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教授 刘兹恒 博士 Ziheng@pku.edu.cn 国内外信息资源建设的 理论研究与实践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教授 刘兹恒 博士 Ziheng@pku.edu.c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三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 扬子中学 宋咏春 王国维 “ 二重证据法 ” 传世文献与地下考古相互印证。
Advertisements

簡訊於教務系統上的應用 簡報者 : 陳瑞發 林偉川 教務處 & 資訊工程系 淡江大學. 緣 由 通訊科技技術的發展為 21 世紀中重要的領域之一 無線通訊網路的研究與應用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校園的固接式網路有良好的基礎建設 校園網路上的應用與開發不斷的進行中, 如網路 線上選課, 辦公室自動化 結合現有已完成的資源,
 簡報製作:林秀玲. 電子書? ◎電子書( e-book ) 指的是以數位電子形式呈現書本的內容。 ◎缺點: 1. 容易被非法複製 2. 有害視力 3. 無法任意轉移給他人閱讀。 ◎優點: 1. 支援影像及聲音使書本更加生動 2. 符合環保的概念 3. 攜帶方便,在光線較弱的環境下也能閱讀 ◎如何讀電子書.
一、老师申请题目,以下指导老 师操作。 1. 登录教务系统 web 端. 2. 点击 “ 毕业设计 ” 工具栏下拉菜单中的 “ 论文 _ 教师申请题目 ”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宋自珍 2011 年 5 月 17 日 香港高校图书馆的馆际合作与发展. JULAC, 大学图书馆联合咨询委员会, 是香港特区大学校长联 席会下的一个组织, 成立于 1967 年。 这是一个讨论与协调 八所由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高等院校之间有关图书馆信息 资源和服务协作的平台。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2013 年 10 月 维普资讯新产品推荐报告. 现状:信息爆炸,图书馆疲于馆藏资源管理,用户 需要大量时间对搜索结果进行归纳与分析; 发展:更多高附加值信息诉求逐渐产生; 图书馆从信息管理职能向知识管理职能转化;
1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 (RFID) 應用於路邊停車之研究 授課老師:王鼎超 組別: 16 班級:資管三丙 組員: 李郁孟、 郭賢宗 參考來源:臺灣博碩士論文網 參考論文名稱:無線射頻辨識系統 (RFID) 應用於路邊停車之研究 作者:黃郁仁.
内 容 1. 学院概况 2. 师资队伍 3. 科研状况 4. 国际交流 5. 学术团队 2. 内 容 1. 学院概况 2. 师资队伍 3. 科研状况 4. 国际交流 5. 学术团队 2.
新北市102學年度國民小學暨幼兒園教師 聯合甄選試務工作講習
CASHL使用指南.
第二组:陈宝欣 王小屈 李德坤 彦兆雄 邢子肖 袁朝仙
当前图书馆工作的发展动态 2005年9月1日.
夯实基层 创新进取 大力践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丽水市卫生局 黄 刚
走进数字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 参考咨询部
读秀学术搜索 广东办事处: 孙舟帆.
系、院、校整合招生策略 全元起動 眾智成城 徐業良教務長 2011/09/16 元智大學99-100學年度主管團隊研習會
护理文书 草药皮试 主讲:纪善国.
高一年级过渡性学习 活动汇报 高一年级组 教科研室 汉滨高中.
眩 晕 vertigo.
一、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 (一)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发展 (二)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发展 (三)我国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发展 二、海南大学图书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 ISO9000族的过程 (一)精心策划.
整合、挖掘、启迪——智立方 维普资讯新产品推荐报告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2013年10月.
第三节 灰树花栽培技术 主讲 段鸿斌.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落实重患护理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姚军.
建構老人照顧之夥伴關係 (以社區為例) 報告者:龍崎鄉衛生所 張碧蓮
第一节 食用菌的繁殖方式 主讲:XXXXX 平菇栽培技术.
館藏發展政策及 文獻購置經費管理 武漢大學“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進修班 澳門大學圖書館潘華棟博士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情绪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的类别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就可以将情绪分成不同的类别。 比如古代《礼记》中提出人有“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 到1944年,林传鼎从《说文解字》一书中找出了354个描述人的情绪表现词,把它们分成了18类,即安静、喜悦、愤怒、哀怜、悲痛、忧愁、愤急、烦闷、恐惧、惊骇、恭敬、抚爱、憎恶、贪欲、嫉妒、傲慢、惭愧、耻辱。
