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非金属材料与新型材料 赵 健 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四章 通用高分子材料.
光伏-产业链介绍 汪 雷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第十二章 非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应用已日益广泛,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在船舶工程上非金属材料同样也获得广泛应用。利用塑料制成各种船用零件,如螺旋桨、尾轴承、舵轴承、导流帽、阀盘、手柄及各种管子等;利用胶黏剂进行船机零件的修理、安装与装配等。因此有必要介绍非金属材料,以便学生在日后的船舶轮机管理工作中更好地使用这些非金属材料。
第十二章 高分子材料 第一节 塑 料 第二节 橡 胶 第三节 合成纤维 第四节 胶 粘 剂.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超导磁悬浮小列车.
第六章 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高分子材料 —— 塑料、橡胶、纤维、黏结剂 陶瓷材料 —— 玻璃、陶瓷、水泥、耐火材料
工业产品开发概论 工业产品开发概论 第八讲 金属材料概述 第七讲 工业产品选材——非金属材料 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第二批高校
第二十一章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第七章 高分子材料化学.
第十章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
第9章 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与复合材料 多姿多彩的高分子材料 古老又年轻的陶瓷材料 博采众长的复合材料.
常用的复合材料 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1.常用增强纤维 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Kevlar有机物纤维等。 玻璃纤维布
第一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蓄能器 1 功用 (1)辅助动力源,短时大量供油 特点: 采用蓄能器辅助供油,可以减小泵的流量,电机的功率,降低系统的温升。
普通化学 第七章 高分子化学简介.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小游戏.
个人简历.
金属学与热处理 金工教研室:王学武.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Geophysical Laboratory
PVC绝缘套管 技术指标 产品说明 105℃UL PVC材料 工作温度-5℃-105℃ 额定电压300V,600V 阻燃UL224VW-1
项目26 课件一 高聚物的热物理性能.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十一章 合成高分子材料 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建筑塑料 第三节 粘合剂.
第一章 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新型前处理技术替代铁系磷化和锌系磷 化 提供涂装结合力和耐蚀性 多金属处理:铁,锌, 铝 基材形成纳米级转化膜 浸泡和喷淋
光纤的制造 光纤的制造要经历光纤预制棒制备、光纤拉丝等具体的工艺步骤。 制备光纤预制棒两步法工艺: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第八章 国外金属材料牌号 及新型工程材料简介
利用TMA进行动态粘弹性的研究 测量案例 概 要 PMMA*树脂的动态粘弹性测量结果 粘弹性分析 SS曲线分析 2009.10
利用DSC评价生物降解塑料的结晶特性 测 量 案 例 概 要 a a b c b c c’ c’ 2013.01
上海神行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余燕 号码: QQ: 品牌商品指定代理商.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专题三 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 第三单元 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第九章 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 一、高分子材料的概念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长春理工大学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数字电路实验 数字电路实验室.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个人简历.
125H201—无卤阻燃热缩管 ≥1014 Ω.cm 技术指标 规格表-1 产品介绍 产品特点 性能 指标 试验方法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计算机绘图 AutoCAD2016.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四 电动机.
先进制造工艺与轻量化零部件开发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 Lightweight Parts Development 基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在轻质材料、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轻量化技术领域以及强度刚度、碰撞安全、疲劳耐久、振动噪声等汽车性能开发领域的研究成果,依托专业化的工程师队伍和先进的试验设施,为行业提供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开发、轻量化零部件开发与试制及性能验证等综合性解决方案。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LCS之自由电子激光方案 吴钢
THERMOPORT 20 手持式温度表 THERMOPORT系列手持温度表基于所用技术及对实际应用的考 虑,确立了新的标准。
机械设计A 、B 重修 涮分 学习过,想提高?? 上课 考勤?? 平时成绩 %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阳极氧化近期实验计划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智能仪表与传感器技术》 第一章 传感器与仪表概述 电涡流传感器及应用 任课教师:孙静.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4章 非金属材料与新型材料 赵 健 闯

4.1 高分子材料 有机高分子有天然的和合成的两种.工程中使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简称高聚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 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有天然的和合成的两种.工程中使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简称高聚物.

