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魏嘉美老師.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Advertisements

第十四章 貨幣供需與中央銀行.
政府職能.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魏嘉美老師.
景氣與不景氣 演示者:黃馨玫.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彰化高中 2011 陳秀媛.
第九章 經濟成長.
第一章 證券投資概論.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師大附中 陳采妍.
供给侧改革与转型发展 (Supply-side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Chapter 18 貨幣與通貨膨脹. Chapter 18 貨幣與通貨膨脹 了解通貨膨脹的意義 了解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 釐清需求拉升與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分析通貨膨脹的不利影響 能比較冷火雞策略與漸進主義 體認短、長期菲力普曲線的意涵 探討貨幣政策應否回應資產泡沫.
三、效率,市場機能與政府干預 需求價格與消費者剩餘 供給價格與生產者剩餘 一隻看不見的手 管制 市場失靈.
第十七章 經濟波動.
第三章 古典學派.
第四章 資金成本.
經濟科 伍衛中老師 丘鎮城老師.
第四篇 景氣循環理論: 短期經濟體系 第十一章 總需求Ⅱ: 運用IS-LM模型.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失業 瞭解通貨膨脹 瞭解菲力浦曲線
第十七章 通貨膨脹與菲力普曲線 授課老師:_____.
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經濟學 Chapter 4 價格彈性.
14 總合供需與政府政策.
第14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黃志典教授 黃志典:貨幣銀行學概論.
第十五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_____.
第 2 9 章 總體經濟學的爭論 : 貨幣學派, 新古典理論及 供給面經濟學派. Debates in Macroeconomics: Monetarism, New Classical Theory, and Supply Side Economics.
第11章 總體經濟學概述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之界定 瞭解總體經濟學的演進 瞭解總體經濟學所涉及之問題
26 總合供需均衡 本章首先由勞動市場推導 AS 線; 再與 AD 結合作 AD-AS 均衡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失業的看法不同。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第4章 凱因斯學派.
Chapter 21 開放經濟體下的經濟政策. Chapter 21 開放經濟體下的經濟政策.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第七章 總供給與總需求.
總合需求與供給 16. 總合需求與供給 16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總合需求曲線與總合供給曲線的意涵。 求出均衡物價與均衡所得水準。 應用總合供需模型,分析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的經濟效果。
Chapter23 貨幣、利率及產出: 分析與政策.
十六、總合供需均衡 或避市場均衡與利率之決定 利率與商品市場均衡 總合需求線 勞動市場均衡與總合供給線 凱因斯寵何供需模型之均衡分析
第3章 古典學派.
第9章 理性預期與現代凱因斯理論: 理性工資僵固性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第五章 貨幣市場.
經濟科 伍衛中科主任 陳以諾老師.
第10章 失業、通貨膨脹與菲力蒲曲線.
第6章 凱因斯學派:貨幣政策.
第十七章 通貨膨脹與菲力普曲線.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 學經濟.
需要量變動與需要變動 影響需要變動之因素-其他因素 1.
為何要維持匯率穩定? 固定匯率 v.s. 浮動匯率 貨幣為何升值與貶值?(供需、政治) 匯率與國家經濟自主
總體經濟指標與利率趨勢研判 主講人 財務部 林震慶副理.
Notes appear on slides 3 and 58.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失業與物價膨脹 17. 失業與物價膨脹 17 本章學習目標 說明如何衡量失業及失業的種類。 說明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的失業理論。 分析物價膨脹的意義與成因。 分析衡量物價膨脹的方式。 了解菲力浦曲線的形成與意義。
13 凱因斯模型 本章與下一章以總合供需模型說明 國民所得與物價水準是如何決定出來的。 本章先介紹構成總合支出四項目中的民間消費支出與投資,
影響消費的變數 (一) 消費需求除了受當期實質所得的影響之外,預期的實質可支配 所得、物價水準與實質利率水準也會影響實質消費需求:
Chapter 15 凱因斯模型與IS/LM模型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經濟成長 ˙景氣循環 ˙通貨膨脹 ˙經濟理論和經濟事實
第11章 景氣循環:實質景氣循環理論與新興凱因斯學派模型
第十六章 總合供需模型.
影響消費的變數 (一) 本期消費除了是當期實質所得的函數之外,預期的實質可支配所得、物價水準與實質利率水準也會影響實質消費需求:
所得分配方式、貧富不均與社會福利 所得分配的方式 1.
第14章 貨幣與金融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貨幣的意義、功能與演進 瞭解貨幣的供給 瞭解貨幣的需求 瞭解古典的貨幣需求理論
國際收支帳 = 經常帳 + 金融帳 商品交易:購買力平價理論 金融投資:利率平價理論.
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第五篇 總體經濟政策辯論 第十五章 穩定政策.
十四、景氣波動與財政赤字 景氣波動的特徵 失業 財政收支 公債.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重要經濟指標表 單位︰新台幣元;%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年度 經濟成長率 平均每人GNP 平均每人GDP 消費者物價 上升率 躉售物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魏嘉美老師