曹红旗 省特级教师 潍坊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新浪博客: 揽月湖畔的教育碎思
第八章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611表 西城区统计局牛街统计所 2013年12月.
2011年11月3日凌晨,江西省南昌市筷子巷35号发生一场大火。火灾过后,住在35号的大部分居民回忆火灾发生的情况时,一个名字不约而同地从他们口中说出。夏娟,一名12岁的初二女生,在发现大火时没有选择独自逃生,而是逐一敲开邻居的门,让至少15名居民因此幸免于难。 你认为夏娟同学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举动呢?
課程編號:A208 PMA「專案助理/技術士」課程之八 專案文件與 行政支援管理 講授時間:4小時.
如何用合適的書報和新人一起追求 初信餵養-365 屬靈問答-500.
大庆市全民创业银企对接会 浦发银行大庆分行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宣讲报告
互联网时代班主任的挑战 万玮 2014年9月20日.
中南六省区高校图书馆2012年学术年会 征文评析 安邦建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二0一二年十二月九日.
珠图1小时: 解读: 北理珠图书馆“13.5”暨 中长期发展规划
海珠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培训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政治试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2014年全民阅读推广峰会 关于全民阅读 的 几点解析 吴 晞 2014年12月11日 江苏 常熟.
共建—共知—共享 ZADL、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
網路點名系統 致遠管理學院網路通訊學系 張逸中 2007/6/22.
鄉村尋根-農具篇.
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使用说明.
数据库使用指南 EBSCO数据库.
数据库使用指南 EBSCO数据库.
EndNote Web 的使用介绍 ——建立自己的小论文写作平台 21,Dec.2011 陈伟 上海海事大学SCI科技专员
美国高校图书馆概览 姚 远 2009年9月.
强强联手 共建支付安全 2008瑞星互联网安全技术大会.
致冷晶片的原理與應用 台大生機系 邱偉豪.
中國科技大學 臺北校區日間部 100年複合型災害防救逃生演練
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 CALIS常用资源 及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
Joint University Librarians Advisory Committee
《护理信息技术》 (案例应用版).
第5章 其他数据库对象.
知識正義-資訊落差 林能山 編輯-國際合作組, 國家圖書館.
世界風俗及文化 3C Daniel Wong (15) 3.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产品防伪防窜管理系统 运营中心操作指引 信息管理部.
阅读从馆员开始 —献给图书馆馆员的书 第三辑·职业篇 图书馆工会 文献编目部 推荐.
北京大学图书馆 陈体仁 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协作 模式及发展 北京大学图书馆 陈体仁
“修身成材” 班级干部培训班 黑龙江大学党委学工部.
歷史上的今天 2006/12/12 大代誌 不怕死之高鐵試乘篇.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務 (學習共同體的觀點)
ZADL自注册账户 开通流程 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
電子館藏發展政策 參考:詹麗萍,電子資源與圖書館館藏發展.
CASHL的使用说明 图书馆信息部 电话
人脈經營的藝術 實踐家知識管理集團.
——简明读者使用指南 清华“水木搜索”: 上交大“思源探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教授 刘兹恒 博士 Ziheng@pku.edu.cn 国内外信息资源建设的 理论研究与实践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教授 刘兹恒 博士 Ziheng@pku.edu.cn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新变化 (1)馆藏资源的类型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文献信息资源、电子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三者并存的局面; (2)馆藏资源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并存的局面; (3)馆藏资源的采访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传统采访方式、网上采购方式、集团联合采访方式以及资源导航方式等多种采访方式并存的局面。

