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源自於謳馨出版社
巴洛克時期的聲樂曲(1600-1750A.D.) 競奏 速度與強弱 記號的記譜 通奏低音 或 數字低音 新曲式 的產生 調型 和聲
巴洛克時期的聲樂曲(1600-1750A.D.) 聲樂—世俗音樂與宗教音樂並進 器樂曲—漸脫離聲樂曲形成獨立的曲種 聲樂劇種 歌劇 神劇 (Opera) 神劇 (Oratorio) 受難劇(Passion) 清唱劇(Cantata)
歌劇 結合音樂與戲劇演出的表演形式 包含樂器、聲樂、戲劇、文學、角色扮演、舞蹈、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等多項藝術 此時期的代表人物: 蒙特威爾第 斯卡拉悌 盧利
神劇 與「歌劇」相同:運用獨唱、合唱、重唱等各種演唱形式來演出的大型音樂戲劇作品,也會以管絃樂樂團作為音樂伴奏 與「歌劇」差異:沒有舞台布景、道具、戲服及舞台動作,故事內容大多取材自宗教或半宗教故事 人員編制:由一名「敘述者」來訴說劇情 演出形式:音樂會
受難劇 儀式音樂—常用於復活節前 彌撒儀式的演唱 題材—多依據聖經中耶穌受 難的故事 著名作品—巴赫 《聖馬太 受難曲》及《聖約翰受難曲》 著名作品—巴赫 《聖馬太 受難曲》及《聖約翰受難曲》 巴赫-聖馬太受難曲(02:17)
清唱劇 起源於義大利,依歌詞內容分為宗教與世俗。 宗教性的清唱劇:歌詞以聖經或宗教故事為主,演出方式與「神劇」相同—只唱不演,演出時間更為短小。 世俗性的清唱劇:「路德教派」世俗聖樂的重頭戲,巴赫曾為此創作三百多首的清唱劇。 巴赫-清唱劇-咖啡(04:37)
讓我們來把巴洛克時期聲樂劇種做個比較!(請依表格內的選項勾出劇種內擁有的項目) 聲樂形式 舞台布景 重、獨、合唱 聖樂儀式 歌劇 神劇 清唱劇 受難劇
韓德爾:《彌賽亞》之 〈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 曲子的編制:由四位獨唱者、混聲合唱團及含有風琴的管絃樂團所組成 歌詞內容:共分為「預言與誕生」、「受難與得勝」、「復活與榮耀」等三部分 題材:取自聖經,全曲共五十三個樂章 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04:03)
韓德爾:《彌賽亞》之 〈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 歌詞內容取自以賽亞書9 章6 節,大意為:
音樂的主題 曲 種 神劇中的合唱曲 聲部編制 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 樂曲調性 G大調 樂曲結構 多聲部音樂結構,聲部的模仿、競奏, 曲 種 神劇中的合唱曲 聲部編制 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 樂曲調性 G大調 樂曲結構 多聲部音樂結構,聲部的模仿、競奏, 主題會輪流出現在不同聲部 作曲的特殊手法 追逐與模仿 兩組不同樂想對應
1.模仿與追逐:主題在不同聲部會以同度或不同度的方式反複出現。 A. 八度模仿
B. 五度模仿(與音樂主題形成五度模仿)
2.兩組不同的樂想對應:以歌詞中「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 unto us a son is given」設計出兩組不同構思:
請仔細地聽,這首曲子的主題是如何在各聲部出現?請依序在表格內打。
世界三大神劇 《彌賽亞》(Messiah) 全曲以耶穌的事蹟為主,藉著人們的期待、景仰與崇拜烘托出救世主的降臨與帶給人們無限的幸福。 韓德爾
世界三大神劇 《創世紀》(The Creation) 全曲引用聖經中創世紀之詞改寫而成,主要是訴說主的榮耀。 海頓
世界三大神劇 《以利亞》(Elijah) 取材自舊約聖經,故事情節主要是描述以利亞傳達上帝旨意對抗假先知,使全民回歸信仰真神耶和華。 孟德爾頌