4.1.1 高聚物的人工合成 低分子化合物通过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形成. 1、加聚反应:一种或多种单体相互加成形成聚合物的反应。无低分子副产物生成。单体为一种的叫均加聚,如乙烯加聚成聚乙烯。单体为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称为共加聚。如ABS工程塑料就是有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单体共聚合成。

2、缩聚反应:一种或多种单体相互作用而形成高聚物,同时析出新的低分子副产物的反应。其单体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活泼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按照参加反应的单体不同,缩聚反应分为均缩聚和共缩聚两种。酚醛树脂(电木),聚酰胺(尼龙),环氧树脂等都是缩聚反应产物。

4.1.2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组成及性能特点 1、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组成: 基料:高聚物(树脂、生橡胶),决定性能 辅料:(添加剂) 填充剂、增塑剂、软化剂、 固化剂、稳定剂、防老化剂、 润滑剂、发泡剂、着色剂等 改善性能,补充性能

2、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点: 1)与金属材料相比,性能特点: A、比强度高:强度/密度 B、高弹性和低弹性模量 C、高耐磨性和低硬度

2)物理性能特点: A、电绝缘性优良:共价键,不易电离,导电能 力低 B、耐热性差:分子间力弱,受热、受力易软化、 熔化 C、导热性低:线膨胀系数是金属的3-4倍,机 械中会因膨胀变形过量,引起开 裂,脱落,松动等

3)化学性能特点: 化学稳定性高,在碱、酸、盐中耐蚀性强,如聚四氟乙烯在沸腾的王水中仍很稳定,但某些高聚物在某些特定的溶剂和油中会发生软化、熔胀等现象。

4)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老化: 高聚物在长期的使用和存放过程中,由于外界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的影响(如热、光、辐射、氧和臭氧、酸碱、微生物的作用等),使得聚合物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聚合物的性能随时间延长逐渐恶化,直至丧失使用功能,这个过程成为老化。 橡胶:龟裂、变软、变粘 塑料:脱色、失去光泽、开裂 防止方法:表面防护,抗老化剂

4.1.3 工程塑料 1、塑料的组成: 基料:合成树脂,对塑料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辅料:(添加剂) 填充剂、增塑剂、 固化剂、 辅料:(添加剂) 填充剂、增塑剂、 固化剂、 稳定剂(防老化剂)。此外还 有阻燃剂、发泡剂、着色剂、抗 静电剂等 改善性能,补充性能

1)按树脂的热性能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2、塑料的分类: 1)按树脂的热性能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1) 为热塑性塑料 :加热时软化、熔融、冷却时 凝固,变硬,可反复进行。如聚乙烯、聚氯 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尼龙)、 ABS、聚甲醛、聚碳酸酯、聚砜、有机玻璃等。 (2) 热固性塑料:密网型分子链结构。酚醛塑料、 氨基塑料、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不饱和 聚酯树脂。不可再生使用。

2)按应用范围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其他塑料(如耐热塑料): A、通用塑料:产量大,用途广,价格低。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酚醛塑料 B、工程塑料:主要用于制作工程结构,机器零件,工业容器和设备。有聚酰胺(尼龙)、ABS、聚甲醛、聚碳酸酯 C、其他塑料:如耐热塑料,工作温度>100℃,有聚四氟乙烯(F-4)、聚三氟乙烯、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

4.1.4 合成橡胶 1、橡胶的特性和应用: A 室温下处于高弹态 B 弹性模量低,只有1-10MPa C 弹性变形量很大:100-1000% D 具有优良的伸缩性和积储能量的能力 E 良好的耐磨性,隔音性,阻尼性和绝缘性 F 可做密封件,减震、防震件,传动件,运输胶带绝缘材料。

2、橡胶的组成: (1)生胶:未加配合剂的天然或合成的橡胶 (2)配合剂:为提高和改善橡胶制品的各种性能而加入的物质称为配合剂。 硫化剂:相当于固化剂,为硫磺和硫化物 填料:提高力学性能,降低成本,主要是碳黑,纤维,金属丝,织品或金属编织物等 硫化促进剂,增塑剂,防老化剂等。

3、常用橡胶 : 按来源分为:天然橡胶NR和合成橡胶 按用途分为:通用橡胶和特种橡胶 天然橡胶属于通用橡胶,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胶带、胶管等。常量最大的是丁苯橡胶SBR,60-70%,发展最快的是顺丁橡胶BR。 特种橡胶主要用于要求耐热、耐寒、耐蚀的特殊环境,价格较贵。