一、信息资源建设在图书馆的地位 我一直坚持认为,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采访人员应该是图书馆业务水平最高的人员之一。因为以拥有物理实体形式的文献资源为目的的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所有服务工作的基础,当然也应该是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基础。图书馆如果不进行文献采访、不建设优质的信息资源,读者凭什么要依赖图书馆,社会凭什么要投资设立或维持图书馆?

一、信息资源建设在图书馆的地位 最近有学者提出,未来图书馆的竞争力,主要将产生于图书馆活动的新领域,或称之为新的业务生长点,即知识服务。他们批评图书馆以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模式,认为这种将图书馆与实际资源捆绑的做法不能真正揭示图书馆工作的性质,也未能真实体现图书馆员作为信息工作者和知识工作者的巨大能力。因而得出结论说,我们显然已不能将拥有一定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了。

一、信息资源建设在图书馆的地位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撰写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被国际图书馆界誉为“我们职业最简明的表述”。五个定律为: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这五定律通俗简单,却意义深广,究其根源,重中之重在于文献采访,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最基础、最关键性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藏书的质量和藏书的使用价值,这就好比一幢大厦的地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喻意也在于此。

一、信息资源建设在图书馆的地位 事实上,作为社会分工产物的图书馆,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选择、搜集、整序、收藏各种文献为己任,向社会提供以文献为基础的信息服务。随着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文献载体形式发生了许多改变。与此相适应,图书馆的文献收藏与整序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纸张印刷型文献到缩微型文献、视听型文献再到机读电子型文献,图书馆一直以其全面、丰富的收藏承担着各种社会文献管理的任务,成为了社会文献交流系统的枢纽和中心。

一、信息资源建设在图书馆的地位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经济管理系的施瓦兹博士曾经查阅比较了因特网和世界三大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和英国不列颠图书馆在若干专题上拥有的资料情况,发现因特网上所提供的资料从内容到范围都远不如图书馆丰富。由此可见,图书馆对社会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已形成了特有的社会分工,是别人难以替代的。

一、信息资源建设在图书馆的地位 那种要求图书馆放弃以资源为基础的发展,解除图书馆与实际资源的“捆绑”,而通过动态搜寻、链接、组织网上资源来提供知识服务,即将“存取”能力作为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加以发展,是不切实际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使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采访工作仍然非常重要,必须加大对采访工作的投入,丝毫不能削弱采访工作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

二、国外关于藏书发展政策的争论 藏书发展政策(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简 称CDP) ,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图书馆界。在美国图书馆协会1987年的《藏书发展政策撰写指导书》中, 藏书发展政策被定义为是“具有限定一个图书馆现有馆藏的范围, 为资源的持续发展制订计划, 明确藏书的优势, 概述选书原则和机构目标之间的关系、总的选书标准和知识自由功能的文件”。

二、国外关于藏书发展政策的争论 2004 年, Peggy Johnson 在《藏书发展与管理政策基础》一书中, 定义藏书发展政策为“一份正式的原则陈述的书面文件, 以指导一个图书馆选择书籍和其他资料, 包含用于选择、摒弃和接受捐赠的标准。它可以提及知识自由、未来目标和特殊的注意事项。” 据统计,1994年美国研究图书馆中有71.6% 都编制了藏书发展政策。

二、国外关于藏书发展政策的争论 Daniel C. Mack 通过分析数字资源兴起、学科边界消融以及馆员结构变化给决策过程带来的影响, 看到了藏书发展政策的困境。他指出, 新的媒体资源格式多样而复杂, 给图书馆的资源获取、存储、定价、许可等方面都带来困难;随着全球化和学科边界的消融, 新研究方法的出现, 女权运动研究、身份政治等后现代主义和批判理论,促使图书馆员在获取、评价文献时必须对其他领域和地域了解更多;经费短缺不仅影响了可获得资源的种类, 还决定了存储这些资源的方式和空间;越来越多的采访馆员必须与图书馆其他部门如编目部等一起做出藏书决定。

二、国外关于藏书发展政策的争论 Rebecca Albitz也认为,现在的电子资源市场的不稳定对制订文献购置经费政策将产生直接的影响。Rose Anjejo 认为,之所以很多图书馆在形成或更新藏书发展政策上遭遇挫折,与制定藏书发展政策本身要求太多的数据和思考有关。图书馆需要了解自身收藏的优缺点、所服务的社区以及它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用户可获得的其它本地资源或者通过馆际互借可以得到的资源,所有这些都需要花费图书馆员太多的精力。

二、国外关于藏书发展政策的争论 1996 年 , 美国图书馆学家Richard Snow 发表了一篇公开批评藏书发展政策的论文“Wasted Words: The Written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 and the Academic Library” ,他认为,学术图书馆撰写藏书发展政策是多余的, 藏书发展政策很快会变得无关紧要和过时, 采访人员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到藏书的选择和评价上。 尽管批评藏书发展政策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多数学者仍然对藏书发展政策持肯定态度,认为传统的关于藏书发展政策作用的观点现在依然有价值。例如在 IFLA的藏书发展政策指导方针中, 就列举了藏书发展政策四个方面的主要作用。

