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篇 通信基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NAT与ICMP交互.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项目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一章 认识计算机网络
知 识 回 顾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具有哪些特点?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哪些? 4、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主要有哪些?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各层概述 TCP/IP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教程 (第三版).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任务驱动 问题探究 习题讲解 实验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基本组成 OSI/RM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相关概念, 模型中数据传输 等)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本章主要内容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TCP/IP体系结构 计算机局域网协议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技术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学习本章的内容将会对最基本的数据通信技术、广域网中数据传输原理与实现方法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西南林学院计科系 董跃宇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西南林学院计科系 董跃宇
第1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协议与分层 ISO/OSI参考模型 TCP/IP协议.
第三章 数据通信技术 第一节 数据通信基础 第二节 数据通信的基本技术 复习思考题三.
通信和网络基础知识.
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70% 平时作业10% 实验成绩20%.
网络管理员考证辅导 2012年11月上午试题.
计算机应用专业系列教材 计算机网络.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ZIBOIT&ENGINEERING VOCATONAL SHCOOL 03 交换机干道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本章学习目标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编码技术 2.3 多路复用技术 2.4 数据通信方式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1 概述 2.2 数据调制与编码 2.3 多路复用技术 2.4 异步与同步通信 2.5 数据传输介质
一、数据链路层的设计问题 1. 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第2章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2 协议与划分层次 2.3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 与网络协议.
第3讲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概念 二、 ISO/OSI参考模型 三、七层协议简介 四、信息的流动过程
网络体系结构:OSI模型.
第3章 数据通信基础 本 章 内 容 简 介 概 述 数据通信中的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系统的几项技术指标 数据的三种传输类型
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
计算机网络技术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中高职衔接“3+3”试点专业课程.
第五课 网络体系结构(2).
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主讲:方继才.
第1章 网络标准化 锐捷认证网络工程师RCNA.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 任课教师: 孙亚.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 1.3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
局域网 组建与维护 主讲:宋华斌.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项目一 计算机网络概论 2 项目二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3 项目三 物理层基础与应用 4 项目四 数据链路层基础与应用 5 项目五 网络层基础与应用 6 项目六 传输层的基础与应用 7 项目七 应用层的基础与应用 8 项目八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网络互联基础 Basic of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第二章 物 理 层.
Chapter Three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原理 徐明伟
AVR单片机软硬件设计教程-入门篇 ——学单片机就要学AVR!
2.5 多路复用技术 频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 光波分多路复用.
计算机网络 吴功宜 编著 欢迎辞.
计算机网络基础.
实用组网技术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第17章 网站发布.
DM8148与DM8127 ISS框架讲解 广州创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CPU结构和功能.
多媒体技术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东军.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主讲 彭红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 主讲 彭红
计算机网络 版权所有,2000 (c) Zhang Quanfang,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主要内容: 无线局域网的定义 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的技术 WLAN的架构 无线网络搭建与配置 无线网络加密配置
计算机网络 刘 桂 江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网络与网页制作 Chapter 07:Dreamweaver CS5入门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IT 安全 第 9节 通信和网络控制.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数据报分片.
无线网络特性展现 张琦.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第二讲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基于列存储的RDF数据管理 朱敏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一章 C++语言概述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数据表示 第 2 讲.
3.8 局域网应用实例 某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网络中心组网实例 会议中心的无线组网实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二 篇 通信基础

第二章 通信基础 2.1数据、信号、信息 2.2模拟(数字)信道、模拟(数字)通信 2.3数据编码技术 2.4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2.5数据的通信方式 2.6同步方式 2.7多路复用技术 2.8数据交换技术 2.9 OSI模型

2.1 数据、信号、信息 1.数据:是信息的实体 2.信号:是数据的电磁编码 3信息:是数据的具体含义 模拟数据:反映的是连续的值(如声音、视频、温度、压力等) 数字数据:反映的是离散的值(如整数、ASCII文本等) 2.信号:是数据的电磁编码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电信号 数字信号:离散变化的电信号 3信息:是数据的具体含义

2.1 数据、信号、信息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2.2 模拟(数字)信道、模拟(数字)通信 1.模拟信道:传输模拟信号的信道; 数字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信道 2.模拟通信:用模拟信号传输数据的通信 数字通信:用数字信号传输数据的通信 3.两种通信的四种情况: a.模拟数据的模拟通信 b.模拟数据的数字通信 c.数字数据的模拟通信 d.数字信号的数字通信

