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手感整理 柔软整理 硬挺整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化妝品學概論 油相原料 教學者 曾平禎 美容科教學檔案. 合成性 植物性動物性 礦物性 油相原料的功能.
Advertisements

合理选择饮食.
04蛋白质 大头婴儿.
染色方法: 一、只染一种纤维 二、两种染料二浴法分别染两种纤维 三、两种染料一浴法分别染两种纤维 四、一种染料染两种纤维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 Chapter2 Surfactant 第四节 乙氧基化与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
功能整理 目的:满足生活、工业和国防上的某些特殊要求。 使织物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整理加工过程称为功能整理。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广东省德庆县香山中学 伍群艳 H O C H COOH R2 N NH2 C C 肽键 R1 H2O.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第二十一章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第十三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10学时) 13.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法 13.2羧酸的制备 13.3羧酸的物理性质 13.4羧酸的化学性质(1)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10级物理系 张羽菲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烃 第一讲 有机物组成与结构的研究.
硅油及其应用 毛 杰 二○○七年十一月.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溫室效應.
第十七章 抗静电剂.
化学必修2(苏教版) 复习.
面 向 21 世 纪 课 程 教 材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主讲: 刘文、刘毅、徐剑 2008年3月-7月 厚德 明志 笃学 力行.
由中心离子和单齿配位体(如 NH3, Cl-, F-等)形成,分级络合
第九章 织物的一般整理.
第九章 织物的一般整理 第一节 绪言     为了使织物恢复原有的特性,并在某种程度上使织物品质获得改善和提高,所进行的机械物理性整理称为一般整理。若按加工工艺性质分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定形整理    使织物门幅整齐划一或尺寸、形态稳定如拉幅、机械预缩整理等; 2、手感整理 改善或获得织物的各种手感如硬挺、柔软整理等;
第11章 脂类化学 生化教研室 夏花英 8403 课程代码:22680b57e1.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盐类的水解.
交联作用及交联剂 高分子材料常用的交联方法:加热交联、辐射交联、添加交联剂交联(普遍)等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第十二单元 有机化学基础(5) 授课人:董 啸.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國中2下 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强酸(碱)溶液 一元弱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碱)溶液 两性物质 混合酸碱溶液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
新型前处理技术替代铁系磷化和锌系磷 化 提供涂装结合力和耐蚀性 多金属处理:铁,锌, 铝 基材形成纳米级转化膜 浸泡和喷淋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第七章 涂 料 Chapter 7 Coatings
药物的跨膜转运.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第1课时 第3章 第3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 课堂10分钟练习 创新演练
绪论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 1 题 参考答案 解答: 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ar compound)是由成千上万个原
第一章 表面活性剂概述 2019/4/26 表面活性剂化学.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氧化还原反应.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H核磁共振谱图解析举例 解析NMR谱: 共振信号的数目,位置,强度和裂分情况 信号的数目: 分子中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质子
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苍南钱库二高 季宝璋.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第三章 原料的选配与混合.
化学实验在有机分子结构确定中的应用 乐清市二中 杨复生.
§2.4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C-H 伸缩振动(3000 – 2850 cm1 )
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和净化 一、利用SO2生产硫酸 SO2+1/2O2 钒催化剂 SO3 SO3+H2O H2SO4 二、工艺
課程名稱: 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第一节 引 言 第二节 合成纤维织物的前处理 第三节 涤纶织物的碱减量处理 第四节 合成纤维织物的整理
Touch Panel 导电浆料专业制造商 Touch Panel 直接接触显示器控制机器的透明开关平面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节 手感整理 柔软整理 硬挺整理

柔软整理 有机械柔软整理法和化学整理法

一、 机械柔软整理 机械柔软整理主要是利用机械方法,在张力状态下,将织物多次揉屈,以降低织物的刚性,使之能恢复至适当的柔软度。

1-栅格2-文氏管3-大导布辊4-处理槽5-水平导布框架6-织物 7-叶形导布辊8-垂直导布翼9-鼓风机10-热交换器 (一)AIRO-1000型松式机械柔软整理机 1-栅格2-文氏管3-大导布辊4-处理槽5-水平导布框架6-织物 7-叶形导布辊8-垂直导布翼9-鼓风机10-热交换器

