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之 端 午 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民进海宁市总支部. 民进海宁总支开展 “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 活动: 1 、为了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搜集社情民意,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 2 、让民主党派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民主党派。 3 、通过 “ 三走进 ” ,进行访贫问苦,搜集民情民声,构筑群众与政府的桥梁,
控 江 路 街 道 2008 年暑期工作总结. 社区的暑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一项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今年暑期,控江路街道在进一步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中,本着 “ 领导重视、学生喜欢、家长放 心 ” 的宗旨。以社区教育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
供瘤动脉超选插管 的临床价值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介入科 顾建平 年 5 月 · 上海 在肿瘤的介入性诊疗工作中, 供瘤动脉的超选插管有其重要的 临床意义。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我看家乡的习俗. 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习俗就是人们在长期 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 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 生活经验 和趣味,同时 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每年的五月, 一定不会令大家忘记的, 肯定是我们亲爱的 “ 端午节 ” 了。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它的由来和传说呢?
美丽青浦 古韵水乡 制作人:戴晓蕾. 古韵水乡 01 阿婆棕子 02 拓展知识 03 CONTENTS.
端午习俗与屈原 制作: DCX 配曲:屈原 - 蔡琴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家家吃 粽子成了很多人记忆中美好的往事。
看日历.
主題:時間和日期 二零零九年 七月七号.
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同步资源 第一册 第二章 第六节 《 Window窗口》 广州市荔湾区西华路小学 董绮珊.
端午节 第一课时.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李爱玲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CASHL)传递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李爱玲
带你了解全世界的端午节!.
蓼 科Polygonaceae.
语文园地五 21教学资源网整理发布:
《划龙船》与劳动号子.
中国伟大的民俗文化 制作人:孙明珠.
五月端阳 五(1)班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从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说起
三年级九班田依可PPT特产 三年级九班田依可 第七单元 特产.
中国的节日.
端午节 开始 从 寻找被遗忘的 传统节日.
端午的来源 端源组. 端午的来源 端源组 屈原投江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
春节.
说说以下诗句所反映的分别是我国哪些传统节日?
二期课改教材 二年级语文.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锡林浩特市蒙古中学 包玉珍.
端 午 (唐) 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王村中心学校 方勇.
弘扬传统文化,品味端午民俗 主题团会课 共青团海南省农垦中学委员会 2016年6月6日.
端午节幻灯片模板.
1 端午节名称的由来和别称 2 端午节的来历 3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 4 端午节与文学 5 端午节的发展 6 端午节的反思.
记时法 扬州市育才小学 周志杨.
【关键词】 民族、民俗、民族风情、导游讲解
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 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 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 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 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 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Duan1 zhou1 hua2 gu3 qi2 zong4 wang4 min1 he2 rou4 端端端 端午节 / 端水 舟舟舟 龙舟 划划划 划龙舟 / 划船 鼓鼓鼓 打鼓 / 鼓手 旗旗旗 旗子 / 国旗 粽粽粽 粽子 王王王 国王 / 王先生 民民民 人民 河河河 河里.
制作:施铭华.
节日里的歌.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端午中华情 三年级.
绘画中的节日 授课教师 巴瑞兰.
世界文化之旅 制作人:马涛.
Thinksgiving Day 杨妍 44号.
Chinese IIAB (IIA +IIB)
Unit 4 When is Easter? Part A Let’s talk By Wendy
端午习俗与屈原 制作:司法信 息技术管理系 配曲:屈原 - 蔡琴.
Celebration.
端 午 日 沈 从 文.
日 月 明 生 星 期 今 天 昨 你 我 他 的 幾 是 qí wŏ Rì yuè jīn tā míng tiān de shēng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
Other Major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西藏 Tibet.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鹊桥相会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 版 示 模
1 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元旦 11/20 11/21 11/22 11/23 11/ /25 11/26 11/27 11/28 11/29 11/30 12/ /2.
中华饮食文化 วัฒนธรรมอาหารจีน 刘英、刘秋君、詹玲霞、张博、张丽洁.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花好月圆 上 海 xx 科 技 集 团 恭 贺!.
愚人节快乐 April Fool's Day.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戥秤的结构.
五、话题写作 基础写作 请根据以下信息介绍端午节。 [写作要求] 只能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评分标准]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K01 我来讲新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之 端 午 节

端 午 (唐) 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的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龙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 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

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多样,但最被人们接受的是端午节是用来纪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由此而来。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龙舟竞赛。

龙舟赛

端午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从那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 。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在端午节早上买或采来菖蒲、艾叶扎成束摆 放在门前或窗前用来辟邪以求平安。

端午节习俗 1.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 料除米外,还添加 中药材益智仁, 称“益智粽”。

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

粽子的制作步骤:

粽子成品

2.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其他基本习俗 【佩饰】   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采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挂花草。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与采药、采艾蒲等相联系的有蹋百草、斗百草等游戏,是古人往野外游艺之遗俗。后来发展成为插花等装饰艺术。

艾草

家家户户挂艾 草以求平安

今天的端午节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天的饮食 今天的粽子已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

今天的特殊意义 玉树地震,西南干旱,广州洪涝,牵挂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现在我们可以自己主动设计参与一些节日活动,比如包粽子、做香袋、赛龙舟,为灾区的同胞送去些许节日的问候,哪怕只是一只清香四溢的粽子, 一次真情的邀请、一句亲切的 问候,它都能使你的端午节过 得特别有意义。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