一)中国传统法律称谓的变迁及含义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二、法律的词源 (一)中国传统法律称谓的变迁及含义 灋 律 刑 灋:(战国中期,魏国)李悝,编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封建法典《法经》。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律 :标准、规范;是普遍的,人人必须遵守的规范 律者,均布也。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律 :标准、规范;是普遍的,人人必须遵守的规范 律者,所以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

Lex:国家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具体的行为规范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二、法律的词源 (二)西方“法”的传统含义 Lex:国家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具体的行为规范 Jus:永恒的普遍有效地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 实在法 《战时紧急状态法令》二战期间,希特勒政府曾经颁行了一部法律《战时紧急状态法令》。 《战时紧急状态法令》:德国武装人员对于在逃人犯可以未经审理就地枪决。期间,有一对德国夫妇在柏林公寓里保护了几个犹太人的朋友,而这件事情被盖世太保的密探发现了,于是盖世太保的一个上级军官就带着手下将这对德国夫妇的寓所包围起来向里面喊话。而这个德国先生误以为后面的隐蔽窗户尚有逃生的机会,所以这个勇敢的德国先生就第一个人从那扇窗户跳了下来。而上级军官开枪将其打死。其妻子和犹太人朋友被抓进了集中营。二战结束后,妻子走进了战后军事法庭,要求追究上级军官的法律责任。 而军官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尊敬的法官阁下,我对于这位德国先生的去世深表遗憾和歉意。但是我所做的行为完全符合德国战事紧急状态法令中的关于德国武装人员可以对在逃人犯未经审理就地枪决的规定。因此我不应该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那么,法官对此持怎么样的法律态度呢? 判决:德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颁行的《战时紧急状态法令》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正义程序,侵害了公民最基本的生命权利。所以它不能成为任何有良知和正义的人行为的标准和根据。它不是法律,更不能成为法官判决的标准。最终德国军官承担了法律责任。 自然法

二、法律的词源 (三)我国当代对法律的界定 《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法律。”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二、法律的词源 (三)我国当代对法律的界定 狭义的法律:指最高立法机关及其常设机构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广义的法律:指法律整体,包括宪法、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和一切能够成为司法裁判权威性根据的规范和标准。 《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法律。”

三、法律的一般含义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三、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法律是利益的表达和平衡

1 2 3 三、法律的一般含义 (一)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法律是国家创制的社会规范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三、法律的一般含义 (一)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1 法律是国家创制的社会规范 2 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3

1 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注意两点: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1 注意两点: 一是,法律是行为规范,它的调整(规范)的对象是人的行为。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 “任何人不因思想受处罚。”(古罗马法谚) 马克思:“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我的行为是我与法律打交道的唯一领域)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1 典故:“腹诽罪”的由来 汉武帝 颜异 张汤

1 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注意两点: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二是,法律是行为规范。这里的行为特指人的社会行为。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1 注意两点: 二是,法律是行为规范。这里的行为特指人的社会行为。 思考:是不是一个人的行为只要具有社会意义,法律就一定要予以规范呢?

2 法律是国家创制的社会规范 思考:其他社会规范出自国家创制的吗?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是国家创制的社会规范 2 制定: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创造出新的法律 规范,它表现为产生成文的、规范的法律文件。 认可: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赋予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 规范以法律效力,如道德、纪律、宗教规范、社会礼仪、风俗习惯 等以法律效力或者我们通过批准或签订国际条约的方式使国际条约 在我们国家产生法律效力。 思考:其他社会规范出自国家创制的吗?

3 思 考 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律靠什么让人遵守? 我们凭什么服从法律? 法律如何来实现其调整作用?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3 思 考 法律靠什么让人遵守? 我们凭什么服从法律? 法律如何来实现其调整作用? 国家强制力:是一种有组织的合法的暴力。 法律的这种强制力表现为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表现为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强制往往是一种内在的强制,往往凭着内在的良心和信仰来发挥作用。

3 注意 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国家强制力不等于纯粹的暴力。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3 注意 ★国家强制力不等于纯粹的暴力。 ★国家的强制力具有潜在性和间接性。 ★国家强制力是一种有严密程序控制的强制。 ★国家的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思考:法、道德、宗教是如何实现对人们行为进行规范的? 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来为人们的行为设定行为模式。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三、法律的一般含义 (二)法律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思考:法、道德、宗教是如何实现对人们行为进行规范的? 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来为人们的行为设定行为模式。

三、法律的一般含义 (二)法律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三、法律的一般含义 (二)法律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可为模式——权利,它一般用“可以怎么样”来表示或直接有何种权利和自由来表示。 必为模式——义务,它一般用“应当、必须”这样的语气来表示——积极义务。 禁为模式——义务,它一般用“不得、禁止”这种语言来表述——消极义务。