工作原理 利用高压气体的冲击和驱动力,对织物纤维进行机械的甩打和膨化处理而获得特殊的整理效果。

加工工艺 纯棉织物 超细涤纶织物 车速 800m/min 车速 1000m/min 风量 95% 风量 95% 气流温度 100℃ 风量 95% 气流温度 100℃ 处理时间 20min 超细涤纶织物 车速 1000m/min 风量 95% 气流温度 120℃ 处理时间 30min

加工工艺 粘胶纤维及其混纺织物 干处理 湿处理 车速 500m/min 车速 150m/min 风量 95% 风量 95% 风量 95% 气流温度 100℃ 处理时间 20min 湿处理 车速 150m/min 风量 95% 气流温度 100℃ 处理时间 10min 

加工工艺 丝绸织物 车速 200~300m/min 风量 80% 气流温度 90~100℃ 处理时间 10~20min  灯芯绒织物 风量 80% 气流温度 90~100℃ 处理时间 10~20min  灯芯绒织物 车速 450~600m/min 风量 95% 气流温度 100~110℃ 处理时间 30~50min

加工工艺 涂料印花织物 车速 500m/min 风量 90% 气流温度 100℃ 处理时间 30min 风量 90% 气流温度 100℃ 处理时间 30min 在AIRO-1000型设备上对印花后的织物进行整理,可以使印有图案的部分与没印图案的部分具有相同的手感。

(二)VH SoftSet翻滚式柔软定形烘燥机 1-六角盘2-探视窗3-喷嘴4-空气过滤器5-贮布室 6-排风机7-主风机8-过滤器9-加热器

工作原理 它利用热风喷射原理对织物进行翻滚式烘燥、柔软处理,在工作时由喷嘴喷出高压热空气流,驱动织物在贮布室内高速循环运行,对织物施加翻滚、松弛、揉搓等作用,并在贮布室内得到充分的松弛。

二、化学柔软整理 化学柔软整理是采用柔软剂对织物进行柔软整理的方法。 柔软剂作用是减少织物中纱线间、纤维间的摩擦阻力和织物与人体之间的摩擦阻力。

(一)摩擦系数和柔软性的关系 静摩擦系数的降低意味着纤维或织物握在手中,用很小的力就能使纤维间滑动,而动摩擦系数越小,则表示对已经滑动的纤维或织物使其继续滑动所需要的力越小,以致感到柔软、平滑。

(二)柔软剂的化学结构与柔软性能的关系 长链脂肪烃类:柔软剂的柔软平滑作用主要是由近乎直链的脂肪族碳氢结构部分所决定的,如CH2CH2……CH2CH2- 疏水基的烷基若呈细长链形,增加了分子的柔曲性。在具有相同碳链的各分子链中若含有双键、支链,特别是苯基,将降低长链分子的柔曲性,分子链中若含有酰氨基,则会使摩擦系数减小,提高柔软效果。 脂肪酸单分子层摩擦系数和疏水基碳链长度之间的关系认为是随着碳链的增加,摩擦系数减小。 有机硅柔软剂的柔软平滑作用,则是由于有机硅结构中的疏水基——甲基定向排列的缘故。

(三)柔软剂的分类和应用性能 表面活性剂型柔软剂 反应型柔软剂 非反应型柔软剂

1.表面活性剂型柔软剂 阴离子型柔软剂 非离子型柔软剂 阳离子型柔软剂 两性型柔软剂

(1)阴离子型柔软剂 由于多数纤维在水中带有负电荷,所以此类柔软剂不易被纤维吸附,柔软效果较弱,吸附量也低,且易于清洗除去,对硬水、酸性介质及电解质都敏感;但它不会与荧光增白剂及直接染料等阴离子染料相互作用而降低增白效果和发生色变,且还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热稳定性。

