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及管理
学习目标 在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中,存款业务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业务,存款负债业务经营管理的好坏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有着极大影响。非存款负债业务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商业银行负债的构成、特点以及现代商业银行存款经营管理的一些原理和方法。了解并掌握非存款负债的种类、特点,存款负债和非存款负债的不同。了解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的基本现状。
一、负债业务概述 1、银行负债的概念及构成 商业银行的负债作为银行的债务,是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银行必须用自己的资产或提供的劳务去偿付。 银行负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负债是指除银行自有资本以外的一切资金来源,包括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务等附属资本的内容;狭义负债则指银行存款、借款等一切非资本性的债务,由存款负债、借入负债和结算中的负债构成。本篇以狭义负债为研究对象。
2.银行负债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作用,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与中间业务开展的基础与前提,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这种重要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1)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 行经营的先决条件。 2)银行负债是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手段。 3)银行负债构成社会流通中的货币量。 4)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同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的 主要渠道。 5)负债业务是银行业竞争的焦点。
二、存款负债 1、商业银行组织存款的意义 (1)存款是银行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支柱点 (2)存款的规模制约着放款的规模和银行对经济调节的广度和深度 (3)存款是银行签发信用流通工具的基础 (4)存款是银行信用创造能力赖以发展的条件 (5)存款能聚集闲散资金,增加社会积累,调节货币流通
2、商业银行存款的种类 (1)按存款的所有权分类:对公存款、对私存款和同业存款 (2)按存款的稳定性分类: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 (3)按存款的经济主体分类: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和财政性存款 (4)按存款的形成来源分类: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5)按存款的货币币种分类: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 (6)按存款是否以交易为目的分类:交易账户存款和非交易账户存款
3、商业银行的存款管理 (1)组织管理存款的基本准则 1)存款是通货的一部分 2)组织存款的重点应放在再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费领域,面向广大企业和城乡居民,采取经济手段进行 3)采取一切有利于存款的货币性向积蓄性转化的措施,增加可用信贷资金来源 4)存款的来源和运用必须保持数量、期限和结构的平衡
(2)存款管理的目标 1)保持存款的稳定性(基本目标) 衡量存款稳定性的主要指标有活期存款稳定率及活期存款平均占用天数等。 活期存款最低余额 活期存款稳定率= ×100% 活期存款平均余额 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平均余额 平均占用天数= ×计算期天数 活期存款支付总额
2)降低存款的成本率(较高层次目标) 利息成本+营业成本 存款成本率= ×100% 各项存款数量 降低存款成本率的主要途径有: 降低利息成本率; 降低营业成本率;调整存款结构 3)提高存款的增长率(较高层次目标) 本期存款量-上期存款量 存款增长率= ×100% 上期存款量
(3)存款的成本管理 存款成本是指银行吸收存款所支付的费用,即利息支出和费用支出(非利息支出)之和。 1)存款结构与成本控制 商业银行在经营实践中,对存款结构的成本选择,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尽量扩大低息存款的吸收,降低利息成本的相对数; 正确处理不同存款的利息成本和营业成本的关系,力求不断降低营业成本的支出; 活期存款的发展战略必须以不减弱银行的信贷能力为条件; 定期存款的发展不应以提高自身的比重为目标,而应与存款的派生能力相适应。
2)存款总量与成本控制 逆向组合模式,即存款总量增加,成本反而下降。这是最佳组合模式。 同向组合模式,即存款总量增加,成本也随之上升。这种组合模式也不错,但要进一步分析。 总量单向变化模式,即存款总量增加,成本不变,这也是较为理想的组合模式。 成本单向变化模式,即存款总量不变,成本却增加。这是最差的组合模式。
(4)存款的经营策略 1)存款新工具的开发 银行的金融产品开发一般有两种主要途径: 第一,银行创造出单一的新产品。它包括该产品的特征与售价等等。 第二,银行推出配套的新产品。它不仅包括产品本身,而且还有关于产品的售后服务、网点设置等等。
2)加强已有产品的吸引力 银行应仔细分析现有金融产品的特征与质量,针对不同的市场及客户的要求,对这些产品质量加以改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银行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之一。银行制定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1)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2)银行的未来盈利水平;(3)重要竞争对手的动态与出价。 银行产品良好的售后服务与完善的网络系统是长期保持客户的重要环节。
