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向市场经济过渡与中国的改革模式 第一节 过渡问题的产生 第二节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 第三节 中国改革模式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过渡问题产生 过渡经济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被否定,市场经济成为了经济改革取向,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体制进入了一个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过渡经济学或转型经济学:以研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规律为目标的经济学 过渡经济的过程与结果: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与结果: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逐步完善 苏联东欧的激进式改革的过程与结果: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目标的改革失败了,以市场化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改革被否定了,而采取了激进式的改革。 过渡问题:经济结构、国企改革、财政金融劳动保障制度、市场体系、失业通货膨胀、内外经济接轨、社会稳定等
一 中国经济过渡的过程与结果 过程:渐进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逐步完善 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引入外资大量增加,综合国力得到增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断加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GDP2003年增长速度是10%,2004年是10.1%,2005年是10.3%。这样的速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是新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在世界经济中独领风骚,比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高6.5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高7.3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高4.8个百分点,与俄罗斯相比,更突显其高成长性。2002年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已经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5年外贸总额已经突破1.4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三位。
二 苏联东欧的激进式改革的过程与结果 过程: 萨克斯休克疗法 叶利钦激进改革 东欧激进改革 结果: 俄罗斯的过渡问题 激进改革的结果
休克疗法与萨克斯 “休克疗法” 的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所谓“休克疗法”, 本来是医学上的一种治疗方法, 是指用药物或电流诱使人休克, 从而治疗某些精神病的方法。后被引入经济学中表示治疗恶性通货膨胀的一系列严厉经济措施, 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方法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所以“休克疗法”又称“大爆炸”的改革。其实质是通过迅速的一揽子改革方案破坏计划体制, 创造一个市场经济。 “休克疗法” 最初曾于 1985 年在南美的玻利维亚试用。当时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23000%, 达到当时的世界之最。政府采用“休克疗法”以后, 通过紧缩银 根, 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 冻结公共部门的职工工资, 压缩政府开支, 放开物价, 将低效率的国营企业私有化, 实行贸易自由等, 得到了明显的效果。到1987 年 , 不 仅 通 货 膨 胀 率 降 到 了15%, 而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由1984 年 的 1.2% 增 加 到 1987 年 的2.1%。“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短期取得成功, 使得发明人萨克斯名声大振。他担任了南斯拉夫、波兰、俄罗斯等国的经济顾问,对上述国家实行“休克式”的经济转轨战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大学时代他就加入了苏联共产党,以优异的成绩从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作为有才能的学生留校读研究生。随后盖达尔获得了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共产党员》杂志社经济政策部主任。在美英专家的眼里,盖达尔学识渊博,能讲外语,精通他们所钦佩的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理论,没有实践经验,但他很自信。能够最终把盖达尔推向经济改革一把手的位置,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他对经济的谙熟,对西方自由主义的向往和彻底摧毁原有经济的决心。1991年11月盖达尔被任命为财政部长,1992年4月被任命为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同年6月盖达尔又被任命为负责经济事务的代总理。盖达尔和他的追随者们制定了“休克疗法”的改革方案随后由叶利钦总统颁布执行。 阿纳托利·丘拜斯1955年生于白俄罗斯鲍里索夫市的一个军人家庭,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倡导的私有化进程造就了一大批亿万富翁,因此被称为“俄 罗斯私有化之父”、“资本主义之父”。 丘拜斯在叶利钦的第一届政府中出任副总理,主管私有化进程。在这场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出售国有资产行动中,80%的国有资产落入私人手中,少部分人一夜暴富,更多的人则在这场运动中遭受“浩劫”,成为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丘拜斯一手造就了一批亿万富翁,而他自己却没有捞到实惠。即使最恶毒的评论家也不得不承认,他没有借私有化之机中饱私囊。 丘拜斯的名字与俄罗斯资本主义的所有弊端联系在一起。1996年1月,叶利钦把经济上的损失归罪于丘拜斯:“ 几乎一分钱没要,就把大工业卖掉了”,于是解除了他的副总理之职。