磺化琥珀酸酯 R-OOC-CH2 R-OOC-CH-SO3Na 由它整理的织物纤维柔软性和平滑性都较好,其中尤其以十八烷基(R=C18H37)的柔软效果最好。除适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柔软整理和化纤油剂组分外,还可用于丝绸精练,防止擦伤。

蓖麻油硫酸化物 蓖麻油的低至中度硫酸化物,是由蓖麻油与硫酸作用,再经中和制成的钠盐或铵盐。 可以单独用或和肥皂合用,溶解度良好,可以调节其对纤维的亲和性,产生一定的柔软和平滑效果,可用于油剂和改善棉织物的手感。 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出现泛黄和发臭现象。

脂肪酸硫酸化物 高碳脂肪酸硫酸化物兼有肥皂和硫酸化油的性质,能使织物获得一定的柔软性和平滑性。

脂肪醇部分硫酸化物 这类产品是高碳脂肪醇硫酸化物和未反应的脂肪醇的混合物,化学组成为:ROH+ROSO3Na(R为长碳链烷基),改变两者的比例,可以适当地调节其柔软性和对纤维的吸附。

脂肪醇磷酸酯 R―OH  R―O―P―O―R O R―OH R―O―P―O―H 多用做抗静电剂,也可作为腈纶的柔软剂,柔软效果好。

(2)非离子型柔软剂 它对纤维的吸附性不好,耐久性低,对于合成纤维几乎没有作用,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后整理和在合成纤维油剂中作柔软和平滑组分。 能与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及两性型柔软剂合用,对盐类、硬水和碱土金属很稳定,能在很大的pH值范围内发挥柔软作用,最大的优点是不会使织物泛黄或使染料色变。 非离子型柔软剂与其他纺织整理用剂相容性好,故可加到漂白液、染色液或整理液中共同应用。

季戊四醇脂肪酸酯 CH2OH C17H35COOCH2-C-CH2OH 

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单酯 CH2-CH-OH C17H35COOCH2CH-CH CH2 OH O

甘油单脂肪酸酯 脂肪酸乙醇酰胺 CH2OH CH2COOC17H35 CH2CH2OH C17H35CON

脂肪酸聚乙二醇 C17H35COO(CH2-CH2-O)6H 酯脂肪酰胺聚乙二醇缩合物 C17H35CONH(CH2CH2O)nH

羟甲基脂肪酰胺 C17H35CONHCH2OH 聚 醚 CH3 CH2-CH2 CH2-CH CH2-CH2 O a O b O c

(3)阳离子型柔软剂 阳离子柔软剂与纤维结合力强。 可获得优良的柔软效果和丰满、滑爽的手感,能使合成纤维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效果,并能改进织物的耐磨性及撕破强力。 阳离子柔软剂有泛黄现象,使染料变色,对荧光增白剂有抑制作用,会降低日晒和摩擦牢度。 阳离子型柔软剂与过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组成的复合阴离子型乳化物作柔软剂,具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容易吸附于纤维,并具有耐洗性和优良的柔软性,而且对荧光增白剂及染料无不良影响。

叔胺盐类 这类柔软剂为假阳离子性,即在酸性介质中呈阳离子性,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呈非离子性。

季铵盐类 R-N-CH3 Cl-/O-SO3CH3 CH3 CH3 + 烷基的碳链长度一般是C16~C22。其中二烷基二甲基季铵盐是目前公认柔软性优秀的柔软剂,目前市售的家用柔软剂大多属此类。但有泛黄现象,不宜用于白色或浅色织物,适用于合纤。

烷基咪唑衍生物类季铵盐 C17H35 -C Cl- NH-CH2 CH2-CH2-OH N - CH2 + 这类季铵盐广泛用于织物的柔软剂、洗涤柔软剂及抗静电剂。它不但使织物具有较好的柔软性,而且还能使织物有较好的抗静电和再润湿性。

