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什么是? 1、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是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权利、政治制度和体制、政治文化和理念、政治运行规则和政治行为互相作用、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彼此沟通和协调发展的统一体;是政治实践的科学总结和政治智慧的运用艺术,是人们改造世界所获得政治成果和政治发展和进步状态的总和,是人类解放的实现程度的体现。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比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更高类型的民主。
二、为什么建? 第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要表现在它有高于以往其他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要表现在他有高度的政治文明。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三、怎么建? 1、建设的艰险性 ①我国经济文化落后 2、走过的路 ②封建意识残余影响 ③把握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要有一个过程 2、走过的路 第一阶段:1978到1984年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邓小平1980年所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献。
第二阶段: 1984到1989年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部署阶段 。十三大认为,我国原有政治体制,存在着一些重大缺陷,主要是权力过分集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兴利除弊,清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该报告把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概括为“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依据这一思路,提出了近期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党政分开;进一步下放权力;改革政府工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政治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第三阶段: 1989到1997年总结经验调整思路阶段。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由“攻坚战”转入“外围战”,原来着重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特别是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强调党政分开,下放权力,改革干部制度等,后来变成了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和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机制,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等。 第四阶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时期。中共十五大把政治体制改革再次提到重要位置,专门写了一部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政治体制改革作了新的论述和部署。其突出特点是:在我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确立“法治”概念,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和任务。
3、基本原则 ②大胆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分权和权力制衡制度 代议制度 人权保障制度 树立法律权威 政党制度 政府职能规范 普选制 ①从我国国情出发 ②大胆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分权和权力制衡制度 代议制度 人权保障制度 树立法律权威 政党制度 政府职能规范 普选制 舆论监督
四、建什么? 1、基本内容: 不断发展社义民主政治。 2、基本方针: 发展社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①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要求; 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3、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内涵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政治参与,保障公民人权。 2)着重点 当前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3)具体举措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B、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如下改革: ①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②完善决策机制; 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④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三是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 四是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4)新亮点:发展党内民主 一是健全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机制 二是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三是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 四是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