在俄罗斯,“这是丘拜斯惹的祸”已成为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 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 私有化是俄罗斯经济转轨的主要核心内容:在私有化程中, 约有 30%的国有企业的财产不准私有化, 其余则通过各种形式直接转变为公民个人私有财产或公司法人私有财产。私有化分为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前者是指把国有小企业出售给个人和团体, 大私有化是将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成股份公司, 个人用私有化证券或货币购买。2.放开价格: 俄罗斯的价格放开速度非常快, 至 1992 年初, 就约有 90%的消费品价格和 80%的生产原料价格都已放开。3. 紧缩财政, 包括增收和减支两个方面。“增收”是指提高税率, 增加预算收入。 在俄罗斯1991年独立伊始,俄根据西方帮助制定的“休克”疗法计划,把国家所有财产按人头平均分配,每人分得价值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1.5亿公民共计1.5万亿卢布。由于经济衰退,卢布贬值,许多老百姓以极低的价格出卖了自己的私有化证券,结果最诱人的一些国家财产落到了一小撮人手里。在私有化后期,1. 5万亿卢布仅相当于6000万美元,也就是说在理论上用6000万美元就可以从老百姓手中收购整个俄罗斯。实际收购价格确实也很低,例如,在收购西伯利亚远东石油公司过程中,联合进出口银行仅支付了2. 1亿美元。这家银行又以5.7亿美元的价格把石油公司10%的股份转让给英国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也不吃亏—这笔交易使它在市场上的股份增加了30亿美元。1996年俄罗斯进行第二次总统选举时,一些人利用手中的财力进人了政治领域的上层,掌握俄经济命脉。 私有化改革过程 俄罗斯激进改革:在 1991 年 10 月 28 日召开的俄罗斯联邦第五次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式上, 叶利钦正式提出由盖达尔政府与西方经济顾问共同制定的激进改革纲领, 即“休克疗法”, 三天后获大会通过。于是, 俄罗斯从 1992 年 1 月 2 日起正式实施“休克疗法”。 丘拜斯 盖达尔
10年来,俄罗斯的投资下降了80%,工厂根本不开工。1985年时,俄罗斯经济总量是中国的2 10年来,俄罗斯的投资下降了80%,工厂根本不开工。1985年时,俄罗斯经济总量是中国的2.5倍,现在只有中国的1/5。普京曾说,俄罗斯经济要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需要每年增长8%,连续增长15年。这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有人认为俄罗斯开始走出谷底,开始复苏,其实没有那么回事。俄罗斯就象一个发烧40度的病人,烧了10年,现在回落到39度,还是高烧,而且还可能回升。石油价格上涨带动了俄工业回升,但即使是秋明油田仍然非常困难,原因是工业金融寡头为了自身利益,出口的钱都留在国外回不来。莫斯科周围有几个核反应堆,这些反应堆10年没有维护,现在已经开始往外泄漏辐射。单一个反应堆就需要25亿美元,哪里来的钱?专家说,这些反应堆迟早要出大问题,很可能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还严重。俄罗斯现在什么东西都年久失修,俄罗斯的飞机都已经超期服役,。俄罗斯现在是一个巨大的工业废料场,各个行业的设备都在急剧老化衰败,这是十年没有投资的必然结果,俄罗斯的前景究竟如何可想而知。 俄罗斯的过渡问题 黑手党横行和分赃不均火并,新兴权贵富人虽然戒备森严,住宅上空有直升飞机盘旋保护,仍然不断惨遭谋杀丧命,有一年光金融家就连续死了七个,议员更多。而且这些杀人案都是在光天花日之下干的,干了也查不出来。一位美国老板,在俄罗斯很出名,克林顿还赞扬过他,是最早到俄罗斯投资的。有一次不知怎么的,就和俄罗斯合作伙伴炒翻了。第二天,这位美国老板就暴尸街头。现在这些大老板都是随身带很多保镖,住所里三层外三层的戒备森严。但这样也不行。有一位新贵是在接电话时被毒死的,电话上有毒药。在俄罗斯做生意就得靠黑社会。在普通银行汇款,汇费高,而且一笔款子还得分多次汇。但如果是一家和黑社会有关系的银行,就可以,汇费低,一次就行,还保证安全。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黑社会 俄罗斯的军队也早已不象样子了。一位中校开着坦克跑到街上,要求发工资,不发就开炮。按说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是应该军法惩处的。但没事,因为大家都同情,事实上,坦克后面跟着一大帮军人。从军官到士兵,都是在靠着部队吃饭,有什么偷什么,有什么卖什么。所以库尔斯克号的事情一点也不奇怪。欠发军饷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核武器部队按说应纪律严明的,但却经常发生盗窃设备、材料的事情。 俄军的现状很差。车臣战争中,被车臣游击队俘虏的俄军士兵有相当一部分失踪了。为什么不见了,是被车臣游击队给卖了,卖给西伯利亚和周边国家的农场或工矿当奴隶了。这在俄罗斯被叫作"白奴"。有一位老大妈,他的大儿子在阿富汗战争中牺性了,小儿子在车臣战争中就被游击队给卖了,现在她还在找他的小儿子。政府和军队对此已无能为力。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财政经济情况已经严重恶化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的支持。俄罗斯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 也聘请萨克斯为政府的经济改革顾问。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 希望以短暂的“休克” 疗法来换取宏观经济的稳定, 使得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快速转轨, 直接进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从而为其刚刚诞生的资阶级政权奠定必要的经济基础。
当地时间25日,俄罗斯激进青年组织“民族布尔什维克党”光头党的38名激进分子,突然冲进俄罗斯财政部一处办公大楼,他们一边散发传单,一边高呼口号,要求政府偿还1991-1992年俄罗斯在休克疗法期间丧失的个人银行存款,并要求财长库德林和总统普京辞职。
东欧激进改革 波兰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就从没有停止过改革的尝试。在苏东剧变的过程中, 其经济体制的变革也同样采取了最激进的方式,“休克疗法”。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实行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其措施包括限制货币供应,通过提高利率来制止投资和鼓励储蓄,同时取消补贴,减少支出,平衡预算。实行国有企业的商业化、非垄断化和私有化,同时采取措施鼓励促进私人企业的发展,取消价格管制,放开价格,实行价格自由化,为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正确的价格信号。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稳定基金为支持,通过货币贬值,实现兹罗提的可兑换性。开放国际贸易,实行贸易自由化, 进出口完全自由。