吡啶季铵盐 + Cl- C17H35 O CH2 N

(4)两性型柔软剂 两性型柔软剂是为改进阳离子型柔软剂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对合成纤维的亲和力强,没有泛黄和使染料变色或抑制荧光增白剂等弊病,能在较宽的pH值范围中使用。 柔软效果不如阳离子型柔软剂,故常和阳离子型柔软剂合用。

2.反应型柔软剂 酸酐类衍生物 吡啶季铵盐类柔软剂 羟甲基硬脂酰胺

(1)酸酐类衍生物 C16H33 CH C CH C16H33 O C

(2)吡啶季铵盐类柔软剂 C17H35 CO N CH2 N + Cl- 这类柔软剂柔软性和防水性均优良,也可作防水剂使用,但会使染料色变,白布泛黄,焙烘时分解出的吡啶有臭味,且价格较高。

(3)羟甲基硬脂酰胺 C17H33CONHCH2OH + 纤维素-OH C17H33CONHCH2O-纤维素 H+

3.非反应型柔软剂 天然油脂、石蜡类柔软剂 脂肪酸的铵盐皂 高分子聚合物乳液

(1)天然油脂、石蜡类柔软剂 是以天然油脂、石蜡为原料在乳化剂的作用下配制成乳液。所用的天然油脂为硬脂酸、椰子油、白油等。乳化剂为阴离子型的拉开粉或非离子型的平平加O等。其中,以石蜡乳液最为重要,其pH值为7,耐酸、碱、硬水,可以和水以任何比例稀释。 织物经这类柔软剂整理后手感好,对降低摩擦效果好,主要用于针织内衣织物的后整理,可使纱线及纤维表面光滑,并能使布面手感滑爽和丰满。

(2)脂肪酸的铵盐皂 脂肪酸用胺类中和,可生成稳定的铵盐,具有肥皂的性质,能溶于水,呈弱碱性(pH=8~9),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并能增进织物的柔软手感。

(3)高分子聚合物乳液 聚乙烯乳液 有机硅乳液 非活性有机硅 活性有机硅 具有反应性基团的有机硅

聚乙烯乳液 这类柔软剂是以聚乙烯树脂为原料,在KOH介质中和乳化剂作用下高速搅拌制成稳定的乳液。 乳化剂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阴离子型的容易乳化,但稳定性不够好;阳离子型的平滑效果好,但耐热性较差;非离子型的乳化较困难,但产品的稳定性好,受热不易泛黄。

非活性有机硅 聚二甲基硅氧烷(DMPS),简称甲基硅油,为第一代有机硅产品。 甲基硅油结构式为: CH3 CH3 CH3-Si-O-Si-CH3  CH3CH3 其聚合度不高,本身不能交联,对纤维也不起反应,手感、牢度及弹性均不理想,必须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制备成硅油乳液后才能应用于织物。 n

聚甲基含氢硅氧烷(含氢硅油) 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羟基硅油) CH3 H CH3 CH3 Si O Si O Si-CH3 CH3 CH3 CH3 n 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羟基硅油) CH3 CH3 CH3 OH-Si-O- Si-O-Si-OH n

羟基硅油和含氢硅油的特点 有机硅羟乳单独使用时,主要用于合纤。有机硅羟乳大量地与脂肪酸型的柔软剂复配使用,用于合纤、天然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利用两类柔软剂的不同特点,得到的效果令人满意。 羟基硅油与含氢硅油以一定比例混合,在有机金属盐(如有机锡、有机锌、有机锆盐等)催化下,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交联而形成网状结构,经整理的织物抗皱性提高,手感柔软、平滑,而且强力不降低,不影响染色牢度。 羟基硅油和含氢硅油均要乳化后成为乳液才能应用。