4.1.5 胶粘剂 胶粘剂是一种将同种或不同种材料粘合在一起,并在胶接面有足够强度的物质,它能起胶接、固定、密封、浸渗、补漏和修复的作用。

1、胶粘剂的组成: (1)粘料:树脂、橡胶、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材料;无机胶粘剂有硅酸盐类,磷酸盐类、陶瓷类 (2)固化剂:胺、酸酐、咪唑。 (3)该性剂:增塑剂、增韧剂、增粘剂、填料、稀释剂、稳定剂、分散剂、偶联剂、触变剂,阻燃剂、抗老化剂、发泡剂、消泡剂、着色剂、防腐蚀剂等,有利于胶粘剂的配制、储存、加工工艺及性能等方面的改进

2、胶粘剂的分类原则和表示方法: 按应用性能分为: (1)结构胶:强度要求较高 (2)非(半)结构胶:强度要求较低 (3)密封胶:承受一定压力,不泄漏 (4)浸渗胶:填塞微孔沙眼,渗透性好 (5)功能胶:具有导电、导磁、导热、耐热、耐超低温应变及点焊胶接等,以及有特殊的固化反应,如厌氧性、热熔性、光敏性等

GB/T13553-1996 ×××—× ×— A B C 被粘物材质 胶粘剂的硬化方法 胶粘剂的物理形态 胶粘剂的主要粘料

3、常用胶粘剂 : (1)结构胶粘剂:该性环氧胶粘剂、该 性酚醛树脂胶粘剂、无机胶粘剂 (2)非(半)结构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丙烯酸酯胶、有机硅胶粘剂、橡胶胶粘剂、热熔胶粘剂、厌氧胶粘剂等 (3)密封胶粘剂:以合成树脂或橡胶为基料,防止渗漏,机械松动,冲击损伤等,起密封作用。

4.2 陶瓷材料 4.2.1 陶瓷的分类 1、 普通陶瓷 以天然硅酸盐矿物如黏土、长石、石英、高岭土等为原料烧结而成的。有日用陶瓷,卫生瓷,建筑瓷,电工瓷,化工瓷等。

2、 特种陶瓷 采用纯度较高的人工合成原料,如氧化物,氮化物,硅化物,硼化物,氟化物等制成的具有各种特殊力学,物理,化学性能。

3、 工程陶瓷 在工程结构上使用的陶瓷。主要在高温下使用,因此也称为高温陶瓷。具有在高温下优越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在某些科技场合和工作环境往往是唯一可用的材料。有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硅和增韧氧化物等材料。

4、 功能陶瓷 利用陶瓷特有的物理性能制造出的用途各异的功能陶瓷材料。例如导电陶瓷,半导体陶瓷,压电陶瓷,绝缘陶瓷,磁性陶瓷,光学陶瓷以及利用某些精密陶瓷对声,光,电,热,磁,力,湿度,射线及各种气氛等信息显示的敏感特性而制得的各种陶瓷传感器材料。

4.2.2 陶瓷的性能特点 1、 力学性能 同金属材料相比,大多数陶瓷的硬度高,弹性模量大,脆性大,几乎没有塑性,抗拉强度低,抗压强度高 。

2、 热性能 熔点高,抗蠕变能力强,热硬性可达1000℃ 。但陶瓷的热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小,承受温度快速变化的能力差,在温度剧变时会开裂。

3、 化学性能 化学稳定性高,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在强腐蚀介质高温共同作用下有良好的抗蚀性能。

4、 其他物理性能 大多数是电绝缘体,功能陶瓷材料具有光、电、瓷、声等特殊性能。

4.2.3 常用工程结构陶瓷的种类、性能和用途 普通工业陶瓷 普通陶瓷 化工陶瓷 绝缘子,绝缘的机械支撑件,静电纺织导纱器 受力不大,工作温度低的酸碱容器,反应塔,管道

特种陶瓷 氧化铝瓷 火花塞,轴承,密封环,刀具 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零件 氧化硅瓷 坩埚、绝缘零件,高温轴承 氮化硼瓷 氧化镁瓷 熔化高纯度铀、钍及其合金的坩埚 氧化铍瓷 高温绝缘电子元件,核反应堆中子减速剂和反射材料,高频电炉坩埚

4.3 复合材料 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能的材料用某种工艺方法合成的多相材料。 复合材料既保持组成材料各自的特性,有具有复合后的新特性,其性能往往超过组成材料的性能之和或平均值组成材料的种类、性能、比例、形态不同,复合方法不同,会得到不同的强化效果。