3)提高存款的稳定性 所谓存款的稳定性,也称存款沉淀率,是形成银行中长期和高盈利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应优先扩大核心存款的比例,这样能有效提高存款的稳定性。 但是在扩大吸收核心存款的同时,银行也应该努力提高易变性存款的稳定性。
三、非存款性负债 非存款负债是指商业银行主动通过金融市场 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 1、非存款负债和存款负债的比较 (1)前者是主动负债,后者是被动负债 (2)存款市场属于银行经营的买方市场,借入负债属于银行经营的卖方市场 (3)借入负债比存款负债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灵活性和稳定性
2、非存款负债的构成 (1)短期负债 1)向中央银行借款 当商业银行出现资金不足时,除了可以在金融市场上筹资外,还可以向中央银行借款。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再贷款,二是再贴现。 再贷款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信用放款,也称直接贷款;再贴现指经营票据贴现业务的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次申请贴现,也称间接贷款。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由于商业票据和贴现业务广泛流行,再贴现就成为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主要渠道;而在商业信用不太发达,商业票据不太普及的国家,则主要采取再贷款的形式。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并非随心所欲。在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只能用于调节头寸,补充储备不足和资产的应急调整,而不能用于贷款和证券投资。
向中央银行借款,一般情况下按期限划分为:年度性借款、季节性借款和日拆性借款三种。 1)年度性借款,用于解决商业银行因经济合理增长而引起的年度性资金不足。其期限为1年,最长不超过2年。 2)季度性借款,主要解决商业银行资金先支后收或存款季节性下降、贷款季节性上升等因素引起的暂时资金不足,其期限为1个月,最长不超过4个月。 3)日拆性借款,主要解决商业银行因汇划款项未达等因素造成的临时性资金短缺,其期限为10天,最长不超过20天。
2)同业借款 同业借款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活动,主要有银行同业拆借、转贴现和转抵押。 —同业拆借 ①含义。同业拆借,即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进行的短期性资金借贷,主要用于临时性调剂资金头寸的需要,支持商业银行日常性的资金周转。由于同业拆借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的,实际上是超额准备金的调剂,因此又称中央银行基金,在美国则称之为联邦基金。
②特点 同业性;短期性;市场性;优惠性;信用性 目前我国同业拆借市场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1)发达国家的同业拆借市场是无形市场,而 我国的则为有形市场。 (2)发达国家的同业拆借多为几天以内的头寸市 场,而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由1—7天的头寸市场和 期限为120天以内的借贷市场组成 。 商业银行要严格控制拆借额度,必须要依自 身的承受能力来确定拆借额度。拆出资金应以不 影响存款的正常提取和转账为限,拆入资金必须 应以自身短期内的还债能力为度。
—转贴现借款 转贴现借款是指商业银行在资金紧张、周转不畅的情况下,将已经贴现、但仍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转贴现以取得借款的方法。 转贴现借款实际上是中央银行以外的投资人在二级市场上进行票据交易的行为。 转贴现的期限一般从贴现之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按实际天数计算。 转贴现利率可由双方议定,也可以贴现率为基础参照再贴现率来确定。
—转抵押借款 商业银行在资金紧张,中央银行控制很严,周转不畅时,也可以通过抵押的方式,向其他同业银行取得资金。作为抵押的资产,大部分是客户的抵押资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银行将其转抵押给其他银行。这种转抵押的手续较为复杂,技术性也很强,需要严格的操作。此外,银行业可将持有的票据、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作为抵押品,向其他银行取得借款。
通常,回购协议是隔夜回购,但也可以是较长时期,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3)回购协议 回购协议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用出售金融资产的形式取得短期资金的行为。 通常,回购协议是隔夜回购,但也可以是较长时期,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回购协议的操作通常是签订协议后,由商业银行向购买方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以换取即时可用资金,协议期满后,再以即时可用资金作相反交易。 交易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交易双方同意按相同的价格出售和回购,回购时其金额为本金加双方约定的利息金额;另一种是把回购价格定得高于原出售价格,其差额就是即时资金提供者的收益。
商业银行发行大额定期存单的主要优点是:资金来源比较稳定;发行成本较低。 4)发行短期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短期金融债券来筹资,其中大面额定期存单是其主要形式。大面额存单兼有活期存款流动性和定期存款盈利性的优点,可以转让,具有较高的利率。 商业银行发行大额定期存单的主要优点是:资金来源比较稳定;发行成本较低。
5)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可以不受利率管制,在税收及存款方面的要求也较宽松,还可以逃避一些国家金融法规的管制。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借入短期负债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吸引固定利率的定期存款 ;另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出售商业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票据等来筹集短期资金,或者直接向其他银行借入短期款项。 6)结算过程中短期资金占用