具有反应性基团的有机硅 有反应性基团的有机硅也称做改性有机硅,即有机硅主链上活性基被更活泼的基团如环氧基、氨基等取代。 环氧改性硅油产品,有耐久的柔软作用。 醇基与醚基改性硅油产品,可以直接溶于水,不需制成乳液,处理后能提高织物的吸湿性、抗静电性和防沾污性。 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产品,聚合物中有两种反应性基团能自身乳化,加工后织物有耐洗的润滑柔软作用,又有防污和抗静电效果。 经氨基硅油整理后,对织物弹性提高的作用是其他硅油所达不到或不易达到的。氨基改性硅油主要通过自身交联缩合,在纤维表面生成弹性网状结构聚合物,赋予很高的耐洗性。经氨基硅油整理后,织物的吸湿性会有所下降,撕破强度和耐曲磨性有所提高,但棉织物整理后断裂强度稍有下降。

氨基硅油的特点 普通有机硅乳液的稳定性不好,主要因为粒径大,微乳液的颗粒粒径小得多,其贮藏稳定性、耐热稳定性和抗剪切稳定性都很优异。 氨基硅油微乳液的颗粒粒径为普通乳液粒径的1/10,与织物的接触和亲和机会也就大大提高,表面铺展好,容易形成连续膜,并可渗透到纤维内部。另外,粒子细小,有利于对细线密度纤维的浸润和包覆,氨基硅油柔软剂特别适合于表面积大的超细纤维织物和羊绒的柔软整理。 氨基硅油的缺点是织物经它整理后有黄变现象。原因是其分子中的氨基氧化分解成发色团。所以现正在开发低黄变或不黄变的氨基硅油,如通过封闭分子中的氨基或引入高位阻基团等方法防止黄变。 

(四)柔软整理工艺 柔软整理有浸轧法和浸渍法两种,且常和增白或上浆整理同时进行。其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如下: 先将织物浸轧整理液(一浸一轧或二浸二轧,温度30~50℃,布速一般控制在40~70m/min),然后经热风拉幅烘干(温度为105~120℃)。 反应型柔软剂在整理过程中需经一定条件的高温处理,以促进与纤维分子的化学反应,这样能显著提高其耐洗性。

硬挺整理 硬挺整理是利用一种能成膜的高分子物质制成的浆液粘附于织物表面上,干燥后,织物就有硬挺和光滑的手感。 织物整理用的浆液组分通常是由浆料、填充剂、防霉剂、增白剂和着色剂等一种或多种用剂配合组成

一、浆料 织物整理剂浆料具备能增进织物的硬挺度,能胶合大量的填充剂且本身有充填作用等性能。 现在较广泛应用的有天然、改性和合成浆料。

(一)天然浆料 淀粉 糊精 海藻酸钠 植物胶 动物胶

1.淀粉 小麦淀粉。糊化温度高,浆液稳定性与填充剂的粘附力均好,整理后织物具有弹性和丰满的手感,适用于白色织物。 玉蜀黍淀粉。浆液稳定,对填充剂的粘附力好,使织物具有厚实和硬挺的手感。 米淀粉。颗粒小,难糊化,整理产品硬挺性好,但不够平滑。 马铃薯淀粉。颗粒大,易糊化,稳定性差,对填充剂的粘附力不强,给予织物一种厚实而干脆的手感。 

2.糊精 主要用于整理有色织物,能增重,并给予织物硬挺滑爽的手感,不会如淀粉浆那样使色织物色泽暗淡,但粘合力较低,不易胶合大量填充剂。

3.海藻酸钠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粘着性,能溶于冷水中,在pH值为7时的粘度为最大。浆液粘度还随浓度的增加而急剧上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 整理时,可和其他助剂合用,不能和阳荷性物质同用,不耐硬水及重金属盐,宜加入适量软水剂。

4.植物胶 植物胶是由植物果子、种子、树和灌木皮的分泌物精制干燥而成。 植物胶包括:阿拉伯树胶、天然龙胶和瓜耳豆胶等。

5.动物胶 包括明胶、牛皮胶和骨胶等。 一般用于地毯背面整理及领衬和肩衬等整理,但不耐久。此外,也可用于羊毛和粘纤织物的上浆整理。

(二)改性浆料 改性浆料就是将天然浆料进行化学改性的产物。当羟基上的氢原子被烷基、羟烷基、羟甲基等基团取代后,可以改善它们的增稠性等性能。包括: 甲基纤维素(MC) 羧甲基纤维素(CMC) 羟乙基纤维素(HEC)