2.3 数据编码技术 1.数字数据的模拟传输(即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1)调制:由发送端将数字数据信号转换成模拟数据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 (2)解调:在接收端把模拟数据信号还原为数字数据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3)调制的方法: a.载波的表示:y=A(t)sin(wt+Ф) b.由上式可知调制方法:振幅、频率、相位三种调制方法 1)振幅调制(ASK): a.调制原则:确定w, Ф,改变A表示数字信号的不同状态 b.”0”:用幅度值为0的载波表示 “1”:用具有一定幅度值的载波表示

2.3 数据编码技术 2)频率调制(FSK): a.调制原则:确定A, Ф,改变w表示数字信号的不同状态 3)相位调制(PSK): b.”0”:用频率为w的载波表示 “1”:用频率为2w的载波表示 3)相位调制(PSK): a.调制原则:确定A, w,改变Ф表示数字信号的不同状态 b.”0”:用相位180°的载波表示 “1”:用相位0°的载波表示

2.3 数据编码技术

2.3 数据编码技术 2.数字数据的数字传输(即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1)不归零编码 (2)曼彻斯特编码 (3)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a.编码原则:用高电平表示“1”,用低电平表示“0” b.特点:编码简单,不含同步时钟,抗干扰能力弱 (2)曼彻斯特编码 编码原则:每比特的1/2周期处要发生跳变,由高电平跳到低电平表示“1”,由低电平跳到高电平表示“0”, (3)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a.编码原则:每比特的1/2周期处要发生跳变,在每比特的起始位置发生跳变表示“0”,不发生跳变表示“1” b.曼彻斯特编码与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特点: 编码复杂,内部自含同步时钟 ,抗干扰能力强

2.3 数据编码技术

模拟信号通过编码解码器进行数字传输的工作过程示意如下图 2.3 数据编码技术 3.模拟数据的数字传输(即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1)方法:脉码调制(PCM) 设备:编码解码器(CODEC) (2)调制过程:a.取样 b.量化 c.编码 模拟信号通过编码解码器进行数字传输的工作过程示意如下图

2.3 数据编码技术 脉码调制

2.4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1.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二进制代码的有效位数 (1)对称比特率,单位为bps或b/s (2)公式:S=(1/T)log2n T——信号脉冲重复周期 n——一个脉冲信号代表的有效状态数,是2的整数位。二进制n=2 log2n——单位脉冲能表示的比特数

2.4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2.波特率(B):对称调制速率,波形速率,码元速率 3.误码率:指接收码元中错误码元数占传输总码元数的比例 (1)对于模拟信号传输过程:波特率指“调制解调器”上输出的调制信号每秒钟载波调制状态改变的次数; 对于数字信号传输过程;波特率指线路上没秒钟传送的波形个数 (2)公式:B=1/T (3)与传输速率的关系: S=Blog2n 3.误码率:指接收码元中错误码元数占传输总码元数的比例 Pe=接收码元中错误码元数/传输的总码元数

2.4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4.信道容量:表征一个信道传输数据的能力 (1)信道容量的计算: 无噪声:C=2Hlog2N H——信道带宽 有噪声:C=Hlog2[(1+S)/N] S——信号的功率 N——躁声功率 (2)单位:bps

2.5 数据的通信方式 1.并行通信 2.串行通信 (1)单工 (2)半双工方式 (3)全双工方式

2.5 数据的通信方式

2.5 数据的通信方式

2.6 同步方式 1.同步的含义:数据在传输线上传输时,为保证发送端发送的信息能够被接收端正确无误地接收,要求发送端和接收端动作的起始时间和频率保持一致的技术称为“同步技术” 2异步方式同步技术: ⑴以字符为单位传输数据 ⑵在字符的开头加1位起始位,在末尾加1到2位的终止位,有时还可加1位校验位. ⑶当线路上持续高电平变成低电平时,标志一个字符的开始.

2.6 同步方式 3.同步方式的同步技术: ⑴以数据块为单位传输数据. ⑵在数据块的开头一般加1到2个字节的SYN(同步字符). 4.两者对比:⑴异步方式实现容易; ⑵同步方式传输效率高.