4.3.1 复合材料的分类 以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为基体,以粒子、纤维和片状为增强体组成。 按基体材料的不同可将复合材料分为两类:非金属基复合材料(塑料基、橡胶基、陶瓷基等)和金属基复合材料(如铝基、铜基等)。

按增强材料的不同可将复合材料分为三类:①纤维增强橡胶(橡胶轮胎、传动皮带)、纤维增强塑料(如玻璃钢);②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如金属陶瓷、烧结弥散硬化合金等);③叠层复合材料,如双层金属(巴氏合金—钢双金属滑动轴承材料)等。

4.3.2 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1、比模量高、比强度大 比模量是弹性模量与密度之比;比强度是抗拉强度和密度之比。实质是单位质量所提供的变形抗力和承载能力,这对要求自重小,运转速度高的结构零件很重要。

2、良好的抗疲劳和破断安全性 由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缺口、应力集中敏感小,纤维-基体界面能阻止疲劳裂纹扩展,使裂纹扩展改变方向。实验测定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疲劳极限可达抗拉强度的70-80%,而金属的疲劳极限只有其抗拉强度的一半左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有大量独立的纤维,平均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有几千到几万根,当少数纤维断裂后载荷就会重新分配到其它未破断的纤维上使构件不致发生突然破坏。

3、优良的高温性能 大多数增强纤维在高温下仍保持高的强度,用其增强金属和树脂时能显著提高高温性能。例如铝合金在400℃时弹性模量大幅度下降,强度也显著降低,而用碳纤维增强后,在此温度下弹性模量可基本保持不变。

4.3.3 复合材料的应用 1、玻璃纤维-树脂复合材料 以玻璃纤维和热塑性树脂复合的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比普通塑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冲击韧度。玻璃纤维和塑料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通常叫做玻璃钢。按所用基体可分为热固性玻璃钢(以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为基体)和热塑性玻璃钢(以尼龙,聚苯乙烯等为基体)两种。强度较高,接近或超过铜铝合金,而密度只有钢的1/4-1/5。因此其比强度甚至高于合金钢。此外,还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2、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 碳纤维通常和 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四氟乙烯等组成复合材料。它在保持了玻璃钢许多性能优点的基础上,还有一些优异的性能。它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都高于铝合金,接近高强度钢;它的密度比玻璃钢还小,因此比强度和比模量在现有复合材料中居第一位。此外,它还有优良的耐磨、减摩及自润滑、耐蚀、耐热等优点。在机械工业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可用作承载零件和耐磨零件,如齿轮、连杆、活塞和轴承等。它也可用作耐蚀化工零件,如容器、管道、泵等。

4.4 其它新型材料 4.4.1 高温材料 在600℃,甚至1000 ℃以上能满足工作要求的材料,可承受较高的应力及具有相应的使用寿命.应用于锅炉、蒸汽机、石油化工用各种高温物理化学反应装置、原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器、喷气涡轮发动机和航天部件。 高温合金主要有铁基高温合金、镍基高温合金和高温陶瓷材料等。新型高温合金主要有定向凝固高温合金、单晶高温合金、粉末冶金高温合金、快速凝固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高温合金和其它难熔金属高温合金等。

4.4.2 形状记忆材料 1963年,美国海军一个研究所奉命研制一种新式装备。在一次试验中他们需要一些镍- 钛合金丝,然而当他们将合金丝领回来时,却发现这些镍钛合金丝是弯弯曲曲的,使用起来不方便。于是他们就将这些细丝一根根地拉直,并用在试验中。在试验过程中,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当温度升到一定值的时候,这些已经被拉得直直的镍钛合金丝,突然又全部恢复到原来弯弯曲曲的形状,而且丝毫不差,和原来一模一样。

所谓形状记忆效应是指某些合金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虽经变形但仍然能够恢复到变形前原始形状的能力。目前发现的有“记忆”能力的金属都是合金,是通过人工的方法由几种不同金属混合而成的一类金属。在这种金属里,金属原子是按一定的方式排列起来的,而且这些金属原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当受到一定的外力时,它们可以离开自己原来的位置而“迁居”到邻近的另一个地方去暂时“借住”。这个过程,也就是金属做成的物体发生形变的过程。而当我们将这金属加温后,由于获得了一定的能量,这种金属里的原子又从“借住”的地方“搬回”原来的“家”去住。

