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的小吃:艾青饺 宁波地区一带的人们,有个传统习惯,在清明节前后欢喜到野外挖马兰、荠菜、草子(苜蓿)、艾青等野菜调调口味。相传开春季节的野菜对人的眼目有好处,故而就叫做“亮眼马兰”、“亮眼荠菜”……其实这些野菜,不仅能清目,而且具有健胃利脾解毒之功效,尤其是艾青,用来退火消毒,熏杀害虫,民间常作中草药使用。马兰头炒春笋,清香可口;荠菜炒年糕,味道极好。有句老话讲“荠菜炒年糕,灶司老爷要馋痨。”艾青与粳米粉揉合一道,用来搡艾青团子和艾青饺。
青团 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艾蒿、鼠曲草。泥胡菜汆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现在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清明节节日食品。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有关清明的诗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满 衣血泪与尘埃, 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 几家坟上子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