1.甲基纤维素(MC) Cell ONa + CH3Cl Cell OCH3 + NaCl 这种改性纤维素浆液主要用做粘合剂和硬挺整理剂。

Cell-ONa + CH2Cl-COONa → 2.羧甲基纤维素(CMC) 羧甲基纤维素属于含羧基的纤维素醚类,可用棉籽短绒为原料,用50%烧碱液碱化处理制成碱纤维素,再使碱纤维素与一氯醋酸作用而制成商品。通常制成羧甲基纤维素的钠盐。 Cell-ONa + CH2Cl-COONa → Cell-O-CH2COONa + NaCl + H2O

羧甲基纤维素(CMC)的性质 整理用CMC浆料选用中取代度、中粘度和中性的品种。 CMC浆液遇重金属盐会沉淀,遇有机酸或无机酸,pH<5时,也有沉淀现象。

3.羟乙基纤维素(HEC) 羟乙基纤维素是由水解纤维素、氧化纤维素或水合纤维素用环氧乙烷处理而得: Cell-OH + CH2- CH2 → Cell-OCH2CH2OH O

羟乙基纤维素(HEC)的性质 可分为碱溶型和水溶型两种。整理用的属于碱溶型。 碱溶型羟乙基纤维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碱,常制成6%的碱性溶液,酸化时,纤维素醚即沉淀析出,不溶于水,整理时就是利用这种特性进行的。 加工工艺流程如下:织物浸轧羟乙基纤维素的碱溶液(2%~5%)→酸中和(硫酸5%)→水洗→中和→水洗→拉幅烘干。

(三)合成浆料 聚乙烯醇(PVA) 聚丙烯酸胺(PAM) 热塑性或热固性合成树脂

1.聚乙烯醇(PVA)性质 聚合度和醇解度高的,在较高温度下才能溶解;相反,聚合度和醇解度低的,在低温下溶解性能也很好。 全醇解聚乙烯醇对亲水性纤维有很好的亲和力,部分醇解的聚乙烯对疏水性纤维(如涤纶、锦纶等)有很高的粘附力。

2.聚丙烯酸胺(PAM)的性质 相对分子质量越高,水溶液的粘度越大。 聚丙烯酰胺对于腈纶和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粘着性,不仅能用做上浆剂,还可作为织物整理剂,但其价格较聚丙烯酸类高。

3.热塑性或热固性合成树脂的性质 如用聚合度比较大的氨基树脂制成胶态液,由于分子量较大,不易渗透至纤维内部,仅粘附于纤维表面,经热处理后,进一步缩聚成不溶性物质,故能使织物具有不易洗去的硬挺效果。 热塑性的丙烯酸酯通过不同的单体,可以制成软、硬度不同的聚合物,一般单体的长脂肪酯基团的长度加长,能增加聚合物产品的柔软性。

二、添加物 填充剂 着色剂 防腐剂

(一)填充剂 作用:填塞布孔。 常用的填充剂有滑石粉(3MgO·4SiO2·H2O)、高岭土(Al2O3·2SiO2·2H2O)及膨润土(8SiO2·2Al2O3·nH2O)、硫酸钡或重晶石粉(BaSO4)等。

(二)着色剂 通常是用染料或颜料(涂料),以改善织物在上浆后的色泽。 常用的有颜料,阳离子、酸性、分散性或直接性染料。

(三)防腐剂 棉织物本身和所用的整理浆料多是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类物质,均系微生物的良好营养,长期贮存,易发霉腐烂。故上浆整理时,宜在浆液中加入少量防腐剂。 常用的防腐剂有水杨酰替苯胺、乙-萘酚、石炭酸(苯酚)、甲醛、硼酸和尼泊金等。