形状记忆合金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无疲劳的材料,这种“回忆”——“变形”的本领可以反复使用 500万次而不产生疲劳断裂,而且它恢复原状几乎可以达到100%,即和原来一模一样。 开发成功的形状记忆合金有Ti-Ni基形状记忆合金、铜基形状记忆合金、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等。

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分为三种 (1)单程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在较低的温度下变形,加热后可恢复变形前的形状,这种只在加热过程中存在的形状记忆现象称为单程记忆效应。 (2)双程记忆效应 某些合金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又能恢复低温相形状,称为双程记忆效应。 (3)全程记忆效应 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变为形状相同而取向相反的低温相形状,称为全程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主要用途 1) 阿波罗登月舱带到月球上的环形天线,就是用极薄的记忆合金材料先在正常情况下按预定要求做好,然后降低温度把它压成一团,装进登月舱带上天去。放到月面上以后,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当达到转变温度时,天线又“记”起了自己的本来面貌,变成一个巨大的半球形。

2) 记忆合金已用于管道结合和自动化控制方面,用记忆合金制成套管可以代替焊接,方法是在低温时将管端内全扩大约 4%,装配时套接一起,一经加热,套管收缩恢复原形,形成紧密的接合。美国海军飞机的液压系统使用了10万个这种接头,多年来从未发生漏油和破损。船舰和海底油田管道损坏,用记忆合金配件修复起来,十分方便。在一些施工不便的部位,用记忆合金制成销钉,装入孔内加热,其尾端自动分开卷曲,形成单面装配件。

形状记忆合金液压系统管接头

3) 记忆合金特别适合于热机械和恒温自动控制,已制成室温自动开闭臂,能在阳光照耀的白天打开通风窗,晚间室温下降时自动关闭。记忆合金热机的设计方案也不少,它们都能在具有低温差的两种介质间工作,从而为利用工业冷却水、核反应堆余热、海洋温差和太阳能开辟了新途径。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效率不高,只有 4%~6%,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4)通用汽车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实现可动把手 美国通用汽车发表了该公司研发中心利用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合金及树脂替代马达的应用示例。该公司一直在研究当温度、受力、受热及电压等影响时,形状、强度及刚性等发生变化的材料,作为其中的一例,此次介绍了把手、格栅片及气坝。

新开发的汽车把手使用施加电压后形状可发生变化的形状记忆合金,在不使用马达的情况下实现了旋转机构。其机制是:一般情况下,把手处于折叠状态,在上下车时,通过按下车门按钮、打开车门来施加电压,由此使把手打开,从而实现轻松的抓扶。

格栅片使用形状记忆合金,可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形来实现旋转的:热机时打开格栅片,可缩短热机时间;在行驶时关闭格栅片,可减小进入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从而减小空气阻力。

气坝在高速行驶时可调整车辆下部及车轮周围产生的空气乱流,从而起到提高 燃效的效果。不过,在低速行驶时,下侧突出的气坝挡板容易碰到路面突起及冰雪等物体,时常会受到损伤。因此此次在旋转机构中使用了形状记忆合金、嵌入了根据行驶速度等提高挡板的机构。

5) 记忆合金在医疗上的应用 。例如接骨用的骨板,不但能将两段断骨固定,而且在恢复原形状的过程中产生压缩力,迫使断骨接合在一起。齿科用的矫齿丝,结扎脑动脉瘤和输精管的长夹,脊柱矫直用的支板等,都是在植入人体内后靠体温的作用启动,血栓滤器也是一种记忆合金新产品。被拉直的滤器植入静脉后,会逐渐恢复成网状,从而阻止 95%的凝血块流向心脏和肺部。

医疗器械产品

4.4.3 非晶态材料 某些金属熔体,以极快的速率急剧冷却,例如每秒钟冷却温度大于100万度,则可得到一种崭新的材料。由于冷却极快,高温下液态时原子的无序状态,被迅速“冻结”而形成无定形的固体,这称为非晶态金属;因其内部结构与玻璃相似,故又称金属玻璃。从结构上讲非晶态金属与普通玻璃相近。

1960年,美国科学家皮 · 杜威等首先发现某些贵金属合金(如金-硅合金)在超快速冷却(冷却速度达100万度每秒)情况下可凝固成非晶态合金。

非晶态的合金有两大类;一类是金属之间的合金,典型的有Cu60Zr40、La76Au24、U70Cr30等;另一类是金属与某些非金属(最有效的是B、P、Si)组成的合金,例如Fe80B20、Fe40Ni40P14O6和Fe5Co70Si15B10等。后一类合金最容易成为非晶态。