——短期借入负债的经营策略 1)选择恰当时机 首先,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在一定时期的资产结构及变动趋势,来确定是否利用和在多大程度上利用短期负债。 其次,根据一定时期金融市场的状况来选择时机,在市场利率较低时适当多借入一些资金;反之,则少借或不借 。 再次,要根据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控制短期借入负债的程度。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时,短期借入负债的成本相对较小,此时可以适当的多借一些资金;反之,应少借一些。
2)确定合理的结构 从成本方面看,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多利用一些低息借款,少利用高息借款,从而降低负债成本。如果预期高收益的低息借款难以取得,可以适当借入一些高息负债。 比较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借款利率,如果国际金融市场的借款较国内便宜,就应当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借款;反之,则应减少它的比重,增加国内借款。 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来看,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率,此时应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比重;反之,则可适当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比重。
3)控制适当规模。 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身的流动性、盈利性目标来安排短期借入负债的规模。在借入负债时,应权衡借入负债和吸收存款的成本,如果利用短期借款付出的代价高于从中获得的利润,则不应继续增加借款规模,而应通过调整资产结构的办法来保持流动性,或者通过进一步挖掘存款潜力的办法扩大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之间的关系,以确定一个适度的短期借入负债的规模。
(2)长期负债 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一般采用金融债券的方式。金融债券有资本性债券、一般性债券和国际金融债券。 1)金融债券的特点(与存款相比): —筹资的目的不同。吸收存款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扩大银行的资金来源的总量,而发行金融债券则着眼于增加长期资金来源和满足特定用途的资金需要。 —筹资机制不同。吸收存款是经常性的、无限制的,而金融债券的发行则是集中的、有限额的;吸收存款属于买方市场,存款的多少取决于客户的意愿,而发行金融债券的主动权则掌握在银行手中,就这一点而言,它属于卖方市场。
—所吸收资金的稳定性不同。金融债券有明确的偿还期限,一般不能提前还本付息,资金的稳定程度高;而存款的期限则有弹性,资金稳定程度相对要低一些。 —资金的流动性程度不同。除特定的可转让存单外,一般存款的信用关系固定在银行和存户之间,不能转让;而金融债券一般不记名,有广泛的二级市场可以流通转让,因而较存款具有更强的流动性。 —筹资的效率不同。由于金融债券的利率一般要高于同期存款的利率,对客户的吸引力较强,因而其筹资效率在通常情况下要高于存款。
2)发行金融债券的意义 : 首先,金融债券突破了银行原有存贷关系的束缚,筹资范围广,不受银行所在地区资金状况的限制,也不受银行自身网点和人员数量的束缚。 其次,债券的高利率和流动性相结合,有利于银行提高筹资的数量和速度;同时,发行债券所筹的资金不用缴纳法定准备金,这也有利于提高银行资金的利用率。 最后,银行能较好地实现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在期限上保持对称,从而成为商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
3)金融债券的局限性(与存款相比): 第一,金融债券发行的利率、期限都受到管理当局有关规定的严格限制,银行筹资的自主性不强。 第二,金融债券除利率较高外,还要承担相应的发行费用,筹资成本较高,受银行成本负担能力的制约。 第三,债券的流动性受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在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和完善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债券种类少,发行数量也远远小于发达国家。
4)金融债券的分类 —资本性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为了弥补资本金的不足而发行的资本性债券,是一种介于存款负债和股票资本之间的债券,这种债券在《巴塞尔协议》中被统称为附属资本或次级长期债务。它对银行收益和资产分配的优先权,也同样是介于存款负债和股票资本之间,在银行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而在普通股和优先股之前。
—一般性金融债券 ①按照债券是否有担保,可分为担保债券和信用债券。 担保债券包括有第三方担保的债券和以发行者本身的财产作抵押的抵押担保债券。 信用债券又称为无担保债券,是完全以发行银行的信用作保证发行的债券。 商业银行尤其是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因为有着近乎绝对的信用而具有坚实的可靠性,一般都为信用债券。正因如此,世界各国政府对发行金融债券的银行有着相当严格的限制。
②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 固定利率债券是指在债券期限内利率固定不变,持券人到期收回本金,定期取得固定利息的一种债券。有的债券利率按期限内不同的时间段事先确定利率差别,从本质上看也属于固定利率债券类型。 浮动利率债券则是指在期限内,根据事先约定的时间间隔,按某种选定的市场利率进行利率调整的债券。银行发行浮动利率债券,可在市场利率下降时减少资金成本;投资者购买浮动利率债券可避免因市场利率上升而导致的利息收益损失。