第五課、總體經濟政策 政府在總體經濟體系中的角色 總體經濟政策 政府在經濟事務上的角色 政府總體經濟角色的演變 財政政策的意義與實施 財政政策的政策效果 成本效益分析的必要 貨幣的意義 貨幣與銀行 銀行與中央銀行 利率的決定與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 貨幣供需與利率的決定 法則與權謀

1.景氣循環(講義p.23) 景氣循環是指由景氣的谷底經復甦、繁榮而至高峰而後衰退、蕭條又至谷底,如此週而復始,完成一循環。 實質GDP 擴充階段, 反映供不應求 緊縮階段, 反映供過於求 擴充階段, 反映供不應求 實質GDP 峰頂 長期趨勢線 谷底 景氣循環圖

為什麼會有景氣循環 造成景氣循環的主要原因: 1.政策錯誤: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錯誤 2.結構性調整: 樂觀或悲觀情緒動搖消費者及製造業者、 地緣政治的混亂改變外交政策優先順序以及 軍事支出政策 3.外部衝擊:國外原物料價格上揚。

第五課、總體經濟政策 政府在總體經濟體系中的角色 總體經濟政策 政府在經濟事務上的角色 政府總體經濟角色的演變 財政政策的意義與實施 財政政策的政策效果 成本效益分析的必要 貨幣的意義 貨幣與銀行 銀行與中央銀行 利率的決定與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 貨幣供需與利率的決定 法則與權謀

2.政府在經濟體系中的角色演變 一、政府角色的轉變 (一)古典學派:1776-1930 經濟大恐慌 (二)凱因斯學派:1930-1970 停滯性通貨膨脹 (三)新古典學派:1970~ (貨幣學派、理性預期學派、供給面學派等)

(一)古典學派 最好的政府是干預最少的政府 【 小而美 】的政府 代表人物:亞當斯密 主張政府的工作有三項: 保護國家安全 維護社會治安 從事基礎公共建設(含教育) 市場自由運作過程中,會自動調節供給與需求,使社會上各種資源得到充分與合理的利用,而達到資源最佳使用狀態。 「供給會創造需求」,市場上產出增加時,所得也會增加,需求也會增加,總供給=總需求,不會有失業的現象。 9

1929年經濟大恐慌,凱因斯學派興起 工業革命讓社會產能大增,但也帶來大量失業人口,到1929年更爆發長達十年的經濟大蕭條,使古典學派論點與現實脫節,無法解釋景氣為何沒有隨價格機能而復甦。 凱因斯學派認為市場可能因為欠缺充分調整的能力而產生「失業均衡」,市場達到均衡狀態,但卻有失業現象,此時只有政府能挽救市場,領導市場走向充分就業。 促進就業、增加產出的方法是「提升有效需求」,以消耗過多的存貨。 凱因斯學派到1960年代達到鼎盛;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甚至公開說:「我們都是凱因斯學派。」

(二)凱因斯學派 【 大有為 】的政府 主張以政府的力量解決經濟及社會問題。 市場機制最主要的作用是促進經濟資源得到適當地使用,但當市場機制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時,就可能產生失序的現象,如:工廠排放廢水造成環境污染、企業哄抬價格賺取高額利潤,這些都需要政府介入。 當市場失靈時,政府就應積極參與經濟事務。 經濟學者凱因斯(圖源:www.time.com/time/covers/0,16641,19651231,00.html) 11

凱因斯學派與古典學派的爭論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認為政府應增加有效需求,讓AD右移,達到充分就業。 此平衡點之狀態已為 市場均衡。 AS0 凱因斯學派: 此平衡點之狀態為失業均衡,需政府介入。 AD1 AD0 圖5-4 總合供給與需求

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貨膨脹 原因: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 現象: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都高,經濟成長停滯。 影響: 打破凱因斯學說的假設— 通貨膨脹時經濟成長不會衰退。 新古典學派因而興起。

回歸市場機能觀點 要相信市場,還是要相信政府? 由於1970年代揮之不去的「停滯性膨脹」,讓凱因斯學派窮於應付。 如貨幣學派、理性預期學派、供給面經濟學派等。他們的主張各有特色,但共同點是政府的總體經濟政策重要性下降了,總體經濟問題也要依靠市場機能來解決。

(三)新古典學派(如:貨幣學派) 代表人物:傅里曼 (Milton Friedman) ※主張: 1.政府應該盡可能地不要介入自由市場。 2.貨幣政策的效果較財政政策為佳,因為人民的預期會使財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3.維持貨幣供給穩定,經濟就能穩定。 市場機能再次榮登總體經濟學 的主流。