实验技术和工业方法 1、熔体急冷法 4、离子注入法 2、气相沉积法 5、化学沉积法 3、激光表层熔化法 6、电沉积法 化学沉积法是利用还原剂使溶液中金属离子有选择地在活化表面上还原析出。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第一个非晶态合金,是Ni-P合金,这一过程称化学镀镍,作为金属的耐磨耐蚀镀层,现已被广泛应用,较快速、经济。

特点: 1、强度和韧性兼具,一般的金属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即强度高而韧性低,或与此相反。同时耐磨性也明显地高于钢铁材料。 2、 耐蚀性远优于不锈钢,因为其表面易形成薄而致密的钝化膜;同时其结构均匀,没有金属晶体中经常存在的晶粒、晶界、缺陷且不易产生引起电化学腐蚀的阴、阳两极。

3、 具有优良的磁学性能;由于其电阻率比一般金属晶体高,可以大大减少涡流损失,低损耗、高磁导,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型材料。非晶态的铁芯和硅钢芯的空载损耗可降低60-80%,被誉为节能的“绿色材料”。 4、 明显的催化性能;它还可作为储氢材料。

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玻璃形成能力的理论判据及合金成分设计。目前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理论判据,只有经验规则。单组元,二元的金属玻璃凤毛麟角。三组元的成分也是屈指可数。 2.金属玻璃的力学行为是当前研究的绝对热点,占据了至少70%的研究方向和主力。包括断裂机制及提高塑性等。

3.计算机模拟方面,包括金属玻璃的微观结构及宏观特性是当前研究热点。 4. 制备成本,包括制备原料及制备环境等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4.4.4 超导体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 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现已发现有28种元素和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可以成为超导体。

性能 ①零电阻性:可无损耗传输电能。如果用磁场在超导环中引发感生电流,这一电流可以毫不衰减地维持下去。 ②完全抗磁性:只要外加磁场不超过一定值,磁力线不能透入,超导材料内的磁场恒为零。

③约瑟夫森效应:两超导材料之间有一薄绝缘层(厚度约1nm)而形成低电阻连接时,会有电子对穿过绝缘层形成电流,而绝缘层两侧没有电压,即绝缘层也成了超导体。当电流超过一定值后,绝缘层两侧出现电压U(也可加一电压U),同时,直流电流变成高频交流电,并向外辐射电磁波 。

分类 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材料、合金材料、化合物材料和超导陶瓷。 ①超导元素:在常压下有28种元素具超导电性,其中铌(Nb)的Tc最高,为9.26K。电工中实际应用的主要是铌和铅(Pb,Tc=7.201K),已用于制造超导交流电力电缆、高Q值谐振腔等。

② 合金材料: 超导元素加入某些其他元素作合金成分, 可以使超导材料的全部性能提高 。目前铌钛合金是用于7~8特磁场下的主要超导磁体材料。铌钛合金再加入钽的三元合金,性能进一步提高。

③超导化合物:超导元素与其他元素化合常有很好的超导性能。如已大量使用的Nb3Sn, V3Ga, Nb3Al 。 ④超导陶瓷: 米勒和贝德诺尔茨于1986年在镧-钡-铜-氧化物中发现了超导电性。1987年,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科学家在钡-钇-铜氧化物中发现Tc处于液氮温区有超导电性,使超导陶瓷成为极有发展前景的超导材料。

应用 ①制作磁体,应用于电机、高能粒子加速器、磁悬浮运输、受控热核反应、储能等;可制作电力电缆,用于大容量输电(功率可达10000MVA);可制作通信电缆和天线 。 ②利用完全抗磁性可制作无摩擦陀螺仪和轴承。

③利用约瑟夫森效应可制作一系列精密测量仪表以及辐射探测器、微波发生器、逻辑元件等。利用约瑟夫森结作计算机的逻辑和存储元件,其运算速度比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快10~20倍,功耗只有四分之一。

4.4.5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将纳米尺度范围定义在1-100nm范围 。广义地讲,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都叫纳米材料。

分类 (1)零维:指在空间三维方向均为纳米尺度的颗粒、原子团簇等; (2) 一维:指在空间有二维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3) 二维:指在空间中有一维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等。 纳米材料大部分都是人工制备的,但自然界中早就存在纳米微粒和纳米固体这样的物质。