2.7 多路复用技术 1.多路复用技术的原因及含义 (1)减少远距离通信时的线路开支 (2)降低单路信号通信时的线路带宽的浪费 (3)所谓的多路复用技术:是指将多路信号在单一的传输线路上同时传输

2.7 多路复用技术 2.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同步时分,异步时分. 1.频分多路复用(FDM):在物理信道能提供比单个原始信号宽的多的带宽情况下,把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划分成若干个与单个信号带宽相同(一般略宽,以防相邻频带的串扰)的频带(段),用每个频段来传输一路信号. 典型应用:无线广播,无线(有线)电视. 特点: ①发射端在发射之前先将原始信号,用频率调制到对应的频段,称为”频谱搬移”. ②各频带的带宽中预留有”保护带”以防相邻频段信号的串扰. ③一般用于”模拟信号”传输中.

2.7 多路复用技术 CH2 CH1 CH3 原带宽 移频后带宽 MUX 带宽复用 f FDM适用于模拟信号传输

2.7 多路复用技术 2.时分多路复用(TDM):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为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来实现多路复用. ⑴同步时分复用:将一条共享传输线路上的时隙按固定,预先决定好的形式分配给设备. 注:此处的”同步”并非”同步传输”,而是指时间片预先分配给固定的数据源,不管数据源是否有数据要传送,其所对应的时间片都被传输出去.

2.7 多路复用技术 TDM适用于数字信号传输 MUX 时间片 1 2 3 4 时隙 复用后数据 原始信号 数字化信号 A1 D1 A2

2.7 多路复用技术 (2)异步时分复用:将一条共享传输路线上的时隙动态,按需分配给设备的一种时分复用技术。 注:与同步时分复用相比可克服时隙的浪费,线路的容量可以小于所连接设备数据传输速率总和。

2.7 多路复用技术 A B C D t1 t2 t3 A1 B1 C2 B2 异步TDM C1 D1 D2 A2 同步 TDM 带宽浪费 待发数据 t1 t2 t3 A1 B1 C2 B2 周期1 周期2 异步TDM 可用带宽 C1 D1 D2 A2 同步 TDM 带宽浪费

2.7 多路复用技术 (3)典型应用实例: ①     美国AT &T的下信道上的载波就是采用脉码调制(PCM )和时分多路复用技术(TDM)使24路采样声音信号复用一个通道。 工作原理:将一条路线按时分划分为24个信道,每信道按125μs的间隔采样各自的模拟信号、用128级量化的PCM脉冲编码为8位(7位为数据,1位为控制信号)。 传输速率=(24*8+1)/(125*10-6)=1.544Mbps ②     欧洲的CITT标准的E,信道的载波也是采用脉码调制技术与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其帧结构:开始8位同步信号+8位信令位+30路8位数据信号=256位 传输速率:256/ (125*10-6)=2.048Mbps

2.8 数据交换技术 为降低通信线路造价,大型网络主要采用部分连接的拓扑结构。 两个端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一般都要通过中间节点的转接,中间节点要在它所连接几条线路中选择一条进行接续。 就像电话交换机为通话双方接续线路一样,这个过程被称为交换。 实现交换的方法主要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2.8 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 特点: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 优缺点: 建立连接的时间长; 交换设备在通信双方找出一条实际的物理线路的过程。(最早的电路交换连接是由电话接线员通过插塞建立的,现在则由计算机化的程控交换机实现。) 特点: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 呼叫——建立连接——传输——挂断 优缺点: 建立连接的时间长; 一旦建立连接就独占线路,线路利用率低; 无纠错机制; 建立连接后,传输延迟小。

2.8 数据交换技术 报文交换 缺点: 1)报文大小不一,造成缓冲区管理复杂。 2)大报文造成存储转发的延时过长; 整个报文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 在交换过程中,交换设备将接收到的报文先存储,待信道空闲时再转发出去,一级一级中转,直到目的地。这种数据传输技术称为存储-转发。 (图释02-2) 缺点: 1)报文大小不一,造成缓冲区管理复杂。 2)大报文造成存储转发的延时过长; 3)出错后整个报文全部重发。 请点击

2.8 数据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包交换) 将报文划分为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分组(Packet)进行存储转发。(图释02-3) 优点: 特点: 1)存储量要求较小,可以用内存来缓冲分组——速度快; 2)转发延时小——适用于交互式通信; 3)某个分组出错仅重发该分组——效率高; 4)各分组可通过不同路径传输,可靠性高。 请点击 特点: 1)数据传输前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 2)有强大的纠错机制、流量控制和路由选择功能。