为什么当初激进改革的初衷想通过国有资产转移到本国公民手中,但转轨的结果,却绝大部分转到了西方跨国投资者手中,使东欧国家成为外国资本的殖民地?为什么这些国家通过几十年辛苦积累起来的巨额固定资产,仅以其实际价值的零头的贱价卖给了跨国投资者?东欧国家银行等金融命脉被外国财团控制后,对本国经济和居民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东欧国家经济私有化转轨造成当代人类历史的大倒退。 东欧激进改革结果 波兰: 其一, 出现衰退。1990 年的国民收入比 1989 年下降 7.2%, 1991 年又比 1990 年下降了 7.0%。1990 年职工的实际工资比上年下降 31%, 1991 年的实际工资已退回到 1987年的水平。其二, 财政赤字巨大。1991 年, 由于大量国有企业的亏损和破产, 国库收入锐减, 赤字达到 31 万亿兹罗提。其三, 外贸出现逆差。其四,失业现象严重。1990 年底, 失业人数已经达到 110 万。而到 1991 年底, 失业人数已经超过 220 万。失业造成了巨大的不安, 不时引起规模不等的社会动荡。 波兹南斯基的书中揭示了推行私有化遭受经济衰退最轻的匈牙利和波兰,其国民生产总值损失率为20%,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下跌40%,俄罗斯损失接近50%,乌克兰损失达 60%。俄罗斯和乌克兰直到2002年前后才开始出现经济复苏,这两个国家要恢复到1989~1990年的水平甚至可能需要20年时间。 东欧各国最终将国有资产大量出售给外国人的这种私有化改革,违背了改革的初衷。据波兹南斯基统计,截至 2003 年,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工业部门、银行部门资产的70-80% 都被外国人买走了。其次,波兹南斯基还认为,中东欧国家的私有化改革的弊端将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他列举事实说明国有资产被转让给外国人以后,工业部门投资未见增加,高附加值就业岗位比以前减少,用于技术更新、科研等经费的支出下降,企业效益未见好转,相反失业却在增加。因而,转型后的中东欧国家实际走上了另一种意义的“通往奴役之路”。在这些国家,过去是党控制资本,如今外国所有者集团对全社会进行了剥夺,也就是“对民族国家进行了剥夺”。外国主要是西欧通过其所有权占据了这些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 50%,中东欧不仅丧失了对本国资源的控制权,还不得不交出相当大一部分政治权。 保加利亚的一位小男孩,在“五一节”时蹲在街头,手举的牌子上写着:“我希望爸爸妈妈都有工作”
第二节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 定义: 关于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理论争议: 萨克斯等认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一系列有利的初始条件 第二节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 定义: 关于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理论争议: 萨克斯等认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一系列有利的初始条件 斯蒂格利茨根据新的信息经济学范式肯定性中国,马克·奈尔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基础批评激进式,肯定中国式,诺顿和蒙勒等以进化理性主义为基础证明渐进式改革合理性,彼得·诺兰:认为中国成功实现了国家和市场并举政策。 中国樊纲:用新体制逐步代替旧体制,张军通过边界改革,林毅夫发展战略的转轨 激进式改革:是在对原有根本制度否定的基础上,快速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内容:包括稳定化、私有化、自由化和制度化四个部分,即试图通过紧缩货币、放开价格、全面推进私有化,在短时期内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激进式改革措施:1、大幅度缩减货币供应量,实行高利率,取消优惠贷款;2、消除预算赤字,减少对企业和价格的补贴;3、保留少数重要商品的国家定价,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全面放开;4、取消对企业工资的限制;5、取消和减少政府对对外经济活动的各种限制,实行对外经济活动的自由化;6、全面改革财政税收体制,引入新的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7、引入新的银行制度,实行银行的商业化;8、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9、更新民法体系,建立新的法规制度;10、分步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渐进式改革:是在原有根本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其市场化过程具有温和、连续和长期的特点,对原有根本制度的改革采取边际性调整方式,逐步加以修改、发展和完善。
第三节中国改革模式和基本经验 一 中国经济转型的性质 二 中国改革模式 三 中国改革基本经验 四 中国改革的新阶段与新特点
小结:1、中国的改革目标是建立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 2、苏东的激进式改革则是对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彻底否定。 3、它们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转型的方式和速度,也不在于它们是温和的还是激烈的,而在于是彻底否定还是逐步改革社会主义的宪法制度。 3、经济过渡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过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首先是一种经济体制或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过程,但是,还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深刻变化的整体性过程。(观念变化) 4、中国经济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决定了中国经济改革以及经济过渡的根本性质。现实存在的市场经济是具体条件下市场经济,不能照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吸收借鉴、结合具体国情、实践中逐步形成。市场经济模式 一 中国经济转型的性质 经济转型与经济过渡: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或过渡,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化 。