纳米材料(nano material)尺寸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的性质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使得性质发生很大变化。且其尺度接近光的波长,并具有 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因此其所表现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特性等等,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

纳米金属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后来相继问世的有纳米半导体薄膜、纳米陶瓷、纳米瓷性材料和纳米生物医学材料等。

纳米技术包括纳米材料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测量技术、纳米应用技术等方面。其中纳米材料技术着重于纳米功能性材料的生产(超微粉、镀膜、纳米改性材料等),性能检测技术(化学组成、微结构、表面形态、物、化、电、磁、热及光学等性能)。纳米加工技术包含精密加工技术(能量束加工等)及扫描探针技术。

分类 纳米粉末: 又称为超微粉或超细粉,一般指粒度在100纳米以下的粉末或颗粒,是一种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处于中间物态的固体颗粒材料。可用于: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吸波隐身材料;磁流体材料;防辐射材料;单晶硅和精密光学器件抛光材料;微芯片导热基片与布线材料;微电子封装材料;光电子材料;先进的电池电极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催化剂;高效助燃剂;敏感元件;高韧性陶瓷材料(摔不裂的陶瓷,用于陶瓷发动机等);人体修复材料;抗癌制剂等。

纳米纤维: 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可用于:微导线、微光纤(未来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重要元件)材料;新型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材料等。

纳米膜: 纳米膜分为颗粒膜与致密膜。颗粒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中间有极为细小的间隙的薄膜。致密膜指膜层致密但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薄膜。可用于:气体催化(如汽车尾气处理)材料;过滤器材料;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光敏材料;平面显示器材料;超导材料等。

纳米块体: 是将纳米粉末高压成型或控制金属液体结晶而得到的纳米晶粒材料。主要用途为:超高强度材料;智能金属材料等。

用途 医药使用纳米技术能使药品生产过程越来越精细,并在纳米材料的尺度上直接利用原子、分子的排布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药品。纳米材料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传输更为方便,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使用纳米技术的新型诊断仪器只需检测少量血液,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DNA诊断出各种疾病。

家电 用纳米材料制成的纳米材料多功能塑料,具有抗菌、除味、防腐、抗老化、抗紫外线等作用,可用处作电冰霜、空调外壳里的抗菌除味塑料。

电 子计算机和电子工业 可以从阅读硬盘上读卡机以及存储容量为目前芯片上千倍的纳米材料级存储器芯片都已投入生产。计算机在普遍采用纳米材料后,可以缩小成为“掌上电脑”。

环境保护 环境科学领域将出现功能独特的纳米膜。这种膜能够探测到由化学和生物制剂造成的污染,并能够对这些制剂进行过滤,从而消除污染。

纺织工业 在合成纤维树脂中添加纳米SiO2、纳米ZnO、纳米SiO2复配粉体材料,经抽丝、织布,可制成杀菌、防霉、除臭和抗紫外线辐射的内衣和服装,可用于制造抗菌内衣、用品,可制得满足国防工业要求的抗紫外线辐射的功能纤维。

机械工业 采用纳米材料技术对机械关键零部件进行金属表面纳米粉涂层处理,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耐磨性、硬度和使用寿命。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达到50~200GPa,是钢的100倍,密度却只有钢的1/6 ;弹性模量与金刚石的弹性模量相当,约为钢的5倍。对于具有理想结构的单层壁的碳纳米管,其抗拉强度约800GPa。碳纳米管的结构虽然与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相似,但其结构却比高分子材料稳定得多。碳纳米管是目前可制备出的具有最高比强度的材料。若以其他工程材料为基体与碳纳米管制成复合材料, 可使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强度、弹性、抗疲劳性及各向同性。

有报道说Huang通过计算认为直径为0. 7nm的碳纳米管具有超导性,尽管其超导转变温度只有1 有报道说Huang通过计算认为直径为0.7nm的碳纳米管具有超导性,尽管其超导转变温度只有1.5×10-4K,但是预示着碳纳米管在超导领域的应用前景。 对于某一方向,碳纳米管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电导率通常可达铜的1万倍。

通过合适的取向,碳纳米管可以合成高各向异性的热传导材料。另外,碳纳米管有着较高的热导率,只要在复合材料中掺杂微量的碳纳米管 ,该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将会可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碳纳米管还具有光学和储氢等其他良好的性能,正是这些优良的性质使得碳纳米管被认为是理想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