三、法律的一般含义 (二)法律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宗教规范 道德规范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必为模式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三、法律的一般含义 (二)法律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宗教规范 道德规范 必为模式 ——你必须干什么; 禁为模式 ——你不能干什么。

三、法律的一般含义 (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统治阶级整体意志,非个别意志,非个别意志的简单相加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三、法律的一般含义 (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统治阶级整体意志,非个别意志,非个别意志的简单相加 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 统治阶级的意志

三、法律的一般含义 (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三、法律的一般含义 (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你们既然用你们资产阶级 关于自由、教育、法等等的观念来衡量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 的主张,那就请你们不要同我 们争论了。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 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 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共产党宣言》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三、法律的一般含义 (四)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口状况 地理状况

三、法律的一般含义 (五)法律是利益的表达和平衡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是对利益的表达和平衡。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三、法律的一般含义 (五)法律是利益的表达和平衡 法的利益性 ——一定社会生活条件下的人们的利益和需要以及对利益和需要的分 配和协调是法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最终动因。 利益是法律的根本,协调一定社会生活条件的利益需要是法律的核心、 灵魂、出发点和归宿。 法律是社会共同的,是对一定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 确认,是为避免或协调相互的利益冲突而形成的国家标准。 法律是对利益的表达和平衡。 任何法律都是要表达利益的,任何法律都是要在人与人之间实现利益的一种平衡和妥协。

结论:法律的定义 统一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结论: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 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 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规定权利 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 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 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意志性与规律性 阶级性与社会性 利益性与正义性 统一

法的制定是为人们享 受和平的,有德行的生 活所必需的。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的制定是为人们享 受和平的,有德行的生 活所必需的。 ——阿奎那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目录 1 2 3 4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3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法律的本质 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运行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从法律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法律体现的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一)从法律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法律体现的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 在全体人民当中,工人阶级作为新的生产方式代表,在政治上居于领导地位。因此,我国社会法律首先是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 ★ 由于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与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也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二)从法律实质内容来看,我国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 ★ 我国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改革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的社会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商君书·定分》(商鞅):“一兔走而百人逐之,非一兔可以分百,由名分未定也。夫卖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 《管子·七臣七主》:“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 乌尔比安:“法律是正义和非正义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因为人类的情欲如同野兽,虽至圣大贤,也会让强烈的情感引入歧途。惟法律拥有理智而免除情欲。” 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的社会作用

1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指引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 1 可为模式——权利,它一般用“可以怎么样”来表示或直接有何种权利和自由来表示。 必为模式——义务,它一般用“应当、必须”这样的语气来表示——积极义务。 禁为模式——义务,它一般用“不得、禁止”这种语言来表述——消极义务。

2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预测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预测作用 2 刑法修正案新增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 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 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 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刑法修正案新增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 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 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 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 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 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 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 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 院应予以支持。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 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 当在其能够阻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 任。

3 导人向善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评价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评价作用 3 导人向善 法律的评价客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 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只要违反了法律规定,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亚历山大案 当别人处于危难之中、紧急状态,施以救援的人又没有救援义务,并且他是无偿的予以救助。由此而产生的损害将免除施救者的法律责任。 承担侵权责任必须具备五个条件: 一是,责任主体。 二是,有侵权行为。 三是,有损害事实。 四是,因果关系。 五是,主观过错。

4 实现公正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强制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强制作用 4 实现公正 法律强制的主体是国家、社会成员与社会组织。国家是强制的主动主体,作为被强制的对象的社会成员或组织是被动主体。 国家运用包括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强制力手段,目的在于实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确保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5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教育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教育作用 5 法律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二)法律的社会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二)法律的社会作用 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制定 法律的遵守 法律的执行 法律的适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立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宪法(成文法典) 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行政法规 国务院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立法) 宪法(成文法典) 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行政法规 国务院 国务院各部门 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常委会 地方法规 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地方政府规章

法律案的公布 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决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案的公布 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决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二)法律遵守(守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二)法律遵守(守法) 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法律遵守的主体——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 法律遵守的两层含义——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力和权利;履行法律职责和法律义务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1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三)法律执行(执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含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三)法律执行(执法) 含义 1 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狭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成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的重要环节。

2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三)法律执行(执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行政执法的主体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三)法律执行(执法) 行政执法的主体 2 (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主要有工商、公安、税务、物价、环境保护、食品卫生、技术监督、国土资源管理、城建、农业、水利、交通、海关、金融、计量、统计、审计、劳动、人事、教育、科技、文化、新闻出版、计划生育等部门。 (3)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社会组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执行法律。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法律适用(司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法律适用(司法)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四)法律适用(司法) 司法的基本要求 1 正确 合法 及时 公正 合理

2 (四)法律适用(司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司法的基本原则 司法公正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四)法律适用(司法) 司法的基本原则 2 司法公正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 化成僵化的教条。 ——(美)哈罗德.J.伯 尔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