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第二节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第三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四节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 第三章 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第一节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第二节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第三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四节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
第一节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一、人生和人生观 (一)“人”的三种属性 1、人具有自然属性 第一、人的自然属性不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而是人类起源于动物的佐证。 第二、人的自然属性与动物的自然属性不完全相同,是经过社会文化熏陶了的自然属性,是受人的社会属性制约的自然属性。
2、人具有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属性。 “有意识的生活活动直接把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正是仅仅由于这个缘故,人是类的存在物,换言之,正是由于人是类的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马克思
3、人具有精神属性,具有奇特的精神世界,表现为求真、向善、崇美的精神活动 人是理性的存在,人能使自身的生命活动本身成为自己的意志和意识活动的对象。人的意识使人意识到自然的必然性,从而获得生命活动的自由,并进而利用自然的必然性。
什么是人的本质属性? 本质,相对于现象和非本质东西而言,指的是某一事物最根本的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最根本的属性。 什么是人的本质属性? 本质,相对于现象和非本质东西而言,指的是某一事物最根本的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最根本的属性。 *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最根本属性。人之所以是人的标志,以及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属性。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科学认识人的本质 1、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二)世界观和人生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一方面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是个人通过社会实践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施展个性才能,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既承认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社会因素决定作用,也要肯定个性因素对人生观形成直接影响。
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见教案图示)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二、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着 走什么样人生道路(见教材P61) 持什么样人生态度 选择什么样人生价值标准
*人生目的的高尚性,具体表现在几个结合上: 将个人的事业成功与祖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结合起来; 将个人的生命完善性与大众的“共同富裕”相结合; 将个人的人生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
错误人生目的剖析 拜金主义 利己主义 存在主义 悲观主义 享乐主义 实用主义 权力意志主义 虚无主义
三、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生平 :孤儿“谷娃子”,在革命军队中成长,长征期间他三次过草地 。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许多已当了团长甚至是旅长,张思德身为战士却从不计较职务高低。1942年张思德调回延安。1943年初夏,被调到枣园内卫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组织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1944年夏天,张思德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9月5日中午时分,窑洞即将挖成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开窑口的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毛主席的讲话,是深知张思德的经历有感而发。张思德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在战斗部队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其高尚品质十分可贵。毛泽东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毛主席的演讲正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关键阶段,此时阐明党和人民军队的宗旨,对鼓舞群众斗志、促进人民团结有着特殊的意义。从此,“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流传开来,既为党和军队指明了方向,也为党和军队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的信任。直到今天,在中国武装力量的队列中,仍有着这样标准的口号——“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论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极其重视“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以来,他更明确地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有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的。 “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语言。“为人民服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被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口号加以使用。
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理论。 (2)实践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代表了一种高尚的人生目的,应该成为我们时代最先进最崇高的精神。 (3)只有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能辨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人生观的实质,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
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表现为对金钱的盲目崇拜和迷信,以追逐金钱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并且主张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 作为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最大特点是把金钱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职能泛化,成为人们一切社会交往活动的媒介,从而使金钱和货币不仅是表示商品价值的符号,而且成了社会交往关系中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适当的欲望是保障人类正常生活的基础和快乐的源泉,但欲望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便释放出了自毁前程的魔鬼。 对任何人而言,不要小看那些所谓束缚我们思想的道德约束,那不是妨碍你生活的围杆,而是保护你正常生活的护拦。一个人一旦选择走出去,就意味着安全的保障也随之消失,无论是谁。 因此,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能否适当地疏导一个人的各种欲望甚至会成为决定一个人成败的重要环节。
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把获得感官上的快乐和物质上的满足作为一种人生目的和人生境界。 这种价值观易走向纵欲主义,成为一种腐朽生活方式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指出,享乐哲学一直就是享有特权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巧妙说法,它不是整个社会的人生观。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 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严格的“个人主义”概念是1840年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出的,赋予它完整的、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内涵。很快为西方思想家接受。 认为自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个人主义主要思想特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作为一种与财产制度有关的思想,强调个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个人维护自己的私有利益是天赋人权,是合乎人性的; (2)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强调个人的自由、民主和平等,反对国家对个人自由的任何形式和意义上的干预和限制,认为个人的自由、平等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产物,因而不应当受到任何干涉;
(3)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念,强调个人是真正的目的,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而社会和他人包括一切有道德的行为都只是实现自己利益的手段。个人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有力思曾起到过进步的历史作用。但它是私有制的产物,它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切活动均建立在赤裸裸的个人私利的基础上,它是惟利是图、金钱至上、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等社会丑恶现象的理论根源。
上述人生观共同特征: 反映的都是狭隘的阶级利益,不能代表人民群众利益;否认社会属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讨论人生问题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夸大人的某方面需要,无视人的全面和人生的全面需要。