三种交换方式的事件顺序 呼叫应答 A B C D 分组1 分组2 分组3 报文 寻路延迟 排队延迟 线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2.9 OSI模型 2.9.1 OSI/RM参考模型的提出 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由IBM公司提出(74年,SNA),以后其他公司也相继提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如:Digital公司的DNA,美国国防部的TCP/IP等,多种网络体系结构并存,其结果是若采用IBM的结构,只能选用IBM的产品,只能与同种结构的网络互联。 为了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1977年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基于具体机型、操作系统或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称为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参考,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2.9 OSI模型 2.9.2 OSI划分层次的原则 网络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不同结点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 同一结点相邻层间通过接口通信 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上层提供服务 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间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间的通信

2.9 OSI模型 2.9.3 OSI七层模型 处理网络应用 数据表示 主机间通信 端到端的连接 寻址和最短路径 介质访问(接入) 应用层Application 表示层Presentation 会话层session 传输层transport 物理层Physical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网络层Network 7 6 5 4 3 2 1 处理网络应用 数据表示 主机间通信 端到端的连接 寻址和最短路径 介质访问(接入) 二进制传输

2.9 OSI模型 2.9.4 OSI/RM分层结构 1.对等层实体间通信时信息的流动过程 (见下图)

7 6 5 4 3 2 1 应用层 报文流 表示层 报文流 会话层 报文流 传输层 报文流 转接节点 网络层 协议 分组流 网络层 网络层 子 网 内 部 协 议 链路层 协议 帧流 链路层 2 链路层 比特流 物理层 1 物理层 物理层 协议

2.9 OSI模型 2. 对等层通信的实质:  对等层实体之间虚拟通信  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 实际通信在最底层完成 在发送方数据由最高层逐渐向下层传递,到接收方数据由最低层逐渐向高层传递. (图释02-4) 请点击

2.9 OSI模型 3.协议数据单元PDU 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层协议之间交换的信息单元统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而传输层及以下各层的PDU另外还有各自特定的名称: 传输层——数据段(Segment) 网络层——分组(数据报)(Packet)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Frame) 物理层——比特(Bit)

2.9 OSI模型 2.9.5 OSI各层概述 物理层 1、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为数据链路层的比特流提供物理连接,对高层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的差异,保证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2、 主要内容:物理层协议主要定义硬件接口,包括接口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2.9 OSI模型 机械特性:定义接口插件、插座的形状、尺寸、引脚数量、排列顺序等。如:RS-232是25芯、D型,RS-499为37芯等。 电气特性:定义信号的高低、脉冲宽度、阻抗匹配、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 功能特性:归定每个引脚的功能、数据类型、控制方式等 过程特性:定义通信双方的动作顺序。如:如何建立、拆除物理连接、采用全双工还是半双工通信等。

物理层模型 物理 实体 物理介质 物理层协议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实体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接口

2.9 OSI模型 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利用物理层提供的物理通路,在相邻节点之间建立数据链路,将要传送的数据组装成帧,加入应答、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信息,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为网络层提供可靠的信息传送机制

2.9 OSI模型

2.9 OSI模型 2、协议的主要内容 链路管理:主要是发送数据前后的一些控制活动。包括: 链路建立:在通信以前,通信双方要交换一些信息,确认对方已准备好。 链路维护:通信过程中维持链路 拆除链路:通信结束后释放链路

2.9 OSI模型 成帧与拆帧 帧是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将数据装配成帧是为了在出现差错时,重传方便。 在发送端,将网络层传来的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块,加入控制信息即为成帧。然后送物理层发送。在接收端,将收到的数据帧按相反的顺序去掉控制信息。 帧有其具体格式,包括帧头、帧尾标志,差错控制方法等,不同的协议,格式不同。 常用帧同步的方法:字符填充、字节记数、比特填充、编码违例法等

2.9 OSI模型 差错控制 发送端在数据帧中加入检错码,接收端发现错误可采用出错重发或前向纠错的方法。 检错方法有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等。 帧的格式实例:

2.9 OSI模型 流量控制 当发送端发送的速度快,接收端的速度慢时,链路会堵塞,严重时数据会丢失,因此,要有调整发送端发送速度的机制。主要方法有: 停止等待:发送方发送数据,接收方正确收到数据后回送响应帧ACK,否则,回送否认帧NAK。 滑动窗口技术(连续ARQ协议):允许连续发送若干帧,可以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2.9 OSI模型 网络层 1、网络层的功能: 在结点之间创建逻辑链路,保证传输层传来的数据顺利通过通信子网 网络层为传输层提供数据报和虚电路服务,并解决由此引起的路径选择,拥塞控制等问题,为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透明传输服务。

网络 网络层协议 数据包 网络层连接

2.9 OSI模型 2、主要内容 数据交换方式:虚电路方式与数据报方式 路由选择 数据报方式在每个节点都要进行路由选择,虚电路方式在建立虚电路时也要进行路由选择。

2.9 OSI模型 网络拥塞控制 当通信子网内传送的报文分组过多、节点接收速度太慢、线路容量不足时,都会导致网络性能变差,出现拥塞。当拥塞加剧网络吞吐量急剧下降为零。这时网络无法工作,称为网络死锁。 避免拥塞的方法有:缓冲区预分配法、分组丢弃法、许可证法等

2.9 OSI模型 寻址 在网络层上要进行网际互联,每个网络、主机都要有一个唯一的地址,不同的网络编址方案不同,如TCP/IP中用4组每组8位二进制数编址. 如: 192.168.47.69

2.9 OSI模型 传输层 1、传输层功能: 传输层是保证数据通过通信子网的最后措施。任何在网络层以下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传输层都要得到解决。网络层提供的服务质量好,传输层协议简单,反之传输层协议复杂

2.9 OSI模型 通信子网

2.9 OSI模型 2、主要内容 寻址: 当一个用户要和另一个用户通信时必须与该用户建立连接,这就需要寻址。传输层的一个重要功能向上层协议及用户屏蔽掉具体的网络细节,仅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反映在寻址方式上就是不再使用具体的网络地址,而是使用标识符。在传输层,发送方不需要知道接收方的具体地址,只要有一个表示符号就可以,这个标识号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临时产生。通信双方只要有对方的标识符就可以通信,具体寻址定位由下层协议去做。

2.9 OSI模型 与现行的通信系统做比较,网络寻址象是邮政系统,通信时必须写明省、市、街道、门牌号,一级级的送到,而传输层的寻址更象电话系统,只要知道电话号码,不需要了解他在哪。具体定位由电话局去做。 传输层地址的例子如:电话号码、用户的信箱地址、某网站的域名等

2.9 OSI模型 多路复用:将多个不同的传输复用在网络层的一条虚电路上。 流量控制与差错控制:与数据链路层类似,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层节点之间的线路较少,而主机之间可以有多条连接。 点到点与端到端 点到点通信是指相邻的两个结点之间的通信 端到端通信是两个通信实体(或主机)之间的通信

2.9 OSI模型 会话层 1、会话层的任务 2、协议内容包括 会话层的任务就是利用传输层提供的无差错的连接具体实施会话,协调、组织、管理通信双方的会话过程。 2、协议内容包括 会话双方资格的认证 对话方向的交替管理 故障点的定位及恢复 会话等。

2.9 OSI模型 表示层 1、主要功能 表示层的功能是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的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将数据转换成公共的安全的便于传输的格式。 2、协议内容 包括数据格式的变换 数据的加密解密 数据压缩与解压缩等。

我讲法语 转换 CCP 世界语 我讲英语 我讲汉语 转换 转换

2.9 OSI模型 数据格式

2.9 OSI模型 数据压缩

2.9 OSI模型 数据加密

2.9 OSI模型 应用层 1、主要功能: 2、协议内容 为用户访问网络提供手段,为用户应用程序提供接口 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虚拟终端等。

本章小结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 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OSI七层参考模型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计算机网络基本拓扑结构;各种有线传输介质的正确使用。

思考题 1.解释消息、数据、信号三者之间的区别。数据类型分为几种?信号类型有几种? 2.什么是模拟数据?什么是数字数据?它们之间的区别 3.何为频带传输?数字信号采用频带传输,有哪几种传输方式? 4.数据通信同步方式有几种?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5.OSI/RM模型分为几层?各有什么作用? 6.调制的方法有几种?有什么区别? 7.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有几种方式?具体如何实现? 8.什么是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9.多路复用有几种方式? 10.什么是数据交换?有几种交换方法?