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 第十三課 大衛的勝利與掃羅的失敗 撒上結論 西米谷基督教會 2014 年 12月 28日
28章/29章:掃羅求見巫婆/神的攔阻 掃羅在吉甲沒等候耶和華的意見;沒遵守 神的命令滅亞瑪力人,且推責任給百姓;他 曾殺害了挪伯城的祭司們及百姓。他已經自 願選擇隨從他自己的意見。其實,神能把他 的錯誤變為成功的踏腳石。 掃羅曾下令不容有交鬼的和行巫術的人。 他已經被邪靈攪擾很久了(撒上16:14-16) 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 麼,收的也是什麼(加六 7)。
神藉著非利士人的攔阻,叫大衛和跟 從者都回去。是神的大愛拯救大衛避免 了一個極大的錯誤: 打自己的同胞!當 我們讀30章時,就看見大衛順服神的攔 阻,救他脫離一件更危險的事。 感謝神,神知道大衛的錯誤,神也知 道我們的軟弱,當我們看不見錯誤和危 險的時候,神伸出慈愛的手來攔阻我們。 當我們受攔阻時,常覺難過,但事後就 看見主基督的美意,而大大讚美。
第十三課 課程大綱 中心信息 大衛無論在任何環境中,凡事先求問神的 引導,且在知道後就遵行。結果,得神的 第十三課 課程大綱 中心信息 大衛無論在任何環境中,凡事先求問神的 引導,且在知道後就遵行。結果,得神的 幫助,神的保護,反敗為勝。掃羅因不順 服神,離棄神,以致敗死在敵人手下。 大衛再一次經歷神的拯救(撒上三十章) 掃羅的結局(撒上三十一章) 撒上總結論
以色列 十二支派 以薩迦 非利士 亞捫 迦得 便雅憫 猶大地 亞瑪力
非利士 非利士人將他們的軍旅聚到亞弗 亞弗 - 以法蓮 便雅憫 猶大地 大衛和跟從者的家眷在 洗革拉 猶大地
掃羅的結局 以薩迦支派 迦得 支派 瑪拿西支派 撒上28:4 非利士 人來到書念安營, 以色列人在基利波 安營。 撒上28:4 非利士 人來到書念安營, 以色列人在基利波 安營。 撒上29:1 非利士 人將他們的軍旅聚 到亞弗,大衛也同 亞吉跟在後面,非 利士的首領不准大 衛一同出戰,於是 大衛就回往非利士 地去,非利士人也 上耶斯列去了。 撒上31:1 非利士人戰勝,在基利波山殺死掃羅和他的三個兒子,又將掃羅的屍體釘在伯珊的城牆上。 迦得 支派 瑪拿西支派
大衛再一次經歷神的拯救(三十章) 1.亞瑪力人攻打洗革拉(1~6) 第三日,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到了那城, 不料,城已燒毀,他們的妻子兒女都被亞 瑪力人擄去了。大衛甚是焦急,因眾人為 自己的兒女苦惱,說:要用石頭打死他。 大衛卻倚靠耶和華他的神,心裡堅固。 這次的遭遇,的確是對大衛領導的嚴格考驗。 大衛以謙卑的心 面對/處理 新的危機。 謙卑順服,倚靠耶和華祢的神,心裡堅固。
大衛再一次經歷神的拯救(三十章) 2.大衛求問耶和華(7~10) 大衛對亞比亞他說:請你將以弗得拿過 來。大衛求問耶和華說:我追趕敵軍,追 得上追不上呢?耶和華說:你可以追,必 追得上,都救得回來。大衛帶著四百人往 前追趕;有二百人疲乏,不能過比梭溪(位 於迦南地的南界,一條注入地中海的河), 所以留在那裡。 『等不多時,他們就忘了祂的作為,不仰望 耶和華的指教。』(詩一百零六 13)
大衛再一次經歷神的拯救(三十章) 3.神的帶領(11~15) 大衛問他說:你是屬誰的?你是哪裡的 人?他回答說:我是埃及的少年人,是亞 瑪力人的奴僕。因我三日前患病,我主人 就把我撇棄了。大衛問他說:你肯領我們 到敵軍那裡不肯?他回答說:你要向我指 著神起誓,不殺我,也不將我交在我主人 手裡,我就領你下到敵軍那裡。 感謝神,祂所答應的,祂就預備。這真是再 一次經歷了耶和華以勒(耶和華必預備)。
大衛再一次經歷神的拯救(三十章) 4.沒有失落一個(16~20) 那人領大衛下去,見亞瑪力人散在地上, 吃喝跳舞,因為從非利士地和猶大地所擄 來的財物甚多。亞瑪力人所擄去的財物, 大衛全都奪回,並救回他的兩個妻來。凡 亞瑪力人所擄去的,無論大小、兒女、財 物,大衛都奪回來,沒有失落一個。 我與他們同在的時候,因祢所賜給我的名, 保守了他們,我也護衛了他們,其中除了那 滅亡之子,沒有一個滅亡的 (約十七12)。