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实质: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中国经济转型与苏东的区别: 1、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型的统一,是以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为中心或导向的。我国现代化与市场化、工业化与城市化分离;中国的工业化是一种新型的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工业化;现代化特征有:非农业生产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对增长;城市化的日益发展;高度的社会流动性;普遍的政治参与和民主化;社会组织和职业分工的高度分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生率和死亡率由高向低的变化; 2、是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与这种制度的创新联系在一起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宪法制度对改革道路的决定作用:1、宪法制度内容决定制度安排的内容:宪法制度是一个社会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是制定规则的规则。2、宪法制度的变化方式决定经济转型的方式。宪法制度也是变化的。
二 中国改革模式 渐进式改革成功的关键:是能否在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之间创造出一种可以相互兼容的新型关系,在宪法制度相对稳定和逐步调整的过程中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中国改革模式特点: 1.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导向 2.公有制主体性和国有经济主导性,积极发展非公有制和非国有制经 3.双轨制--中介形式 4.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5.政府作用 6.整体协调、重点突破,从分部推进到整体转换 7.兼顾改革、发展与稳定,良性互动 8.保持政治体制的相对集中,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9.实行自主的有控制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10.实践理性,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调整改革的目标
三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 中国渐进式改革与前苏联东欧国家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差别不是市场化的方式方法的不同,而是改革的性质、目标和历史环境的差异; 苏联东欧的激进式改革是在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则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种将工业化、市场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三重重大转型融为一体的转型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和整体性的过程,具有很大的新奇性、独特性和不确定性; 特殊的改革目标、特殊的初始条件、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特殊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使中国社会主义的宪法制度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和改革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在稳定与发展中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避免了激进式改革中由于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宪法制度所造成的秩序混乱和体制的中断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持续衰退,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因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 公有制与市场机制可以兼容性,使得国有经济的改革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成为了中国的经济转型获得成功的一个基本经验 :中国的改革经验证明:商品关系是内生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在公有制与市场机制之间并不存在某种固定、简单和机械式的对应关系,处理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应当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立和排斥的,需要共同发展 。 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需要密切配合,协调推进:实践证明,中国的这种政治结构和政治改革战略从总体上看是成功的,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治结构是否合理最终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检验标准;在政治秩序相对集中和稳定的条件下推进改革;在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稳步推进民主化。 社会主义的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实践的统一。领导与自发的变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可以统一起来的。 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相结合:发挥政府的作用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以下一些特殊的理由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经济和国有经济在经济生活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 ;双重体制并存。 初始条件具有重要影响,但初始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中国的经济转型中,初始条件的作用 :制度、 物质、组织、文化。 