第二节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是三种主要心理要素。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人生态度的类型 P65(1)积极进取乐观有为的人生态度 P66(2)消极悲观甘于平庸的人生态度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作用: 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二、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P67 *境遇、顺境、逆境 *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生的 顺境和逆境P67: 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火炬。”这是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深刻写照。
第三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王选曾有一段名言,一段关于名人和凡人的精辟论述:“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的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呢,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一、价值和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不是自封的,孤芳自赏没有用,关键是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价值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观因素是前提,客观评价是标准。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是由其人生价值观所决定的。
价值: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价值观: 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价值: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价值观: 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人生价值:一个人一生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和他人所具有的作用程度和意义大小。 人生价值的实质: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人生价值观:人们对人生价值目标意义及行为价值趋向和评价标准的基本观点和主观认识。
二、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 (外在尺度): 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人生的社会价值(内在根据): 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衡量人生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教材P71 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见教案图示)
三、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人生价值的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一致。
2、人生价值实现的 个人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马班邮路的铁汉王顺友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6圈半;20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 “王顺友” ——在目前在很多地方,邮递员依然非常非常的重要,对于现在的很多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孤独是可怕的,甚至就像一首歌曲唱的那样,会认为孤独是可耻的,但是我们接下来要认识的这位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甚至会在十四、十五天的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来打交道,这个时候你就知道,孤独是让人尊敬的,孤独是伟大的。
颁奖词: 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第四节 协调人生道路上的若干关系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 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自我生理与心理的关系 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郭念锋教授于1986年在《临床心理学概论》中提出) 1、心理活动强度: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2、心理活动耐受力:指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3、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如果这个固有节律经常处在紊乱状态,就说明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4、意识水平: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 5、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6、康复能力: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7、心理自控力: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自控程度。 8、自信心:主要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9、社会交往:指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 10、环境适应能力:指使自身与不断变化的环境达到新的平衡。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负与自卑 自负:是在与他人相比较时,超越 真实自我,夸大自己能力和作用的一 种态度和情绪体验。 自负者的困扰:害怕别人超过自 己;易受伤害、易攻击;过强的自我 防卫;人际关系遭受破坏。
自卑:是自觉真实自我远不能达到理想自我时的一种自恨自贬的态度和情绪体验。 自卑产生的原因: 外表或生理上的缺陷 盲目与人比较 期望过高难以实现 遭受挫折。
克服自卑与自负—— 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肯定自己的长处,接纳自己的短处; 肯定自己的价值; 正确认识挫折经历的影响; 建立恰当合理的自我发展目标; 开放自己,善于学习他人的经验; 大胆尝试成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 愿意不断完善自己。
2、情绪障碍与调适 情绪是人对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和反应,是人际交流的重要途径。 情绪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行为反应。 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障碍: 焦虑——因对环境、人际关系、学习等不适应而感到不安、害怕。 抑郁——持续的情绪低落、沮丧,感到前途无望。
3、学习障碍及调适 大学生中常见的学习障碍: 缺乏学习动机,对学习缺乏兴趣; 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考试焦虑。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合理的调控情绪。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一)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平等、诚信、宽容、互助原则 1、平等原则 能否不分高低贵贱地尊重别人,是一个人的品德问题。 托马斯·卡莱尔也说过:“在对待小人物的方式上,能彰显出大人物的伟大。”
2、诚信原则 诚实,心诚意善,真心实意地与他人交往,以心换心;不虚以委蛇、表里不一; 守信,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
3、宽容原则 人际交往中的宽容不容易。真正的人际交往高手,面对别人的讽刺、伤害,往往不会针尖对麦芒,而是运用机智幽默来化解,一方面表现自己的宽容,另一方面也给对方一个台阶。
4、互助原则 寻求帮助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普遍心理需要。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成功守则中最伟大的一条规律就是:“待人如已”,被视为“白金法则”。所以,你要得到别人的友谊,就应该对别人表现你诚挚的关心和帮助。
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重视第一印象 寻找共同话题 学会适度褒扬 务必洗耳恭听 保持适当距离 善于竞争合作
人生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 你的命运就是你周围的人。
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个人是社会的细胞。个人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在社会地位、能力和作用上互有差别的个体的人。普通个人和杰出人物。 (二)社会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关系的总体 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的产物,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系统,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
(三)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社会是个人知识、能力的来源,又是展现个人能力的舞台。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
如何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首先,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其次,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再次,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最后,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200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李丽,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 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颁奖词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活动方案 由于种种原因,你正在面临死亡,终期将至,时间只允许你再做最后5件事,你会做哪5件事,并排出先后次序,然后写下你的遗嘱(只写50字以内)。每个成员认真思考后写下你的决定和遗嘱,谈一谈你在写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这些感受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中国心理咨询网 http://www.xlzx.com/ 中国心理热线 http://www.zgx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