大衛再一次經歷神的拯救(三十章) 5.得勝果效的分配(21~31) 大衛帶著勝利品回來,那些疲乏不能一 同追趕的兩百人就前來迎接,有人提議只 把他們的妻子兒女歸給他們,至於擄掠的 財物就不能給他們了。 大衛說:這事誰肯依從你們呢?上陣的 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應當大家 平分。大衛看清楚是耶和華所賜的,應該 共享神給的賞賜。而且大衛受過教訓,知 道上陣和看守一樣重要。
5.得勝果效的分配(21~31) 大衛到了洗革拉,從掠物中取些送給他 朋友猶大的長老,說:這是從耶和華仇敵 那裡奪來的,送你們為禮物。 大衛送禮物給“所到之處”的猶大、西 緬支派,與他們重建關係,並表明多麼的 感恩,他們的接納和幫助。 上陣的得多少,看守兵器的也得多少。大衛 立下公平的典章。凡在基督裡的都有份于主 基督的得勝。 我們是否也慷慨善待朋友?
掃羅的結局 (撒上三十一章) 1.以色列人慘敗(1節) 非利士人與以色列人爭戰。以色列人在 非利士人面前逃跑,在基利波山有被殺撲 倒的。 以色列人曾要求撒母耳立一位王治理他們, 並統領他們爭戰(八19~20),他們以為這樣 就必能國泰民安了。可見不是有君王(領袖) 帶領就一定得勝,問題乃在君王是否按著神 的旨意來帶領他們。
掃羅的結局 以薩迦支派 迦得 支派 瑪拿西支派 撒上28:4 非利士 人來到書念安營, 以色列人在基利波 安營。 撒上28:4 非利士 人來到書念安營, 以色列人在基利波 安營。 撒上29:1 非利士 人將他們的軍旅聚 到亞弗,大衛也同 亞吉跟在後面,非 利士的首領不准大 衛一同出戰,於是 大衛就回往非利士 地去,非利士人也 上耶斯列去了。 撒上31:1 非利士人戰勝,在基利波山殺死掃羅和他的三個兒子,又將掃羅的屍體釘在伯珊的城牆上。 以薩迦支派 迦得 支派 瑪拿西支派
掃羅的結局 (撒上三十一章) 2.約拿單和掃羅死亡(2~6) 非利士人緊追掃羅和他兒子們,就殺了 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亞比拿達、麥基舒亞。 非利士人勢派甚大,掃羅被弓箭手追上, 射傷甚重,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說:你拔 出刀來將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禮的人 來刺我、淩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懼怕, 不肯刺他,掃羅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拿 兵器的人見掃羅已死,也伏在刀上死了。
掃羅的結局 (撒上三十一章) 2.約拿單和掃羅死亡(2~6) 約拿單曾是一位得勝者。當大衛戰勝歌 利亞以後,兩位得勝者立刻深相契合,並 且約拿單愛大衛如同自己的性命。 他明明知道父親掃羅是大衛的仇敵,但 他始終站在父親這一邊,沒去跟隨大衛。 主啊! 保守我,叫我一生一世走十字架的道 路來跟隨祢,無論或生或死,讓我站在祢這 一邊,直到祢來,阿們。
掃羅的結局 (撒上三十一章) 2.約拿單和掃羅死亡(2~6) 非利士人割下掃羅的首級,剝了他們的 軍裝,將這勝利傳播全國,又將他的軍裝 放在亞斯他錄廟裡,作為勝利品紀念;屍 身則釘在伯珊城牆上,讓眾人自由觀看。 這對神的子民是極大羞辱。 撒母耳記上有兩件事是最叫神的榮耀受 虧損的,第一就是約櫃被擄,第二件就是 以色列的君王被仇敵殺死。而造成這兩次 羞辱的,乃是祭司以利和掃羅王。
掃羅的結局 (撒上三十一章) 3.失敗中得勝者(7~13節) 基列雅比的居民聽見非利士人向掃羅所 行的事,他們中間所有的勇士就起身,走 了一夜,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身從伯珊城 牆上取下來,送囘到基列雅比那裡用火燒 了;將他們的骸骨葬在基列雅比的垂絲柳 樹下,就禁食七日。 感謝神,眾人失敗中,卻有一班少數得勝者。 攔阻大衛的權勢也長埋在地下了。