③普通金融债券、累进利率金融债券和贴现金融债券 普通金融债券是定期存单式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这种债券的期限一般在3年以上,利率固定,平价发行,不计复利。普通金融债券有些类似定期存单,但又具有金融债券的全部本质特征。 累进利率金融债券是利率浮动式、利率和期限挂钩的金融债券。即利率采用累进制的计算方法,即按债券的持有期分成几个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按不同的利率计息,持有期限越长利率越高。 贴现金融债券又称贴水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的贴现率以低于债券面额的价格折扣发行的债券。
④附息金融债券和一次性还本付息金融债券 附息金融债券,是指在债券期限内,每隔一定的时间段(一般为半年或1年)支付一次利息的金融债券,此债券在发行时券面上通常附有每次付息的息票,银行每支付一次利息就剪下一张息票,所以它又称为剪息金融债券。 一次性还本付息金融债券是期限在5年以内、利率固定、发行银行到期一次偿付本息的金融债券。
—国际金融债券 ①外国金融债券。 指债券发行银行通过外国金融市场所在国的银行或金融机构,组织发行的以该国货币为面值的金融债券。其基本特点是:债券发行银行在一个国家,债券的面值货币和发行市场则属于另一个国家。 ②欧洲金融债券。 指债券发行银行通过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在债券面值货币以外的国家发行并推销债券。其主要特点是:债券发行银行属于一个国家,债券在另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上发行,而债券面值所使用的货币又属于第三国。
③平行金融债券。 指发行银行为筹措一笔资金,在几个国家同时发行债券,债券分别以各投资国的货币标价,各国债券的筹资条件和利息基本相同。实际上这是一家银行同时在几个国家发行的几笔外国金融债券。
(3)选择非存款性负债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对成本因素 商业银行在选择借入负债的种类时,要充分考虑它们各自的筹资成本。从成本角度看,央行的贴现借款成本较低,而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成本则较高。但银行更应注重市场利率的变化,并充分考虑自身需求资金的期限,以求获得成本最低的资金。
—风险因素 商业银行在选择借入负债的种类时,必须要考虑两种风险。 首先是利率风险,即信贷成本的波动性。一般而言,采用固定利率融资方式的利率风险较大,而采用浮动利率的融资方式则利率风险较低。 另一风险是信用风险。任何信贷市场不能保证贷款人愿意并且能够贷款给每一个借款人。当中央银行实行紧缩银根政策时,借款银行就面临着难以从信贷市场上获得借款或必须支付较高的价格才能获得借款的风险。
—所需资金的期限 银行应根据所需资金的期限来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如果需要即时资金,可以通过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或央行贴现获取;如果需要较长期限的资金,则可以考虑通过欧洲美元市场或发行金融债券来获得。 —借款银行的规模和信誉 一般而言,银行的规模越大、信誉越好,则其信用评级就越高,这家银行筹资的方式就越多,并且可以筹集到的资金就越多。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来说,筹资形式较少,而且所能筹集到的资金较少。
—政府的法规限制 各国中央银行都借助于货币市场实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加以调节。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上借款方式的条件、借款数量、期限、资金的使用、甚至利率的浮动幅度都有规定(发展中国家居多),这些都将改变借入负债的成本和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选择筹资方式时,必须要注意银行所在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对借款金额、频率和使用用途的限制和有关规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存款的定价 存款增长是银行扩张的基础,存款的定价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因此,银行必须在增长和盈利作出选择。 1.银行存款定价与经营目标的关系 存款价格变动 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变动 银行的净利润与银行存贷款增长 银行存款量与构成 客户对存款数量与组合的决定
2.商业银行存款定价的方法 (1) 成本加利润存款定价法 (2) 存款的边际成本定价法 为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价格 (3)存款的其他 定价方法 根据客户与银行的关系定价
(1) 成本加利润存款定价法 每单位存款服务的价格=每单位存款服务的经营支出 +分配到银行存款的总支出 +售出每单位存款的计划利润 步骤: (1)确认每种资金来源的成本比率 (2)确认每一成本比率乘以每种资金来源占银行资金的相对比重 (3)加总各项乘积,得出银行资金的加权平均成本
(2)存款的边际成本定价法 在浮动利率体制下,利率的不断变化使平均成本的定价标准有些不合实际。 边际成本MC=总成本的变动 =新利率×以新利率筹集的总金 —旧利率×以旧利率筹集的总资金 边际成本率= 总成本变动额/ 筹集的新增资金额 在存款的边际成本定价法下,商业银行可以投资于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率的项目
五、商业银行各类成本的概念 1.利息成本:是指商业银行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存款者或债券持有人、信贷中介人的报酬。不变利息、可变利息 2.营业成本:吸收负债时除利息之外的一切开支,包括广告宣传费用、银行员工的工资、设备折旧、办公费用以及其他为存款客户提供服务所需的一切开支。 3.资金成本:包括利息在内的花费在吸收负债上的一切开支 ,即利息成本和营业成本之和,它反映了银行为取得负债而付出的代价。
4.可用资金成本:相对于可用资金而言的银行资金成本,可用资金是指银行总的资金来源中扣除应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必要的储备金后的余额 5.有关成本:与增加负债有关而未包括在上述成本之中的成本,主要包括风险成本和连锁反应成本 风险成本是指因负债增加引起银行风险增加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连锁成本是指对新吸收负债增加服务和利息支出而引起对银行原有负债增加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