二、国外关于藏书发展政策的争论 1 选择 藏书发展政策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指导馆员为本馆选择和淘汰纸本和电子资源。它指导文献处理的每一个阶段。通过在藏书建设实践目标的环境下对采访做出规定来减少个人偏见, 同时明确藏书发展责任的差别,确保选择和修正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它阐明本馆收藏的目标和范围, 允许采访的决定被评估,减少采访人员的重复提问,并且辅助新馆员的培训。藏书发展政策还为其他以文献为工作基础的馆员提供有用信息。

二、国外关于藏书发展政策的争论 2 计划 政策文件为未来的计划提供良好的基础, 因而能帮助确定重点, 特别是当经费受到限制时。它为公平分配资源了奠定基础。一份正式的文件可以确保连续性, 避免混乱。编制藏书发展政策本身也有好处, 因为它需要获得有关现有藏书优势的信息, 并能使其反映在图书馆的目标上。已被陈述的目标有助于其他与收藏相关的活动, 如编目、维护和存储, 形成协调一致的战略, 支持读者服务。

二、国外关于藏书发展政策的争论 3 公共关系 正式的政策将会有助于图书馆处理与用户、行政人员和经费支持者之间的关系。理想状态下, 文件的编制要求用户、行政人员的积极配合, 因而可以改善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交流。藏书发展政策可以看作是图书馆与用户签署的一项合同, 它可以向人们证明他们可以从图书馆获得什么样的藏书和服务。它使得采购的决定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之上。图书馆员可以回击来自于特殊利益群体的批评或审查, 礼貌而坚决地拒绝不想要的馈赠, 包括宗教或具有潜在攻击性的文献。

二、国外关于藏书发展政策的争论 4 更加广泛的应用 藏书发展政策可以作为更广泛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基础, 例如,可以在由哪一馆来负责收藏何种资源上达成一致;对于数字及纸本资源的采购, 可以通过藏书发展政策来指导采访的原则以确保经费能最优化地使用和更有针对性地满足读者的需求;特别是考虑到经费削减已成为普遍现象, 资源单价、尤其是电子资源价格的迅速上涨, 资源格式的眼花缭乱也促使图书馆必须小心翼翼地使用经费;而越来越多的学术和研究图书馆似乎更愿意采购数字资源, 认为只有当数字资源不可获得时才应该去采购印刷版本,但这并非明智的选择, 特别是对公共图书馆来说, 这也需要藏书发展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 数字资源和传统文献资源 采访的关系 我们很难泛泛地用“以谁为主”或“两者并重” 这样抽象的说法来描述这种关系。因为不同的图书馆有自己不同的情况,他们的性质、任务不同,读者需求不同,基础和条件不同,因而在处理传统文献和数字文献采访的关系时,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出不同的选择。 当然,在图书馆制定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安排数字信息资源和传统文献资源采访比例的时候,我们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可以遵循。这些原则主要是:

三、数字资源和传统文献资源 采访的关系 1、需求导向的原则 图书馆采访数字资源首先是为了服务于本馆的性质任务,服务于本馆读者,而不是为了赶时髦,更不能盲目追求数字资源的数量,以此炫耀图书馆的“现代化”。 其实,就是在数字化程度最高的美国,据美国《图书馆杂志》报道,2006年,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经费大多数仍是用于购置印刷型文献,仅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所属120多所综合性大学,每年就要花费6亿美元来买印刷型文献。可见,纸本书刊将继续占据图书馆的大量书架。

三、数字资源和传统文献资源 采访的关系 美国ARL成员馆2002—2006年电子资源经费统计 年度 电子资源经费(美元) 总文献经费 (美元) 占总经费的 比例(%) 2002-2003 228575974 950275167 25.02 2003-2004 301699645 1106121605 31.33 2004-2005 366910103 1031619722 37.46 2005-2006 431921144 1109340878 40.93

三、数字资源和传统文献资源 采访的关系 中国国家图书馆2003-2006年电子资源经费统计 年度 电子资源经费(人民币元) 总文献经费 (人民币元) 占总经费的 比例(%) 2003 5037624.59 14558495.17 4.58 2004 5388155.28 115087357.96 4.68 2005 11342033.99 120010284.95 9.45 2006 130027589.76 11.20