補充:理性預期學派 人們會因政策的改變而調整自己的反應,各種政策都將因民眾的預期而失效,所以政府應該採行自由放任。 代表人物:盧卡斯 (Robert E. Lucas) 圖源:維基百科

補充:供給面學派 解決停滯性通貨膨脹的唯一方法是「提高生產力」,而提高生產力的不二法則是「降低稅率」。 因為降低稅率可以增加儲蓄、促進投資、失業減少、提高產出、所得增加,最後稅收反而增加,政府赤字降低。 主張應減少政府管制、減少政府支出。 代表學者:拉弗爾 (A. B. Laffer) 圖源:http://www.teachersparadise.com/ency/en/wikipedia/a/ar/arthur_laffer.html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的差異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市場可自動達到效率 完全同意 同意市場有效率,但對經濟現狀不滿,例如:貧富差距、經濟波動 對於市場機制的看法 市場最終會自動達到平衡,並達成社會福利最大的狀況 無法解決總體經濟問題,如大量失業、經濟衰退與物價波動的穩定問題 對於政府功能的看法 不認為政府可做的比市場更好 政府可以做的更好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的演變過程 政府總體政策(或說政府總體經濟角色)的「演變」 古典學派 以市場機制會自動達到平衡,政府應減少干預 時代 主流理論 說明 1929年以前 古典學派 以市場機制會自動達到平衡,政府應減少干預 1929~1939 經濟大蕭條 凱因斯學派興起, 古典學派式微 政府應介入處理總體經濟問題 1970年代 停滯性膨脹 凱因斯學派受到衝擊, 市場機能觀點再次成為主流 因為凱因斯理論下之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失去功能 1970年代後 以市場機能觀點為主 依靠市場機能來解決

市場機能理論 3.政府在經濟事務上的角色--(1)政府的本分 經濟學最完整的理論 但市場真的這麼完美無缺嗎? 市場的買賣雙方,透過自發性的討價還價,會使社會資源的配置,自行調整到社會福利最大的境界。 經濟學最完整的理論 亞當斯密認為市場機能是最完整的理論 主張政府的本分有三項: 保護國家安全 維護社會治安 從事基礎公共建設(含教育) 但市場真的這麼完美無缺嗎?

當市場機能無法自行解決問題時,那該怎麼辦呢? 市場失靈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市場可能無法發揮正常的的機能,此時稱為「市場失靈」,如: 外部性。 自然獨占。 資訊不對稱。 公共財。 當市場機能無法自行解決問題時,那該怎麼辦呢?

政府出場的時機──市場失靈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市場上的買賣雙方,無法透過自發性的討價還價,使社會資源的配置,自行調整到社會福利最大的境界。 政府在市場失靈時能發揮功能,雖然得到經濟學界普遍的認同,但對某些事還是有些爭議的,主要是政府做事也有「政府失靈」的問題。

政府的經濟功能:補救市場失靈(講義p.24) 保障私有財產權及交易公平 政府的經濟功能 提供公共財 消除外部性 調整資訊不對稱 改善所得分配

(2)政府在總體經濟中的角色(講義p.24) 1.政府財政收支 (增稅、減稅、公共支出、補貼等) 2.調整貨幣供給量 財政政策 總體經濟政策指政府「以影響經濟為目的」採取的措施 政府在總體經濟政策中的角色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1.政府財政收支 (增稅、減稅、公共支出、補貼等) 2.調整貨幣供給量 (增加或減少貨幣供給量) 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相關部門:財政部、經濟部 政府為影響總 體經濟表現, 調整財政收入 或支出,達到 經濟成長、物 價穩定、充分 就業、所得分 原則:量出為入 意義 政策工具 政府為影響總 體經濟表現, 調整財政收入 或支出,達到 經濟成長、物 價穩定、充分 就業、所得分 配公平等目的 之方法。 一般 財政政策 不分產業 一體適用 1.稅收 2.公共支出 產業政策 針對 特定產業 1.課徵不同稅率或施予 特別補助 2.基本上是對製造業 的獎勵(特別是高科 技業的稅率優惠)

產業政策 選擇性的財政政策,是對特定產業課徵不同稅率或施予特別補貼的政策。 例如臺灣過去的《獎勵投資條例》或現在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 基本上都是對製造業的獎勵,特別是對高科技產業的稅率優惠;這也屬於廣義的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相關部門:中央銀行 意義 政策工具 中央銀行為影響總體經濟 表現,調整貨幣供給量或 利率水準,達到維持物價 穩定、協助經濟成長、促 進金融穩定等目標的方法 法定準備率 重貼現率 公開市場操作

第五課、總體經濟政策 政府在總體經濟體系中的角色 總體經濟政策 政府在經濟事務上的角色 政府總體經濟角色的演變 財政政策的意義與實施 財政政策的政策效果 成本效益分析的必要 貨幣的意義 貨幣與銀行 銀行與中央銀行 利率的決定與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 貨幣供需與利率的決定 法則與權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