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殿 powerpoint 是寺廟最正式的出入口,它平常以柵欄圍起,只有節慶祭典時才開放。
木雕 樑架上佈滿了精雕細琢的木雕作品,例如在龍駐上方外側,有一塊三角形木雕作品,刻成長髮捲曲、鬍鬚滿面的洋人造型,同時弓腿屈膝,以手抓緊帽沿,作出撐持的姿勢,神情詼諧有趣。
龍柱 是台灣獨一無二的鑄銅龍柱,由名匠李祿星和洪坤福合作,採一柱單龍,底部雕有海浪、水族,龍身朝下,到處碰海浪時,奮力扭身昂首,表現出龍出入海空之間,豪不受限的自由。姿勢靈動活躍,栩栩如生。柱身上還有造型有趣的「人物帶騎」,如披甲戴盔的將軍、張臂作勢的雷公……等。手腳細長、動作表情生動,是洪坤福作品的特色。
彩繪 在木雕上方的樑上,有許多彩繪圖案,內容以歷史故事傳說和具有祥瑞象徵的山水花鳥為主。例如:諸葛亮「出師表」的故事。由於在材料上難以發揮渲染潑墨的效果,因此筆觸比較濃厚寫實。
抱鼓石 鞏固門框的構件,亦兼有裝飾之用,其石材為青斗石所雕,構圖採天翻地覆,為台灣石雕之佳作。
抱鼓石 前殿中門之抱鼓石刻有文官持旗球,象徵「祈求」。另外文官持戟(ㄐ一ˇ)磬,象徵「吉慶」。
吊筒與豎材 「吊筒」又稱為垂花,是懸在樑下的短柱,用以支撐出挑的簷樑,具有承重的功能,下方雕刻花籃為裝飾。而吊筒上方外側,則以長形「豎材」來遮飾接縫。
網木斗栱 「吊筒」後方,有斜栱式的「如意斗栱」,兩兩相接,形如一片織錦。「斗栱」是由小組件構成,原是用來支撐屋頂,減低震動時的受力。在這裏,以兩組斗拱錯開45度角,重疊組成。看來綿密如網,稱之為「網目」,非常華麗耀眼,是台灣寺廟首次出現的做法。
聯對 在前殿的兩側刻有許多的對聯。其中有民國初年龍山寺重建時,向海內外募集得來之聯對。
石雕 三川殿前的石雕相當豐富精采主要包括人物和花鳥故事。特別是在窗上的石雕人物,不少是民間的傳說和各種演義、神話,而最常採用封神榜、及三國演義等故事情節。
八角竹節窗 以石材做出富有花卉的八角造型並刻出竹幹的石窗,是民國初年流行的手法。竹幹數目作成奇數,象徵「陽」,間隔出偶數的空隙代表「陰」,表示出陰陽調和。
石雕窗透雕 以螭(ㄔ)虎圍成香爐,香爐中央則化為舞台,刻有人物故事,頗具有「爐裏乾坤」的妙趣。此處刻有「孟麗君脫靴」的故事。雕工精細,形制典雅,人物的型態極為輕靈曼妙。如上情節本身所具的詼諧趣味,是十分耐人尋味的石雕作品。
石材 前殿壁面上的石材大約有三種,包括泉州白石、青斗石及觀音山石。青斗石因其質地堅硬,最適於精細雕刻之用,因此價值最高,而前殿的許多花草及人物石堵亦皆為青斗石所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