【撒下二4】「猶大人來到希伯侖,在那 裡膏大衛作猶大家的王 …」 【撒下五4-5】「大衛登基的時候年三十 歲,在位四十年。在希伯侖作猶大王七年 零六個月,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和猶大王 三十三年。」 撒母耳記下和大衛的一生 (美好靈性的 少年,大能勇士的青年,經歷挫折的中年 , 安靜謙卑的晚年 )
第十三課 課程大綱 中心信息 大衛無論在任何環境中,凡事先求問神的 引導,且在知道後就遵行。結果,得神的 第十三課 課程大綱 中心信息 大衛無論在任何環境中,凡事先求問神的 引導,且在知道後就遵行。結果,得神的 幫助,神的保護,反敗為勝。掃羅因不順 服神,離棄神,以致敗死在敵人手下。 大衛再一次經歷神的拯救(撒上三十章) 掃羅的結局(撒上三十一章) 撒上總結論
總結論及應用 以色列人要求先知撒母耳為他們立一個王,像列國一樣。但神用他們的不敬畏神,興起了合祂心意的王-大衛。藉著大衛王,神帶進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主耶穌基督。 大衛也犯了許多的罪,為什麼還被稱為一 個合乎神心意的人呢?(撒上十三14;徒十 三22)。 他是無論往哪裡,耶和華都使他得勝,因 他凡事尋求神的帶領,並依靠耶和華。
【約五19】「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 的告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作甚麼,惟 有看見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 ,子也照樣作。」 大衛經歷得勝之後,也因稍微自信而離 開主,立刻就墮落失敗。這就證實了主所 說的話:「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 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 結果子;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約 十五5)。曾有一位弟兄說:「離了主,我 們就只能犯罪而已。」
【腓二13】「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 我必須要立志的,就是求神(聖靈)在 我裡面運行帶領,直至我甘願順服。 主啊! 保守我,叫我一生一世走十字架 的道路來跟隨你,永不囘頭,無論或生或 死,讓我站在你這一邊,直到祢來,也願 祢快來,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
神需要得著許許多多『合祂心意的人』,使祂永遠的計畫在祂所定下的時間裡完成。但是一個合神心意的人,絕不等於是一個在人眼中的完全人。從天然來看,他逃脫不了亞當的子孫的愚昧;從他個人的歷史來看,還是有許多的愚昧與缺欠。大衛的失敗記錄,不會比掃羅少,但是神指著大衛說,他是『合祂心意的人』。是神偏待了人嗎? 絕對不是。既然不是,那原因又在哪裡呢?掃羅是堅持自己的愚昧,把自己留在黑暗裡;大衛是肯在神的光中接受拆毀,因而在恩典中得建立。在羔羊的血中得了潔淨,在神的面前成為「完全人」,可以被神使用,成就神的計畫。 神要得著『合祂心意的人』,但神從不降低祂的要求去遷就那『合祂心意的人』。祂要藉著各種的試驗,管教,和拆毀,把『合祂心意的人』裡面的不合祂心意的事物拿掉,使他真正的成為『合祂心意的人』。神不遷就人,但卻在祂豐盛的憐憫中去造就人,所以只能是人跟上神的心意,而不是人能神改變心意。 神的擊打,管教,纏裹,與撫摸,把『合祂心意的人』帶進祂的心意裡, 帶進祂的計畫裡,也活出祂的心意來,合神心意的人就是能顯明神的心意的 人。得了阿珥楠禾場作為建造聖殿的場址,把建殿的事在實際上往前推進了 一步。這一段歷史作為撒下的結束,那實在是太美了,並向神的兒女指出了 「合神心意」的道路是如何的走。不是我們一生中沒有殘缺,而是我們一定 要被帶進神的心意裡;不是憑著我們的所有,而是憑著祂的憐憫。但我們所 不能少的,就是那一顆不顧自己的得與失,只留心去明白且完成祂的心意。