激进式改革的基本命题: 1、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不能兼容的,市场社会主义的试验已经失败。2、除非实现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否则体制的转型不可能成功。 3、除非私有产权得到了确立,否则企业不会对市场信号做出有效的反应。4、除非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否则企业追求利润的行为不会导致社会满意的结果。5、除非彻底纳入世界经济体系,否则经济增长将受到严重的抑制。6、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是快速的。7、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是经济改革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警察与一女士在公共汽车上发生争吵。英国人说:"与女士争吵多没绅士风度!"美国人说:"警察有啥了不起?"日本人说:"再吵就报警了! 正在众人劝解的时候,一美国记者认出该女士是本市市长,立即现场采访:"请问市长,刚才那警察说了你什么?"未等女士回答,一旁的中国乘客脱口而出:"市长还能坐这种破车. 东软集团的董事总经理孙强说“我觉得应该是有几部分的责任,一部分的责任是对自己子女的责任,对自己父母的责任,因为为人子为人父,都应该尽到这个责任,肯定是要考虑的。第二个方面,是对社会的责任。第三个方面是对自己工作的责任。 比尔盖茨和夫人创办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主要为发展中国家的穷孩子做些善事。他表示“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很多钱,因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钱用来干什么?给家人?我现在的家人也不多,也足够了。我想首先是把事业做大做强,让我们所开拓的事业几下做下去,我觉得这对我们公司的员工来说有利。第二,尽到对社会的责任,我们提供的产品有延续性。第三,我们要保证员工的基本收益,而且还有对社会做贡献……” 搜狐网络公司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说:“我想首先是保证家庭、子女的生活需要,还有就是先保证公司成为一个百年老店。如果还有剩余的话,可能设立基金奖励在人类环境改善方面有贡献的人。”
四 中国改革的新阶段与新特点 三个阶段 : 1、1978-1992:中国经济转型的前期或初级阶段; 四 中国改革的新阶段与新特点 三个阶段 : 1、1978-1992:中国经济转型的前期或初级阶段; 2、1992-加入WTO:中国经济转型的中期; 3、WTO为标志,从中期进入后期 新时期经济改革特点:新的改革形势、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国际环境、新的矛盾与风险、新的经济增长问题、新社会问题。 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新阶段: 经济改革目标与任务的变化: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更加关注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社会体制改革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有制为基础与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为基本经济制度;市场化关键是资本、土地、劳动力市场发育与规范;存量改革成为改革主要形式;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改革受全球化规则影响;战略目标:自主创新与提高国际竞争力。
主要矛盾:工业化、市场化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矛盾 21 世纪第一年在美国出版的另一本书《中国即将崩溃》(Chang,2001)提出了与“中国奇迹论”截然相反的看法。作者认为,“与其说21 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还不如说中国正在崩溃”。他的依据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无法解决的问题,国企的运做杂乱无解,金融体系病入膏肓,国有银行的坏账“已经高到不能维持的地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必须按规则办事,大限迫近,中国的对外贸易和金融都无法支撑下去,而中国既没有多少空间也没有时间完成挽救银行、挽救社会福利、解决严重失业等问题,因此,作者断言,“中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5 年”,“中国的经济正在衰退并开始崩溃,时间在2008 年中国举办奥运会之前,而不是之后”。几年后,作者多少修改了自己的预测,说中国在不出10 年(即2011 年之前)一定会崩溃,成为一堆不可收拾的烂摊子。 主要矛盾:工业化、市场化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矛盾 1、克服工业化与市场化与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之间的摩擦 2、工业化进程中与市场化的矛盾 3、社会主义与公有制的矛盾 是国家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还是原始积累资本主义、野蛮资本主义,或者是裙带(crony)资本主义、人造/合成(ersatz)资本主义有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说法改头换面,叫做“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或者干脆说成“新兴资本主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加快步伐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都是一个现实,这使中国成为了国际资本大肆开拓的一个市场。在这个意义上,国外一些人非常认同这种说法,即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补”资本主义之“课”的过程.
中国要实现最优的增长路径有三个主要的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对中国在本世纪的前30年的最优的增长路径有一个乐观的估计:前十年(2000年-2010年)GDP平均增长7%,第二个十年(2010年到2020年)6%,第三个十年(2020年到2030年)5%。他说,如果我们能够有这样一个最优的增长率,中国的发展就可能再上一个更大的台阶。 中国要实现最优的增长路径有三个主要的挑战。 第一是资源约束。 第二是贫富差距. 第三是教育。 林毅夫:中国只要利用好后发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应该可能再维持20年到30年以上的高速增长,可能最慢到2030年经济总体规模可能达到美国的水平,以后超过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