三、数字资源和传统文献资源 采访的关系 2、协调互补原则 图书馆建设数字资源,不是要在图书馆已有的馆藏体系之外另外再建设一个独立的馆藏体系,而是要通过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使已有的馆藏体系更加完善。也就是说,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和传统文献资源的建设必须进行协调,成为互为补充的一个整体。

三、数字资源和传统文献资源 采访的关系 对那些学术性强,利用率高的核心期刊,可以既订印刷版,又订电子版;而电子期刊制作发行有一定的时滞,所以在订了这些期刊的电子版后,仍应该允许它们的印刷版继续保留。相反,对那些利用率很低却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期刊,可以只订电子版,不订印刷版;而对那些学术性不强,利用率却较高的期刊,则只需订印刷版,不订电子版。对于检索型、工具型的文献,由于它们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参考、检索,电子版具有比印刷版更大的优势,就应该优先订购电子版。对一般的图书,电子版阅读反而不方便,所以印刷版仍应该是主流馆藏。

三、数字资源和传统文献资源 采访的关系 3、成本效益原则 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是图书馆采访工作一项基本的经济法则。所以,在处理数字资源和传统文献资源采访的关系时,也必须遵循这一法则。具体来说,就是要比较数字资源和传统文献资源的价格/信息量比。当某一数字资源所包含的内容全部或大部为本馆所需,且价格又比订阅这些内容的印刷版文献的总价格低或接近,就应该选择数字资源;反之,如果该数字资源所包含的内容大部分是本馆不需要的,而价格又高于购买等量信息内容的印刷型文献,就没有必要购买这种数字资源。

四、关于“存取”和“拥有”的关系 我们知道,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是资源共享,这在以前很难完全实现,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让这一目标的实现成为了可能。但随即出现的问题是,在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将远程获取馆外文献作为馆藏发展策略的一部分,提出了“存取”重于“拥有”,用“存取”取代“拥有”的观点,认为这是馆藏发展的趋势。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我认为“存取”与“拥有”是互相辅助、长期共存、缺一不可,并且是互动的关系。

四、关于“存取”和“拥有”的关系 早在1994年,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大学和俄克拉荷马大学基金会就联合举办了以“存取、拥有与资源共享”的专题会议,当时就有论文提出了“资源共享=存取十拥有”的公式。 “存取”与“拥有”是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两种方式,我们没有必要去论证到底哪一种方式更好,或者一定要分出一个高低,把其中一种方式凌驾于另外一种方式之上,或者要取而代之,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关于“存取”和“拥有”的关系 文献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而且是一种基础性的知识资源。从战略高度上讲,为了保证我国的文献信息需求有一个较高的保障,我们必须对自己所需的文献有一个较为完备的收藏。事实上,即使是那些“获取”做得很好的国家也没有放弃对文献的“拥有”,他们仍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文献资源保障体制。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文献资源本身就比较贫乏,如果我们长期不能改变这种状况,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比较丰富的文献资源,我们很可能会在未来文献需求的满足上受制于人。

四、关于“存取”和“拥有”的关系 为了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图书馆需要在“存取”与“拥有”之间作适当的协调,否则谁也不愿意“拥有”,谁都想更多地利用“存取”,这样势必会造成图书馆整体信息资源缺失,最终导致“存取”失去来源。而文献资源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从战略的高度看,对于那些重要的文献,图书馆必须要拥有。拥有资源才可以保证国家信息开发利用的自主性,才能不过多地受制于人。 需要说明的是,我在这里强调图书馆对文献资源的“拥有”,并不是要让每个图书馆都回到过去,追求“拥有”文献的大而全、小而全,而是由社会整体图书馆来共同建设比较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

五、电子图书的读者决策采购 近年来,一种全新的馆藏建设模式——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PDA)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界悄然兴起,成为许多大学图书馆购买电子书的主要模式。 读者决策采购已经成为2011年国际图书馆联盟IFLA年会、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年会的重要主题之一。

五、电子图书的读者决策采购 1 读者决策采购的概念 广义的“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PDA),也称“按需购买”(Purchase -on-Demand, POD)、“需求驱动采购”(Demand-Driven Acquisition, DDA),是指将读者的阅读需求量化成一定指标,作为图书馆文献采购和馆藏建设的决策依据。PDA源于利用馆际互借记录,促进、补充纸本馆藏建设;在电子书时代,它特指图书馆基于读者的实际浏览与阅读情况,以是否达到一定的标准或参数触发对某一文献购买指令的资源建设新模式。