三、织物硬挺整理设备 织物上浆设备通常由上浆和干燥两部分组成。 上浆机有浸轧上浆机、单面上浆机等形式。

(一)浸轧上浆机 浸轧上浆机有两辊或三辊两种,压液辊由软、硬辊组成。浸轧上浆机常用穿布方式,如图

(二)单面上浆机 单面上浆分轻浆和重浆。 轻式单面上浆穿布 1-浆液加入处 2-隔板 3-给浆辊 4-刮刀 重式单面上浆穿布 1-浆液加入处 2-隔板 3-给浆辊 4-刮刀 重式单面上浆穿布 1-给浆辊2-刮刀3-浆槽

(三)烘干方式 大烘筒与普通烘筒混合式 先用大烘筒与无浆面接触烘至半干,然后让有浆面与普通烘筒接触烘干。 花篮辊筒与烘筒混合式 开始烘干时,烘筒仅与无浆的一面接触,有浆的一面则只与花篮辊筒接触,待半干后才与烘筒接触。 蛛网式热风烘干与烘筒混合式 织物上浆后先用蛛网式热风烘至半干,然后用烘筒烘干。 热烘筒与冷水烘筒混合式 织物在上浆后可以在热烘筒与冷水烘筒上交替运转,但有浆的一面,在烘至半干前,仅允许与冷水烘筒接触。

四、织物硬挺整理工艺 一般轧浆整理 单面浆

(一)一般轧浆整理 织物一般轧浆整理工艺流程:浸轧浆液→预烘→拉幅烘干→轧光。 车速:厚织物30~50m/min;薄织物50~80m/min。 浸轧方式:一浸一轧或二浸二轧。 浸轧温度:30~60℃。 浸轧液处方:织物进行一般轧浆整理时,浸轧液组成处方如表

一般轧浆工艺处方表 用料 用量/g·L-1 轻浆 重浆 硬浆 小麦淀粉 10~15 20~30 — 玉蜀黍淀粉 30~50 滑 石 粉 10~20 增 白 剂 0.5~1.2 0.5~2 尼泊金乙酯 0.1 0.15

(二)单面浆 织物进行单面浆硬挺整理时,其工艺流程因花布和漂布而异。 花布:整纬烘干→单面上浆烘干→拉幅→轧光。 漂布:加白、整纬、烘干→单面上浆烘干→拉幅→轧光。 车速: 30~50m/min。 给浆方式:由给浆辊给浆,以刮刀定量。 浆液温度:浆槽内浆液温度保持50℃以上。 烘燥方式:织物有浆面先不与烘筒直接接触,而用冷水滚筒、单面大烘筒等单面烘干方法,待织物稍干后,再用烘筒直接烘干。 浆液处方列于表中。

单面浆工艺处方 用料 用量/g·L-1 漂白棉布 浅色花布 小麦淀粉 — 55 玉蜀黍淀粉 70 高 岭 土 75~85 滑 石 粉 200~600 着 色 剂 0.05 少量 尼泊金乙酯 0.1~0.2

五、织物耐久性硬挺整理 耐久性硬挺整理就是利用耐久性浆料整理织物,使织物软硬适中、富有弹性,并具有易洗、快干、免烫、缩水率小的特性,从而获得耐久性硬挺的整理效果。 织物进行耐久性硬挺整理时多选用热固型树脂与普通浆料的混合物为耐久性硬挺整理剂。目前以甲醚化多羟甲基三聚氰胺与聚乙烯醇的混合浆料应用最多。

耐久性硬挺整理工艺流程及处方 用 料 Ⅰ Ⅱ 甲醚化多羟甲基三聚氰胺(50%) 300 聚乙烯醇 25 — 聚丙烯酰胺 120 氯化镁 20 织物耐久性硬挺整理工艺流程如下:浸轧硬挺整理剂工作液→预烘→焙烘→水洗→烘干、落布。浸轧方式:二浸二轧,轧余率65%~70%。 预烘:90~100℃。 焙烘:150~155℃,3~4min。 工艺处方如表 用 料 Ⅰ Ⅱ 甲醚化多羟甲基三聚氰胺(50%) 300 聚乙烯醇 25 — 聚丙烯酰胺 120 氯化镁 20 渗透剂JFC 1

作业 P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