大調音階的音程結構與音級名稱 (以C大調為例)
大調音階的主音與調號 升種調 降種調
下面的曲譜是什麼調? 是 大調 G
華彩式音節的歌唱 在《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的合唱曲中,韓德爾運用一個音節對56個音符的手法,製造出音樂中歡樂的氣氛。現在我們也來試著演唱。
立正聽〈哈雷路亞〉的由來 哈利路亞(03:40) 1753年神劇《彌賽亞》在倫敦上演,當合唱團唱到〈哈雷路亞〉的段落時,英王喬治二世因深受感動而忍不住站起來聆聽,當時所有聽眾因為看到英王這一突如其來的舉動,也都紛紛跟著站起來,之後,每當演奏到這首合唱曲時,大家都會很習慣地站著聆聽。
快樂的鐵匠(04:23) 韓德爾有一首俗稱《快樂的鐵匠》的鋼琴曲,是韓德爾1730年出版的《大鍵琴組曲》其中之一首,原曲名為「主題與變奏」。有一說韓德爾創作這首曲子的靈感來自一首德國民謠。 後來這首樂曲為何會以《快樂的鐵匠》命名呢?據說是一位英國出版商,他特別鍾愛韓德爾這首曲子,當他要印製這份樂曲時,突然心血來潮為曲子加上《快樂的鐵匠》的標題。
不久後,有人根據這個標題,想出一段故事投到《泰晤士報》:「據說某一個夏日午後,韓德爾獨自在英國的街頭散步,突然天色暗了下來,並下起傾盆大雨。這時韓德爾趕忙跑到路旁的一家鐵匠店避雨,他看到店裡有兩個鐵匠很有韻律地敲打著鐵器,一面哼著愉快的歌聲,鏗鏘的打鐵聲與輕鬆的歌聲就這麼地觸發他的創作靈感。 風雨後,韓德爾回到家中伏案揮筆疾書,依剛才在鐵匠店內聽到來的曲調譜寫了一首變奏曲,後來這首曲子就被稱作《快樂的鐵匠》。」
請仔細聆聽老師彈奏的旋律,並依空格上方音符的指示填入正確的音高與節奏。
聽完了《快樂的鐵匠》這段軼事,讓我們運用這首《快樂的鐵匠》作為背景音樂,為鐵匠寫下一首短詩。 同學們請與你的小組組員一起討論,可以針對鐵匠的一生、性格、工作或其他相關事物做為短詩的素材,書寫完時,別忘了與你的組員們配合音樂一起朗誦一番。
蒙特威爾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 蒙特威爾第在音樂史上最大的貢獻在於歌劇創作。一生共創作十八部歌劇,其中,《奧菲歐》被視為近代歌劇的起點。 在其歌劇作品中,宣敘調不再只是頌讀語言的形式,而變成動人的音樂。他還擴展歌劇的題材,其最後一部歌劇《波佩亞的加冕》首度 採用歷史題材,而非神話故事。他還創造喜劇角色,以調劑歌劇的嚴肅氣氛。而隨著嚴肅與戲謔畫面的交替出現,音樂適時的表現出劇中人物的感情。
斯卡拉悌(Al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 斯卡拉悌,義大利作曲家,拿坡里樂派的創辦者及主導人物。中、晚期的義大利巴洛克歌劇,大致上是以他的品味為主。 其創作核心多集中於神劇、清唱劇以及歌劇等人聲作品居多。其和聲與曲式對於西洋音樂早有很大的貢獻
盧利 (Jean-Baptiste Lully,1632-1687) 盧利認為當時所流行的義大利式歌劇過於僵化,他以法國原有的悲劇為藍本,加上華麗的服裝、道具,並動用許多演員、歌手、舞者,豐富舞臺效果;音樂上加入很多合唱和大編制的管絃樂團間奏,歌詞樂句與音樂完美配合,開創典型的法式歌劇風格。 盧利的歌劇以兩聲部的序曲開始:第一部分以緩慢沉重的附點音符開始,第二部分是較快的對位形式,結束時有幾個小節的緩慢樂句。這種慢-快-慢的序曲即所謂的「法國序曲」,影響後來的巴赫和韓德爾。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巴赫於1708~1714年間擔任威瑪宮廷的管風琴演奏者及宮廷樂長;1717~1723年間轉任安哈特的柯恩宮廷為合唱指揮及宮廷樂長;1723年任萊比錫聖湯瑪斯教堂合唱樂長直到去世。 巴赫生前以管風琴的即興演奏風靡當世,就作曲而言,其創作約可分三階段:以管風琴為主的「威瑪時代」;以器樂曲和管絃樂曲為主的「柯恩時代」;以清唱劇及聖頌等宗教音樂為主的「萊比錫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