五、电子图书的读者决策采购 先根据该馆的馆藏政策,参照传统的纲目购书或阅选计划( Approval plan),设定购书范围及每本书的预设文档( Profile),将书商目录导入图书馆的馆藏检索系统(OPAC)。这时图书馆只是将这些书目展示给读者,并未向书商支付费用。只有当读者真正开始通过点击链接直接阅读该书,并达到图书馆预设的次数、时间、人数等指标门槛后,才会自动触发图书馆向书商租用或购买的指令。

五、电子图书的读者决策采购 读者决策采购的基本流程

五、电子图书的读者决策采购 2 我国学术图书馆电子书采购的主要模式和存在 的问题 10年来,电子书商对学术图书馆主要提供打包购买的单一销售模式,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书商夹带质量不高、零利用率的图书,许多图书馆都对此提出异议,争取自主拣选的权利,但书商又借此大幅提价,图书馆限于经费只好少买或不购买电子书,导致各馆的电子书尤其是科研所需的外文电子书品种极其有限,大部分馆只可获取SPRINGER、NETLIBRARY的电子书,而国外大量大学及专业出版社的图书无法获取,外文图书成为我国学术图书馆馆藏建设最薄弱的环节。PDA模式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五、电子图书的读者决策采购 3 实施PDA可能产生的阻力和疑虑

五、电子图书的读者决策采购 部分馆员还会担心读者任意点击,产生大量不合理购买请求,甚至担心在我国诚信体系不足的现实情况下,不良书商甚至会买通大学生或其他读者群体,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造假点击”,增加图书馆的开支。但美国大学图书馆的经验表明,制订严格的标准和参数是PDA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在我国,在项目伊始时,可能需要增加图书馆员对购买决策进行审核把关的环节。

六、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 1、继续扩大文献资源的积累 当今时代印刷型文献与数字信息资源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数字资源对于图书馆来说,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看,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仍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有效的文献保障体制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仍然是十分必要的;从用户的需要来看,印刷型文献在使用方面仍然有数字信息难以取代的优势,社会需求依然旺盛;从图书馆的职能来看,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总是需要有这样一种社会机构或机制来保存人类知识记录,保证人类的知识传承,而这种社会机构或机制,非图书馆莫属。因此,继续扩大文献资源的积累,对大多数图书馆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六、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 2、大力推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目前需要努力的是,首先,要积极推进已经启动并在运行中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项目,促使其资源更加丰富,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覆盖面更广。其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问题,减少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缩小信息鸿沟,比如加快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信息资源建设的扶持力度。再次,要在各系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推进各地区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的开展和合作机制的建立。

六、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 3、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的制度创新 近年来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发展迅速,这些联盟的建立对于有效克服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性障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图书馆联盟虽然由政府实施宏观管理,但是有较严密的组织形式,主要是通过自愿建立起来的。参与的成员主体地位平等,参与的程度由成员自主决定,参与的利益由成员分享。因此这种联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也是富有生命力的。今后,图书馆联盟将在文献资源的协调采集、联机联合编目、馆际互借与电子文献传递、数据库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的制度创新。

六、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 4、加快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目前,很多图书馆都拥有丰富的数字资源,资源的整合与重组问题亟待解决。实现跨库检索的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图书馆的重视,并纷纷开发跨库检索平台。国内较著名的跨库检索平台主要有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清华同方电子资源统一检索平台”,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站式检索”等。利用这些统一的检索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数字资源统一的检索界面,并且能够将收集到的开放存取资源与本馆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使开放存取资源成为本馆的虚拟资源。

六、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 5、注重新技术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资源建设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和保障,数据库系统、数字资源整合技术、长期保存技术、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安全与保护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都是信息资源建设的相关技术。从发展趋势来看,近两年出现的Web2·0技术,包括博客、RSS、Wiki等,不仅给图书馆等各类型的信息机构的服务,而且给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重要影响。

六、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 6、运用政策和法律的力量完善信息资源建设的法制 环境 信息资源建设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但信息资源建设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活动,它更有赖于国家信息政策和法律的保障。信息资源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指导和调控,而且需要国家法律的调节与规范。近年来立法的进程已明显加快,不少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已相继出台了地方性的图书馆事业管理法规。国家和政府还出台了若干法律、法规、条例,对规范和促进信息资源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喜的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立法进程已经启动,它将为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