亞瑪力 是谷中之民的意思。亞瑪力是以掃的孫子,為以東人的族長(創 卅六12)。但早在亞伯拉罕的時代,在四王與五王的戰爭中,就 有亞瑪力全地的人被殺的事(創十四7)。亞瑪力人後來在以色列 人的歷史中,成為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他們與以東人分離,是 一個遊牧民族,佔據西乃半島的北部,與以色列人成為世仇;又 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的第一號敵人,當摩西領以色列人從埃及出 來,到了利非訂時,亞瑪力人便來和以色列人爭戰,摩西就命約 書亞把他們殺敗了,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是我旌 旗的意思),意思就是說,耶和華已經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亞 瑪力人爭戰(出十七8-16,參申廿五17-19)。到了以色列人方 進入迦南地的時候,又遭到亞瑪力人和迦南人的擊打(民十四 45)。在士師時代,摩押王屢次召集亞瑪力人來攻打以色列人 (士三13)。數代後,亞瑪力人又與米甸人同盟來攻打以色列人 (士六3)。及至列王秉政時期,他們曾先後慘敗於掃羅和大衛的 手下(撒上十五全,卅全,卅一l-撒下一16,代上四42,43), 後來就漸漸從歷史中消失了。
非利士人的起源 大多數學者都同意,非利士人並非巴勒斯坦地區的土著。聖經中大約有250處涉及到非利士人或非利士地,並再三說到他們是「未受割禮的」,與閃族不同,例如以色列人在出埃及之後遭遇的迦南人(撒母耳記上17章26、36節,撒母耳記下1章20節,士師記 14:3)。 有人認為非利士人是偉大的海軍同盟「海上民族」的一部份,在西元前12世紀初,他們從在克里特島和愛琴海島嶼的家鄉來到地中海海岸,在埃及第十九王朝後期一再攻擊埃及。儘管拉美西斯三世最終擊退了他們,但是他又重新安置了他們,重建起迦南的沿海城鎮。 Papyrus Harris I 詳細敍述了拉美西斯三世統治時期的成就。他簡短地敍述了8年戰役的成果,戰敗了海上民族。拉美西斯將俘虜的海上民族帶回埃及,他「將他們安置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要塞。我對他們所有人徵稅,每年從倉庫和穀倉收取衣服和糧食。」一些學者認為很可能這些要塞就是迦南南部的防禦城鎮,並且最終成為非利士人的 5座城市。Israel Finkelstein 認為非利士人城市遭到洗劫25-50年後,又被非利士人收復。很可能在這期間的初期,非利士人居住在埃及,直到拉美西斯三世統治的衰落的後期,他們才被允許回到非利士地。 嚴格說來,現在的“巴勒斯坦人”(Palestinian)并不是過去的非利士人(Philistian)。他們跟以色列人的恩恩怨怨,大概要等到主再來的時候,才能獲得解決。
撒母耳记上18章3节:约拿单爱大卫如同爱 自己的性命,就与他结盟。 约拿单与大卫诠释了真友谊的甘甜。圣经记 载了他们俩人之间亲密且契合的关系(撒母 耳记上18章1节)。他们不断对彼此表示忠 诚以巩固关系(18章3 节,20章16、42节, 23章18节),彼此表达关怀以增进友谊。约 拿单赠送礼物给大卫(18章4节),并且帮 助大卫度过很多难关(19章1-2 节,20章 12-13节)。在撒母耳记上23章16节,我们 看到了他们友谊的高峰。
生命的荣美在于去爱而非被爱;给予而 非索取;服事而非享受。 当大卫被约拿单的父亲追杀而逃亡时,圣经 说:「扫罗的儿子约拿单起身,往那树林里 去见大卫,使他倚靠上帝得以坚固。」的确 ,当你处在生命的低谷时,朋友能帮助你寻 求上帝的力量。 我们最完美的朋友耶稣,已经为我们树立了 最好的典范:「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 有比这个大的。」(约翰福音15章13节) 生命的荣美在于去爱而非被爱;给予而 非索取;服事而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